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学习内容】
教材:《活板》
丛书:《火药》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了解各阶段子任务及成果反馈要求。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习程序说明的方法,了解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
3.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2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预习通关
参考“课前预习任务单”,巩固基础知识。
二、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未知领域的脚步。无论是浩瀚无垠的宇宙苍穹,还是冰封雪盖的地球极点,都留下了探索者的足迹。今天,让我们进入第六单元,教材第六单元以“探险与科幻”为主题,选编了一组反映中外人类探索的现代文,还有一篇涉及我国古代创造与发明的文言文。丛书《家国情怀》第6册是对第六单元阅读篇目的补充。
我们将阅读教材与丛书中的文章,梳理相关信息,并按照“探索印记——历史区”“逐梦寰宇——今朝区”“科幻华章——未来区”三个区域安排内容,完成“科学月专题展”。
手抄报分区设计
事不宜迟,让我们进入“探索印记——历史区”的文章阅读和素材搜集吧!学习《活板》《指南针》《烧瓷》《火药》这组文章,我们将完成一些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图,作为该区的展示素材。
三、学习活动
1.借助课下注释,运用文言文翻译“五字诀”,小组内自主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2.课堂答疑,分享成果。小组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答疑解惑,最后老师明确答案,同时强调重点文言词语。
(1)通假字。
①板印书籍。(“板”同“版”。)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③药稍镕。(“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2)古今异义。
①【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覆盖。
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②【自】一板已自布字。
古义:另自,另外。
今义:自己。
③【药】药稍镕。
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今义:药品。
(3)一词多义。
【以】
①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把)
②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用)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为】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
②皆为板本(是)
③又为活板(发明)
④每字为一印(刻)
⑤满铁范为一板(当作)
⑥未为简易(算是)
⑦极为神速(助词,加强语气)
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介词,被)
【其】
①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
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④其印自落(代词,那些)
⑤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代词,毕昇)
【之】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指版印书籍)
②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
③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代词,指铁板)
④以纸帖之/木格贮之(代词,指不用的字模)
⑤旋刻之(代词,指奇字)
⑥不以木为之者(代词,指活字模)
⑦以手拂之(代词,指字模)
【已】
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
②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已经)
【板】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名词,雕版)
【印】
①每字为一印(名词,字印)
②若止印三二本(动词,印刷)
【火】
①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烤)
②持就火炀之(名词,火)
【可】
①瞬息可就(可以)
②高可二黍许(大约)
【若】
①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②不若燔土(如,比得上)
【帖】
①则以纸帖之(动词,标记)
②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就】
①持就火炀之(靠近)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自】
①一板已自布字(另自,另外)
②其印自落(自己)
(4)词类活用。
①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②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③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④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火烧令坚(“令”后省略宾语“之”)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介词“于”)
②被动句: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四、当堂检测,夯实基础
1.积累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2)薄如钱唇( )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4)则第二板已具( )
(5)以纸帖之( )
(6)木理有疏密( )
(7)用讫再火令药镕( )
3.比较古今异义。
(1)一板已自布字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2)药稍镕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若: 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
(2)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皆为板本()
不以木为之者()
5.翻译下列句子。
(1)火烧令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梦溪笔谈 沈括 存中 北宋 科学 政治
2.(1)同“以”
(2)边缘
(3)覆盖
(4)准备好
(5)标记
(6)木头的纹理
(7)完毕
3.(1)另自,另外自己
(2)文中提到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药品
4.(1)如果如,比得上
(2)使用是刻
5.(1)用火烧使它坚硬。
(2)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五、布置作业
北宋是读书人的美好时代,街道两旁书店林立,印刷业极其发达。今天让我们梦回北宋,你作为雕版印刷店的员工,发现了雕版印刷的诸多弊端,为了说服你的老板投资毕昇的活字印刷店,请根据原文内容,填写活板信息表。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疏通文意,了解了活板。课后作业要求你整理活板信息表。这节课,我们就以这张信息表为切入点,加深对于活板的特点与制作流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祖先的智慧与探索精神。
二、学习活动
任务一:整理信息,梳理活板制作流程。
1.请你根据沈括《活板》的记载,参与设计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图。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活字印刷全过程。(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任务二: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
