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8 18: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预习导航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思维导航
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实质。
2. 为什么北大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意欲何为?
4. 何谓旧道德?你怎样看待“打到孔家店”这一口号?
5. 怎样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6.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怎样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7.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是 ( )
A.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4.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学家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 )
A.确立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6.新文化运动中与文学革命无关的文章是 (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敬告青年》 D.《文学革命论》
7.1915年,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 )
A.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 B.传播资产阶级民权和平等思想
C.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8.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9.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集中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实质是为了 ( )
A.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B.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C.彻底反对儒家思想 D.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知识点 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0.在当时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 )
A.放弃了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B.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C.过激的倾向得到纠正 D.因为阵营内部分化而陷于瘫痪状态
1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员 ( )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和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能力升级
综合点1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3.《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请回答:
(1)“大总统”指谁?
(2)“中国服循圣道”是什么意思?
(3)该《告令》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14.新文化运动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当时的激进主义确实存在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等倾向,因此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缺少理性。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评价。
综合点2 结合国情,传播马克思主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材料二 我在李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
材料三 上海《劳动界》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期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成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成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成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请回答: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影响较大主要有谁?
(2)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们主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工人宣传?
拓展探究
拓展点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但遭到胡适等人的激烈反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过时,反对马克思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既然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为什么会遭到胡适等人的反对?
(2)你是否同意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的论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重难点解析】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不同之处:
(1)内容: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分为前期后后期。前期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主。
(2)性质:前期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后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无产阶级文化。
(3)影响: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启动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2.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3.如何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由;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存在的某些合理内核,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课下阅读
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大丑剧。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袁世凯的又一次复古表演。帝国主义分子在文化思想上支持袁世凯的复古尊孔政策,也助长袁世凯的复古反动气焰。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士和传教机关不遗余力地鼓吹孔教。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所组织的“尚贤堂”相当活跃。1912年初,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包括“尚贤堂”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日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据记载:“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甚至英国派驻威海卫的总督骆赫“且至诚入孔教会”。沙俄伯爵盖沙令也鼓吹中国需要“古道之复兴”,宣扬“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英国的庄士敦则说:“中国之安内攘外,不在武力,而当归功于孔教……使能以孔教治国,则革命可不起,而人民早进行善良矣。”可见,他们是要用孔教来反对革命,复辟倒退的。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五四时代的“德赛二先生”实际上都包括在这里了。这是“新青年”第一篇纲领性的文章。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的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而他的最重要的论点又是集中在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两立这一点上,而把思想上的反对封建礼教与政治上的主张民主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痛切地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他认为要“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礼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些反对封建礼教、宣扬民主思想的宣传,说明当时的陈独秀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坚决而彻底的。1917年,陈独秀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废除反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提倡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同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第二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以后,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著名教育家,浙江绍兴人。1894年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以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便决心兴办教育,1902年参与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国,在驻德使馆工作。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同年,因不满袁世凯篡权而辞职。后去欧洲,1916年回国,第二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一新。五四运动时,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思想,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礼教;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劳工神圣”,反对军阀政客的巧取豪夺,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答案
一、预习导航
1、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封建思想牢笼③新文化④尊孔复古⑤青年杂志⑥民主与科学⑦新青年⑧李大钊胡适、鲁迅、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⑩北京大学
2、①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②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③打倒孔家店、④文学改良刍议⑤文学革命论⑥狂人日记
3、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②庶民的胜利、③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④马克思研究专号、⑤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⑦劳动界
二、基础巩固
1.A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进行分析。)
2.B (本题是识记题。)
3.A (新文化运动是为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和迷信而开展的。)
4.C (联系《狂人日记》。)
5.D (注意联系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背景。)
6.C (C项掀起了反封建礼教的斗争,是用文言字所写,与文学革命无关。)
7.D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8.D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9.B (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0.D (本题是识记题。)
11.B (五四运动以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2.A (联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三、能力升级
13.(1)袁世凯 (2)尊孔复古 (3)逆民主共和的潮流而动,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14.(1)新文化运动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情绪主义”的产物,而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西学东渐的深入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由于当时列强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特别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新文化运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是一种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批判,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特别是当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要实现民主,必须反对专制,要反对专制,必须猛烈批判儒家思想。(说明:作出其他判断,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15.(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十月革命胜利给探索中的中国人指明了出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李大钊、陈独秀。 (2)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出版《劳动界》《劳动音》刊物,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创办识字班等进行宣传。
16.(1)胡适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未在中国得到实验检验。 (2)不同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中国还顺利地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因此,中国人民要实现现代化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要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已过时的论调是错误的。
【学思之窗】
材料略
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解题关键:工人运动。
思路引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提示: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思想。
思路引领: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20世纪初,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思想对旧思想和旧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历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二、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解题关键:如何正确评价儒家传统文化。
思路引领:正确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答案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
《新青
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① 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阶级上:资产阶级要求冲破② ,实行民主制度;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力图思想启蒙,掀起③ 运动。
4)袁世凯:废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掀起④ 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⑤《 》,发表《敬告青年》,提倡⑥ ,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卷起,改名⑦《 》,1917年迁至北京。
2)代表人物:⑧ 等为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3)活动基地:蔡元培在北大实行⑨“ ”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新青年》和⑩ 分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其中“民主”指① ,“科学”指②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③“ ”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④《 》主张言之有物和使用白话文,给文学注入新内容和新思想;陈独秀的⑤《 》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的⑥《 》成为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的新文学典范。
2.历史作用:
1)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3)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
化运动
1五四运动前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发表①《 》②《 》③《 》,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号召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主编④《 》,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⑤《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组织和刊物:
1)早期组织:北京⑥“ ”、湖南“俄罗斯研究会”;
2)工人刊物:⑦《 》《劳动者》和《劳动音》。
马克
思主义
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