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9---12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9---12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9 15:0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九《成 功》
季羡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第一课时
【相关链接】
季羡林 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 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自主学习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言简意赅( ) 焚膏( ) 日晷( ) 兀兀( )穷年
浩劫( ) 阑珊( ) 烦琐( ) 家喻户晓( )憔悴( ) 饶舌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A、话不多,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B、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
C、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
D、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自主学习二】 
【小资料】议论文文体知识:
1.通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2、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
3.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3.作为学者,作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当堂检测】
请写出三句有关成功的名言,并写明作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2、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及作者得出的结论。
【合作交流】
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
作者用了哪些论据进行论证?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本文中的事例并不多,同学们能否就“天资”“机遇”“勤奋”中的某一部分,添加一些典型、新颖的素材?
十《创造学思想录》
罗吉尔 冯 奥赫
【学习目标】
1 、初步感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品味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体会“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养成随想随记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尝试初步运用
【自主学习一】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yǎn( )然 ②一chóu( )莫展 ③焙( )烧 ④竣( )工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态度严肃 声誉卓著 俨然
B. 与众不同 拦腰截断 离奇
C. 优雅自然 一愁莫展 铁轨
d. 设计优美 思维疆界 地域
3.选出下列事例中没有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一项( )
A. 亚力山大用刀劈开高尔丁死结。
B. 经常问离奇问题。
C. 1866年一个依荷华州的农民看到铁路后,认为铁路不过是火车和铁轨。
D. 建筑师依据人们踩出的小道铺设人行道。
4.选出没体现创造性思想的一项( )
A. 多角度思考问题 B. 充满好奇心
C. 善于提问 D. 按照规定认真做事
【自学指导二】 
1. 解题: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学?
2.你能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出每则文章讲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吗?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亚历山大。

(2)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3)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4)建筑师。
【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
2. 让我们来试一试看,能不能把作者的小标题改一改,让它们更生动形象些。分工:以就近的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大家开动脑筋,共同完成任务。(方法:从我们所学过的诗歌,成语,俗语,广告语等方面入手。)
【当堂检测】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怀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曲,结果到处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
2.“换个角度看问题”给人思考。请你仿照下句,给你自己也给朋友写一句吧。
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看作:荆棘虽多,但刺上却盛开着美丽的玫瑰!
答:
十一《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学习目标】
1. 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相关链接】
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自主学习一】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陶冶( ) 寸积铢累( ) 大窾( ) 矻矻穷年( )
探骊得珠( ) 犀锐( ) 晦塞( )
二、解释词语。
食古不化:
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探骊得珠: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三、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自主学习二】 
1.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3.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4.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学习呢?
【当堂检测】
仿写:
1.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值得仔细地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
仿造该句造一个句子,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系的词造一个句子。

2.本文说理形象、语言充满智慧。请同学们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模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作 ,那智慧便是 。有 、有 ,甚至有 ,也不能 ,就是拥有 ,以及 ,也只 ,而决不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课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品味并积累隽美的语言
【测评反思】
1、认真完成下字词的填写,注意字音字形。
陶冶( ) róng( )炉 寸积zhū ( )累 探 lí( )得珠
pì( )如 xī( )锐 食古不( ) 无关( )旨
鞭pì( )入里 物( )天择 浮光lüè( )影 融( )贯通
2、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 _ ___在作者看来学问是______智慧是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探究作者是如何论证“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
【方法指导】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 :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
【要注意的问题是】有的段落先举出X个论据从正面进行论证,然后又举出Y个论据,从反面进行论证,在解说论证思路时,要先从整体归纳其正反对比这种论证方法,然后再针对具体的论据进行分析,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探究一:学问离不开智慧
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请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探究二: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请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三、合作学习,品味隽美语言
本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内容:
找一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值得积累的语句
品一品:品评这些句子妙处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证了“学问离不开智慧”之后,又论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这是否有跑题之嫌?请用简明而条理的语言口头阐述你的看法。
小结:
【当堂检测】
1、练一练:
例1:若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若把学问比作 ,那么智慧便是 。
若把学问比作 ,那么智慧便是 。
2.写一写:学完本文,同学们联系实际,谈一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学问和智慧的统一。
3、读一读本文的优美语句,读出趣味,争取背诵。
十二 《论 美》
弗兰西斯 培根
【学习目标】
1.记住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讨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懂得把美好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相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道理。
【相关链接】
1.培根
弗兰西斯 培根作为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有关《人生论》
《人生论》是弗兰西斯 培根留给后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这部集子先后两次出版,共收入58篇短文。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对大自然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文笔洗练,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自主学习一】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吝啬(  )  腓力普( )  滑稽 (  )  摄取(   )
2.词语解释。
吝啬 滑稽 摄取 放荡 愧悔
3.文学常识填空。
  培根,英国_________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被_________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英国随笔文体的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旨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1. 培根认为:美德最美。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
2. 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
【当堂检测】
1.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二个句子。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另写几句,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学生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美,一种执著追求的美。”
医生说:
法官说:
说:
3.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列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外表或者内心的美或丑,去证明文中作者所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