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预习导航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梁维新思想
难点: “开眼看世界”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区别与联系;
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思维导航
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涵是什么?这股新思潮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谈谈“师夷长技以自强“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区别和联系。
4.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求强未强,求富未富的的主要原因。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呢?为什么?
5.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哪些进步主张? 概述康梁维新派的基本主张。
6.光绪帝为什么能接受和支持维新派变法主张?概述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开眼看世界”
1. 称林则徐师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2. 右图所示为《海国图志》书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向西方学习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发展资本主义
3. 《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是指 ( )
A.外国先进的技术 B.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D.泛指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
4. 下列史实符合魏源的是 ( )
①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②著有《海国图志》 ③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④编撰《四洲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 李鸿章主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体现了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着重点是 ( )
A.引进外国先进机器设备 B.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床
C.引进外国先进的军事装备 D.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培养本土人才
6. 洋务运动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重要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创办 (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新式海军 D.新式学堂
7. 下列与洋务运动无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些抵制
8.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没有兴办真正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知识点 3 维新变法思想
9. 在中国近代,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康有为
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12.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 ( )
A.促进思想启蒙 B.推动政治改革 C.挽救民族危亡 D.发展资本主义
13.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是 ( )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4.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 ( )
A.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B.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D.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能力升级
综合点1 “中体西用”的实质
15.阅读下列材料:
最早表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名士冯桂芬。1861年,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其思想本质如后来鲁迅所概括的那样:“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也要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回答,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你认为鲁迅先生的评价正确吗 为什么?
综合点2 维新思想的传播
16.一部英文著作的中文译本有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请回答: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17.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拓展探究
拓展点 中外文化交融,推动社会前进
17.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帝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重点难点解析】
1.1840年前后~19世纪末地主阶级富国强兵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1)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救国思想:
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序幕。
2)鸦片战争以后:
①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②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积极研究世界知识,并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新思潮;
③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振兴和国家独立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④但是,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刚刚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惊醒,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都是比较肤浅的,他们也不可能超越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因此,他们的爱国思想与忠君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有改革的倾向,但意在延长清王朝的寿命;他们的主张不可能触及社会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不可能从根本上救中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思想:
①由于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洋务派继承、发展并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④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体制的腐朽和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布新而不除旧,注定要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就证明了这一点。
2.怎样看待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教育的贡献?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近代学堂,举办留学教育,组织翻译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一批西方社会科技知识,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客观上也造就了早期的政治精英。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多多少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嫁接到落后的封建制度上来的努力注定会失败。
3.康有为维新思想到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1)特点:采用“移花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法,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的道理。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根据。
(2)原因: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植根深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深刻而巨大。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宣传西学和维新变法的阻力太大。借用儒学来宣传西学和变法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易为国人接受。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民族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天生的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不敢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而是采取迂回、曲折、隐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张,进行不彻底的反封建斗争。这是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本课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解题关键:“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思路引领:明确把是否学习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答案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本思考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路引领: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提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二、学习延伸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解题关键: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思路引领:洋务派的观点。
