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14: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回看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
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争战,杀伐不断,
民不聊生......
身处这样的时代,除了被时代的风云所裹挟,还能做点什么呢?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
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
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
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
他们每一个人都曾以最热的赤肠、最真挚的情感关照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座伟大的思想丰碑!
思想光辉者——孔子肌肉男
在春秋有这样一位猛男,你们猜猜他是谁?身高一米九,可单手托起城门,能健步如飞,快到跟兔子相提并论。爱好射箭,吸引大批粉丝围观。擅长驾车,身为60多岁的老司机,依旧得心应手。
猜一猜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论语》
孔子简介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
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①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9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爱人”。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爱别人,这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
②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利。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了解孔子的思想
③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sì)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④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了解孔子的思想
论语
“论” , 编纂的意思;“语” ,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
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四书:
六艺: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五经:
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解题




陪长者闲坐
【扩展知识】
几人年龄分别是51、39、31、18。
孔子当时60岁。
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
文化常识
姓、氏:
名:
号:
上古时期,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叫“表字”,古人称人称字(成年以后才起)成年(男20岁行冠礼、女15岁行笄礼)取字
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
字:
文化常识
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
名与字的关系: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 ,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读文正音 诵读全文
lún
j n

sh n

kēng
xiàng

guàn
kuì

zhuàn
shè


r n
这是2500多年前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型班会课
班会课的主题是什么?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主要就什么问题展开了讨论?
请同学们各显神通找到主题,并划分文章层次。
“各言其志”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分为三个层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②尔③,毋吾以④也。居⑤则⑥曰: ‘不吾知⑦也。’如或⑧知尔,则何以哉 ”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⑦之,比及⑧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⑨也。”
夫子哂⑩之。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人物介绍
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对孔子很无礼,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kuī)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子路的性格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

求,尔何如?”
对曰:“方①六七十,如②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③民。如其④礼乐,以俟⑤君子。”
“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名: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军抵抗入侵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人物介绍
冉有的性格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从冉有的语言中表现了冉有态度谦虚。
性格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你怎么样啊?”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小相
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的是最低的士这一级。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
人物介绍
公西华的性格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委婉曲致)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不仅态度谦虚谨慎,说话也委婉。
性格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你怎么样啊?”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补充文化常识
冠——本义就是帽子,“冠”是一种可以把头发梳理起来的东西,是帽子的总称。在古代,男女都是蓄长发的。因此,在男子、女子未成年之时,头发都是披发或束于耳侧。到成年的那一天,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而束笄。“冠”既然是成人之礼,那么“冠”自然也就成了男子成年的代称,
童子——是指未成年的人,古时还指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人物介绍
曾皙的性格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性格
暮春郊游图
小结—表格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 。——从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豁达、洒脱、自得
神态、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语言描写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④,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孔子的态度?
小结—表格二
其言不礼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哂之
与之
求则非邦也
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吾与点也
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合作探究
“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
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种场景。2分钟。
①采用儒家以礼治国的主张后出现的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太平盛世图”。
②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具有隐逸色彩的生活图。
基于对“暮春郊游图”的这样两种理解,关于孔子为何“与点”的说法也就有两种。你更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孔子的思想及相关经历发表你的看法。
各抒己见
①曾皙所说最能体现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
②曾皙所说刚好与孔子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后的一种超脱思想相契合,是孔子渴望获得心灵自由的体现。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1)结合时代背景:
春秋之末,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征战,社会动荡,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生活有着强烈的热望。一向主张积极用世的孔子不可能抛弃理想,躲进象牙塔,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孔子“施行仁政”、“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成为了拯救苍生的一种政治上的深切关怀。孔子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关怀;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自己一生的追求是让天下的老人们可以安顿身心;让朋友们可以彼此信任;让孩子们有榜样去缅怀,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3)结合相关评论:
“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朱熹《四书集注》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这天光云影的气象、惠风和畅的格调、与天优游的境界,正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仁治’‘礼治’之下的理想社会,太平盛世。”
——朱良志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我要不挨打,
强国
我要不挨饿,
富民
我要知礼节,
文明
我要追求幸福,
终极目标
孔子之志
——建立一个统治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百姓,各得其所、人尽其力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孔子之志
“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诗‘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南怀瑾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1)结合孔子经历:
孔子大概在他55岁的时候,带领着他的弟子从鲁国出发,周游列国,宣讲他的政治主张,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孔子花了十四年的时间奔波在列国之间,在周游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艰险,如,曾经在宋国时,宋司马桓魋(音tuí)讨厌孔子,用砍伐孔子讲课处树木的方式来威胁孔子,使得孔子最后只能乔装逃离宋国;曾经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曾经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历经艰险,但是因为身处乱世,孔子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任何一位统治者的欣赏。于是晚年回到鲁国潜心教育,并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主张得不到施行,就坐着小竹筏到海上漂流去。)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篇》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无道就隐居不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受到重用就出任,不受重用就隐居。)
喟然长叹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3)结合相关评论:
“吾与点也,言我志与点同也。所以与同者,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南朝皇侃《论语义疏》
“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
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孔子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注学生日常
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循循善诱
孔子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最后一段“评志”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教学民主
因材施教
孔子的人物形象——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总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第一部分
第1段
写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
“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四子述志。
第三部分
“三子者出”——文末
写孔子评志。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课堂小结:
延伸拓展:
现代社会,你觉得更需要像谁这样的志向,为什么?
讨论:请按照以下句式,自选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更需要像_________这样__________的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总结:每一种理想都很珍贵,都包含着对理想生活的期待,都意味着渴望自己获得一种价值的实现。曾皙很好,春风里放歌;子路也很好,困境里力挽狂澜。但是这个世界要想有在春风里放心沐浴唱歌的曾皙,一定需要有愿意做个英雄的子路。总要有人做子路。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跟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儒家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儒家讲究“积极用世”,说的就是要用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实现自我。其实,四子之志又何尝不是孔子之志呢?这是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一种勇毅的担当。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我们心中无大志,谁更有资格有大志呢?愿你得做曾皙,敢做子路。
现代社会,你觉得更需要像谁这样的志向,为什么?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指是非准则)
③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同)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吗)
③遂与外人隔绝(和)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
②求,尔何如(你)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同“然”)
④铿尔,舍瑟而作(助词,表状态,常放形容词或拟声词后)
一词多义

(煞尾)
①毋吾以也(在表示命令的句子中用“也”煞尾)
②不吾知也;夫子何哂由也(语气词)
③a.且知方也;b.吾与点也(表示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深信不疑)
④亦各言其志也。(用在因果句的句尾)
(句中)
用在单句中的主语后。
如“由也为之”“求也为之”“赤也为之小”
词类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n-v,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浴乎沂,风乎舞雩(n-v,吹风,乘凉)
三子者出,曾皙后(n-v,走在后面)
鼓瑟希(n-v,弹奏)
可使有勇(adj-n,勇气)
赤也为之小(adj-n,小的方面)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毋吾以也(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则以何哉)
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异)
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浴,乎舞雩风)
省略句
可使有勇(可使之有勇)
感谢观看,作业来啦
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