1.要做好活板代言人,关键是讲透活板的特点。请你再读文章,思考:活板究竟“活”在何处?请从原文找出依据。
参考句式:活字印刷________________活,从________________(句子)可以看出。
制字(活)“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选材(活)“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制版(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印刷(活)“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字数(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请聚焦以下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似乎与活板的制作工艺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毕昇的身份?说说你的看法。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为了说明该技术已存在许久,表明活字印刷术对于雕版印刷术的继承与创新。“布衣”指平民,强调了毕昇的身份是普通百姓,突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创新精神,劳动不息,革新不朽。
任务三:化身代言人,推介活板技术。
相信你已经可以胜任“活板代言人”的角色,请你围绕活板的工艺流程和显著特征,向同学推介这一伟大发明,并参考下面的评价量表,与同学互评。
解说内容 具体评价内容 分值 他评得分 总分
工艺流程 能按程序说明的顺序说清楚 5分
显著特征 能概述活板“活”的显著特征 5分
任务四:拓展阅读,理清流程。
1.阅读丛书中的《火药》,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在介绍火药制作的过程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常见情况,请提取制作步骤的信息,完成下列流程图,并在组内对其进行解说。
三、课堂小结
如今的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从北斗导航到空间站建设,从登陆火星到高铁领先世界,而创新就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就是这样一项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布衣毕昇发明活板,让世人铭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技艺,创新厚植于传统土壤,可拓展生长空间,激发无限可能。“熟是经验,巧是创造”,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活”在思想,“活”在他的工匠精神。
四、布置作业
1.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课的学习是否激起了你的民族自豪感?请搜集“活字印刷术”的相关资料,从以下话题中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在班上分享。
(1)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影响究竟有多大?
(2)用木头做活字到底行不行?
(3)德国的古登堡和中国的毕昇,谁才是“活字第一人”?
(4)王选教授为什么被称为“当代毕昇”?
2.阅读并尝试翻译丛书中的文章《烧瓷》《指南针》《凸面镜》《火药》。
【板书设计】(共42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教读引领课
《活板》
教材:《活版》
丛书:《火药》
学习内容
1.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了解各阶段子任务及成果反馈要求。
2. 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习程序说明的方法,了解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
3. 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学习活动
1.借助课下注释,运用文言文翻译“五字诀”,小组内自主疏通《活板》文意,将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
2.课堂答疑,分享成果。小组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答疑解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
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读准字音、节奏
shēng
bó
chún
huò
yáng
dǐ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gēng
shùn
tiē
yùn
zhù
zhān
fán
xuàn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指雕版印刷。板,同“版”。
即“以后”。已,同“以”。
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时人们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瀛王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铜钱的边缘。
【译文】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版。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薄,每个字做一枚印,用火烧使其坚固。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混合
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炀,烘烤。
覆盖
模板
同“熔”
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译文】先准备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住。想印书,就拿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在其中)密密地排布活字印,排满铁模子就是一版,拿它靠近火烘烤;(等到)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微熔化了,就用一块平板压在字面上,(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
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
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有重复者。
只,仅
另自,另外
准备(好了)
交替,轮流。
字印
完成。
【译文】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显得极其快速了。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以准备用一板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
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
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
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殊不沾污。
用标签标出。
指韵部。
标签。
生僻字。
随即,马上。
平时。
木头的纹理。
完毕。
又。
擦拭,掸去。
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译文】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烧,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落下来,一点儿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珍藏。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
1.通假字
①板印书籍( )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
③药稍镕( )
板”同“版 ”
“已”同“以”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重点词句
