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04月月考(一)
历史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4000多年前的碧村”可知,该文化在时间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据材料“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可知,该文化位于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的文化为龙山文化,据材料“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可知,该文化的陶器符合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特征,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项;材料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仰韶文化等文明,所以并非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进入国家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代(中国)。根据材料“契丹破回纥得此种”“西瓜种子是归附南宋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一行人从河西地区辗转带到长江以南的施州即今恩施地区的”可知,西瓜并非本土物种,而是来自回纥人(回鹘人)的传播,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促进了物种传播,C项正确;材料表明民族交融促进物种传播,未体现物种交流影响民众生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强调北方物种传播到南方,而西瓜种植得益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排除B项;材料表明“归附南宋的回鹘人”将西瓜种子带到恩施地区,未体现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夏宋时期中国。材料背景是,辽、宋、西夏各民族政权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互市的开放,不仅使双方取得了各自所需的政治、经济利益,也保持了边界的和平安定,B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属于对外,而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属于民族政权之间的贸易往来,排除A项;北宋时期,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北宋、辽、西夏榷场分布于北方、西北地区,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朝贡贸易也属于对外贸易,材料中的榷场贸易属于民族政权间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年(中国)。根据材料“外国殖民者……把这些受骗者卖到外国进行强迫劳动”可知,殖民者的目的是掠夺人口,填补其他国家的劳动力短缺,从而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反映了资本主义扩张掠夺的本质属性,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揭帖的作者是绅商群体,属于民间自发行为,与官府无关,排除A项;以华制华是外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后期采取的侵略中国的策略之一,与材料显示时间1855年不符,排除C项;1855年清政府限制华工外出,因此劳务输出不可能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同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使用普通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并未论及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史实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并未推动全民族的觉醒,而是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政权机关的定位,将其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背景下作出的科学判断,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革命成果、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们的公式,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1976年(中国)。材料所列举的是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这一时期能创造众多奇迹,得益于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长期凝聚形成的巨大力量,A项正确;材料所列举的是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有力推动新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只与上述奇迹中的部分内容有关,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材料中的史实不符合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改革开放以后乡村都市化蓬勃发展,农民不离本土,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以乡村工业的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推动乡村都市化,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了农业发展,但不是乡村都市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出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与材料中“农民不离本土”不符,排除C项;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但不是农村发展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印度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对其进行修改(又称阿拉伯数字),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因此,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未体现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不同古文明进行对比,不能体现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未涉及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他注重通过画作传达人的情感,从提高人的地位的观点出发,摆脱了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旧传统,直接表现世俗的人物,从而为艺术创作打开了广阔的世俗生活领域。这反映出达·芬奇强调人文主义,肯定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生活,C项正确;材料中达·芬奇更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并非探索自然客观规律,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理性的体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排除B项;启蒙运动中反对宗教神权、等级特权,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万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图中A、B两处分别对应的是美洲的印加和非洲的桑海,它们在16世纪曾是极盛的国家,C项正确;玛雅文明植根于中美洲密林之中,位于今天的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北部、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地区,加纳位于非洲西部,位于B出更西的位置,排除A项;阿兹特克在今墨西哥地区,在A处更北的位置,阿克苏姆王国在东非,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项;马里是西非强国,在B处更北的位置,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在14—15世纪而非16世纪成为极盛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可知,材料中马克思是要说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与新政府之间的斗争,不是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根据材料“马克思在1870年9月说”可知,当时巴黎公社革命尚未发生,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并未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1925年(墨西哥)。