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教案(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教案(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0 14:00:23

内容文字预览

《虽有嘉肴》
【学习内容】
教材:《虽有嘉肴》
丛书:《教学为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积累文学常识、文言词语和经典名句。
2.理解《礼记》中“教学相长”的治学理念,学习类比说理的手法。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2课时(建议)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积累文学常识
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之说。回顾所学知识,请同学们说说“四书”“五经”分别指哪些经典。
明确:“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今天,我们学习“五经”之一——《礼记》中两篇关于学习的文章。
二、译读,读懂文章内容
1.根据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通译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自己的理解。
(2)结合课下注释,按照课件提示,自主解释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3)班内交流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予以纠正或补充、完善。
2.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
第2课时
一、诵读,感受文韵之美
1.自由朗读,观察批注:这篇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语句两相对举,结构相同,尤其是两个“知……然后……”,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
2.指导朗读,注意做到:语速先慢后快,读出层层递进的文气贯通之势、一气呵成之感。第二句“是故”后停顿,“不足”“困”重读。
3.比较朗读,思考体会:删去全文5个“也”字,语气、语调有何变化?(屏显)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删去“也”字,虽然语言文字也是通顺的,但是语感却随之改变,读来语气生硬,有强迫感;而原文中有5个“也”字,读来语气舒缓,语重心长,有一种谆谆教诲之感。
4.选择情境,创意读说。
(1)小明不喜欢学习,感觉学习没有乐趣,你打算用怎样的口吻去劝说他?
(2)小亮学习优秀,老师安排了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跟他同桌,可小亮不乐意。假如你是老师,怎样用文中的语言去劝导小李?提示:可以拖长声音;还可以发挥想象,加上各种神态、动作。
二、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1.梳理建构:通过刚才反复的朗读、演读,你发现这篇短文论述的观点(或结论)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观点(或结论)的?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来。
明确:观点(或结论)是“教学相长”。作者用类比的手法切入话题,用“嘉肴”比喻“至道”,用“弗食”类比“弗学”,用“不知其旨”类比“不知其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对举“学”和“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再举《兑命》中的句子论证观点。类比手法将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如下图所示:
2.讨论探究:在“教(jiāo)”和“学”二字上,你觉得文中语义有没有侧重?
没有侧重。文章开头用两相对举的方式类比说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学”引出“教”,指出“学”与“教”的作用和效果,前后一一对应,论证了“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可以说是用力很均衡。
有所侧重。首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两组对句,后一句都落在“教”字上。其次,结论是“教学相长”,而非“学教相长”,语义重心明显,就是强调“教”。第三,“学(xiào)学半”的意思是“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补充论证的还是“学(xiào)”,即教导别人,重点也是在“教”。
3.溯源悟意:课前预习时有同学问,为什么“学(xiào)”同“敩”,是教导的意思?从字源上来看,你又有哪些发现?(屏显)
盖先有“孝”字,后有“教”字,又因“教”字而有“敩”字(与“孝”同音),又省“敩”字为“学”字。古之“教”字为“敩”,“敩”省略“攵”旁,成了“学(xiào)”,与“学学半”的第二个“学”意义不一样,“学(xiào)”就是“教”。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转引自蒋祖霞《在说“教”论“学”中成长》)
明确:在以“学”为中心的古代教育体系下,或者说先秦时代的“教”,不同于今天的“教”,强调“教”是“学”的一半,是“学”的一种方式和路径。换而言之,教导他人不仅他人受益,而且可以增进自己的学习,实现学与教的共生共长。
三、比读,理解“学”的真谛
1.学以致用:比较阅读《虽有嘉肴》《教学为先》,借助表格梳理异同,简要阐释其说理思路。
文章标题 文章论点 讨论视角 写作手法
《虽有嘉肴》
《教学为先》
文章标题 文章论点 讨论视角 写作手法
《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 从教与学的关系 类比
《教学为先》 人要学习,以教学为先 从教育的作用 类比
说理思路:《教学为先》与《虽有嘉肴》一样,都使用了类比手法,以“玉”比“人”,以对玉的琢磨类比人的学习,以玉受琢磨后“成器”类比人学习后“知道”,用“玉不琢,不成器”引出“人要学习”的观点,再以古代明君重视教育为例予以论证。最后,也与《虽有嘉肴》一样,引用名言,补充强调——引用《兑命》的话再次论述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联系自我:通过今天的阅读,你对“学”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或新的体悟?
