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清华中学、安顺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地理学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现在城镇和古城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 B. 地形 C. 气候 D. 水源
2. 相对于古城位置,现在城镇位置的变化特点是( )
A. 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 B. 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
C. 向地势较平坦地区移动 D. 向经济更发达地区移动
3. 城镇位置变化说明了( )
A. 人类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B. 交通成为现在城镇选址的首要条件
C. 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D.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可知,该市( )
A. 2007年—2019年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B. 2016年—2019年该市医疗条件改善
C. 2007年—2019年户籍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D. 2007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最快
5. 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地级市( )
A. 劳动力需求数量持续增加 B. 外来务工人员多于外出务工人员
C. 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6.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人口容量下降
C. 产业结构优化 D. 经济发展缓慢
人口净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个统计周期),人口迁入与人口迁出的差值。图示意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其中东翼、西翼分别为粤东和粤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 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 B. 人口增长主要为省内迁入
C 省内主要迁入珠三角地区 D. 迁往省外东翼大于西翼
8. 针对广东省山区劳动力流失,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 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B.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历史上曾是盐运和漕运的中心,是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近代,海运逐渐取代了漕运,扬州曾一度走向衰落。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资源。三湾片区位于扬州城南,有重要的运河水工文化遗存。图示意1990年和2020年扬州三湾片区各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关于扬州三湾片区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区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区已经全部取消 B. 住宅区的面积变大
C. 农业区占比逐渐增大 D. 绿地面积变化不大
10. 2017年以来,扬州三湾片区城市功能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的开发 B. 人口分布的改变
C. 铁路运输发展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11. 历史上扬州曾是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近代却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中心转移 B. 水资源不足
C. 交通条件变化 D. 战争的破坏
弄堂,其特点是由一长排狭长的房屋组成,由两个或更多个家庭共享一个入口,并且人口密集,房间狭窄。上海人的弄堂生活中除吃饭、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易买卖,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而如今居住在弄堂里的上海人也越来越少。图示意上海老弄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弄堂文化体现出该建筑的结构特点是( )
A. 紧凑性 B. 坚固性 C. 封闭性 D. 繁华性
13. 上海弄堂建筑的保留对上海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
A. 方便城市内部交流 B. 传承上海文化底蕴
C. 促进商品贸易往来 D. 减少城市居住占地
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
A. 受到风力侵蚀作用 B. 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 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D. 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15. 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可推知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距今4250~4000年该地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
①区域地壳抬升 ②区域地壳下沉 ③区域气候变湿 ④区域气候变干
A. 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
A. 黄河水位基本稳定 B. 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 黄河下切侵蚀减弱 D. 区域气候干湿交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横跨欧亚两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处于中高纬度带,气候差异大且复杂多样,其年平均气温只有-5.5℃。俄罗斯西部降水较多,东部降水较少,差异显著。
俄罗斯存在着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简称“圣图线”),与我国的“胡焕庸线”类似,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差异显著。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中两国在地缘政治、能源资源、军事工业、金融交通等领域合作前景巨大。
图1为俄罗斯的地形图,图2为俄罗斯人口空间格局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人口规模,圆圈越大,说明人口规模越大。
(1)简述俄罗斯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导致俄罗斯人口分布的原因。
(3)专家推测未来俄罗斯人口重心可能东移,请说明判断依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现象凸显。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乡村振兴的推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这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的现象称为“城归”,越来越多的“城归”人员将为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图为近年来“流出地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图。
(1)分析导致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规模民工潮现象的原因。
(2)指出图中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并推测云南贵州两省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原因。
(3)分析“城归”现象对乡村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中心,地处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入海口88公里。市区东南部以金丝雀码头和泰晤士河沿岸的伦敦塔桥为特色,这里拥有众多高级写字楼和金融机构,是伦敦的商业心脏,地租昂贵。随着伦敦城市不断发展,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图为大伦敦示意图。
