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j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j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0 15: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美景,培养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2.感受本词中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体悟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理解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美景,培养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2.感受本词中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体悟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教学思路
任务一:找寻知己
任务二:靠近知己
任务三:成为知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爱寄情于水,写下了诸多旷世名篇,那么,水为什么能够触动他们的情思呢?子贡曾有过和我们相同的疑问,《孔子集语》中记载,子贡曾问他的老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水如此多姿,让无数文人心向往之。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看一看他要借洞庭之大水,表达怎样的山水妙处?
这节课,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美景,培养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2.感受本词中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体悟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理解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二、诵读体悟
欲尽其意,必诵其文。作者在这首词中,书写了怎样的眼见之景、心中之情呢?
我们一起来诵读体悟,注意:感情要充沛,语音有起伏顿挫,语速快慢得当,参考我们制定的评价量规。
师生一起诵读(略)
三、情境任务
诵读过后,我们初步领略了洞庭山水的湖光月影,然而张孝祥却说: “妙处难与君说”。有感于此,作为读者的我们,不妨为作者找一位能领会他词作妙处的“可与说”的知己。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情境任务,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分别是:找寻知己,从历代名家的评论中,找寻可“与君说”的知己;靠近知己,深入品读“澄澈”之妙,进入天人合一的洞庭胜境;最后成为知己,体悟张孝祥的博大情怀,成为作者的隔代知己。
任务一:找寻知己
这首词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名家学者去品读、去阐释。例如,清代王闿运认为:这首词的意境“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北师大康震教授在节目中更是深情地说:“洞庭湖的一派秋光,正是张孝祥的一番情怀。”
任务二:靠近知己
除了这些名家,更有无数读者,有感于这首名篇的意境氛围,他们能成为作者“可与说”的知己吗?这就需要我们细细追寻,认真品鉴,逐步靠近作者描绘的洞庭妙处。
活动一
黄蓼园评此词说:开首从洞庭说至“玉鉴琼田三万顷,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那么,你认为张孝祥笔下的“镜花水月”具体有哪些意象?有着怎样的风貌?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好同学们,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个词就是澄澈。澄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清澈而透明。同学们我们知道,诗歌是通过选取意象来营造意境的。这些意象大家不难发现:风色、玉鉴琼田、素月、明河。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意象。风,我们是熟悉的,它无相无形、无味又无色,可恰恰是无形无色,着物便有形有色。李白所说的“黄云万里动风色”,便是这个道理了。因为湖水清澈得透明,所以风过无色,就是词中所说的“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鉴是镜子,玉则光泽温润、洁白剔透。同学们在买玉的时候要看水头。水头是业内行家们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比拟性的表述。不仅有透明的含义,还有水汪汪一般鲜活的意思。这个比喻,贴切精妙地写出了湖水的莹润澄澈。素月、明河强调的则是月光银白、水域明澈。诗人所选的意象,是紧紧扣着澄澈二字的。
活动二
但是世间万物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就意境来说吧,明艳也好,恢宏也好,清冷也好,澄澈也好,都不过是一种意境罢了。那么,词人为什么要说“妙处难与君说”呢?一起来看活动二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更进一步,写出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澄澈统一,这个澄澈的意境还有着怎样的妙处呢?
妙就妙在“表里俱澄澈”。景是澄澈的景,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意象的营造。人是澄澈的人。那么,词人是怎样写出人的澄澈的呢?
当然是这句“肝肺皆冰雪”。庄子的《逍遥游》曾经这样写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唐代高适在诗中说:“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冰雪,常常被用来形容心地洁净、洁白操守、清正贞洁。譬如,冰心玉壶、冰清玉洁等等。
景是月白风清,人是冰肝雪胆,物我合一,表里俱澄澈,这的确是难得的妙处啊。
活动三
诗人难以言说的妙处就仅于此吗?还是此中仍有深意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对,它的妙处还在于此,人对于自我和自然的关系的定位。人生忽如寄,渺如沧海粟。但是,人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思考与探寻。这种典型的宇宙意识,在经典的诗作当中屡有体现。比如,我们学过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那我们比较一下,他们认知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和本词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学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流泻的是如梦似幻、哀婉迷茫,在水月的无尽永恒中,作者流露出怅惘。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人面对浩渺宇宙产生的深广的忧患,是浓得化不开的孤独。
本词不同,“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同学们,“三万顷”何其广大,一叶扁舟又何其渺小。在别人的作品当中,一般都强调这种小和大的对比。可本词用的是一个“着”字,着,是附着的意思,一下子就写出了那种如鱼得水的欣喜。所以词人在自然当中是一种欣然快意。
如果说万顷碧波是体,一叶扁舟是心,心合体,相依相伴。人的澄澈的心灵,回到了澄澈的 自然的怀抱,合二为一,这才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真是“妙处难与君说”。
任务三:成为知己
同学们,这种人和自然的和谐、坦荡无涯的难得境界,为什么这种妙处他能够独得呢?
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道:张孝祥所作长短句,“读之,冷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那么,这种“妙处”是因为词人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我们一起走进任务三,体悟张孝祥的博大情怀。
张孝祥少有才名,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十几年的宦海沉浮,他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写作本词的时候,他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时近中秋,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念奴娇》。他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回忆仕途生涯,高洁到肝肺都如冰雪般晶莹,可惜无人知晓,只有寒月孤光可鉴。
可是词人他不纠结,不愤懑。虽是“短发萧骚”,仍“稳泛沧浪空阔”。“稳泛”二字,写出了那种超凡脱俗,何必理睬那些蜚短流长。“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又是怎样的睥睨之人,超凡脱俗。
同学们,这首词展示了张孝祥极其难得的宇宙观。由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进而进入到以我为主的新宇宙观。的确是“妙处难与君说”。
千读万读,始得真意。那就让我们与作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再次诵读本词,体悟张孝祥的旷达与澄澈。
学生跟随伴奏诵读(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得抑扬顿挫,婉转动听,读出了洞庭胜境的澄澈空灵,再次欣赏到各种妙处,可以说,张孝祥其人,男儿热血,豪气冲天,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其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的确是此中有妙处。万古长天,一朝风月,在座诸君领略了如此洞庭妙处,那么,你我皆是作者“可与说”的知己。
五、作业布置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两项作业
1.背诵全文。
2. 初中所学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分析二者描写的洞庭意境有何不同?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