根据题干可知,墨西哥独立后,石油工业仍然受国外势力操控,通过石油国有化运动推动经济的发展,可见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体现出深入性特点,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墨西哥一个国家,无法体现出广泛性特点,排除A项;题干内容虽涉及国有化,但是并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呈现出深入性特点,未涉及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1934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提出“失业保险议案”,由国库支付救济金给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目的是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B项正确;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这些举措目的是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有阶级差别,这些举措根本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不是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据材料“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可知,这些举措会加剧财政赤字,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1969年(法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法国崛起,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展开独立自主的外交,尤其是“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等,说明“戴高乐主义”是重塑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D项正确;法国在战后已经不再具有国际主导地位,所以不存在保持主导地位,排除A项;欧共体成立的时间是1967年,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法国崛起,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突出体现的是摆脱美国的外交掣肘,对于苏联用“突出体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重视的全球性问题,这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并且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其目的就是促进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全球治理”,“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说法夸大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史实:秦汉实行上计制;唐朝尚书省吏部负责官员考核;明清形成了“考满”与“考察”之法。
(2)中国原则: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中央和地方分级考试;严格规定报考标准和规范。
(3)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廉洁吏治;保障国家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和近现代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史实: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秦汉实行上计制;根据材料一“尚书省吏部负责官员考核”可分析出唐朝尚书省吏部负责官员考核;根据材料一“考课的立法既简约又严明,且形成了‘考满’与‘考察’之法”可分析出明清形成了“考满”与“考察”之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中国原则:结合所学,从科举制的程序、特点进行分析。即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中央和地方分级考试;严格规定报考标准和规范。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廉洁建设、国家治理、中央集权以及近现代文官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廉洁吏治;保障国家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和近现代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18.(1)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
(2)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工人运动、政府立法、女工自身的斗争等方面进行分析。工业革命的开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工人运动的推动;政府立法(政府颁布《十小时工作法》);成年男工的支持;社会竞争;女工自身的斗争。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认识:根据材料二“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增加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知,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妇女独立意识增强;根据材料二“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可知,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19.(1)背景: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2)变化: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
原因: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根据材料“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可知,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根据材料“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可知,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可知,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根据材料“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可知,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
原因:根据材料“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重视政策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等。
20.示例1
材料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型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我认为这个观点符合史实。
明清时期,社会发生了全面的转变。经济方面,虽然小农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手工业出现工场(新型经营方式);政治方面,虽然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社会发展,但明清时期也奠定了国家疆域;文化方面,虽然理学仍占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反专制的思想。对外关系方面,外贸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但也面临欧洲资本主义入侵的危机。(“经济”“政治”“文化”“对外”等角度,综合视野、国际视野)
示例2
材料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型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我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
经济方面,虽然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政治方面,封建的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社会发展;文化方面,虽然出现了反专制的思想,但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关系方面,虽然外贸、文化交流等有发展,但明清政府固守传统朝贡体制,错失了融入世界、加快发展的机会。(“经济”“政治”“文化”“对外”等角度,综合视野、国际视野)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先,提炼材料中学者的观点,并表明个人见解,如: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可知,材料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型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对于学者的观点,可以赞成,也可质疑。
其次,根据个人的见解,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说明和论证,如:若认可材料中的观点,明清时期,社会发生了全面的转变。经济方面,虽然小农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手工业出现工场(新型经营方式);政治方面,虽然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社会发展,但明清时期也奠定了国家疆域;文化方面,虽然理学仍占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反专制的思想。对外关系方面,外贸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但也面临欧洲资本主义入侵的危机。
若不认可材料中观点,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经济方面,虽然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政治方面,封建的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社会发展;文化方面,虽然出现了反专制的思想,但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关系方面,虽然外贸、文化交流等有发展,但明清政府固守传统朝贡体制,错失了融入世界、加快发展的机会。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04月月考(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庄(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犟、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A.母系氏族社会的风貌
C.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B.龙山文化的社会特征
D.古老城市国家的出现
2.五代胡峤《陷虏记》称“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我国文献关于西瓜来源最早的记载。有学者考证湖北恩施“西瓜碑”碑文后认为,一种被称为“回回瓜”的西瓜种子是归附南宋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一行人从河西地区辗转带到长江以南的施州即今恩施地区的。这表明
