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0 18:15:47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江西模拟)水青冈是欧洲森林重要树种,树体高大、枝叶繁盛。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广泛分布有水青冈,但现今贵州省水青冈连片分布区仅在梵净山山体海拔1400~1900米区域有分布。下图示意梵净山水青冈林连片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1.梵净山水青冈林下生物群落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2.梵净山水青冈主要分布在( )
A.地势较高的湿润地带 B.河流谷地的平缓地区
C.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 D.海拔相对较低的山麓
3.与现今相比,广布水青冈的地质历史时期梵净山所在区域( )
A.气候环境温暖湿润 B.海域面积较为广阔
C.地表起伏相对较小 D.山地垂直分异显著
【答案】1.D 2.A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水青冈树体高大、枝叶繁盛,阳光很难进入森林内部,光照条件差,导致水青冈林下生物群落稀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而不是气温、降水和土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梵净山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两岸,地势较高,水分充足,环境较为湿润,A正确,D
错误;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BC错误。故选A。
3.现今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梵净山高海拔地区,说明现今梵净山经地壳抬升,保留有较为冷凉湿润的环境,满足水青冈生长,“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说明地表起伏相对较小,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广泛分布有水青冈”,说明当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现今梵净山海拔更高,山地垂直分异显著,D错误;地质历史时期水青冈广布,说明当地已为陆域环境,B错误。故选C。
(2024·吉林·三模)易北河下游独特的深切峡谷形成于末期冰川晚期。部分河谷已经成为近岸海底的水下峡谷。下图示意易北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易北河下游河谷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 B.河流流量小 C.河流流速慢 D.海平面低
5.推测与冰河末期相比,现在易北河汛期水量和季节变化( )
A.水量小、季节变化小 B.水量小、季节变化大
C.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D.水量大、季节变化大
【答案】4.D 5.A
【解析】4.末次冰期晚期, 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开始消融,故A错;末次冰期晚期,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刚开始消融,易北河流量加大,B错误;此时气温仍较低,两极及高纬高山地区冰川储量仍较大,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D正确;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使得河流下游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C错误。故选D。
5.末次冰期易北河的补给由雨水和冰雪融水组成,受冰雪融水补给的影响,河流春汛、夏汛明显,汛期水量较大,CD错误;现今易北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全年降水较均匀,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A正确,B错误。故选A。
(2024·安徽黄山·二模)海洋原绿球藻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生长受海水理化性质和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a、b两个观测站点的位置及原绿球藻
密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两地原绿球藻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a地受径流影响,营养丰富 B.a地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C.b地受暖流影响,盐度较低 D.b地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7.原绿球藻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
A.增加碳汇 B.净化水质 C.保护海岸 D.提供饵料
【答案】6.D 7.A
【解析】6.结合图中信息可知,b处原绿球藻密度要大,且垂直方向延伸密度较大。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洋原绿球藻生长受海水理化性质和运动等因素影响,温度较为适宜,适合原绿球藻的生存,结合所学知识b地受暖流影响较为明显,a地受沿岸寒流影响,因此b地水温较高,适合球藻生长,D正确;a地受径流影响,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ab两者纬度相差较小,排除B;b地受暖流影响,盐度较高,排除C。故选D。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洋原绿球藻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因此,原绿球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增加碳汇,A正确;原绿球藻由于体积较小,其净化水质和保护海岸的能力较弱,提供饵料不属于生态意义,排除BCD。故选A。
(2024·广西·模拟预测)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剧烈 B.地热资源丰富 C.全球气候变暖 D.大气降水增加
9.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可能导致( )
①温室气体排放减少②地表形态发生改变③高原昼夜温差减小④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C 9.C
【分析】8.题干中的“近年来”说明青藏高原热融喀斯特湖存在的时间较短,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年来形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冻土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导致热融湖迅速发展,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运动一直强烈,A不符合题意;地热资源存在时间长,B不符合题意;大气降水不是导致热融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9.热融湖发展可以使得土壤中冻结的甲烷释放,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①错误;热融湖发展可以改变地表形态,②正确;青藏高原热融喀斯特湖广泛发育后,地表上的水增多,水的比热容大,可以使得高原上昼夜温差缩小,③正确;地表水多了,通过蒸发,使得高原空气湿度增加,保温作用强,增加了地下冻土融化,使得生态系统多变,④错误。②③正确,所以选C。
(2024·江西九江·二模)研究发现,近20年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在植被生长季之前(简称季前)出现了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该现象导致了多种植被返青期提前(注:返青期是植物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长出绿芽,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此外,季前降水增加对当地植被返青期提前也有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蒙古高原季前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将直接导致本区该时段内( )
A.霜冻风险增加 B.昼夜温差变大 C.降雨频率增大 D.土壤湿度增加
11.相比于森林,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返青期提前影响更明显,其原因是( )
A.草地分布海拔高,热量不足 B.草地分布海拔高,水分充足
C.草地分布海拔低,热量丰富 D.草地分布海拔低,水分缺乏
【答案】10.B 11.D
【解析】10.由材料“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可知昼夜温差变大,B选项正确。昼夜非对称变暖直接影响昼夜温差,温度变化导致植物提前返青,间接影响其遭受霜冻的风险,排除A选项。降水频率受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影响,排除C选项。昼夜非对称变暖间接影响土壤湿度(比如因蒸发加剧,土壤湿度降低),排除D选项,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影响比森林大,说明水分是影响草地返青提前的关键因素。与森林相比,草地分布区海拔较低,气温更高,蒸发更旺盛,水分更缺乏,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2024·甘肃·一模)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属于高寒季节性冻土湿地,湿地广布富含甲烷(温室气体)的泥炭,湿地地面土层起伏明显,形成了凸起处、过渡带、凹陷处三个微地形区,其相对高度在30cm左右。随着气候变暖,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量呈增加趋势。下表示意三个微地形区甲烷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形区 甲烷排放强度(kgCha a ) 甲烷排放贡献率(%) 面积占比(%)
凸起处 23.9 16 20
过渡带 30.4 73 71
凹陷处 34.1 11 9
12.若尔盖湿地地面起伏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活跃 B.冻土冻融频繁
C.流水搬运堆积 D.气温差异较大
13.相较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 )
A.植被生长较繁盛 B.土壤透气性较差
C.表土层更加紧实 D.有机碳含量较高
14.推测影响过渡带甲烷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机碳含量 B.人类活动 C.水分含量 D.占地面积
【答案】12.B 13.A 14.D
【解析】12.由于若尔盖湿地属于季节性冻土湿地,土层冻融频繁,土层胀缩明显,导致地面起伏明显,B正确;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表起伏较大,更多作用于地下岩石,而此处相对高度较小,且为土层高度的变化,A错误;流水搬运堆积会使地面趋于平坦,C错误;该地相对高度小,气温差异不大,D错误。所以选B。
13.过渡带与凹陷处地势低,水流易汇集形成汇水区,常年水淹,不利于植被生长,凸起处在水位下降时出露水面,表土层含水量较小,表土较为松散,土壤透气性较好,光照条件较好,植被生长条件更好,A正确;BC错误;相较常年水淹的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表土层含水量较小,生物活性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结合其甲烷排放强度较低可知,凸起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D错误。所以选A。
14.由表可知,过渡带地势平坦,面积占比大,导致甲烷排放贡献率最大,排放量大,D正确;凹陷处水分含量最大、有机碳含量高,排放强度最大,但受限于面积,甲烷排放量不及过渡带,AC错误;该区域位于高寒地区,人类活动少,B错误。所以选D。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交汇处以南,三面环水。西北地势最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沟渠发达且与章、贡两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发挥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古城内天然水塘的主要作用为( )
A.水产养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涝 D.留地蓄洪
16.地下沟渠坡度较大有利于( )
A.蓄洪涝 B.快汇水 C.清淤积 D.防倒灌
17.下列做法与赣州古城建设理念一致的是( )
A.围海填海造陆 B.打造海绵城市 C.完善地下管线 D.硬化人工河渠
【答案】15.D 16.C 17.B
【解析】15.根据材料信息“ 西北地势最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可知,历史上的赣州城建筑用地多在西北部高地,且为居民区生活区,城中东部、南部低平,有具有调蓄功能的天然水塘,故可推知其作用为蓄洪,D正确;农业生产均在城区外,所以不存在水产养殖和灌溉,AB错误;排洪是利用沟渠,不是水塘,C错误,故选D。
16.从材料信息可知,与外江相通的部分沟渠坡度是平常水道坡度的4倍,即向外江排水处坡度加大。地下沟渠的主要功能为排水,由于地下沟渠常年存水,极易产生淤积,会降低其蓄水排水的效果,因此将其与外江相通的部分坡度增大,可加快排水速度,进而达到清淤的效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赣州古城在高地建设民居及发达的地下沟渠,主要是为了排涝,低地的天然水塘雨季可蓄洪,旱季可提供灌溉水源,与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功能及理念一致,B正确;赣州古城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与围海造田不相符,A错误;完善的地下管线及硬化河渠,虽利于排水,但无蓄水空间,CD错误。故选B。
(2024·吉林·一模)昂拉仁错地处冈底斯山北坡,为构造凹陷湖,距今约24.1万年前湖泊面积达到最大,贴开始阶段性萎缩,目前已经分裂为西湖和东湖两个小湖。昂拉仁错湖中岛屿众多,最具辨识的是一个名为“错多”的大岛。下图示意昂拉仁错在五个时期的湖泊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昂拉仁错面积最大时期,湖岸坡度最大的一侧是( )
A.北侧 B.南侧 C.西侧 D.东侧
19.目前的昂拉仁错西湖西淡东咸,主要取决于( )
①水体交换强度 ②水流方向 ③入湖径流分布 ④蒸发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昂拉仁错的萎缩可能导致( )
①实际蒸发减小 ②湖泊盐度降低 ③风沙活动加剧 ④湿地面积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8.D 19.B 20.B
【解析】18.由图可知,不同时期昂拉仁错东侧的湖岸线相距较近。湖岸线可视为等高线,不同时期湖岸线相距较近说明等高线分布密集,即坡度较大,读图可知,湖岸线相距较近的是东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读图可知,昂拉仁错西湖西侧有两条河流注入,河流淡水稀释了盐度,东西两侧之间有岛屿阻隔水体交换,交换不畅,①③正确;水流方向影响不大,②错误;东西两侧蒸发量相当,④错误。故选B。
20.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湖泊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改变;湖床裸露面积扩大,周围风沙活动加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20世纪,坦噶尼喀湖表层水增温显著,湖泊北部表层水温增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下图示意坦噶尼喀湖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坦噶尼喀湖表层水温变化能敏感地反映气候变化是因为( )
A.湖盆聚热效应显著 B.湖泊表层水流动慢
C.湖水垂直分层稳定 D.湖泊储热空间充足
22.湖泊南部水温增温幅度小于北部的原因是南部( )
A.受湖陆风影响,水汽蒸发多 B.受盛行风影响,水汽蒸发多
C.受湖陆风影响,湖水扰动大 D.受盛行风影响,湖水扰动大
【答案】21.C 22.D
【分析】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坦噶尼喀湖等深线密集,湖水深度较大,垂直分层稳定,表层水温受气候变化影响大,能够敏感地反映气候变化,C正确;湖盆聚热效应不是影响表层水温变化反映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误;未获得湖泊表层水流速度的相关信息,B错误;湖泊的储热空间不是影响表层水温变化反映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2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坦噶尼喀湖位于南半球,南部地区纬度位置高于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导致湖水扰动大,湖水垂直方向上热量交换较多,表层水温增幅较小,北部湖水扰动较少,表层水温增幅较大,D
正确;南部和北部都受湖陆风影响,AC错误;水汽蒸发不是影响表层水温增幅的主要因素,B错误。所以选D。
(2024·安徽·模拟预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量,反映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如图为秦岭山地NPP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随海拔分坡向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为正相关,相关系数<0为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23.据图判断( )
A.全球气候变暖对秦岭植被的生长有利 B.降水是秦岭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C.气温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 D.气候变暖对秦岭南坡植被的影响大于北坡
24.随着城镇化发展,秦岭北坡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推测从山麓到山顶NPP值(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23.B 24.C
【解析】23.秦岭南北坡海拔500-2500米地区NPP与气温呈负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不利于该范围植被的生长,A错误;秦岭南北坡NPP与降水全部呈正相关,说明降水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B正确;相关系数绝对值气温<降水,所以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更大,C错误;整体而言,气温、降水与NPP相关系数绝对值北坡>南坡,所以气候变暖对北坡植被的影响更大,D错误。故选B。
24.秦岭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灌丛和草甸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则随着海拔升高NPP值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安徽·模拟预测)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河的末端,20世纪后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202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多次流域内生态输水,总量达84.45亿m3,入台特玛湖水量约11.7亿m3,湖区水域面积
逐渐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 )
①促进自然植被修复 ②发展淡水养殖 ③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④增加流域面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6.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沿途( )
A.农业用水多 B.蒸腾强烈 C.生活用水多 D.下渗较多
【答案】25.A 26.D
