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1 10:1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字,能够借助关键语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2.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3.初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游览路线,写清景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解决策略思维导图法,朗读批注法。
【教学过程】
1、 诗词导入,景情共生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五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这是一个回文联,我们把它变一下:巧妙手笔著写奇美景观。这就是中华文字的奇妙,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就是掌握了文字的神奇魅力,才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游历到庐山看到了( ),想到了( ),感受到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来到西湖想到了( ),感受到了( )。
师:本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走进金华的双龙洞,叶老先生来到此处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起板书课题。
师:此课题有什么特殊之处?“记”——这是一篇游记,记了什么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二、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导学案中课前自学部分。重点讲解孔隙、蜿蜒。
2.用横线标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根据句子排列出路线图。
路上——( )——( )——( )——( )——出洞
小结:按照游览顺序写作
三、细读课文,明晰特点
(一)每到一处,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感受到了什么?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一处景点“路上”。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圈点、归纳写了哪些景物?看视频、学生读文,感受路上美景:山花树——明艳,溪流——音调美。指导朗读。
(二)运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交流,选择喜欢的一处景点,说一说写出了什么景物,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洞口高,外洞,宽敞。
举例子“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小结:作者按照游览路线,到一处就写一处的景物及特点,这样的方法叫做“移步换景法”。
2.孔隙:小、窄:作者看到的,感受到的。
矮:要是......准会......“挤压”看图片,指导朗读
小结:写好景物特点的方法:看到的+感受到的
3.内洞:黑:......余外全是黑暗......把看到的景物写清楚奇:蜿蜒的双龙、形状变化多端
拓展句子训练:看到+想到的(比喻或拟人)那看那长长的,好像一根长长的利剑;你看那细细的,好像一根细小的绣花针;看那个粗粗的,有的好像一位老人坐着在沉思;你看那一大片凹凸不平,像一座宫殿。名目有四十多。
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出示房子图片)看到的+想到的(对比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小结:重点景物展开写。
四、回归课文梳理顺序
1.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运用移步换景法每到一处景点,写出几个景物,这些景就行路线上的宝藏。宝藏有大小,重点写一、两处。如何将宝藏上的景物写出特点,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写清楚景物、比喻或拟人、对比熟悉场景)”。运用这样的“毛虫图”读或写游览类的作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1. 学法迁移运用本节课方法介绍校园。
1.游览顺序。2.移步换景,介绍哪几处?
3.每处景,写哪些景物?哪一处展开写?4.画出游览路线图。
五、作业
读《颐和园》,运用今天的“毛虫图”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注明景点、景物、特点,景物转换的过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