A.物质交流影响民众生活
C.民族交融促进物种传播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西瓜引种
D.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发展
3.下图是北宋、辽、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中榷场分布形势的出现
A.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C.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维持了边界相对安定的局面
D.反映了朝贡贸易的兴盛繁荣
4.1855年10月,在厦门的街道上到处粘贴着一份绅商所写的揭帖,揭露了外国殖民者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雇佣一些心术不正的叛徒,通过各种手段,诱骗老实的人民,然后通过海运把这些受骗人卖到外国进行强迫劳动的事情。揭贴所揭露的内容反映了
A.官府借告东揭露殖民者给中国带来灾难
B.西方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掠夺的本质属性
C.以华制华是外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方式
D.劳务输出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之一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实现了民主革命转折
D.推动了全民族的觉醒
6.下面所示的文献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相关
“The contents of the documents shown are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According to this,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is out of the hea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用普选方式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其职权;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据此可知,该文献内容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7.那时候,中国的奇迹有很多,林县的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八万座大中型水库,大江大河的治理;成渝铁路、成昆铁路、三线建设、两弹一星、首都十大建筑、许多重大科技突破、建立中国工业的基本构架……奇迹数也数不清。这些奇迹
A.得益于人民长期凝聚形成的巨大力量
B.大多数都诞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有力推动新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D.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8.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
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载带动劳动力转移
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9.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
笈多帝国时期 古代印度婆罗门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期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
大约公元五世纪 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七世纪 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
七世纪末、八世纪初 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门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
公元十二世纪 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
A.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C.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
B.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
D.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
10.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蒙娜丽莎》的创作反映了作者
A.探索自然客观规律
C.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B.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D.反对蒙昧迷信与专制统治
11.如图中AB两处是16世纪时的两个极盛的国家。它们分别是
A.玛雅、加纳
C.印加、桑海
B.阿兹特克、阿克苏姆
D.马里、大津巴布韦
12.马克思在1870年9月说:“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马克思意在说明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的必然性
C.巴黎公社失败教训需要总结
B.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
D.空想社会主义难以解决现实问题
13.1921—1925年,墨西哥石油平均年产量达271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墨西哥自己需要石油,要向外国公司购买,其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二倍。于是,卡德纳斯总统推行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不久,经济增长率高达83%。之后他引领墨西哥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展现代化。由此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A.呈现出广泛性特点
C.与国际共运相结合
B.呈现出深入性特点
D.对国际秩序影响大
1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旨在
A.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
C.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
B.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D.改善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15.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他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对法国“戴高乐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A.保持战后国际主导地位是其主要的出发点
B.欧共体的成立促使法国外交政策及时转变
C.突出体现了摆脱美苏外交掣肘的现实要求
D.是重塑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当然选择
16.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D.体现出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课官吏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秦汉考课官吏被视为国家大事。至唐朝,考课制度已相当完备,尚书省吏部负责官员考核。明清两代,考课的规模超过以往历代,考课的立法既简约又严明,且形成了“考满”与“考察”之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1854年,英国财政部授权诺斯科特和屈维廉起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广泛借鉴科举制的做法,高级文官的考试由中央成立专门机构组织进行,低级文官考试由各地成立的地方考试中心组织。对应试者品行的强调和须经资格审定的规定与科举制惊人的相似。报告立即就受到了新闻界和政界人士的关注。连激烈反对报告的议员斯坦利也承认“尊敬的先生……引进了一种在我国闻所未闻的原则。但这一原则据说盛行于中国,因此,它应该被称为中国原则。”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秦汉至明清考课制度发展的史实依据。(2分)
(2)简述材料二中“中国原则”的内涵。(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5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7年英国颁布《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十小时工作法》也适用于女工。1842年通过的《煤矿法》禁止在煤矿中雇佣10岁以下的男孩以及任何女工。最终.男人们也将在限制工作时间的运动中受
益。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场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三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女工处境改善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妇女地位变化的认识。(8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1990-2003年 2012-2015年 2015年至今
阶段 初步探索 出国门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标志性事件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14年7月我国在一些中国铁建总高铁承包的土耳域已经处于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融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
——摘编自李洵《中国的明清时代—李洵明清史讲义》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明清时期历史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