【解析】25.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周边地下水位提高,促进自然植被修复,①正确;多次生态输水,说明当地水资源较为短缺,发展养殖易造成水质恶化,②错误;水域面积逐渐恢复,不再干涸,有利于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③正确;流域面积主要由分水岭的位置决定,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并不能增加流域面积,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沿途下渗量大,消耗大量水分,因此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D正确;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耕地较少,农业用水量不大,A错误;蒸腾是通过植被蒸腾,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稀少,蒸腾不强烈,B错误;塔里木河下游人烟稀少,生活用水不多,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上饶·一模)冬季的松花江偶尔会出现层层叠积、晶莹如玉的“冰花”,如同绽放在冰面上的花朵一样。冰花的形成是水汽凝结的结果,当水温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时,水汽凝结形成微小冰晶并随风移动。当它们遇到江面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它们会附着在江面上,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冰花”。图为松花江“冰花”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冰花”形成的条件是( )
①严寒天气②温暖天气③空气湿度大④空气干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8.松花江“冰花”大小不一,当冬季外界气温恒定时,最易形成较大“冰花”的环境是( )
A.水温较低,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快,风速较大
B.水温较高,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慢,风速较小
C.水温较低,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慢,风速较大
D.水温较高,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快,风速较小
【答案】27.A 28.B
【解析】27.根据材料可知,“冰花”现象主要是由于气温在短时间内骤降,冰面冷空气中的水汽遭遇光滑的冰面后发生凝结,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固态,凝华成了小冰晶,许多小冰晶渐渐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了冰花,也就是说,冰花是冰晶由小而大的集合体,需要“严寒天气”加上“空气中水分充足”,两个条件满足后才可能在冰面上形成水汽凝结的“冰花”,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当外界气温恒定时,水温较高,水—气间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水深较浅,水温下降快,水中易形成小冰核;水流速度慢、风速小时,空气中的冰晶易附着在江面形成“冰花”,在弱风环境中冰花逐渐“长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2024·江西赣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水复合侵蚀共同塑造了干旱区独特的水-沙关系,沙漠与河流镶嵌分布。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其流域处于干旱区向湿润区转变的气候过渡带,是典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研究表明主导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引起风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进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沙丘一般能蓄调水分,涵养水源。无定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少了流域的侵蚀产沙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径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图为1990年和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变化图。
(1)1990年无定河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明显较大,请从风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2)比较无定河南北两侧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对流域产沙贡献的差异。
(3)描述1990-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
(4)有学者预测该地部分沙丘将会活化,请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释。
【答案】(1)该区域常年盛行西北风,携带丰富的沙源物质。无定河干流大致自西向东流,主风向与主河道流向之间的夹角很小。风沙物质途径河道时搬运距离更长,跨越难度加大,大部分被挡在了河道北岸,导致无定河北岸沙丘面积更大,南岸沙丘面积更小。
(2)北侧支流受风力和流水的复合侵蚀影响,风力侵蚀产沙量大。南侧以流水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产沙量大。
(3)变化特征: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小。固定沙丘、绿色植被和人为景观面积增加。
(4)由于人工种植大量植被,扩大农田规模,过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分减少,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减少,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详解】(1)本题考查风向和沙源对沙丘的影响。根据左图的“年输沙玫瑰图”可知,该区域年输沙风向主要是自西北向东南,表明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西北干旱区的沙源物质被携带至此。再结合材料“研究表明主导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沙源物质途径无定河主河道时,由于主河道的流向为自西向东,导致主风向与主河道流向之间的夹角很小,风沙跨越河道时搬运的距离更长,跨越河道难度加大,大部分被挡在了河道北岸,导致无定河北岸沙丘面积更大,南岸沙丘面积更小。
(2)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的外力作用方式。可以根据无定河南北两侧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北侧流经地区沙丘面积较大,受到风力和流水的复合侵蚀的影响,但风力侵蚀产沙量大。南侧大部分为黄土丘陵区,地形坡度较陡,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产沙量大。
(3)本题考查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两幅景观图可知,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面积变小;固定沙丘面积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增加以及人为景观面积增加。
(4)本题考查沙丘与河湖之间的水量平衡。根据材料“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少了流域的侵蚀产沙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径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人工种植大量植被,以及农田规模的扩大等,人类过度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沙丘蓄涵水量减少,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动态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河岸部分固定沙丘活化。
30.(2024·甘肃张掖·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名城银川市,地处塞北江南,周边河湖密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多年来持续增加,并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涵盖了银川市的贺兰山东麓502.2平方千米范围被纳入到综试区。区域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1公顷=15亩),在种植过程中形成的“浅沟种植”已成为重要的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当地葡萄酒产业与
生态修复相结合,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深度开放的重要样板。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银川周边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说明宁夏今后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合理性。
【答案】(1)湿地面积增加后,空气湿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对周边河流水系的调节作用增强;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增强等。
(2)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发挥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优势,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充沛的原料;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葡萄“浅沟种植”有利于改善当地水土流失问题,提升生态效益;该产业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发挥其社会效益。
【详解】(1)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物质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银川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弱,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砂石,因而湿地面积增加后,空气湿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湿地是水禽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的“中转站”,因而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受夏季风影响,银川降水季节变化大,湿地面积增大利于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同时对周边河流水系的调节作用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水生生物数量增多,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增强。
(2)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合理性应从原料供应、增加就业及经济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效益等方面考虑。“区域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说明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充沛的原料;“……已成为重要的水土流失修复工程”说明在栽培葡萄过程中的“浅沟种植”有利于减弱当地水土流失,发挥生态效益;葡萄酒的生产有利于对酿酒葡萄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葡萄酒的生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有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31.(2024·吉林白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茅尾海位于广西南部、为钦州湾的内湾,因其形似猫尾,曾称“猫尾海”,后因滩涂盛长茅尾而更名为“茅尾海”。其直接成因是地壳运动后海水入侵。海洋物种特别丰富,有众多鱼虾贝类,除此之外,还有白海豚、美人鱼、三斑鱼、大海龟等海洋珍贵物种,这些物种多喜欢在海水盐度较低,水质清洁的水域生活。茅尾海的周围有大片的红树林。据钦州市总体规划,至2025年在钦州港及其周边将围海填海79平方千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加工业及外向型临海工业。下图分别为茅尾海位置示意图和钦州湾形成地质图。
(1)根据地质图描述钦州湾内湾茅尾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茅尾海海洋物种丰富的原因
(3)简述大规模围海填海对钦州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钦州湾地区受张力作用形成钦州湾断裂(断裂下陷),后海水入侵形成茅尾海。
(2)纬度低,水体较浅,光照、热量充足,利于生长;大量河流汇入,海水盐度低,水质清澈,适合海洋珍贵物种生存;滩涂、红树林、海域提供不同的生存空间;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利于生存。
(3)减少水域面积;改变水体的流动性,加剧水体污染;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作用明显,钦州湾地区受到张力作用导致断裂下陷,形成断裂带,然后海水入侵形成茅尾海。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光照充足,且水体较浅,有利于生物生长;该海域存在大量河流汇入,海水盐度较低,水质较为清澈,水质较好有利于海洋珍稀动物生存;同时,该地区存在滩涂、红树林和海域,生存空间多样化,有利于多种物种在此生存;同时该地区属于半封闭海域,风浪较小,有利于生物生长。
(3)根据所学知识,大规模的围海填海使海域面积减小,水域面积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体流动性减弱,改变了水体的流动性,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同时,生存空间发生改变,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2.(2024·安徽黄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湖。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
信息。科学钻探是获取冰下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1)分别指出形成冰面湖和冰下湖的能量来源。
(2)分析冰面湖和南极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的地理意义。
【答案】(1)太阳辐射;地球内部热能(地球内能、地球内部)
(2)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地区气温升高明显,冰面湖面积扩大,数量增多;相比冰面,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导致气温升高,进一步加速冰川融化,两者相互影响。
(3)获取开展科研工作的特殊环境;研究古生物进化特征;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研究南极冰盖的演变规律。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冰面湖位于冰川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冰下湖是由于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集聚,因此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明显,南极地区冰盖融化,导致冰面湖面积扩大,数量增多;同时,湖泊对气候也有一定影响,湖泊相对于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气温升高,进一步加速冰川融化。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信息,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可以获取开展科研工作的特殊环境,同时利用其封闭的环境研究古生物进化特征和地球气候变化;也可以通过其分析南极冰盖的演变规律。
33.(2024·安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崖州湾(见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南山角与角头鼻之间的一段海湾。研究发现,崖洲湾海底表层沉积物砂粒及粉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较低。
(1)分析崖州湾海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
(2)结合崖州湾地理环境特点,推断未来崖州湾海岸线变化趋势,并说明依据。
(3)请为崖州湾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物质来源:南山角、角头鼻两处岬角侵蚀而来的物质;宁远河向海输送的物质;外海搬运而来的物质;海岸风化、侵蚀的产物。
动力条件:从南山角、角头鼻两处岬角向崖州湾汇聚的沿岸流,两股相遇流速减慢,逐渐堆积;直面外海,外海而来的海浪、风暴潮随深度变浅减弱堆积;河流入海之后在惯性影响下继续向前搬运、沉积。
(2)变化趋势:东西两侧(南山角、角头鼻附近)侵蚀后退,海岸线北移;中部陆地前进,海岸线南移。依据:两处岬角形态突起,遭到海浪侵蚀较强;中部海湾凹陷,且两股海流汇流项托,海浪动力较弱;中部靠近宁远河入海口,河流带来的物质堆积,弥补海水侵蚀;中部有岛屿削弱海浪侵蚀。
(3)东西两侧(南山角、角头鼻附近)营建港口、开发探险旅游。中部(河口附近)营造海滨浴场,发展休闲旅游。理由:东西两侧等深线密集,海水较深,适合修筑港口;基岩海岸,形态陡峻、适合开发探险旅游。中部等深线稀疏,海水较浅,风浪较小,且多砂粒、粉粒,适合围绕沙滩开发海滨浴场休闲旅游。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崖州湾两侧为南山角和角头鼻两处岬角,南山角和角头鼻等深线密集,海浪侵蚀作用强烈,会将碎屑物质带入崖州湾;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崖州湾有宁远河注入,会带来大量碎屑物质;崖州湾与外海相连,外海海浪会搬运大量的碎屑物质进入崖州湾;该地海岸受到风化侵蚀,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崖州湾两侧的南山角和角头鼻两处岬角位置比崖州湾靠前,从两岬角来的沿岸流会在崖州湾汇聚,彼此之间发生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崖州湾直面外海,外海来的海浪、风暴潮等随着水下坡度变浅,以及受到海岸的阻碍作用,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宁远河注入该海域,泥沙在河水的惯性作用下,向前搬运、堆积。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崖州湾两侧的南山头和角头鼻岬角会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不断后退,该处的海岸线向北移动;崖州湾海域向内凹陷,且该海域两股沿岸流在此发生顶托作用,流速降低,发生沉积作用;崖州湾由宁远河注入,带来大量泥沙,泥沙来源较多,发生沉积作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部海岸附近由岛屿,阻碍海浪的侵蚀作用,崖州湾以沉积作用为主,海岸线会向南移动。所以两侧海岸线向北移动,中间海岸线向南移动。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西两侧的海水等深线密集,海水深度较大,适宜修建港口;该地以基岩海岸为主,主要为海浪侵蚀地貌,形态险峻,适宜开发探险旅游项目;中部地区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等深线稀疏,海水较浅,且多砂粒、粉粒,主要为海浪沉积地貌,适宜围绕沙滩开展海滨浴场休闲观光旅游等。即东西两侧(南山角、角头鼻附近)营建港口、开发探险旅游。中部(河口附近)营造海滨浴场,发展休闲旅游。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贵州·模拟预测)植被覆盖度指植物叶、枝、茎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内总面积的百分比。N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落差约2270米,流域内植被覆盖度类型可分为极低、低、中高四种。研究发现N河流域2001~2019年极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缩小,中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扩大。图示意N河流域2001~2019年植被覆盖度、气温、降水标准距平(偏均值的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N河流域内植被类型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2.N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大致( )
