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预习导航 班级 姓名 学号
预习核心知识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思维导航
1.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学为什么会面临严峻挑战?
2.什么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3.程朱理学家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
4.心学家们提出了哪些基本主张?简述其历史影响。
5.与程朱理学相比,陆王心学有哪些显著特点?
6.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有哪些是可取的?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三教合一
1.儒学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开始于( )
A.两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2.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关于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其地位受到了佛、道两教的挑战,出现危机 B.社会动乱是儒学危机出现的社会原因
C.儒学的统治地位完全丧失 D.逐渐吸收佛、道两教思想,形成三教合一
4.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 )
A.水火不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
知识点2 程朱理学
5.理学兴起的时代是 ( )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6.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动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7.“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程颐断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对妇女的贞节观源于理学提倡的 ( )
A.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8.“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知识点3 陆王心学
9.王阳明主张 ( )
①“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②“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③“宇宙便是吾心” ④“天人合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 )
A.程颢、程颐 B.朱熹 C.荀子 D.王阳明
11.采取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方式相类似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格物之学
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对理的解释和领悟的方式不同 B.对儒学的价值和仁的理解不同
C.对三纲五常的解释不同 D.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看法不同
能力升级
综合点1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儒学的发展的特征
13.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我国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在发展进程中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史实予以说明。
综合点2 对程朱理学基本内容的把握
14.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他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
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董仲舒 《春秋繁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熹 理是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方法(“存天理,灭人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阳明
拓展研究:
拓展点:正确评价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对社会的作用
16.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很多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也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重义轻利的事情发生,等等,这些行为或者思想都或多或少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宋明理学有一定的渊源。作为流传几百年的宋明理学,它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第3课 宋明理学
【重难点解析】
1.宋朝的程朱理学和明朝的王阳明心学有何异同?
(1)同:①思想范围上,同属于儒学范畴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对儒学的发展;②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③目的上,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④地位和影响上,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异:①从对宇宙的构成看,理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心学则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外无物”,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从道德主张看,理学主张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主张应该以人的内心修养为行为规范,通过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品质,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理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3.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标榜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本课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解题关键:分析“格物致知”的内涵。
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
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
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课下阅读
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关于这一点,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
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会上,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
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如今,这座古寺也许是因为有这么一次重要会议,也许是因为朱熹住过,将其作为“书房”,作为教书育人之地,因而也叫做“鹅湖书院”。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王阳明观花的故事
一天,王阳明同朋友一起去观花,朋友指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颗花树问:“按先生所言,世界上没有心外之物,那这颗花树自开自落,与我们的心没有什么关系,它到底存在不存在?”王阳明笑着答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参考答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预习导航
1、①佛教、②道教、③儒学、④佛教、⑤道教、⑥三教并行、⑦韩愈
2、①儒学、②佛道、③理、④“程朱理学”、⑤“二程”、⑥天理、⑦格物致知、⑧格物致知、⑨《四书章句集注》⑩“朱子学”
3、①心、②整治人心、③佛教、④致良知、⑤知行合一
二、基础巩固
1.C 2.B 3.C 4.C 5.C 6.C 7.C 8.C
9.A 10.D 11.C 12.A
三、能力升级
13.突出特征:儒学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其精华,共同影响古代中国。
魏晋南北朝:儒学与佛教、道教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吸取其精神;隋朝出现“三教合一”局面,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唐朝出现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其中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14.(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2)天理即人伦道德、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3)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从而从而达到明道德之善的目的。
15.
历史人物 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孔子 仁;克己复礼;以德治民。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受”和“天人感应”。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吸收“佛、道”思想,确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王阳明 以“心学”更新理学;“致良知”
16.(1)科学或可取的有:①宋明理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有: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义轻利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为伪存真
1魏晋南北朝:儒学与① 和② 相互吸取其精神。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③ 为主,调和并吸收④ 和⑤ 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⑥ 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大师⑦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1、三教合一
1.背景:
1)儒家学者展开复兴① 、抨击② 活动;
2)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③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又叫④ 。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程颢、程颐(合称⑤ ):⑥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提出⑦“ ”的认知论。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⑧“ ”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评价: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3)朱熹的⑨ 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其思想传及日本、朝鲜和欧洲。甚至在朝鲜和日本形成⑩ 学派。
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
1.心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陆九渊:①“ ”即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认为人心破坏导致社会动乱,只有通过② 才能挽救统治;吸取③ 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④“ ”和⑤“ ”学说,主张加强道德修养以恢复良知,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3、陆王心学
4、宋明理学的影响
1)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2)宋明理学在明朝中期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