(1)结合图文资料,指出伦敦市空间结构并分析影响伦敦市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丝雀码头和伦敦塔桥所在地的城市功能区类型,说明该功能区的特点。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英国其他地区效仿“小伦敦”变“大伦敦”的城市化模式,却造成城市“摊大饼”现象。请你从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角度,谈一谈如何避免“摊大饼”的城市扩张行为。贵阳市清华中学、安顺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地理学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现在城镇和古城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交通 B. 地形 C. 气候 D. 水源
2. 相对于古城位置,现在城镇位置的变化特点是( )
A. 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 B. 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
C 向地势较平坦地区移动 D. 向经济更发达地区移动
3. 城镇位置的变化说明了( )
A. 人类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B. 交通成为现在城镇选址的首要条件
C. 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D.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文资料,该区属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且城镇也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的绿洲区,故选D。
【2题详解】
该地区影响古城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因此古城所在地大多数应是原来的河流流经地,目前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说明河流流量减少,部分出现了断流,根据季节性河流和现在城镇的位置,说明城镇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新老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发现现在城镇位置向较高处转移, C错误;现在城镇主要分布在靠近交通线的区域,而不是向更发达地区移动,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根据本区域影响人口主导因素是水源可知,本区水量减少,干旱加剧,人口向河流上游地区移动,生态环境变差,而人口聚集形成城镇,城镇间联系需要交通,所以说明生态环境恶化,C正确;城镇位置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人类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交通成为现在城镇选址的首要条件、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个城市的形成是受自然条件的因素的影响,比如水资源、地形等;资源、交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科技、旅游、国家政策等的影响。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据图可知,该市( )
A. 2007年—2019年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B. 2016年—2019年该市医疗条件改善
C. 2007年—2019年户籍人口先减少后增加 D. 2007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最快
5. 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地级市( )
A. 劳动力需求数量持续增加 B. 外来务工人员多于外出务工人员
C. 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6.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人口容量下降
C. 产业结构的优化 D. 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7年—2019年常住人口先增加,后减少(2015年),再增加,A错误;2016年—2019年该市户籍人口较之前有增加,可能是户籍制度的变化,与医疗条件改善关系不大,B错误;2007年—2019年户籍人口一直增加,C错误;2007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幅度最大,增加最快,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该地级市在2014到2015年常住人口有所减少,劳动力需求有所减少,A错误;该地级市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以人口迁入为主,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于外出务工人员,B正确,C错误;无法确定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C正确;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由于人口大量外迁导致,A错误;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人口容量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大幅下降,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人口净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个统计周期),人口迁入与人口迁出的差值。图示意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其中东翼、西翼分别为粤东和粤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 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 B. 人口增长主要为省内迁入
C. 省内主要迁入珠三角地区 D. 迁往省外东翼大于西翼
8. 针对广东省山区劳动力流失,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 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B.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净迁移的数据判断,人口迁入大于人口迁出,A错误;人口增长需要考虑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的差值,从净迁移的数据看,人口省外迁入大于省内迁入,B错误;由图可知,省内迁入部分珠三角地区远大于其余三个地区,C正确;迁往省外西翼大于东翼,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推拉力,要留住外迁的劳动力,需要增加山区的拉力,增加在山区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可以鼓励创业,增加乡镇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D正确;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改善家乡的条件,并不能强有力的吸引人口回流,提高收入水平,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历史上曾是盐运和漕运的中心,是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近代,海运逐渐取代了漕运,扬州曾一度走向衰落。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资源。三湾片区位于扬州城南,有重要的运河水工文化遗存。图示意1990年和2020年扬州三湾片区各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关于扬州三湾片区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区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区已经全部取消 B. 住宅区的面积变大
C. 农业区占比逐渐增大 D. 绿地面积变化不大
10. 2017年以来,扬州三湾片区城市功能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的开发 B. 人口分布的改变
C. 铁路运输的发展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11. 历史上扬州曾是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近代却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中心转移 B. 水资源不足
C. 交通条件变化 D. 战争的破坏