A.与气温正相关 B.与气温负相关 C.与降水正相关 D.与降水负相关
3.导致N河流域极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增加 B.热量减少 C.水分增加 D.水分减少
【答案】1.B 2.D 3.A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N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落差约2270米,因海拔差异大,山地垂直地域差异显著,导致流域内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类型出现明显差异,因此影响N河流域内植被类型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而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N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气温没有明显相关性,AB错误;降水较少(降水标准距平为负值)的年份对应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标准距平为正值)较高,降水较多(降水标准距平为正值)的年份对应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度标准距平为负值)较低,因此与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C错误,D正确。故选D。
3.读图可知,2001~2019年期间,气温总体从标准距平为负值转为正值,说明总体气温升高,热量增加,A正确,B错误;图中降水标准距平波动明显,说明降水量波动变化,水分条件没有明显增加和减少的趋势,CD错误。故选A。
(2024·广西·二模)伊犁鼠兔是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的濒危物种,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不仅以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名贵药材植物的茎叶为食,还能在岩石裂缝中找到其他可食用的植物。近20年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4.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草甸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云杉林带 D.高山草甸带
5.推测高山裸岩区岩石裂缝之中能够生长植被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充足 B.光照充足 C.热量充足 D.风力较小
6.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伊犁鼠兔的( )
①天敌增多②水源减少③栖息地减小④食物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D 5.A 6.C
【解析】4.据材料可知,伊犁鼠兔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结合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易得出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高山草带,D正确;山地草甸草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3300米左右天山南坡,A错误;高山冰雪带分布于海拔3600米左右以上地区,B错误;云杉林带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左右天山北坡,C错误。故选D。
5.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地区气候干旱,高山裸岩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岩石裂缝能够储存水分,减少水分蒸发,为植被提供生长必需条件,A正确,C错误;岩石裂缝之中,光照较弱,B错误;岩石裂缝之中,风力较小,但不是能够生长植被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6.全球气候变暖使人工牧场往高山地区迁移,挤占了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和食物,使伊犁鼠兔往更高海拔地区迁移,栖息地减小,食物减少,③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天敌不一定会增多;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源增加,①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模拟预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下图示意该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分别是( )
A.阴坡,2000~2300米 B.阳坡,2000~2300米 C.阴坡,2300~2600米 D.阳坡,2300~2600米
8.与阳坡相比,该苔原带下部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势植物竞争 B.地表温度较低 C.自然环境恶劣 D.地表湿度较高
9.在未遭受干扰时,该苔原带植物多样性( )
①随海拔而降低②阴、阳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温度③阴坡高于阳坡④阴、阳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湿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B 8.A 9.D
【解析】7.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由图可见,阴坡植被多样性呈单峰变化,而阳坡植被多样性呈递减趋势,可确定受干扰坡向为阳坡,AC错;结合单峰曲线形态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可知,优势物种减少,种间竞争减弱,物种增多,该地多样性的异常表现为植被多样性增多,结合选项,2300米到2600米,对照阴坡曲线,阳坡植被多样性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可知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而2000米以上,阳坡植被多样性明显较高,可知在2000-2300米地区阳坡物种数量和正常状态不一致,即可知发生干扰的范围应在2000-2300米,B对D错。故选B。
8.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在苔原带下部,阴坡由于湿度较大,更适合苔原优势物种的生长,只有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而阳坡由于受到干扰,湿度对物种竞争起到的作用减少,种间竞争减弱,多样性增强,故表现为阴坡植被多样性更低,A对;从整体来看,阴坡温度更低,自然环境更恶劣,地表湿度更高,在2200米以上,由图可见,阴坡植被多样性在2200米以上多于阳坡,但在苔原带下部,依然表现出该规律,但阴坡植被多样性表现为较低情况,说明这三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CD错。故选A。
9.在为遭受干扰时,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应先增多后减少,①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温度高,湿度低,在温度条件更好的阳坡植被多样性表现为较少的情况,而在水分条件更好的阴坡植被多样性更多,说明对该地优势物种起主要作用的是湿度,②错,④对;由第一问分析可是,阳坡2000-2300米处遭受干扰导致物种多样性增多,2300米-2600米物种多样性阴坡高于阳坡,推断未遭受干扰时,阳坡物种多样性峰值也应出现在2300米处,则可见,未遭受
干扰时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阴坡高于阳坡,③对。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③④,ABC错,D对。故选D。
(2024·广西·模拟预测)伊犁鼠兔是分布在天山地区的濒危物种,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伊犁鼠兔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夏季常采摘植物,风干储存,以备漫长的冬季食用。近20年来,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10.伊犁鼠兔的栖息地主要位于( )
A.荒漠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11.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天敌增加 B.环境污染 C.食物减少 D.火山喷发
12.随着全球变暖,伊犁鼠兔的活动空间将( )
A.向高海拔移动 B.向低海拔移动 C.向林线移动 D.向阴坡移动
【答案】10.D 11.C 12.A
【解析】10.据材料“伊犁鼠兔主要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可知,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位于高山草甸带,D正确;温带荒漠带分布在天山的山麓地区,而非高山裸岩区,A错误;高山冰雪带海拔高,气温低,缺少伊犁鼠免的食物,不适宜居住,B错误;山地针叶林带以乔木为主,缺少苔草等伊犁鼠兔的食物,也不是它高山裸岩区的栖息地,C错误。故选D。
11.据材料伊犁鼠兔“以金莲花、红景天、苔草、雪莲花等植物茎叶为食”,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采摘金莲花、红景天、苔草、雪莲花等植物,造成这些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故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物减少,C正确;天敌数量主要受伊犁鼠兔数量影响,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在鼠兔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持续增加,A错;天山人类活动少,环境污染不严重,B错;火山喷发是极少发生的特殊现象,不是造成其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2.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伊犁鼠兔的食物分布海拔高度会升高,故其活动空间将向高海拔移动,A正确,B错误;“伊犁鼠免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林带缺少它的食物,不会向林带移动,C错误;与坡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024·云南贵州·二模)紫果云杉能够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是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北坡,且多呈斑块状分布。图示意祁连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紫果云杉最可能分布的海拔范围( )
A.2000~3000米 B.2700~3300米
C.3000~4000米 D.4000~5000米
14.紫果云杉在山地北坡局部地区呈斑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蒸发较小 C.降水较多 D.光照较强
15.若紫果云杉林带的上限上升且下限下降,可知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答案】13.B 14.B 15.A
【解析】13.据图可知,寒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2700米~3300米。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4.由材料可知,紫果云杉为森林且能够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说明紫果云杉耐寒且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北坡为阴坡光照弱,较为寒冷,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适合其生长,B正确。气温、降水、光照均不是紫果云杉在山地北坡局部地区呈斑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5.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处的热量条件改善,紫果云杉向高海拔处扩张,其上限上升;气候变湿,低海拔处的水分条件改善,紫果云杉向低海拔处扩张,其下限下降,紫果云杉林的分布范围扩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江西·一模)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群为特征的特殊地貌类型,在中国分布广泛,以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左图是中国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部分自然要素差异分析示意图,右图是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的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6.右图植被分布对应左图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7.该山出现常绿硬叶植被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6.B 17.D
【解析】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无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快,应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乙无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慢,应为东南地区(东南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丙有黄土覆盖,地壳抬升速度较快,应为西北地区。而右图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植被分布,故选B。
17.该丹霞山地由于山块高耸,陡崖围合,山顶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ABC错误。故选D。
(2024·甘肃平凉·模拟预测)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明显。下图示意其最高峰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横断山 B.武夷山 C.太行山 D.祁连山
19.推测甲地的典型植被类型( )
A.高寒灌丛 B.高山草原 C.积雪冰川 D.中山草甸
20.受气候变化影响( )
A.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小 B.针阔混交林面积扩大
C.针叶林面积扩大 D.甲面积扩大
【答案】18.B 19.D 20.B
【解析】18.读题干可知,该图示意其最高峰垂直植被分布图,最高峰海拔为2100米,排除地处西部的横断山和祁连山,横断山和祁连山的最高峰远远超过2100米,排除AD。读图可知,该山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脉地处亚热带,B正确。太行山脉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故选B。
19.读图可知,该山是武夷山脉,海拔最高才2100米 左右,属于中海拔山脉,没有高寒灌丛、高山草原、积雪冰川的分布,推测是中山草甸,故选D。
20.近年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变大,A错误。针阔混交林面积会增大,海拔分布上限上升,B正确。由于气温升高,针叶林面积会减少,C错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山地草甸面积会减小,山地草甸海拔分布下限上升,D错误;故选B。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物种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复杂程度和物种分化进程的影响。下图示意世界三个区域各纬度区间(每10°为一个区间)凤蝶科蝴蝶的物种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与I、Ⅱ、Ⅲ三个区域相匹配的序号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22.导致南北纬10°范围内三个区域间凤蝶科蝴蝶物种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岛屿数量 B.陆地面积 C.地形起伏 D.雨林面积
【答案】21.B 22.D
【分析】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Ⅰ为南北美洲,该地赤道附近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雨林,生物量大,自然环境最复杂,凤蝶科蝴蝶物种最多,对应①;Ⅱ为亚洲东部和大洋洲,赤道附近有雨林分布,凤蝶科蝴蝶物种量较高,但少于南美洲雨林,对应③;Ⅲ为非洲、欧洲和亚洲西部,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凤蝶科蝴蝶物种数量较少,对应②,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Ⅰ、Ⅲ、Ⅱ三地,南北纬10°范围内热带雨林面积依次由多到少,所以凤蝶科蝴蝶物种数量由多到少,D正确;岛屿数量、陆地面积、地形起伏不是影响三地凤蝶科蝴蝶物种数量差异,ABC错误。所以选D。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树木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下图示意我国白马雪山和博格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随高程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博格达山相比,白马雪山的( )
A.林线高,树线低 B.林线低,树线高 C.林线高,树线高 D.林线低,树线低
24.一座山的同一坡,树线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水分多少 B.热量多少 C.土壤类型 D.坡度陡缓
【答案】23.C 24.D
【解析】2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下边界为林线。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白马雪山高山林线交错带大约为3900~4500米左右,博格达山高山林线交错带大约为2600~3000米左右,因此对比可知,与博格达山相比,白马雪山的林线高,树线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4.结合所学知识,一座山的同一坡,树线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局部地区坡度陡缓不同,影响树木生长条件,D正确;同一坡水分状况、热量状况以及土壤类型相差较小,ABC错误。故选D。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苔原带植被由灌木和苔藓地衣组成,多数品种为多年生常绿植物。苔原带植被的形成既受气温、水分等气候条件影响,还与地质历史、气候变迁等过程相关。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苔原植被常绿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光照 B.减少水分蒸腾 C.减小大风影响 D.抵抗严寒天气
26.下列山地可能分布苔原植被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长白山 C.昆仑山 D.天山
【答案】25.A 26.B
【分析】25.苔原植被的生长期很短,多数品种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可以及时利用生长期的太阳光照,不必费时重长绿叶,A正确;常绿会增大水分蒸腾,B错误;减小大风影响、抵抗严寒天气不是苔原植被常绿的主要原因,C、D错误。所以选A。
