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专题: 填空题(1-2 单元)三
一 、填空题
1.丙图为蝗虫、家蚕、青蛙的特征图, 丁图为某种生物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丙中的 M 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 ,青蛙的幼体用 呼吸, 所以只能生活在水中。
(2)图丁中, 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光在同一均匀物质里是 的。光直线传播的实
例: 、射击瞄准、日食和月食等。
3.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
请观察以下家蚕生殖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形态图,回答问题。
(1)由图片可知家蚕的发育为 。
(2)若要增加蚕丝的产量,应在家蚕发育的 (填字母)期满足食物供应。
4.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
(1)请用图示序号排列家蚕发育的先后顺序 ;
(2)从家蚕发育的过程可知家蚕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科学上将此发 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而家蚕的发育又经历了蛹期,因此其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中的 发育。 5.红火蚁(图甲)是蚂蚁的一种, 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
发育与家蚕相似。
第 1 页(共 9 页)
(1)红火蚁这种受精方式属于 受精: (选填 “体内"或“体外”)
(2)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 D 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 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 D→ (用
字母和箭头表示)。
6.今天中午食堂里有青菜炒香菇,你认为香菇和青菜菜叶相比,香菇体内细胞没有 。乳酸杆菌
和酵母菌的区别在于,前者 。
7. “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 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
分别是 和 。
(2)每年 4 月份的桐浦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 传粉的。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 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有性生
殖”或“无性生殖”)。
8.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 A,取掉透镜后, 光会聚于 B 点,则该透镜起
到 作用(填“会聚 ”或“发散 ”),是 透镜。
9.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 C 表示成虫期。
(1)B 是 期, D 是 ;
(2)下列关于昆虫的发育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 A→C→D
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 C 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第 2 页(共 9 页)
C.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 应设法延长 C 时期
D.经过 B 期后昆虫形态发生很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0.如图所示, 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 不
同,乙、丙 不同,甲、乙、丙三者 相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1.某位同学将如图所示的两纸筒 A.B 套在一起制作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处景物时, 在半透明纸 上可得到清晰的 (选填“实 ”或“虚”)像; 接着再看近处物体, 若还想在半透明纸上得到 清晰的像, 应将纸筒 A.B 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
12.如图是被子植物桃花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由①②构成的 和由④⑤⑥构成的 。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
第 3 页(共 9 页)
13.如图所示分别是青蛙、家蚕、蝗虫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家蚕和蝗虫, 三种生物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生殖。
(2)比较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 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 这个阶段。
14.近几年,苗木繁殖中开始流行高压生根繁殖, 其过程比较简单,大致流程是:从母树上选择合适的 枝干用于培育新树苗,然后在所选枝干上的适当位置进行环剥处理,再在环剥位置绑缚上苔藓或培养 土,最后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瓶对其进行固定即可。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植物的 繁殖,这
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15.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班级跑操训练时, 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 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跑到指定位置后, 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
伍。
第 4 页(共 9 页)
期中复习专题: 填空题(1-2 单元)三答案解析
一 、填空题
1.【解析】
解:(1)图丙中的 M 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 三者均是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因此图 中 M 表示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呼吸。
(2)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等三个时期,因此“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中”,
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因此图丁中蝗虫的一生要经过 D→A→C 的发育过程。
故答案为:(1)变态发育;鳃
(2)D→A→C
2.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其它合理也可)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再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光的直线传播形
成的。
故答案是: 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其它合理也可)
3.【解析】
解:(1)从图片可知,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2)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 经过 4 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 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 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 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可适当的增加幼虫期内营养物质的积累。若要保证蚕茧高产,
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 B 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发育。
(2)B。
4.(1)①③④②
(2)完全变态
【解析】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
第 5 页(共 9 页)
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 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
发育成熟, 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 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 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 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图中①受精卵、 ②成虫、③幼虫、④蛹,
故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其发育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是①③④②;
(2) 家蚕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属于有性生殖;其一生经过收了、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
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①③④②(2) 完全变态
5.(1)体内
(2)A→B→C
【解析】红火蚁属于蚂蚁的一种,它的发育过程发属于完全变态育,发育过程是: 受精卵→幼虫→蛹
→成虫。
(1)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 完成受精, 可知红火蚁这种受精方式属于体内
受精。
(2)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属于完全变态育。若 D 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
D→A→B→C。
6.【解析】
解:香菇属于真菌,其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 为异养.因此香菇和青菜菜叶相比,香菇细胞没有叶绿体.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
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叶绿体;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解析】
解:(1)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 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 舌是味觉器官, 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 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器官分别是鼻子和耳朵.
(2)油菜花属于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的。
第 6 页(共 9 页)
(3)受精完成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
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 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4)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鼻子;耳朵
(2)昆虫
(3)胚珠
(4)无性生殖
8.发散; 凹
【解析】放上透镜的会聚点 A 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 B 更要远离透镜,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放上透镜的会聚点 A 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 B 更要远离透镜, 所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
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9.【解析】
解:(1)图中 C 表示成虫期, D 是受精卵,则 A 是幼虫, B 是蛹。
(2)A.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 D→A→C,A 错误。 B、若用此图表示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
经过图中的 D 受精卵,A 幼虫和 C 成虫三个时期。 C 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B 正确。
C、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 D 受精卵→A 幼虫→B 蛹→C 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
则应延长 A 幼虫期。 C 错误。
D、B 是蛹,蛹羽化形成成虫,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了改变,D 错误。
故答案为:
(1)蛹; 受精卵。
(2)B。
10.响度; 音调;音色
【解析】在波形图上, 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越多,则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越大,
则振幅大, 响度大。波形的细节不同,则音色不同。
根据图片可知, 甲和乙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不同,则二者响度不同。乙和丙波峰的个数不同, 即音
第 7 页(共 9 页)
调不同。甲、乙、丙三者的波形细节相同,则音色相同。
11.实;变大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解答。
(1)当用来看远处景物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倒立的缩
小的实像;
(2)当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变小, 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 此时像距变大, 应该将 A.B 之间
的距离变大。
12.(1)雄蕊;雌蕊
(2)传粉(授粉);受精
【解析】一朵花通常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花蕊由雌蕊和雄蕊构成,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图中①花药, ②花丝,
③胚珠,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
(1)①②是花药和花丝构成雄蕊;④⑤⑥是柱头、花柱、子房构成雌蕊;
(2)传粉之后会花粉受到柱头粘液刺激产生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 花粉管达到胚珠后, 精和卵子 结构形成受精卵,子房各个部分发育为果实各个部分,果实和种子形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
过程。
故答案为:(1)雄蕊;雌蕊;(2)传粉, 受精。
13. (1)有性生殖(2)蛹
14.无性/营养;繁殖速度较快,能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
【解析】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 接繁殖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植物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营养繁殖,即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茎、叶等进行繁殖的方式。
从母树上选择合适的枝干用于培育新树苗,属于植物的无性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繁殖速度较快, 能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
15.(1)大脑皮层
(2)沿直线传播
【解析】 (1)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第 8 页(共 9 页)
(1)指挥员指令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听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 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因此听觉
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