2.古今异义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一板已自布字
③药稍镕
【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古义】另自,另外;【今义】自己。
【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今义】药品。
3.一词多义
(1)以
①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②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 )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
把
用
用来
(2)为
①唐人尚未盛为 ( )
②皆为板本 ( )
③又为活板 ( )
④每字为一印 ( )
⑤满铁范为一板( )
使用
刻
是
发明
当作
⑥未为简易( )
⑦极为神速( )
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算是
助词,加强语气
介词,被
(3)其
①其法
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④其印自落
⑤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
代词,指铁板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代词,那些
代词,毕昇
(4)之
①唐人尚未盛为之
②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③冒之/ 持就火炀之 / 更互用之
④以纸帖之/ 木格贮之
⑤旋刻之
⑥不以木为之者
⑦以手拂之
代词,指版印书籍
代词,这
代词,指铁板
代词,指不用的字模
代词,指奇字
代词,指字模;
代词,指活字模
(5)已
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一板已自布字
同“以”
副词,已经
(7)板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雕版
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①持就火炀之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6)就
靠近
完成
(8)印
①每字为一印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动词,印刷
名词,字印
(10)火
①火烧令坚
②持就火炀之
名词作状语,用火
名词,火
(9)自
①一板已自布字
②其印自落
另外
自己
(9)可
①瞬息可就
②高可二黍许
大约
可以
(10)若
①若止印三二本
②不若燔土
大约
可以
(11)帖
①则以纸帖之
②每韵为一帖
动词,标记
名词,标签
4.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2)火烧令坚
(3)以纸帖之
(4)木格贮之
名词作状语,用火
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火烧令坚( )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2)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
“令”后省略宾语“之”
“置”后省略介词“于”
“为……所……”表被动
北宋是读书人的美好时代,街道两旁书店林立,印刷业极其发达。今天让我们梦回北宋,你作为雕版印刷店的员工,发现了雕版印刷的诸多弊端,为了说服你的老板投资毕昇的活字印刷店,请根据原文内容,填写活板信息表。
课后作业
第2课时
上节课, 我们通过疏通文意,了解了活板。课后作业要求你整理活板信息表。这节课,我们就以这张信息表为切入点,加深对于活板的特点与制作流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祖先的智慧与探索精神。
活板 发明人 毕昇
发明时间 北宋庆历中
所需原材料、工具 胶泥、铁板、松脂、腊、纸灰、铁范、平板、标签、木格、柴火、草、刻刀。
从制字到拆板的程序 制字 1.活字原料:胶泥
2.活字厚度:薄如钱唇
3.与雕版不同之处:每字为一印
4.活字如何成型:火烧令坚
排版 1.先设一铁板。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4.持就火炀之。
5.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印刷 1.一板印刷。
2.一板已自布字。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拆版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任务一:整理信息,梳理活板制作流程。
1.请根据沈括《活板》的记载,参与设计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图。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活字印刷全过程。(一人演示, 一人解说)
1.要做好活板代言人,关键是讲透活板的特点。请你再读文章,思考:活板究竟“活”在何处?请从原文找出依据。
参考句式:活字印刷_____________活,从_____________ (句子)可以看出。
任务二: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
制字(活):“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选材(活):“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制版(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印刷(活):“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字数(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 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拆版(活):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以下三个句子似乎与活板的制作工艺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和毕昇的身份?说说你的看法。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是为了说明该技术已存在许久,表明活字印刷术对于雕版印刷术的继承与创新。“布衣”指平民,强调了毕昇的身份是普通百姓,突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创新精神,劳动不息,革新不朽。
任务三:化身代言人,推介活板技术
相信你已经可以胜任“活板代言人”的角色,请你围绕活板的工艺流程和显著特征,向同学推介这一伟大发明,并参考下面的评价量表,与同学互评。
解说内容 具体评价内容 分值 他评得分 总分
工艺流程 能按程序说明的顺序说清楚 5分
显著特征 能概述活版“活”的显著特征 5分
1. 阅读丛书中的《火药》,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在介绍火药制作的过程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常见情况,请提取制作步骤的信息,完成下列流程图,并在组内对其进行解说。
任务四:拓展阅读,理清流程
如今的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从北斗导航到空间站建设,从登陆火星到高铁领先世界,而创新就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就是这样一项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布衣毕昇发明活板,让世人铭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技艺,创新厚植于传统土壤,可拓展生长空间,激发无限可能。“熟是经验,巧是创造”,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活”在思想,“活”在他的工匠精神。
1.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课的学习是否激起了你的民族自豪感?请搜集“活字印刷术”的相关资料,从以下话题中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在班上分享。
(1)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影响究竟有多大?
(2)用木头做活字到底行不行?
(3)德国的古登堡和中国的毕昇,谁才是“活字第一人”?
(4)王选教授为什么被称为“当代毕昇”?
2. 阅读丛书中的文章《烧瓷》《指南针》《凸面镜》《火药》。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