26.由题意可知,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第四纪冰期后,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地区退却,且苔原植被受气温和水分影响,长白山纬度高,气温低,可能分布有苔原植被,故B正确;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位于阿尔泰山—阴山一线以南,ACD错误。所以选B。
(2024·安徽安庆·二模)特内里费岛是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部)最大的岛屿,最高峰海拔3718米,植被与地中海沿岸硬叶林相似,但树木更为高大,主要为樟科树木。下图示意特内里费岛北坡甲、乙、丙三个不同海拔气象站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荒漠灌丛
C.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D.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寒荒漠
28.乙地森林植被的主要成因是( )
A.山地阳坡 B.暖流增湿 C.高压控制 D.信风迎风坡
【答案】27.B 28.D
【解析】27.据图可知,甲地温度常年较高,降水全年均较少,夏季尤甚,属热带沙漠气候,与其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乙地虽然降水也呈地中海式的冬湿夏干,但年降雨量累积可达900毫米以上,且材料中提到“树木更为高大,主要为樟科树木”,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乙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丙地年降雨量约500mm,且火山喷出岩原生孔隙和节理发育,透水性较强,再加上高海拔冬季的低温,造就了一种类似温带半荒漠的气候,植被以荒漠灌丛为主。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乙地虽然降水呈地中海式的冬湿夏干,但年降雨量累积可达900毫米以上,此外,挟带大量水汽的东北信风向南流至加那利群岛时,被岛上高耸的山峰所阻挡,形成云海,午后的云雾也阻挡了大量的太阳辐射,有效减少了蒸腾损失,水分条件充足,足以支持起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D正确;该地森林植被位于北坡,该地位于北半球,为阴坡,A错误;该地附近海域有寒流流经,B错误;受高压控制下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C错误。故选D。
(2024·安徽合肥·一模)根据我国某地区144年国家气象站实测的地温数据,我国某科研团队绘制了该地区0-320cm四季平均地温随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乙代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0.该地区( )
A.土壤肥沃,季节冻土广布 B.淋溶强烈,植被高大浓密
C.植被稀少,沙尘天气多发 D.常年低温,土壤有机质少
【答案】29.A 30.A
【解析】29.地表温度的季节特征应该与气温一致,读图可知,甲是地表温度最低的冬季,D错误;丁是地表温度最高的夏季,B错误;图中乙曲线在0~70cm随深度减小而升温,说明是气温回升的春季,A正确;丙为秋季,C错误;故选A。
30.读图可知,该地区冬冷夏热,冬季地表平均温度接近-10℃,夏季地表温度在25℃左右,说明冬季寒冷、漫长,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季节冻土广布,A正确; 高温多雨的地方淋溶强烈,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适中,淋溶不强烈,B错误; 我国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C错误;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有机质多,且东北地区不是全年低温,D错误。故选A。
31.(2024·江西·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脉,连接江西与福建,绵延550km,地势险峻,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0m,是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下左图)。一些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的鸟类,却在远离的武夷山发现了孤立的种群,这被称为“武夷山现象”,其背后原因可能与物种扩散或环境变迁,特别是气候变化有关。以黄腹角雉为例(下右图),这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濒危雉类,与其他角雉不同,它更偏爱高大乔木作为觅食和筑巢的场所。目前,黄腹角雉共有50多个地理种群,其中最大、密度最高的种群位于武夷山海拔1200-15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这一分布模式突显了武夷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1)分析武夷山保存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条件。
(2)推测黄腹角雉主要的食物,并说明其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的原因。
(3)请从物种扩散和气候变化中选一机制,解释角雉属鸟类“武夷山现象”的成因。
【答案】(1)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山地相对高度大且较陡峭,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山区面积大且人口分布稀疏,人类活动少(开发晚,保护得当)。
(2)以乔木的茎、叶、花、果实为食。原因:活动空间主要在高大乔木上;乔木上枝叶多,食物丰富;乔木树杈多,利于筑巢穴;远离地面,利于躲避地面天敌。
(3)物种扩散机制:西南山区环境多样性好,角雉属鸟类数量、密度过大(生存空间有限,种群竞争激烈,食物短缺);角雉属鸟类迁移能力较强,寻求新的栖息地而迁移扩散至环境相似的武夷山区。
气候变化机制:角雉属鸟类主要生存在凉爽环境,气候变暖,角雉属鸟类向更高海拔的山地迁移,使得分布区不断收缩,直至分离而成。
【详解】(1)森林生长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合森林生长;黄岗山海拔2160m,山地相对高度大且较陡峭,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适宜多种森林植被生长;山区面积大且人口分布稀疏,人类活动少,对植被破坏少。
(2)武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森林枝叶茂密,山地水热条件垂直差异大,森林种类多,花、果实较多,所以推断黄腹角雉是以乔木的茎、叶、花、果实为食。黄腹角雉偏爱高大乔木作为觅食和筑巢的场所,活动空间主要在高大乔木上;乔木上枝叶多,食物丰富;乔木树杈枝叶多,利于筑巢穴;远离地面,有利于躲避地面天敌的袭击。
(3)物种扩散机制:山区面积广大,且地势起伏大,山区环境多样性好,角雉属鸟类数量、密度过大,鸟类为了扩展生存空间而迁徙;角雉属鸟类迁移能力较强,寻求新的栖息地而迁移扩散至环境相似的武夷山区。气候变化机制:角雉属鸟类活动场所在高大乔木的树顶上,说明其主要生存在凉爽环境,而气候变暖,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角雉属鸟类向更高海拔的山地迁移,使得分布区不断收缩,直至分离而成。
32.(2024·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绵延2000多千米,其中中段位于我国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冰川雪线高度介于2850-3350m,且由西北向东南上升。下图表示阿尔泰山中段南部不同面积等级冰川的数量及面积占比变化情况。受气候变暖影响,图示区域冰川总面积有所下降。
(1)说明阿尔泰山雪线高度自西北向东南上升的原因。
(2)推测面积等级为2-1km 冰川数量占比增加的原因。
(3)有人认为图中面积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相对稳定,根据图中数据为该观点阐述理由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受西风影响,降雪补给向东(向东南)减少,受纬度影响,气温向南(向东南)升高。
(2)受气候变暖影响,冰川总数量下降;面积等级更高的冰川萎缩(分裂),使该等级数量增加。
(3)理由:冰川总面积减小,面积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占比上升。原因:(受气候变暖影响)冰川呈退缩趋势,冰川融化由雪线向上退缩;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较大(海拔较高),大部分冰川远离雪线(冰川与雪线的平均距离较大)。
【详解】(1)阿尔泰山深居内陆,西侧无高大山地阻挡,能受到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自西北向东南由于西风影响的逐渐减弱,南坡的降雪量减少,这是雪线高度自西北向东南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阿尔泰山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受纬度降低的影响,气温向东南升高,也会导致雪线升高。
(2)读图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量冰川融化,其中相对较大的或面积等级较高的冰川数量及面积均融化减少,分裂成较小的冰川,因此,较小冰川的或面积等级较低的冰川数量及面积均增加。
(3)由材料可知,受气候变暖影响,图示区域冰川总面积有所下降,冰川融化导致雪线向上退缩;其中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较大,分布海拔较高,冰川距离雪线位置较远,其温度较低,相对不易融化,故面积
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占比上升。
33.(2024·吉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每年1月-3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常见一种天气现象--雾凇,它的形成与低温、较高的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气象条件和植被条件密切相关。冬季,沙漠上空多有逆温层存在,且雾凇出现时常伴有逆温现象、研究表明,散落的雾凇和融雪水是这片沙漠重要的水源。沙丘顶部、底部小生境差异较大,以白梭梭(根系发达)、一年生草本等植物为主。灌丛下植物的多样性明显高于裸露地。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位置。
(1)分析冬季沙漠多逆温层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信息,说明沙丘主要地貌部位对应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现象属于哪种分异规律。
(3)说明灌丛对其下植物的作用。
【答案】(1)冬季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地表温度低,易形成逆温层;深居内陆,降水少,冬季多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易形成逆温层;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反射率高,地表温度低,易形成逆温层。
(2)沙丘顶部-以白梭梭为主。沙丘顶部太阳辐射强,风力较大,蒸发旺盛,且地下水易流失,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白梭梭根系发达而深扎,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沙丘坡脚-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短命植物为主。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利于储水;有坡顶、坡中土壤水流入以及地表径流下渗,使其土壤含水量较大。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3)灌丛凋落物可以为其下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灌丛凋落物可以保护地表土壤免被侵蚀,维持土壤肥力;灌丛可以起到遮荫效果,减少地表水分的快速蒸发;灌丛冬季易挂雾凇,为生物提供凝结水,夏季利于水
土保持,为其下生物提供水源。
【详解】(1)冬季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地表降温快,近地面易形成逆温层;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不易到达,降水少,冬季多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易形成逆温层;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冰雪反射率高,冷却辐射周围空气,地表温度低,近地面易形成逆温层。
(2)由材料可知,沙丘顶部、底部小生境差异较大,以白梭梭(根系发达)、一年生草本等植物为主,沙丘顶部-以白梭梭为主,沙丘顶部太阳辐射强,升温快,蒸发旺盛,风力较大,且地下水埋藏深,地下水随地势流失速度快,土壤保水性差,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白梭梭根系发达而深扎入土壤,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沙丘坡脚-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短命植物为主,坡脚地势低平,风力堆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土壤持水性好,利于储水;有坡顶、坡中壤中流以及地表径流下渗,使其土壤含水量较大。同一地貌呈现出植被分布不同的现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地方性分异规律。
(3)灌丛凋落物可以为其下生物生长提供腐殖质和有机质,有充足营养物质来源;灌丛凋落物可以保护地表土壤免被风力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灌丛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起到遮荫效果,减弱蒸发;灌丛冬季易挂雾凇,雾凇融化后为下层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夏季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其下生物提供水源。
34.(2024·吉林延边·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南坡雪线较北坡低。该区多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如图)。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
(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尝试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且坡度小,利于积雪,故雪线低于北坡。
(2)自上而下厚度增加。理由: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冰川消融过程中,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岩石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
(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可以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来分析,①气候: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雪量(或降水量)较大,导致雪线较低。而北坡属于背风坡,受冷干气流影响,降雪量较小,雪线较高;②地形:南坡地形较缓,且多沟谷,有利于水汽的深入积雪堆积,雪线较低;而北坡地形陡峭,沟谷少,积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
(2)根据材料中的描述,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碛物。因此,可以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理由如下:由于冰川受到太阳辐射自上而下的消融过程中,冰内内物质逐渐出露,融化加快,冰碛物出露增多。同时,随着冰川消融,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开始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掉落至冰川表面,受本身重力作用不断向低海拔处进行堆积,从而导致冰川表碛物厚度逐渐变厚,形成冰碛垄和冰碛扇等地貌。
(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对冰川底面的隔热作用上。一方面,当表层冰碛物较薄时,冰碛物的反照率较低,这意味着冰碛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速。这是因为冰碛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会传递给下覆的冰川,使得冰川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另一方面,表层冰碛物对冰川底面具有隔热作用,当表层冰碛物覆盖超过一定厚度时,冰碛物的阻热效应开始显现,即热量向下传递减少,这使得冰川消融速度减缓。这是因为厚厚的冰碛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阻止热量向下传递,从而抑制冰川融化。
土壤
(2024·广西来宾·一模)火山岩风化壳是火山岩油气储层最重要的类型,一直是火山岩油气勘探和开发
的重要目标。下图示意准噶尔盆地某地石炭系低风化程度风化壳发育模式(蚀变是指岩石或矿物受到热液作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矿物组合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火山岩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板块运动
2.上斜坡区缺失“土壤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风化作用较弱 B.植被少,潜水搬运能力强
C.坡度大,碎屑物质难保存 D.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
3.与火山岩风化壳油气储集性能关联最小的是( )
A.孔隙类型 B.裂缝发育程度 C.潜水埋藏深度 D.矿物蚀变程度
【答案】1.B 2.C 3.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岩主要是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形成的,与风化作用、变质作用和板块运动无直接关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上斜坡区坡度较大,风化等形成的风化碎屑物迁移速率较快,难以保存下来,与冰川作用无关,C正确,AD错误;植被少是缺失土壤带的后果而不是原因,B错误。故选C。
3.结合材料“火山岩风化壳是火山岩油气储层最重要的类型”可知,火山岩风化壳的空隙类型、裂隙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火山岩油气储量的大小,AB关联度较高,不符合题意;“蚀变是指岩石或矿物受到热液作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矿物组合的过程”,故蚀变带产生的新矿物会充填于孔隙和裂缝中,使火山岩风化壳的有效储集空间减小、储集性能降低、储层有效性变差,D关联度较高,不符合题意;火山岩风化壳油气储集深度远大于与潜水埋藏深度,两者关联度最小,C符合题意。故选C。
(2024·广西南宁·一模)为研究祁连山南坡中段微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了该区腹地普遍分布的典型坡地(海拔约为2090m-3120m)进行试验,其阴阳坡典型植被分别为青海云杉(北东向)和高山草地(西南向),且阴坡土壤细颗粒占比较阳坡高,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图示意试验区两类植被近地表土壤(0-50cm)的蓄水能力。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
4.关于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蓄水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饱和蓄水量完全不受坡位影响
B.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
C.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先减后增
D.在坡顶附近,土壤饱和蓄水量达最大值
5.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实际蓄水量普遍小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地表的坡度较大,导致地表径流相对较少
B.所在坡向为阳坡,近地表土壤水分易蒸发
C.降水被林冠层截留,到达地表的降水量较少
D.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
6.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饱和蓄水量普遍大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近地表土壤疏松多孔