【答案】9. B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例,对比1990年和2020年两幅图可知,工业区在2020年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西南和东北地区,并没有取消,A错误;住宅区在1990年主要集中在该区域北部靠近河流的位置,面积较小,2020年该区域北部和西部均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住宅,B正确;1990年农业区分布在该区域东偏北的位置,2020年已没有农业区,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2020年该区域绿地面积较1990年减少,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材料中提示“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资源”,通过分析可知,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未来的几年里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宗旨对该区域实施规划建设,扬州三湾片区城市功能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分布的改变、铁路运输的发展均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材料中提示“近代,海运逐渐取代了漕运,扬州曾一度走向衰落。”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可知,海运的发展,以及陆上铁路运输的大力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运河的航运价值,故可知,大运河在近代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交通条件的变化,与政治中心转移和战争的破坏关系不大,C正确,AD错误;该地降水丰富,水资源较为充足,B错误。故选C。
【点睛】一个城市的形成是受自然条件的因素的影响,比如水资源、地形等;受资源、交通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科技、旅游、国家政策等的影响。
弄堂,其特点是由一长排狭长的房屋组成,由两个或更多个家庭共享一个入口,并且人口密集,房间狭窄。上海人的弄堂生活中除吃饭、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易买卖,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而如今居住在弄堂里的上海人也越来越少。图示意上海老弄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弄堂文化体现出该建筑的结构特点是( )
A 紧凑性 B. 坚固性 C. 封闭性 D. 繁华性
13. 上海弄堂建筑的保留对上海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
A. 方便城市内部交流 B. 传承上海文化底蕴
C. 促进商品贸易往来 D. 减少城市居住占地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材料中“弄堂,其特点是由一长排狭长的房屋组成,由两个或更多个家庭共享一个入口,并且人口密集,房间狭窄”,可知弄堂建筑的结构非常紧凑,A正确;材料没有通过建筑材料等体现坚固性,B错误;共享入口,没有体现封闭性和隐私性,C错误;虽有交易买卖,但仍以居住功能为主,没有繁华的商业活动,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材料中“上海人的弄堂生活中除吃饭、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易买卖,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故保留弄堂传承上海文化底蕴,B正确;弄堂居住人口减少,加上巷道狭窄,对方便城市内部交流作用很小,A错误;人口减少,不是繁华的商业区,不是物流中转中心,难以促进商品贸易往来,C错误;弄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上海市的面积占比小,保留弄堂建筑对于减少城市居住占地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包括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
A. 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 B. 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 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D. 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15. 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可推知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距今4250~4000年该地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
①区域地壳抬升 ②区域地壳下沉 ③区域气候变湿 ④区域气候变干
A. 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
A. 黄河水位基本稳定 B. 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 黄河下切侵蚀减弱 D. 区域气候干湿交替
【答案】14. D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的特征,可知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具体原理为: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水中的砂石不断滚动、相互撞击,原本较明显的棱角逐渐被磨圆,在水动力减弱时鹅卵石沉积在河床上,D正确;风力侵蚀、冰川磨蚀、物理风化均难以形成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的鹅卵石,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可大致确定题干所要求的“情形”主要围绕区域地壳的升降和气候的变迁。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距今5000~4250年形成的是“河漫滩相泥沙层”,而距今4250~40000年形成的则是“风沙层”。河漫滩相泥沙层是在水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层,而风沙层则是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层。在“区域地壳抬升”和“区域气候变干”的情形下,该地河流水位降低,平坦面出露并接受风力沉积,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黄河水位的季节变化大,A错误;区域地壳相对抬升,将有可能形成多级的阶地,B错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下切侵蚀,在该地形成一级平坦面(即河流阶地)。然而,该地却没有像黄河上游其他河段那样“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主要是因为在平坦面形成后,黄河下切侵蚀减弱。倘若黄河下切侵蚀得以持续,将在一级平坦面的基础上继续发育多级平坦面,故C正确;气候干湿交替,则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时期,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强,D错误。故选C。
【点睛】流水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在地表形成各种形态和特征的地貌景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横跨欧亚两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国家之一。俄罗斯处于中高纬度带,气候差异大且复杂多样,其年平均气温只有-5.5℃。俄罗斯西部降水较多,东部降水较少,差异显著。
俄罗斯存在着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简称“圣图线”),与我国的“胡焕庸线”类似,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差异显著。2019年中俄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中两国在地缘政治、能源资源、军事工业、金融交通等领域合作前景巨大。
图1为俄罗斯的地形图,图2为俄罗斯人口空间格局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人口规模,圆圈越大,说明人口规模越大。
(1)简述俄罗斯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导致俄罗斯人口分布的原因。
(3)专家推测未来俄罗斯人口重心可能东移,请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西南侧人口密度大,东北侧人口密度小(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2)俄罗斯南部纬度低,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多;地形开阔平坦,适宜人类生产生活;西南侧开发历史悠久;靠近大城市,距离欧洲西部较近,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相对发达;工农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3)东部矿产、土地等资源丰富,人口稀少;东南部与中国等东亚国家合作日渐紧密,就业机会较多;东部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人口空间格局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俄罗斯也存在着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图中圆圈大小表示人口规模,圆圈越大,说明人口规模越大,读图可知,西部与南部为人口密集区,圆圈大,而东部与北部为人口稀疏区,圆圈少,且圆圈小,说明西部地区多,东部地区少;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集中分布在“圣彼得堡—图瓦线”的西南部;东北侧人口稀疏区面积大于西南侧人口均值区和聚集区。
【小问2详解】
