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讲 微生物的多样性(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讲 微生物的多样性(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0 17: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讲 细菌、真菌和病毒
学校 授课人 教学 课时
课标内容要求
概念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3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3.1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 2.3.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2.3.3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2.3.4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思维导图
重要结构图
(1)细菌
真菌
病毒
易错字梳理:荚馍 异养 芽孢 发酵 大肠杆菌 噬菌体
题目整理
1、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B.从菌落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C.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2、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冰箱
B.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冷却→冰箱
C.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D.配制培养基→接种→怕温培养→观察
3、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和图乙的变量均是空气的有无
B.该实验要得出科学的结论不需要经过重复实验
C.图甲中B瓶变质和图乙中打断瓶颈后肉汤变质主要原因是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出的
4、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导致多种胃病(包括胃癌)的细菌,其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无细胞质
C.无细胞壁 D.无细胞膜
5、制作馒头或米酒的过程中常需要添加酵母菌。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B.有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C.它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D.可通过出芽生殖产生新个体
6、某校生物学社团在活动中观察到以下生物,细胞内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
7、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滋生霉菌( )
A.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汤
B.常温下吃剩的饭菜
C.洗净后晾干的衣服
D.冰箱里冷冻的水饺
8、微生物通常分为四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是真菌
B.②代表的是细菌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D.微生物均有成形的细胞核
9、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就教室和操场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进行比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步骤①:将3个配置好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放置在无菌操作台中冷
却,在没有接种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步骤②:将培养皿随机均分成三组,并分别标记甲、乙、丙;
步骤③:将甲组和乙组分别在教室和操场上打开,暴露
在空气中5~10分钟后,乙盖好封上;丙组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④:将甲、乙、丙组培养皿进行恒温培养,每天观察
并记录每组菌落数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右图:
(1)通过实验结果可知,菌落数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
(2)步骤③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 :水分、适宜的 、有机物等。
(4)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 (选填“教室”或“操场”)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
(5) 是否可以使用本实验所用的培养皿培养病毒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

情景题:情境实践活动 ·不同酵母粉制作面包
[跨学科实践]面包是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制作的关键步骤在于酵母。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检测不同酵母粉对面包发酵的影响,选择了3种不同的酵母粉制作面包,并进行了检测,实验数据如下: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制作面包的过程中,为了让发酵过程更充分,同学们在“醒面”前会加入

(3)兴趣小组同学观察到体积膨胀的面团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气孔,原因是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 (选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分解了面包中的淀粉,产生大量 气体,导致气孔的产生。
(4)根据实验数据,你会选择哪款酵母粉 请说明你的理由(可以从味道和口
感两个方面作答):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