B.有机质集中于近地表,利于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C.细颗粒占比较高,有利于抑制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
D.土壤易形成板结,阻挡近地表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
【答案】4.B 5.C 6.A
【分析】4.读图表可知,不同坡位的土壤实际蓄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
B正确;土壤饱和蓄水量受坡位影响较小,并非完全不受坡位的影响,A错误;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变化较为复杂,C错误;在坡顶附近,土壤实际蓄水量达最大值,D错误。故选B。
5.地表坡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容易流失,土壤水分含量越少,A错误;青海云杉地处北东向,阴坡为主,B错误;针叶林垂直结构更复杂,林冠层可截留降水,到达地表的降水量减少,C正确;青海云杉所处坡向的土壤细颗粒占比高,只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不易下渗,D错误。故选C。
6.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因此土壤饱和蓄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大小的影响。青海云杉地处阴坡,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多孔,A正确,D错误;与有机质位置、颗粒大小无关,BC错误。故选A。
(23-24高三上·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下图示意该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 )
A.积雪融水淋溶较强 B.土壤温度回升较慢 C.作物根系吸水较多 D.受地下水影响较小
【答案】7.D 8.C 9.A
【解析】7.图示时段为冬半年,气温较低。越接近地表,土温受大气温度影响越大,土温越低。图中③曲线温度最低,应为区域气温,①温度最高,说明属于较深层土壤的温度,为深度150cm土温,②温度高于趋于气温但低于深层土壤温度,为深度30cm土温。综上所述,故 D 正确, ABC 错误。故选D。
8.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势较低,与材料中的“地下水水位445米”不符,A、B选项错误;柴达木盆地海拔
高,生态脆弱,水热条件恶劣,不适宜种植业发展,D错误;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且地处西北,水资源短缺,多采用地下水灌溉,与题意相符,C正确。故选C。
9.该地纬度较高,春季,积雪融水多,有利于表层盐分的淋洗,A正确;结合材料折线可知,春季回温快,B错误;春末是作物初播期,幼苗植株小,需水量小,C错误;土壤盐碱变化与地下水有关,但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024·贵州贵阳·一模)如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菜地
11.图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①地表径流②地质构造③地势起伏④降水⑤蒸发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A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林地位于河流沿岸,地下水位高,水分条件较好,同时森林的枯枝落叶多,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多,故林地土壤肥力最高,A正确;耕地、草地和菜地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少,且水分条件差,土壤发育差,肥力低,BCD错误。故选A。
11.结合材料“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可知,地表径流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较大,①正确;图中无法判断地质构造,不能反映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②错误;图中各地地势起伏无明显差异,③错误;该区域内降水差异不大,④错误;图中可以看出荒漠地区地下水位低,是因为该地蒸发旺盛,⑤正确。故选B。
(2024·江西九江·二模)土壤有机碳指的是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下表为我国某谷地0-10厘米深度土壤有机碳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 采样海拔(米) 土壤有机碳(克/千克)
高山草甸 2686-2961 74
温性针叶林 2490-2625 55
草甸草原 2425一2439 55
典型草原 1530一2021 52
落叶阔叶林 1493 38
荒漠草原 1407一1621 27
河谷次生林 1055 29
蒿类半灌木 586 5
沼泽植被 541 12
12.与其它植被相比,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B.草类植物茂盛,动植物残体多
C.植被保护良好,水土流失少 D.风化壳厚,矿物养分储量大
13.该谷地优质畜牧业区主要分布于( )
①高山草甸②草甸草原③典型草原④荒漠草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①
【答案】12.A 13.B
【解析】12.由图可知,高山草甸区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力弱,分解作用弱,大量有机碳积累于土壤中,A正确;海拔高,动植物残体数量较少,B错误;该区域内森林、草原、草甸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均较少,C错误;矿物养分不是有机质,其储量与有机碳含量无关,D错误。故选A。
13.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草高质量好,但海拔较高,放牧期较短,①不符合题意;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成为该谷地优质畜牧业区,②③符合题意;荒漠草原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少,不是优质畜牧业分布区,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4·江西上饶·一模)土壤的性质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广东省内四种常见的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玄
武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图示意四种成土母质对应的土壤颗粒结构组成,其中甲为玄武岩。完成下面小题。
14.玄武岩( )
A.结构松散,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小
B.结构松散,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大
C.结构紧密,不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小
D.结构紧密,不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大
15.最有利于作物根部呼吸的土壤对应的母质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4.A 15.B
【解析】14.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结构松散,易风化,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其基础上风化形成的土壤,其砂质颗粒(小结晶体)含量少,黏粒比重高,土壤颗粒平均半径小,A正确,BCD错。故选A。
15.由图中信息可乙类母质对应的土壤中,较大颗粒(砂粒和粉粒)的占比大,土壤颗粒间隙大,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强,有利于作物根部呼吸,B正确,ACD错。故选B。
(2024·江西·模拟预测)地理研究小组前往东北平原某地开展黑土调查,发现:在典型沉积剖面中,底部是风成黄土(形成于距今约2.50~1.20万年),中上部为黑土。下图示意该地地形及一处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距今约1.18~0.56万年相比,距今约2.50~1.20万年该地( )
A.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气候湿润,岩石风化强烈 D.气候干旱,岩石风化缓慢
17.根据剖面结构和黑土形成年代,推知该剖面的位置最可能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6.B 17.C
【分析】16.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沉积剖面位于东北平原某地,底部是距今约2.50~1.20万年的风成黄土,即风力沉积显著,说明当时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中上部为距今约1.18~0.56万年的黑土,说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综上可知,与距今约1.18~0.56万年相比,距今约2.50~1.20万年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B正确,AC错误;气候干旱的时期,岩石物理风化显著,D错误。故选B。
17.根据剖面结构和黑土形成年代可知,该沉积剖面上部为黑土,土层较厚,形成于距今约1.18~0.56万年。结合所学东北地区相关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读左图可知,丙处地势低平,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易形成土层深厚,肥力高的黑土,C正确;甲地位于山顶,乙、丁两地位于山坡,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较严重,难以形成土层深厚的黑土层,ABD错误。故选C。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科研团队研究了我国西北某地土壤质地,获取了该地典型土壤剖面各土层中砂砾、粉砂、黏粒的占比数据(表)。图为该土壤剖面所在地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 砂砾 粉砂 黏粒
有机层(0)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淋溶层(A) 16.1 54.5 29.4
淀积层(B) 10.4 50.3 39.3
母质层(C) 31.5 48.3 20.2
基岩层(R) 31.6 50.1 18.3
18.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该剖面处土壤( )
A.缺失0层 B.尚未发育成熟 C.质地较粗 D.保水性能较好
19.该土壤剖面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8.D 19.C
【解析】18.根据表中数据,该剖面处土壤砂砾含量较低,粉砂和黏粒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判断该剖面处土壤保水性能较好,质地较细,D正确、C错误;表中有机层无数据,不能说明缺失有机层,A错误;从表中数据看该剖面结构完整,土壤发育成熟,B错误。故选D。
19.根据表中数据,该剖面处土壤质地较细,砂砾含量较低,丙处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发育较好,质地较细,C正确;而乙地地形起伏较大,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质地较粗,B错误;甲丁只有裸露的基岩层,AD错误。故选C。
20.(2024·江西·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形成于冷湿环境)的土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纬向绵延分布。其剖面分化明显,质地上粗下黏,有机质表层含量高,向下锐减,pH值约为4.0~5.5。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被少,多为苔藓、地衣、蕨类等低等植物。
(1)试推测灰化土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2)说明灰化土有机质分布随深度变化的原因。
(3)分析灰化土林下草本植被少的原因。
(4)指出灰化土一般不宜于大面积农用的原因。
【答案】(1)大兴安岭北段或寒温带地区 ;青藏高原高山区。
(2)灰化土区以针叶林植被为主,表层枯枝落叶多;纬度高,气温低, 冻土层厚 ,表层土壤有解冻窗口,微生物更为活跃,合成有机质多;质地上粗下粘 ,表层易形成有机质淀积层 。
(3)林下光照不足 ,土壤冻结期长 ,热量不足 ,冻土的冻融对植 被根系影响大 ,与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竞争处于劣势 ,草本植被难以生长而少 。
(4)土层浅薄 ,肥力低 ;结构差 ;强酸性。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化土形成于冷湿环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我国满足其形成的冷湿环境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或寒温带地区;或者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化土剖面分化明显,质地上粗下黏,有机质表层含量高,表层易形成有机质淀积层 ;同时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枯枝落叶来源较多,表层有机质来源广;加上本地区气温较低,冻土深厚,表层土壤解冻后,微生物较为活跃,使得有机物质合成较多,表层有机质丰富。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被少,多为苔藓、地衣、蕨类等低等植物。森林遮挡太阳光照,使得林下光照不足 ,热量不足 ,土壤冻结期长 ,土壤的冻融对于植被根系发育影响较大;林下地区更加适合苔藓、地衣、蕨类等植物生长,草类植物竞争力较弱,因此草本植物少。
(4)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化土质地上粗下黏,有机质表层含量高,向下锐减,土壤肥力较差,土层浅薄,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且土壤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农业种植;灰化土pH值约为4.0~5.5,具有强酸性,不适合植物生长。
21.(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黑土退化变“瘦”、变“薄”、变“硬”,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被称为吉林省“南北分界线”的大黑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600m年降水量的分界线,是松花江和辽河的分水岭,东坡积雪量大,较西坡黑土退化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遏制了黑土的退化。图为大黑山剖面示意。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
(2)说明大黑山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3)任选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说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
【答案】(1)黑土变“瘦”:重用轻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遭到破坏);黑土变“薄”:水土流失,耕作层变浅,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黑土变“硬”:化肥施用增多,黑土板结和盐碱化现象严重,养分失衡以及营养元素含量减少。
(2)东坡夏季降水量大,强度大,对土壤的冲刷强烈,黑土退化严重;东坡波状台地,呈波状起伏,(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坡面侵蚀强;东坡积雪量大,春季的融雪时间长,对地表侵蚀时间长;东坡土质较黏重,在台地上形成不透水层,降水在下渗时受阻,形成径流较多,坡面侵蚀较大。
(3)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减轻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
垄沟秸秆覆盖: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横坡垄作: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流水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详解】(1)①黑土变“瘦”:过度翻耕、过度开垦,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生物活性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②黑土变“薄”:水土流失,耕作层变浅,土层变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③黑土变“硬”:化肥施用增多,黑土板结、盐碱化现象严重,土地退化,养分失衡以及营养元素含量减少。
(2)①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对土壤的冲刷强烈,黑土流失严重;②东坡波状台地,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坡面侵蚀加剧;③东坡积雪量大,春季的融雪时间长,融雪速度慢,对地表侵蚀时间长;④东坡土质较黏重,在台地上形成不透水层,下渗不畅,形成地表径流较多,坡面侵蚀较大。
(3)(1)留茬耕作: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大阻力,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减轻黑土流失;②植物根系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
(2)垄沟秸秆覆盖:①减弱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保持土壤墒情;②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减弱;③秸秆还田,土壤中腐殖质增加,增加土壤有机质。
(3)横坡垄作:①滞留地表径流,减缓流速,增加下渗量:②减流水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2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的泥炭层土壤。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主要由农田、河湖、沼泽构成,多河由此入海。兰斯塔德地区的圩田是在沿海低地筑堤、排水而成,但排水导致泥炭变干并加速氧化分解,从而导致泥炭地地面沉降,影响到圩田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兰斯塔德地区沿海向内陆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1)简析兰斯塔德地区有大量泥炭土分布的自然条件。
(2)近年来,兰斯塔德地区沿海沙洲面积萎缩,试分析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兰斯塔德地区圩田排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多河入海,河水泛滥,地表湿润;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温带森林与草原分布区,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植物残体分解不充分(有机质分解缓慢)而累积于土壤中。
(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沙洲,海岸侵蚀加剧;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海水逐渐变深,海水搬运、海沙沉积减弱;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减少了河流向海洋的输沙量。
(3)圩田排水导致地面沉降,随着地面沉降,地势变得更低,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增加;排水导致泥炭氧化分解加剧,泥炭层变薄,地表压力(重力)减小,使地下咸水更易向上运动,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泥炭分解,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改变沼泽植物生存环境,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详解】(1)该地分布在荷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该地有多条河流入海,河水泛滥使得地表土壤湿润;位于沿海地区,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为主,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不活跃,植物残体分解速度较慢而累积于土壤中。