俄罗斯圣图线东北侧人口稀疏区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地貌的影响,东北部国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恶劣;东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冻土广布。俄罗斯南部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气候较温和,降水较多,适宜人类活动;西南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开阔,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等,人口分布较多;西南部距离欧洲较近,开发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城市数量较多,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等。
【小问3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俄罗斯东北部地广人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东部地区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随着东南部地区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现象凸显。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乡村振兴的推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这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的现象称为“城归”,越来越多的“城归”人员将为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图为近年来“流出地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图。
(1)分析导致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规模民工潮现象的原因。
(2)指出图中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并推测云南贵州两省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原因。
(3)分析“城归”现象对乡村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驱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2)空间差异较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和东北回流意愿低,中部、西南部、东部沿海回流意愿较高。云南、贵州省气候适宜,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西部大开发政策使两地创业的政策优惠多;云南、贵州近年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云南、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该区域流出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3)返乡人员多为青强壮年劳动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农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可通过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民工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人口迁、人口流动及原因、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农村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工商业、服务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强;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驱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小问2详解】
空间差异较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且路途遥远,回流意愿低,中部、西南部、东部沿海离工作地较近,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回流意愿较高。云南、贵州省气候适宜,比较宜居,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国家近几年的惠民政策向西部倾斜,西部大开发政策使两地创业的政策优惠多;云南、贵州近年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较快,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云南、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家族聚居观念较强,该区域流出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小问3详解】
返乡人员多为青强壮年劳动力,一般学历、信息和工作经验较丰富,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青壮年一般思维活跃,行动执行力较强,为农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可通过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能照顾子女和年老的父母,和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中心,地处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入海口88公里。市区东南部以金丝雀码头和泰晤士河沿岸的伦敦塔桥为特色,这里拥有众多高级写字楼和金融机构,是伦敦的商业心脏,地租昂贵。随着伦敦城市不断发展,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图为大伦敦示意图。
(1)结合图文资料,指出伦敦市空间结构并分析影响伦敦市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丝雀码头和伦敦塔桥所在地的城市功能区类型,说明该功能区的特点。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英国其他地区效仿“小伦敦”变“大伦敦”的城市化模式,却造成城市“摊大饼”现象。请你从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角度,谈一谈如何避免“摊大饼”的城市扩张行为。
【答案】(1)伦敦为团块状(同心圆)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受地形影响,伦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城市空间布局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2)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特点:该功能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业交易和金融流通的枢纽,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完善;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3)合理规划城市各功能分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区等);严格确立各功能区用地规模;向城市的地下和上空要空间;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构建智能化城市服务系统。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伦敦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伦敦作为英国的政治中心,地处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地形平坦,布局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故伦敦为团块状(同心圆)的城市空间结构。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市区东南部以金丝雀码头和泰晤士河沿岸的伦敦塔桥为特色,这里拥有众多高级写字楼和金融机构,是伦敦的商业心脏,地租昂贵。金丝雀码头和伦敦塔桥所在地为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其特点是该功能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业交易和金融流通的枢纽,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完善;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域面积扩大,避免“摊大饼”的城市扩张行为应合理规划城市各功能分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区等);严格确立各功能区用地规模;向城市的地下和上空要空间,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加强区际联系;构建智能化城市服务系统,完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