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探究过程。(重点)
2.理解并感受文本中的儿童幽默,能围绕有趣的部分谈感受,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获得高级幽默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熏陶。(重点)
3.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尴尬、交流“发现”,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形成积极的心理。(难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童年的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和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在9岁的时候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童年,我发现了什么?
生:我在9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胚胎”两个字都是月字旁,是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师:童年的发现起始于我梦中飞行,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要完成这个要求,我们首先要找出文中写探究过程的语句,然后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自己试试吧。
生: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还发现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我们一起去问老师。老师做出了解释,最后我想出了眉目。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把探究过程讲清楚,他先讲了梦中飞行(出示第3节),再讲求教老师(出示第4-11节),最后讲我终于想出眉目(出示第13节)。那么文中这一部分(出示12节)又讲了什么呢?
生:这部分讲的是我听了老师的解释以后,渴望弄明白,就不断地观察、思考。
师:对,这部分是讲我痴迷于研究。现在请你将我探究的过程概括地说一说。
生: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还发现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因此我们一起去问老师。老师做出了解释,老师的解释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很渴望弄明白,就不断地观察思考,最终被我想出了眉目。
师:作者接着又回忆了三年后发生的事,这件事与我的发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4-19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这件事。
生: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上生物课讲到人的起源,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了出来。老师误解了我,把我轰出了教室,我安慰自己,重大发现有时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师:说得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一部分内容,请你找一找。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一上来就告诉了我们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后的一次经历。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祸患”,“祸患”的意思就是祸害;灾难。自己轻声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作者写得特别有趣的内容,并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有趣?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这里写的特别有趣:一个9岁的孩子就能独立思考,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么重大的科学问题对我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觉得作者写他梦中飞行,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有意思。
生:我还有补充,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求教老师的那一段对话,写得很有趣,孩子一连串问题让我感受到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弄明白问题的急迫的心情。老师也很风趣,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激发了他们继续研究的兴趣。
师: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也让你觉得很有趣的呢?
生:第十三自然段中“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这几处写得特别生动,很符合我们孩子的语言,把发现时的得意写出来了。
师:说得真好,谁能读好这部分内容?(出示划线部分)
师:读得真好,特别是他读出了“嘿、哈”这些语气,表现出他当时心里惊喜、得意、兴奋之情。
师:我们继续来听下面这些同学的分享。
生:作者被老师轰出教室这部分,心理活动写得特别丰富。作者一会儿想到同学们要是知道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又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写得非常符合我们孩子遇到问题时心里的想法。
结:作者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被驱逐、被迫害来安慰自己,显然把自己与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相提并论。既然科学家会被驱逐、被迫害,那么自己被轰出教室也就真算不上什么了,真是风趣幽默的表达啦。
师:(出示第19节)这一自然段中“窘”是一个生字,它的意思是为难。“困窘”的意思就是为难。读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受委屈、为难时,我自我调侃、自我安慰的语气,自己试试吧。
师:童年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的一件趣事,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童真童趣。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没有过什么发现呢?课后回忆一下说给家长听,相信那一定也很有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