(2)近年来,导致兰斯塔德地区沿海沙洲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应从沉积环境、动力、物源三个角度来分析。人类活动加剧,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沙洲,海岸受到的侵蚀作用增强,沉积环境改变;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海水逐渐变深,海水搬运、海沙沉积减弱,沉积动力不足;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减少了河流向海洋的输沙量,沉积物源减少。
(3)排水导致地面沉降,地势变得更低,又是临海地区,地势降低,排水不畅,容易导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江西模拟)水青冈是欧洲森林重要树种,树体高大、枝叶繁盛。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广泛分布有水青冈,但现今贵州省水青冈连片分布区仅在梵净山山体海拔1400~1900米区域有分布。下图示意梵净山水青冈林连片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1.梵净山水青冈林下生物群落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2.梵净山水青冈主要分布在( )
A.地势较高的湿润地带 B.河流谷地的平缓地区
C.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 D.海拔相对较低的山麓
3.与现今相比,广布水青冈的地质历史时期梵净山所在区域( )
A.气候环境温暖湿润 B.海域面积较为广阔
C.地表起伏相对较小 D.山地垂直分异显著
(2024·吉林·三模)易北河下游独特的深切峡谷形成于末期冰川晚期。部分河谷已经成为近岸海底的水下峡谷。下图示意易北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易北河下游河谷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 B.河流流量小 C.河流流速慢 D.海平面低
5.推测与冰河末期相比,现在易北河汛期水量和季节变化( )
A.水量小、季节变化小 B.水量小、季节变化大
C.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D.水量大、季节变化大
(2024·安徽黄山·二模)海洋原绿球藻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小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生长受海水理化性质和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a、b两个观测站点的位置及原绿球藻密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两地原绿球藻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a地受径流影响,营养丰富 B.a地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C.b地受暖流影响,盐度较低 D.b地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7.原绿球藻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
A.增加碳汇 B.净化水质 C.保护海岸 D.提供饵料
(2024·广西·模拟预测)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剧烈 B.地热资源丰富 C.全球气候变暖 D.大气降水增加
9.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可能导致( )
①温室气体排放减少②地表形态发生改变③高原昼夜温差减小④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江西九江·二模)研究发现,近20年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在植被生长季之前(简称季前)出现了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白天变暖速率是夜晚的2.3倍,该现象导致了多种植被返青期提前(注:返青期是植物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长出绿芽,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此外,季前降水增加对当地植被返青期提前也有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蒙古高原季前昼夜非对称变暖现象将直接导致本区该时段内( )
A.霜冻风险增加 B.昼夜温差变大 C.降雨频率增大 D.土壤湿度增加
11.相比于森林,季前降水增加对草地返青期提前影响更明显,其原因是( )
A.草地分布海拔高,热量不足 B.草地分布海拔高,水分充足
C.草地分布海拔低,热量丰富 D.草地分布海拔低,水分缺乏
(2024·甘肃·一模)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属于高寒季节性冻土湿地,湿地广布富含甲烷(温室气体)的泥炭,湿地地面土层起伏明显,形成了凸起处、过渡带、凹陷处三个微地形区,其相对高度在30cm左右。随着气候变暖,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量呈增加趋势。下表示意三个微地形区甲烷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形区 甲烷排放强度(kgCha a ) 甲烷排放贡献率(%) 面积占比(%)
凸起处 23.9 16 20
过渡带 30.4 73 71
凹陷处 34.1 11 9
12.若尔盖湿地地面起伏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活跃 B.冻土冻融频繁
C.流水搬运堆积 D.气温差异较大
13.相较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 )
A.植被生长较繁盛 B.土壤透气性较差
C.表土层更加紧实 D.有机碳含量较高
14.推测影响过渡带甲烷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有机碳含量 B.人类活动 C.水分含量 D.占地面积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交汇处以南,三面环水。西北地势最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沟渠发达且与章、贡两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发挥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古城内天然水塘的主要作用为( )
A.水产养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涝 D.留地蓄洪
16.地下沟渠坡度较大有利于( )
A.蓄洪涝 B.快汇水 C.清淤积 D.防倒灌
17.下列做法与赣州古城建设理念一致的是( )
A.围海填海造陆 B.打造海绵城市 C.完善地下管线 D.硬化人工河渠
(2024·吉林·一模)昂拉仁错地处冈底斯山北坡,为构造凹陷湖,距今约24.1万年前湖泊面积达到最大,贴开始阶段性萎缩,目前已经分裂为西湖和东湖两个小湖。昂拉仁错湖中岛屿众多,最具辨识的是一个名为“错多”的大岛。下图示意昂拉仁错在五个时期的湖泊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昂拉仁错面积最大时期,湖岸坡度最大的一侧是( )
A.北侧 B.南侧 C.西侧 D.东侧
19.目前的昂拉仁错西湖西淡东咸,主要取决于( )
①水体交换强度 ②水流方向 ③入湖径流分布 ④蒸发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昂拉仁错的萎缩可能导致( )
①实际蒸发减小 ②湖泊盐度降低 ③风沙活动加剧 ④湿地面积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20世纪,坦噶尼喀湖表层水增温显著,湖泊北部表层水温增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下图示意坦噶尼喀湖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坦噶尼喀湖表层水温变化能敏感地反映气候变化是因为( )
A.湖盆聚热效应显著 B.湖泊表层水流动慢
C.湖水垂直分层稳定 D.湖泊储热空间充足
22.湖泊南部水温增温幅度小于北部的原因是南部( )
A.受湖陆风影响,水汽蒸发多 B.受盛行风影响,水汽蒸发多
C.受湖陆风影响,湖水扰动大 D.受盛行风影响,湖水扰动大
(2024·安徽·模拟预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量,反映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如图为秦岭山地NPP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
随海拔分坡向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为正相关,相关系数<0为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23.据图判断( )
A.全球气候变暖对秦岭植被的生长有利 B.降水是秦岭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C.气温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 D.气候变暖对秦岭南坡植被的影响大于北坡
24.随着城镇化发展,秦岭北坡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推测从山麓到山顶NPP值(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024·安徽·模拟预测)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河的末端,20世纪后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202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多次流域内生态输水,总量达84.45亿m3,入台特玛湖水量约11.7亿m3,湖区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 )
①促进自然植被修复 ②发展淡水养殖 ③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④增加流域面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6.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沿途( )
A.农业用水多 B.蒸腾强烈 C.生活用水多 D.下渗较多
(2024·江西上饶·一模)冬季的松花江偶尔会出现层层叠积、晶莹如玉的“冰花”,如同绽放在冰面上的花朵一样。冰花的形成是水汽凝结的结果,当水温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时,水汽凝结形成微小冰晶并随风移动。当它们遇到江面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它们会附着在江面上,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冰花”。图为松花江“冰花”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冰花”形成的条件是( )
①严寒天气②温暖天气③空气湿度大④空气干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8.松花江“冰花”大小不一,当冬季外界气温恒定时,最易形成较大“冰花”的环境是( )
A.水温较低,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快,风速较大
B.水温较高,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慢,风速较小
C.水温较低,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慢,风速较大
D.水温较高,水深较深,水流速度较快,风速较小
29.(2024·江西赣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水复合侵蚀共同塑造了干旱区独特的水-沙关系,沙漠与河流镶嵌分布。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级支流,其流域处于干旱区向湿润区转变的气候过渡带,是典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研究表明主导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引起风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进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沙丘一般能蓄调水分,涵养水源。无定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减少了流域的侵蚀产沙量,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河流年径流量有所下降,造成河湖系统与沙地之间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图为1990年和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变化图。
(1)1990年无定河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明显较大,请从风向和沙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2)比较无定河南北两侧支流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对流域产沙贡献的差异。
(3)描述1990-2020年无定河流域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
(4)有学者预测该地部分沙丘将会活化,请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做出解释。
30.(2024·甘肃张掖·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名城银川市,地处塞北江南,周边河湖密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多年来持续增加,并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涵盖了银川市的贺兰山东麓502.2平方千米范围被纳入到综试区。区域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1公顷=15亩),在种植过程中形成的“浅沟种植”已成为重要的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当地葡萄酒产业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深度开放的重要样板。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银川周边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说明宁夏今后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合理性。
31.(2024·吉林白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茅尾海位于广西南部、为钦州湾的内湾,因其形似猫尾,曾称“猫尾海”,后因滩涂盛长茅尾而更名为“茅尾海”。其直接成因是地壳运动后海水入侵。海洋物种特别丰富,有众多鱼虾贝类,除此之外,还有白海豚、美人鱼、三斑鱼、大海龟等海洋珍贵物种,这些物种多喜欢在海水盐度较低,水质清洁的水域生活。茅尾海的周围有大片的红树林。据钦州市总体规划,至2025年在钦州港及其周边将围海填海79平方千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加工业及外向型临海工业。下图分别为茅尾海位置示意图和钦州湾形成地质图。
(1)根据地质图描述钦州湾内湾茅尾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茅尾海海洋物种丰富的原因
(3)简述大规模围海填海对钦州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32.(2024·安徽黄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南极洲冰盖边缘地区,冰面湖面积和数量变化较大。在巨厚且坚硬的冰盖底部,受冰盖压力、地热和火山等影响,部分冰融化成水,这些水在冰层和基岩之间低洼处形成冰下湖。冰下湖长期被冰盖所覆盖,具有高压、低温、低营养和黑暗环境特点,提供了独特的生物进化等演变信息。科学钻探是获取冰下湖实物样品的唯一手段。下图为冰湖示意图。
(1)分别指出形成冰面湖和冰下湖的能量来源。
(2)分析冰面湖和南极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开展冰下湖钻探工作的地理意义。
33.(2024·安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崖州湾(见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南山角与角头鼻之间的一段海湾。研究发现,崖洲湾海底表层沉积物砂粒及粉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较低。
(1)分析崖州湾海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
(2)结合崖州湾地理环境特点,推断未来崖州湾海岸线变化趋势,并说明依据。
(3)请为崖州湾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贵州·模拟预测)植被覆盖度指植物叶、枝、茎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内总面积的百分比。N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落差约2270米,流域内植被覆盖度类型可分为极低、低、中高四种。研究发现N河流域2001~2019年极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缩小,中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扩大。图示意N河流域2001~2019年植被覆盖度、气温、降水标准距平(偏均值的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N河流域内植被类型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2.N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大致( )
A.与气温正相关 B.与气温负相关 C.与降水正相关 D.与降水负相关
3.导致N河流域极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增加 B.热量减少 C.水分增加 D.水分减少
(2024·广西·二模)伊犁鼠兔是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的濒危物种,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不仅以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名贵药材植物的茎叶为食,还能在岩石裂缝中找到其他可食用的植物。近20年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4.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草甸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云杉林带 D.高山草甸带
5.推测高山裸岩区岩石裂缝之中能够生长植被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充足 B.光照充足 C.热量充足 D.风力较小
6.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伊犁鼠兔的( )
①天敌增多②水源减少③栖息地减小④食物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广西·模拟预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下图示意该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分别是( )
A.阴坡,2000~2300米 B.阳坡,2000~2300米 C.阴坡,2300~2600米 D.阳坡,2300~2600米
8.与阳坡相比,该苔原带下部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势植物竞争 B.地表温度较低 C.自然环境恶劣 D.地表湿度较高
9.在未遭受干扰时,该苔原带植物多样性( )