“学”和“教”中,都会有“不足”,有“困”,而这个“不足”和“困”也都能促进自我反省,自我勉励,进一步要求自己钻研,求得进步。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重视问题,并从此出发,不断琢磨、学习、探究,磨砺自我,成长自我。
“学”与“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切磋、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大道之行也》,直至成诵。
2.阅读本册丛书第二单元《礼记》选文,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一和任务二。
【板书设计】(共25张PPT)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读引领课
虽有嘉肴
【学习内容】
教材:《虽有嘉肴》
丛书:《教学为先》
1.反复朗读,积累文学常识、文言词语和经典名句。
2.理解《礼记》中“教学相长”的治学理念,学习类比说理的手法。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之说,请回顾所学知识,说说“四书”“五经”分别指哪些经典。
一、积累文学常识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二、读懂文章内容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懂文章内容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自己的理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 此之谓乎!
虽然
美味的肉食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因此
这样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所以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xiào)”,教导
表示揣测,译为大概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结合课下注释,按照提示,自主解释、翻译。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不断钻研)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齐背《虽有嘉肴》。
第2课时
1.自由朗读,观察、批注:这篇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一、诵读,感受文韵之美
本文语句两相对举,结构相同,尤其是两个“知……然后……”,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
2.比较朗读,思考体会:删去全文 5 个“也”字,语气、语调有何变化?
诵读,感受文韵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诵读,感受文韵之美
删去“也”字,虽然语言文字也是通顺的,但是语感却随之改变,读来语气生硬,有强迫感;而原文中有 5 个“也”字,读来语气舒缓,语重心长,有一种谆谆教诲之感。
3.选择情境,创意读说。
(1)小明不喜欢学习,感觉学习没有乐趣,你打算用怎样的口吻去劝说他?
(2)小亮学习优秀,老师安排了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跟他同桌,可小亮不乐意。假如你是老师,怎样用文中的语言去劝导小亮?提示:可以拖长声音;还可以发挥想象,加上各种神态、动作。
1.梳理建构:通过反复朗读、演读,你发现这篇短文论述的观点(或结论)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观点(或结论)的?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来。
二、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2.讨论探究:在“教(jiāo)”和“学”二字上,你觉得文中语义有没有侧重?
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参考示例:
没有侧重。文章开头用两相对举的方式类比说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学”引出“教”,指出“学”与“教”的作用和效果,前后一一对应,论证了“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可以说是用力很均衡。
有所侧重。首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两组对句,后一句都落在“教”字上。其次,结论是“教学相长”,而非“学教相长”,语义重心明显,就是强调“教”。第三,“学学半”的意思是“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补充论证的还是“学(xiào)”,即教导别人,重点也是在“教”。
3.溯源悟意:预习时有同学问,为什么“学(xiào)”同“敩”,是教导的意思?从字源上来看,你又有哪些发现?
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盖先有“孝”字,后有“教”字,又因“教”字而有“敩”字(与“孝”同音),又省“敩”字为“学”字。古之“教”字为“敩”,“敩”省略“攵”旁,成了“学(xiào)”,与“学学半”的第二个“学”意义不一样,“学(xiào)”就是“教”。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转引自蒋祖霞《在说“教”论“学”中成长》)
参考示例:
在以“学”为中心的古代教育体系下,或者说先秦时代的“教”,不同于今天的“教”,强调“教”是“学”的一半,是“学”的一种方式和路径。换而言之,教导他人不仅他人受益,而且可以增进自己的学习,实现学与教的共生共长。
品读,理解说理思路
文章题目 文章论点 讨论视角 写作手法
《虽有嘉肴》
《教学为先》
1.学以致用:比较阅读《虽有嘉肴》《教学为先》,借助表格梳理异同,简要阐释其说理思路。
三、比读,理解“学”的真谛
文章题目 文章论点 讨论视角 写作手法
《虽有嘉肴》 教学相长 从教与学的关系讨论 类比
《教学为先》 人要学习,以教学为先。 从教育的作用讨论 类比
比读,理解“学”的真谛
参考示例:
“学”和“教”中,都会有“不足”,有“困”,而这个“不足”和“困”也都能促进自我反省,自我勉励,进一步要求自己钻研,求得进步。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重视问题,并从此出发,不断琢磨、学习、探究,磨砺自我,成长自我。
“学”与“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切磋、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联系自我:通过今天的阅读,你对“学”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或新的体悟?
1.反复诵读《大道之行也》直至成诵。
2.阅读丛书本单元《礼记》选文,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一和任务二。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