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0 10: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领悟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做“歌行体”
表被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chóng
cháng
zhuǎn
háo
juàn
ào
第一段
标记 字音 字形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罥 长林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深)
(大声吼叫,这里形容风猛烈。)
多层茅草
(挂:挂着,挂住。
罥,挂结。)
(飞得低的茅草)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第一段内容:秋风破屋 茅草乱飞
(长:高。)
【注释】
【翻译】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沉到池塘水中。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怒号、卷",直接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
“怒号”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风之大。
"飞、洒、挂罥、飘转、沉",
侧面表现风之大,风之猛烈,危害大。
也隐隐让我们看到诗人愁苦、无奈、焦虑的神情。
【赏析】
1、作者用哪些动词来描写秋风?有什么作用?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zào

第二段
标记 字音 字形
归来倚仗自叹息。
(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做,动词)
(公开,与“对面”呼应)
(喝止不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 对面 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当面)
【注释】
第二段内容:群童抱茅 倚仗自叹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翻译】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赏析】
1、这一诗节描写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2、“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3、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赏析】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qǐng
qīn
sāng
第三段
标记 字音 字形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墨的颜色,这里指像墨一样黑。)
(衾: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里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 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注释】
第三段内容:雨夜屋漏 彻夜难眠
【翻译】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没有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呢?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描写了秋天黄昏时刻大雨将至的短暂沉寂昏暗。
渲染了凄凉悲苦的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此时愁惨的心境,深沉的苦闷。
【赏析】
1、这一诗节中的环境描写是哪句?有何作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
【赏析】
2、这节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
这节诗写出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生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shà


xiàn
第四段
标记 字音 字形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哪里能得到)
(遮蔽,覆盖)
(贫寒的士人)
(安稳得像山一样)
(高耸的样子) (出现)
(小屋)
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宽敞的大屋)
【注释】
第四段内容:祈求广厦 大庇寒士
【翻译】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
【赏析】
1、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课堂小结
内容梳理:
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
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秋风破屋
雨夜难眠
无奈愤懑
坚定悲壮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1.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苦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把他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课堂演练
A
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2.按原文填空。
(1)表明诗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
(2)表现诗人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情思的诗句是 ,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课外拓展
1.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2.诗歌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全诗感情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请从诗中找出一句体现诗人“喜”的细节,并作适当描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望妻子儿女,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堂小结
1.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2.诗歌赏析。
古体诗的句式、用韵特点
了解杜甫
本诗的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内容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