①随海拔而降低②阴、阳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温度③阴坡高于阳坡④阴、阳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湿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广西·模拟预测)伊犁鼠兔是分布在天山地区的濒危物种,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伊犁鼠兔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夏季常采摘植物,风干储存,以备漫长的冬季食用。近20年来,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10.伊犁鼠兔的栖息地主要位于( )
A.荒漠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11.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天敌增加 B.环境污染 C.食物减少 D.火山喷发
12.随着全球变暖,伊犁鼠兔的活动空间将( )
A.向高海拔移动 B.向低海拔移动 C.向林线移动 D.向阴坡移动
(2024·云南贵州·二模)紫果云杉能够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是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北坡,且多呈斑块状分布。图示意祁连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紫果云杉最可能分布的海拔范围( )
A.2000~3000米 B.2700~3300米
C.3000~4000米 D.4000~5000米
14.紫果云杉在山地北坡局部地区呈斑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蒸发较小 C.降水较多 D.光照较强
15.若紫果云杉林带的上限上升且下限下降,可知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2024·江西·一模)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群为特征的特殊地貌类型,在中国分布广泛,以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左图是中国三大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部分自然要素差异分析示意图,右图是我国东南某丹霞地貌的植被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6.右图植被分布对应左图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7.该山出现常绿硬叶植被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4·甘肃平凉·模拟预测)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明显。下图示意其最高峰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横断山 B.武夷山 C.太行山 D.祁连山
19.推测甲地的典型植被类型( )
A.高寒灌丛 B.高山草原 C.积雪冰川 D.中山草甸
20.受气候变化影响( )
A.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小 B.针阔混交林面积扩大
C.针叶林面积扩大 D.甲面积扩大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物种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复杂程度和物种分化进程的影响。下图示意世界三个区域各纬度区间(每10°为一个区间)凤蝶科蝴蝶的物种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与I、Ⅱ、Ⅲ三个区域相匹配的序号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22.导致南北纬10°范围内三个区域间凤蝶科蝴蝶物种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岛屿数量 B.陆地面积 C.地形起伏 D.雨林面积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高山林线交错带是山地森林与高山灌丛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树木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封闭森林的最
高海拔上限。下图示意我国白马雪山和博格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随高程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博格达山相比,白马雪山的( )
A.林线高,树线低 B.林线低,树线高 C.林线高,树线高 D.林线低,树线低
24.一座山的同一坡,树线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水分多少 B.热量多少 C.土壤类型 D.坡度陡缓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苔原带植被由灌木和苔藓地衣组成,多数品种为多年生常绿植物。苔原带植被的形成既受气温、水分等气候条件影响,还与地质历史、气候变迁等过程相关。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苔原植被常绿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光照 B.减少水分蒸腾 C.减小大风影响 D.抵抗严寒天气
26.下列山地可能分布苔原植被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长白山 C.昆仑山 D.天山
(2024·安徽安庆·二模)特内里费岛是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部)最大的岛屿,最高峰海拔3718米,植被与地中海沿岸硬叶林相似,但树木更为高大,主要为樟科树木。下图示意特内里费岛北坡甲、乙、丙三个不同海拔气象站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荒漠灌丛
C.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D.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寒荒漠
28.乙地森林植被的主要成因是( )
A.山地阳坡 B.暖流增湿 C.高压控制 D.信风迎风坡
(2024·安徽合肥·一模)根据我国某地区144年国家气象站实测的地温数据,我国某科研团队绘制了该地区0-320cm四季平均地温随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乙代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0.该地区( )
A.土壤肥沃,季节冻土广布 B.淋溶强烈,植被高大浓密
C.植被稀少,沙尘天气多发 D.常年低温,土壤有机质少
31.(2024·江西·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夷山脉,连接江西与福建,绵延550km,地势险峻,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0m,是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下左图)。一些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的鸟类,却在远离的武夷山发现了孤立的种群,这被称为“武夷山现象”,其背后原因可能与物种扩散或环境变迁,特别是气候变化有关。以黄腹角雉为例(下右图),这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濒危雉类,与其他角雉不同,它更偏爱高大乔木作为觅食和筑巢的场所。目前,黄腹角雉共有50多个地理种群,其中最大、密度最高的种群位于武夷山海拔1200-15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这一分布模式突显了武夷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1)分析武夷山保存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条件。
(2)推测黄腹角雉主要的食物,并说明其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的原因。
(3)请从物种扩散和气候变化中选一机制,解释角雉属鸟类“武夷山现象”的成因。
32.(2024·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绵延2000多千米,其中中段位于我国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冰川雪线高度介于2850-3350m,且由西北向东南上升。下图表示阿尔泰山中段南部不同面积等级冰川的数量及面积占比变化情况。受气候变暖影响,图示区域冰川总面积有所下降。
(1)说明阿尔泰山雪线高度自西北向东南上升的原因。
(2)推测面积等级为2-1km 冰川数量占比增加的原因。
(3)有人认为图中面积等级为25km 的冰川面积相对稳定,根据图中数据为该观点阐述理由并分析其原因。
33.(2024·吉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每年1月-3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常见一种天气现象--雾凇,它的形成与低温、较高的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气象条件和植被条件密切相关。冬季,沙漠上空多有逆温层存在,且雾凇出现时常伴有逆温现象、研究表明,散落的雾凇和融雪水是这片沙漠重要的水源。沙丘顶部、底部小生境差异较大,以白梭梭(根系发达)、一年生草本等植物为主。灌丛下植物的多样性明显高于裸露地。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位置。
(1)分析冬季沙漠多逆温层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信息,说明沙丘主要地貌部位对应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现象属于哪种分异规律。
(3)说明灌丛对其下植物的作用。
34.(2024·吉林延边·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南坡雪线较北坡低。该区多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如图)。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
(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尝试做出合理解释。
土壤
(2024·广西来宾·一模)火山岩风化壳是火山岩油气储层最重要的类型,一直是火山岩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下图示意准噶尔盆地某地石炭系低风化程度风化壳发育模式(蚀变是指岩石或矿物受到热液作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矿物组合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火山岩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板块运动
2.上斜坡区缺失“土壤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风化作用较弱 B.植被少,潜水搬运能力强
C.坡度大,碎屑物质难保存 D.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
3.与火山岩风化壳油气储集性能关联最小的是( )
A.孔隙类型 B.裂缝发育程度 C.潜水埋藏深度 D.矿物蚀变程度
(2024·广西南宁·一模)为研究祁连山南坡中段微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了该区腹地普遍分布的典型坡地(海拔约为2090m-3120m)进行试验,其阴阳坡典型植被分别为青海云杉(北东向)和高山草地(西南向),且阴坡土壤细颗粒占比较阳坡高,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图示意试验区两类植被近地表土壤(0-50cm)的蓄水能力。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
4.关于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蓄水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饱和蓄水量完全不受坡位影响
B.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
C.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先减后增
D.在坡顶附近,土壤饱和蓄水量达最大值
5.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实际蓄水量普遍小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地表的坡度较大,导致地表径流相对较少
B.所在坡向为阳坡,近地表土壤水分易蒸发
C.降水被林冠层截留,到达地表的降水量较少
D.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
6.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饱和蓄水量普遍大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近地表土壤疏松多孔
B.有机质集中于近地表,利于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C.细颗粒占比较高,有利于抑制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
D.土壤易形成板结,阻挡近地表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
(23-24高三上·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下图示意该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 )
A.积雪融水淋溶较强 B.土壤温度回升较慢 C.作物根系吸水较多 D.受地下水影响较小
(2024·贵州贵阳·一模)如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菜地
11.图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①地表径流②地质构造③地势起伏④降水⑤蒸发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③④
(2024·江西九江·二模)土壤有机碳指的是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含量。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下表为我国某谷地0-10厘米深度土壤有机碳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 采样海拔(米) 土壤有机碳(克/千克)
高山草甸 2686-2961 74
温性针叶林 2490-2625 55
草甸草原 2425一2439 55
典型草原 1530一2021 52
落叶阔叶林 1493 38
荒漠草原 1407一1621 27
河谷次生林 1055 29
蒿类半灌木 586 5
沼泽植被 541 12
12.与其它植被相比,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B.草类植物茂盛,动植物残体多
C.植被保护良好,水土流失少 D.风化壳厚,矿物养分储量大
13.该谷地优质畜牧业区主要分布于( )
①高山草甸②草甸草原③典型草原④荒漠草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①
(2024·江西上饶·一模)土壤的性质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广东省内四种常见的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玄武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图示意四种成土母质对应的土壤颗粒结构组成,其中甲为玄武岩。完成下面小题。
14.玄武岩( )
A.结构松散,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小
B.结构松散,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大
C.结构紧密,不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小
D.结构紧密,不易风化,土壤颗粒平均半径较大
15.最有利于作物根部呼吸的土壤对应的母质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江西·模拟预测)地理研究小组前往东北平原某地开展黑土调查,发现:在典型沉积剖面中,底部是风成黄土(形成于距今约2.50~1.20万年),中上部为黑土。下图示意该地地形及一处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距今约1.18~0.56万年相比,距今约2.50~1.20万年该地( )
A.气候湿润,植被繁茂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气候湿润,岩石风化强烈 D.气候干旱,岩石风化缓慢
17.根据剖面结构和黑土形成年代,推知该剖面的位置最可能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科研团队研究了我国西北某地土壤质地,获取了该地典型土壤剖面各土层中砂砾、粉砂、黏粒的占比数据(表)。图为该土壤剖面所在地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 砂砾 粉砂 黏粒
有机层(0)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淋溶层(A) 16.1 54.5 29.4
淀积层(B) 10.4 50.3 39.3
母质层(C) 31.5 48.3 20.2
基岩层(R) 31.6 50.1 18.3
18.依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该剖面处土壤( )
A.缺失0层 B.尚未发育成熟 C.质地较粗 D.保水性能较好
19.该土壤剖面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024·江西·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形成于冷湿环境)的土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呈纬向绵延分布。其剖面分化明显,质地上粗下黏,有机质表层含量高,向下锐减,pH值约为4.0~5.5。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被少,多为苔藓、地衣、蕨类等低等植物。
(1)试推测灰化土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2)说明灰化土有机质分布随深度变化的原因。
(3)分析灰化土林下草本植被少的原因。
(4)指出灰化土一般不宜于大面积农用的原因。
21.(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黑土退化变“瘦”、变“薄”、变“硬”,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被称为吉林省“南北分界线”的大黑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600m年降水量的分界线,是松花江和辽河的分水岭,东坡积雪量大,较西坡黑土退化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遏制了黑土的退化。图为大黑山剖面示意。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
(2)说明大黑山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3)任选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说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
2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的泥炭层土壤。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主要由农田、河湖、沼泽构成,多河由此入海。兰斯塔德地区的圩田是在沿海低地筑堤、排水而成,但排水导致泥炭变干并加速氧化分解,从而导致泥炭地地面沉降,影响到圩田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兰斯塔德地区沿海向内陆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1)简析兰斯塔德地区有大量泥炭土分布的自然条件。
(2)近年来,兰斯塔德地区沿海沙洲面积萎缩,试分析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兰斯塔德地区圩田排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
(2024·安徽·模拟预测)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屋
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
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2.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 )
