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8 18: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预习导航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地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思维导航
1.离经叛道中的“经”和“道”分别是指什么?李贽以“异端”自居,其“离经叛道”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
2.简要分析李贽的“离经叛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他是如何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4.顾炎武有哪些思想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5.王夫之有哪些思想主张?为何把他成为唯物主义思想家?
6.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述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
7.概述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李贽的离经叛道
1.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批判宋明理学 C.否定三纲五常 D.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2.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知识点2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领域出现新的成长因素 B.宋明理学思想的延续
C.明清农耕经济的迅速发展 D.君主专制的极端腐败
4. 在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 ( )
A.否定君主制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行三权分立 D.建立代议机关
5. 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6. 下列内容属于黄宗羲在政治方面主张的是 ( )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主张物质第一性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7.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8.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相反,决定性原因是 ( )
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
知识点3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9. 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寄天下之人”。这说明他 ( )
A.要求限制君权 B.具有民权意识 C.最早提出主权在民 D.要推翻君主制度
10.顾炎武的“亡国”不同于“亡天下”的思想 ( )
A.其实质是“忠君报国” B.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专制色彩
C.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 D.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现
知识点4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是 (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封建制度衰落 ③西学东渐影响 ④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2.顾炎武与王夫之都主张 (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为民生之本 C.物质第一性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能力升级
综合点1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材料三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三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3)指出以上思想主张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影响。
综合点2 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潮流及其结果
14.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衰落的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则突出表现为涌现出了许多反对封建理学,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朴素的民主思想家。
(1)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常以“异端”自居,提出了不少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离经叛道”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
(2)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辛辣有力,给予封建专制制度以有力的抨击,但并没有形成像西欧国家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仿录》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治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⑴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⑵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拓展探究
拓展点:“经世致用”学风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16.“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王夫之要求“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去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他们还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后来,龚自珍、魏源等人再次提倡“经世致用”。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他们都去做,使“经世致用”之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与“经世致用”之学是分不开的。
请谈谈“经世致用”学风给你的启示。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重点难点解析】
1.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①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政治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③阶级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 发展商品经济。
④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思想, 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2)影响:三大进步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比较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相同点:⑴共处时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动荡年代
⑵共同经历:参加抗清斗争。
⑶共同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⑷共同追求:个性自由,具有民主色彩,闪烁革新光芒。
不同点:
⑴黄宗羲:最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为本”。著有《明夷待访录》
⑵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演变为明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踏实钻研。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⑶王夫之: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著有《读通鉴论》《宋论》。炎武.王夫之都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浮泛。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①春秋:儒家思想形成;
②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③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④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⑤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华,有了新的发展;
⑦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发展达到辉煌时期;
⑧宋代:儒、道、佛三家融合,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⑨明中期: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心”学;
⑩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思想,产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本课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原文内容略。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解题关键:儒学已经成为当时读书人谋官的工具。
思路引领:明清之际,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读书,不敢丝毫逾越。
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解题关键:不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主张。
思路引领: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特点,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提示: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二、学习延伸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答案提示: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阐发自己的想法,各述己见。
课下阅读
李贽的“狂”与骇世的言论
李贽的狂,主要表现在立论立言的狂。李贽悖于常人的特性,使他的言论充满逆向的思辩色彩。他极力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他自诩《焚书》:“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浸然也。”认为他的书可以训世、经世、济世、骇世、应世、传世。所谓“藏不尽,焚不尽,说不尽,虽可传世。未可济世,虽可诫世,未可应世”。(汤显祖《李氏全书总序》)汤氏又假李贽而言:“传世可,济世可,应世可,训世可,即骇世亦无不可。”
  李贽骇世的言论,以真来抨击世儒的伪,锋芒所向,直指孔圣。李贽认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且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使孔子而教人以学孔子,何以颜渊问仁,而曰‘为仁由己’而不由人也哉?何以曰‘古之学者为己’,又曰‘君子求诸己’也哉?惟其由己,故诸子不必问仁于孔子;惟其为己,故孔子自无学术以授门人;是无人无己之学也。无己,故学莫生于克己;无人,故教惟在于因人。”(李贽《答耿天明书略》)李贽用孔子之言来言孔子,并不是想推倒孔家店,而是认为不要把孔学神化,要有自己的见解。既然“至圣先师”的孔子的话都可以重新审视,世上还有什么人的言论可以规范束缚人们的所行所为?
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而“黄宗羲定律”则是清华大学的秦晖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概括出来的。
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那么在当今“三农”问题上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重现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认为,关键是从制度上防止:
一要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二要从政体上改变,把“城乡分治”改为“城乡同治”。政府应该给城乡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比如道路、农村义务教育等。三要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小康建设。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税负率才会下降。
王夫之生平简介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因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故称其船山、船山先生。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破灭。目睹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势力的不断扩张,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感到危机日深,主张改革弊政。他十分关注国家社会政治时局,格外用心研究历史。壮年时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又到桂林依瞿式耜,经受过坎坷的政治流亡生活的考验和锻炼,同时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使他的进步思想趋于成熟。。迫于抗清形势逆转,后隐伏深山,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多达百余种,其中《读通鉴论》是其系统史论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
【参考答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一、预习导航
1、①商品经济、②孔子、③正统
2、①君主专制制度、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3、①经世致用、②实践、③《天下郡国利病书》
4、①唯物、②物质、③客观对象、④绝对
二、基础巩固
1.D (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2.A (李贽主要否定孔子及其儒学的权威,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3.A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相对儒家思想而言,是新的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4.A (当时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其它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主张和要求。)
5.C (从材料可知是否定君主的权威。)
6.A (B项是经济主张,C项是王夫之的主张,D项是顾炎武的主张。)
7.B (材料反映出唐甄痛恨帝制。)
8.C (韩非子和黄宗羲主张的不同,正是时代的反映。)
9.A (从材料可知是限制君权,与民权无关。)
10.B (顾炎武的“国”是君主的,“天下”是百姓的。)
11.B 12.C (顾炎武与王夫之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三、能力升级
13.(1)材料一,黄宗羲,抨击封建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统治的黑暗;材料二,顾炎武,反对君主独裁统治。材料三,顾炎武,维护王朝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家卫国,则是所有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
(2)共同点: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君主专权。
(2)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吏治腐败,统治黑暗;道学家虚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明末社会危机加剧;重视了解社会实际,探索救国之路。
(3)有力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4.(1)主张:①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②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主要理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够的力量瓦解自然经济;没有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力量薄弱;君主专制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严重压制了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解放。(答出其它理由,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1)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因此黄宗羲、顾炎武设想寻求解决君主专制问题的方案。
(2)观点: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由学校控制评议是非的标准,郡县官吏世袭,扩大地方官权力,强化宗法制度。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些观点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四、拓展探究
16.提示:明清之际许多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学风不仅震动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界,而且他们的一些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主要围绕对待学习的态度,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勇于站在时代前列、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等方面展开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 生平:进步思想家,继承① 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
1)世界是② 的,物质是有规律地变化发展的。
2)认识来源于③ ,并可在考察研究中认识一切事物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④ 的。
3. 评价: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度抨击
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加剧;顾炎武重视了解社会实际,探索救国之路,形成① 思想。
2.思想成就:
1)认为② 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2)著③《 》
3评价: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创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1.背景:
① 发展,吏治腐败,道学家虚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李贽的主张:
1)孔子非天生的圣人,不能以② 的是非为标准,而应依时而变。
2)挑战③ 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 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1.生平:进步思想家,参加抗清斗争,后著书讲学。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① ,指出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② ”的民主思想,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君权,保民权。
3.影响:有力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