答案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本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课下阅读 洋务运动及其评价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中一批有见识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厂。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在此期间,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如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在湖北筹办的汉阳铁厂等。
关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人认为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不过,大多数人都同意,由于洋务派在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同时,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 ( http: / / www.21cnjy.com )0至80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与洋务思潮主流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眼界较为开阔,认识也有所深化。在甲午战前,他们的思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这些人大部分早年都接受过封建正统教育,涉足科场,有的还获得过相应的功名,并取得一官半职。如冯桂芬1850年获得榜眼,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他们不少曾到过外国,有的甚至长期住在海外。如王韬到过英国、法国和俄国;郑观应在外国资本企业即洋行做买办,并创办过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的轮船招商局;薛福成晚年先后出任驻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使节。早期维新思想家认识到,只有振兴商务,发展资本主义,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的思想主要包括:
1)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提倡西学。
2)进步的政治改革主张,主张仿照西方君主政体来改造中国的君主体制。近代中国人的向西方学习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郑观应提出的“商战”思想最具代表性。“以商为本”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中国民族工商业,抵制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保护中国自主权利和资源,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富强起来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仅限于著书立说,形成社会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发展为政治运动。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在文化的许多问题上进行了尖锐、激烈的论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二是民权平等与三纲五伦之争,三是学校与科举之争。论争的实质是中国维护封建主义的制度,还是变法革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戊戌变法前后,顽固派根据“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信条,反对一切新事物、新思想。在他们看来中国所以贫弱,并不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制度不好,而是因为社会“人心不古”。他们说:“当今之世,非无治法之患,实无人心之患”,而补救的办法,“总以正人心,培国脉为本”。仍然死抱住封建纲常名教不放。洋务派也主张变革,但他们的变法只限于对一些枝节进行变法,而不在于根本的政治体制方面。
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的思想论战推动了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次论战,是作为新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思想文化提出挑战。在论战中,维新派以进化论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民权观念批判“君权至上”的封建专制思想,并阐明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道理。经过论战,资产阶级新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但在论战中也暴露了维新派的一些弱点和缺点,如主张对旧制度进行改良,但反对革命,甚至有时改良也主张暂缓实行,表现出很大的妥协性;他们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也很不彻底。所有这些弱点和缺点都是由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决定的。
【参考答案】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预习导航
(一)开眼看世界:①林则徐 ②开眼看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四洲志》 ④《四洲志》 ⑤《海国图志》 ⑥“师夷长技以制夷” ⑦内容、目的和方法 ⑧世界形势 ⑨启迪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内忧外患 ②曾国藩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封建制度 ⑥西方先进科技 ⑦自强 ⑧近代企业 ⑨新式学堂 ⑩近代化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①洋务运动 ②维新派
2.内容:①王韬 ②商战 ③自然科学 ④君主立宪 ⑤90 ⑥《新学伪经考》 ⑦《孔子改制考》 ⑧经学 ⑨恪守祖训、反对变法 ⑩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3.影响:①封建专制 ②兴民权 ③西学 ④思想启蒙 ⑤维新变法
二、基础巩固 1~5 CCBAD 6~10 DCCCC 11~14 BACD
三、能力升级
14.(1)用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正确。洋务派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出发,在保持和维护旧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把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身上,因此其实质是“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15.(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在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在同一时代)。
(2)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为后来的康梁维新运动提供了条件,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郑观应兴办实业,是早期资本家。
16.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
变化: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四、拓展探究
17.(1)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社会繁荣。
(2)天朝上国(华夏至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1.背景:1)欧美列强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对外国情况一无所知;
2)① 主持禁烟,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3)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和鸦片战争失败的结局。
2.倡导者:1)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② 的第一人,编译③《 》和《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的④《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 魏源:编撰的⑤《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在该书序言中他阐述了⑥“ ”的思想。
3.影响: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⑦ 和 ;
2)引导人们关注⑧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⑨ 作用。
1、“开眼看世界”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的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① 的形势;
2)以② 、③ 、④ 等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了东西之间的差距;
2.内容: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⑤ ,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采用⑥ ,以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2)目的和口号:“师夷长技以⑦ ”
3.作用:1)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⑧ ,开设了一批⑨ ;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⑩ 历程的第一步。
3、维新变法思想
1. 背景:① 开展和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② 派出现。
2. 内容:
1)早期维新派:以② 、郑观应等为代表,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③ ;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④ 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⑤ 制度。
2)康、梁维新派:19世纪⑤ 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A.康有为:创万木草堂,著有⑥《 》、⑦《 》
思想特点:借孔子权威和⑧ 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扬维新变法,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⑨ 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⑩ 、 、 的思想。
3. 影响:
1)康、梁反对① ,主张② ,提倡③ 的思想,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和封建制度,起到④ 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⑤ 运动的高涨。
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