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鄂伦春旗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册10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直观的集合图,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性。
3.使学生感受重叠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观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集合思想,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啦圈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动物园,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姥姥、妈妈、女儿”的图片。
2、揭示课题: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情景图片展示运动会的情境
听说咱们大一小刚开完运动会,我们班级的同学参加了很多项目,下面老师对我们班级参加60米和100米的同学进行了统计
1、出示“三年三班参加短跑竞赛情况统计表”。
60米 刘德志 吕赢诺 马生博 王新然 杨柳
100米 刘德志 吕赢诺 孙琦 侯汉林 傅红林 关依蕾
从这幅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参加60米的有5人,参加100米的有6人。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参加这两个项目的一共有多少人?
两项加起来:5+6=11(人)
看统计表或请这几名同学站起来数一数,共9人。
思考:两项加起来的总人数和实际的总人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因为刘德志和吕赢诺两名同学都重复参加了这两个项目,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有重复现象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补充板书:重叠问题)
2、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这几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到前面来做个游戏。老师这有两个圈,请参加60米的同学站在这个圈里,参加100米的同学站在这个圈里。
60米 100米
其中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两名同学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他们两个都要同时参加两项比赛,该怎么站比较好?
生:把两个圈靠近,有一部分重叠。
师:现在你们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了吗?
(大家都找到合适的位置站好。)
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画一幅图表示出来?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画在练习本上,看谁的设计既清楚简洁,又有创意?
生画图,教师巡视。
3、展示作品。
4、介绍韦恩图。
你们可真了不起,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在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年前,英国的一位数学家韦恩在计算重叠问题时发明了这种图,从此以后人们在计算重叠问题时就方便了很多,后来人们就把这图叫做韦恩图。
5、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红圈里的表示什么?蓝 ( http: / / www.21cnjy.com )圈里的表示什么?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左边月牙里的表示什么?右边月牙里的又表示什么?(充分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6、你能根据这幅图来列式计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看谁的方法最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都准确计算出了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总人数,那么在计算重叠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先找到重复的人数,在计算总人数只能计算一次。)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看图填空:
(1)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人,只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人。
(2)参加数学小组的有( )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 )人。
(3)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有( )人。
(4)一共有( )人参加了这两个小组。
2、请你帮帮这群小动物,找找它们合适的位置。
3、解决问题
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水果?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生活中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数学中的重叠问题,并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数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展翅飞翔。
语文小组
数学小组
朱
小
东
卢
强
陶
伟
周
晓
于
丽
王
志
明
张
伟
陈
东
王
爱
华
丁
旭
赵
军
杨
明
李
芳
刘
红
会游泳的
会飞的
表示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昨天进的水果有;
今天进的水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