A.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阔叶树种 B.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硬叶树种
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 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
3.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 )
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 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
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 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植被覆盖度为地面植被垂直投影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例,主要受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且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图示意2001-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5年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异常 B.全球变暖 C.过度放牧 D.生物入侵
5.不同的人类活动会使植被覆盖度产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
②高海拔地区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可提高植被覆盖度
③城市面积的扩张,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
④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植被覆盖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垂直绿化是指在建筑物的墙壁、围栏、棚架等垂直表面上种植植物。垂直绿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绿化立面,其是指植物根扎于地面基质,可以攀附整个外墙;二是活墙,其是由预先种植的植物和包围结构组成,通常种在容器中,然后与基质、喷灌系统和支撑结构一起安装在建筑外墙上。下图示意绿化立面和活墙两种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绿化立面相比,活墙建筑( )
A.造价与维护成本低 B.绿植生长条件差
C.绿植蒸腾作用较强 D.冷却降温效果好
7.道路两侧的垂直绿化,其绿化植物应具备的特点是( )
A.叶面平滑 B.绒毛较多 C.叶片大而疏 D.根系深而长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023年10月3日至5日,第19届亚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在浙江省淳安县举行。淳安县森林覆盖率达65%,有千岛湖5A级景区。下图为淳安县不同高度总生物量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统计图(注:森林生物量是指森林植被积累的干物质总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海拔250~500米范围内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村镇集聚 B.土壤贫瘠 C.蒸发旺盛 D.滑坡多发
9.淳安县的典型植被为适应气候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是( )
A.叶质坚硬,树皮厚 B.根系发达,叶刺化 C.叶面宽大,多气孔 D.冬季落叶,夏葱绿
(2024·吉林·一模)洪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典型的浅水湖泊,2000年成为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野菰是洪湖沿岸呈环带状分布的多年生优势挺水植物。某科研团队对洪湖湿地菰带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时选择洪湖湿地核心保护区试验基地和居民岛野菰生长良好的群落为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样。下表示意该科研团队调查发现的野菰的现存生物量和现存碳储量。读表,完成下面小
题。
项目 生物量/(kg·m-2) 碳储量/(kg·m-2)
试验基地 居民岛 平均 试验基地 居民岛 平均
地上部分 0.61±0.03 0.89±0.07 0.75±0.14 0.27±0.02 0.39±0.03 0.33±0.06
地下部分 1.30±0.58 1.64±0.04 1.47±0.38 0.57±0.26 0.73±0.02 0.65±0.17
合计 1.91±0.48 2.53±0.38 2.22±0.47 0.84±0.21 1.12±0.17 0.98±0.21
10.洪湖沿岸野菰碳储量地下部分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竖根下扎较深 B.根系庞大稠密 C.根茎全年都有 D.横根延伸较远
11.导致居民岛野菰生物量高于试验基地的因素是( )
A.水域深度 B.水体营养状况 C.鱼虾数量 D.波浪大小
(2024·吉林延边·一模)排渣场是矿山开采、加工后所形成的裸岩、石渣废弃地。近几十年来,京津冀低山丘陵地区形成大量矿山排渣场,经过50年自然恢复后植被基本稳定。表为该地排渣场不同恢复时间植物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植物种类越丰富)。完成下面小题。
恢复时间/年 1 5 10 20 30 50
植物多样性指数 0.70 0.85 1.50 1.85 1.80 1.45
12.自然状态下,该地排渣场不同恢复时间植被的变化,正确的是( )
A.5~10年为一年生草本,植被覆盖率增长快 B.10~20年为灌草混合,植被覆盖率最大
C.30~50年为灌林混合,植被覆盖率降低 D.50年后为稳定乔木,植被覆盖率最大
13.恢复30年之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不足导致草本植物减少 B.光照不足导致草本植物减少
C.水分不足导致灌木大量消亡 D.土壤肥力降低导致灌木消亡
(2024·甘肃·模拟预测)2023年7月,某中学组织学生赴加拿大开展地理研学,植物-土壤研学小分队在寒温带针叶林考察时发现:林中乔木高大笔直,以松、杉为主,林下草本稀疏,枯枝落叶松软潮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林下草本稀疏的气候原因是( )
A.温度过低 B.风速过大 C.光照不足 D.水分匮缺
15.研学小分队观察到林下土壤剖面普遍( )
A.腐殖质层厚 B.钙积层明显 C.以红色为主 D.黏粒含量低
(2024·甘肃·模拟预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通过遥感技术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指数,NDVI值越大,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为获得该区域NDVI年内最大值分布图,最适合选取的遥感影像的月份是( )
A.2月 B.4月 C.8月 D.11月
17.提高该区域NDVI值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 B.降低放牧强度 C.开垦荒地 D.抽取地下水灌溉
18.当该区域NDVI值显著增大时( )
A.下垫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B.沙丘活化程度增加
C.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D.实际蒸散量增加
(23-24高三上·江西鹰潭·阶段练习)有学者研究表明,下图所示区城是早期人类的起源地。地质历史时期,当地多为茂密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并生活着大量古猿。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森林逐渐演替为稀树草原,迫使部分古猿脱离森林生活环境,适应双足直立行走而演变为早期人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区域由森林植被演替为稀树草原主要是由于( )
A.地壳抬升,水热减少 B.蒸发加强,气候变干
C.火山活动,毁坏森林 D.径流减少,湖面缩小
20.调查发现,现存的早期人类遗迹多分布在湖泊附近,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较肥沃,农事活动频繁 B.临近水源地,渔业资源丰富
C.沉积环境好,遗迹容易保存 D.地势较平坦,对外交流便利
21.火的使用对早期人类进化具有重大意义。在学会保存火种之前,人类可利用的天然火可能源于( )
A.火山、闪电、植物自燃 B.火山、静电、雷击
C.陨石、闪电、植物自燃 D.闪电、静电、木炭
(2024·江西·模拟预测)高山流石滩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由砾石、沙石在平缓地带堆积而成。水母雪兔子是多年生多次结实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000~5600 m的多砾石山坡、高山流石滩中,被列入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被盗采现象偶发。下图为水母雪兔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水母雪兔子具有的植被特点是( )
A.老茎生花 B.叶片绒毛多
C.一生只开一次花 D.多板状根
23.水母雪兔子大量被盗采会导致( )
A.授粉昆虫大量死亡 B.冰川雪线下降
C.区域降水量下降 D.土壤厚度变薄
(2024·江西南昌·一模)为了探究氮沉降和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我国南方地区通过施加氮肥与模拟干旱环境的试验,来预测未来高氮沉降和干旱交互背景下亚热带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种处理,每种处理下设置不同的干旱程度。下图表示试验收集到的杉木幼树根冠比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数据,图中根冠比=根系重量/树冠重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可知,杉木幼树根冠比( )
A.与总生物量负相关 B.与干旱程度正相关
C.随氮肥施加而增大 D.随干旱加剧而减小
25.试验显示,杉木幼树根冠比的提高可( )
A.适应干旱环境 B.充分吸收氮肥
C.增强光合作用 D.调节水热平衡
26.根据试验数据可推断,重度干旱条件下施加氮肥导致杉木幼树( )
A.根系的生长加快 B.树冠的生长加快
C.根系的生长减慢 D.树冠的生长减慢
(2024·江西赣州·一模)位于哥伦比亚境内的东安第斯山,其海拔3000多米处的冻原上有着独特的莲座森林景观,物种多样性较安第斯山脉其他高寒生物区更加丰富。僧袍菊是一种代表性植物,因叶片密,表面有白色柔毛,如同披了一层厚袍而得名,植株可高达10米,细长的“树干”支持着末端的莲座状叶,图为僧袍菊生长地的莲座森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物种多样性较安第斯山脉其他高寒生物区更加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强风天气少 B.降水较多 C.纬度较低 D.土壤更肥沃
28.僧袍菊上白色柔毛的主要作用是( )
A.保存植株热量 B.减少叶片蒸腾 C.反射太阳辐射 D.增强光合作用
(2024·云南贵州·二模)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大小,是指一个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利用资源的多样化程度。它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用来衡量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研究发现增加生态位宽度有助于农业发展,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完成下面小题。
29.影响生物的生态位宽度的直接因素是( )
①环境变化②竞争对手③个体数量④地形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增加生态位宽度的措施是( )
A.专一化作物种植 B.高密度水产养殖
C.使用化肥和农药 D.土地间作和套种
31.近年来,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态宽度拓宽的自然因素最可能为( )
A.技术进步 B.气候变化
C.市场需求 D.自然灾害
(2024·贵州·二模)植被的自然演替和土壤水分变化相辅相成,植被的根系深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吸收。延安市羊圈沟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内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某研学小组选取当地4个不同恢复年限的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下图示意研究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撂荒早期,植被少,土壤水分降低 B.撂荒后期,植被多,土壤水分升高
C.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性 D.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呈正相关性
33.恢复年限初期和后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偏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①植被根系较浅,吸收水分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③表层土质疏松,水分下渗④植被量增加,水分消耗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黄土丘陵沟区坡面植被恢复适宜大量配置(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植物 D.水生植物
(2024·贵州贵阳·一模)煤矸石山由煤炭开采废弃的煤矸石堆积而成。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某废弃矿区煤矸石山时发现,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乔木混合阶段,且南、北坡因水分差异导致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及速度差异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35.影响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36.该煤矸石山南、北坡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及速度特点是( )
A.南坡先,速度快 B.南坡先,速度慢
C.北坡先,速度快 D.北坡先,速度慢
37.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且无人类活动干扰,该煤矸石山植被的变化趋势为( )
A.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物种都增多 B.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物种都减少
C.草本植物物种增多,乔木植物物种减少 D.草本植物物种减少,乔木植物物种增加
(2024·广西·模拟预测)伊犁鼠兔是分布在天山地区的濒危物种,以苔草、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茎叶为食。伊犁鼠兔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区,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夏季常采摘植物,风干储存,以备漫长的冬季食用。近20年来,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完成下面小题。
38.伊犁鼠兔的栖息地主要位于( )
A.荒漠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39.伊犁鼠兔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天敌增加 B.环境污染 C.食物减少 D.火山喷发
40.随着全球变暖,伊犁鼠兔的活动空间将( )
A.向高海拔移动 B.向低海拔移动 C.向林线移动 D.向阴坡移动
(2024·广西·模拟预测)冰川前进时会导致行进路径上的树木受伤甚至死亡,退缩后在其遗留的堆积体上,树木会重新生长。科研人员在某地由南向北倾斜的冰川末端槽谷中,沿某一剖面依次调查各垄状堆积体上的树木分布特征,调查中未发现受伤和死亡树木。下图为该剖面上各采样点最老云杉、杨树的树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图中反映该区域发生过完整的冰川进退事件的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2.同一堆积体上,杨树与云杉年龄存在差异,说明杨树( )
A.生长早、更耐贫瘠 B.生长早、更耐严寒
C.生长晚、更耐干旱 D.生长晚、更耐渍水
43.推测采样剖面在冰川槽谷中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分别是( )
A.谷底,南北向 B.谷底,东西向 C.谷坡,南北向 D.谷坡,东西向
44.(2024·安徽黄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望子喜光、抗旱、耐瘠,发达的根系能适应各类土壤,成林迅速,果实味道偏酸。20世纪90年代,元谋县某河谷坡地退化严重,引种罗望子后,坡地退化得以缓解。为提升罗望子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对原罗望子林(林地A)部分果树进行嫁接(林地B)。下表为两林地的差异。下图为元谋县位置示意图。
林地类型 树龄(年) 密度(株·hm-2) 树高(m) 地径(cm) 冠幅(m×m) 土壤有机质含量(%)
林地A 15 255 7.72 31.4 6.4×7.1 0.92
林地B 15 210 3.50 25.6 2.9×3.2 0.33
(1)根据罗望子习性,推测该河谷坡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与林地A相比,解释林地B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
(3)当地计划扩大嫁接林规模,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45.(2024·江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大连蛇岛位于旅顺口区西北部的渤海中,距陆地最近处7海里,地处东北亚候鸟迁徙的路径上,是候鸟重要的落脚休息点。岛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主峰海拔216.9米,四面多悬崖峭壁,唯东南角有一片卵石滩。这座岛屿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而是由一座山峰演变而来。岛上植物繁盛,生存着近二万条剧毒蛇,除蛇以外,这里几乎没有常住的其他动物,蛇是肉食动物,蛇岛上的蛇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蛇一年中有两次休眠。
(1)简述图中蛇岛岛屿的形成过程。
(2)推测蛇岛上的蛇两次休眠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46.(2024·江西上饶·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冷杉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严寒、高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海拔1300-2200m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秦岭冷杉幼苗生长需要阴湿、散射光相对充分的生境,个体生长缓慢,30年后开始结实,结实有3-5年间隔期,天然更新不良。为促进冷杉自然更新,需要对不同坡向的树林进行人工干预。下图为秦岭某片区图。
(1)判断秦岭冷杉在上图ABCD四地中的主要分布区域,并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判断依据。
(2)据材料,说明冷杉在野外难以自然繁衍的原因。
47.(2024·云南贵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塞罕坝,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已营造成了万顷林海。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
(1)简述塞罕坝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2)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为落叶松、云杉等林木树种。从当地自然环境的角度推测遴选的该类树种具有的特性。
(3)简述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并提出塞罕坝林场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