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落日的幻觉(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落日的幻觉(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30 09:10:4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www.21-cn-jy.com
导学重点、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字音字形
吟咏(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 殷红( ) qǐ( )丽
zhuì( )落 绚丽( ) 尘埃( ) 蔚蓝( ) 镶( )
2、重要词语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1世纪教育网 ):
绮丽:
神往:
殷红:
衰减: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文章开头写日出有什么作用?
3、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4、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 作者在第2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 21世纪教育网 )?
2、第4至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
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暗弧( ) 折射( )
散射( ) 衰减( ) 迷惑( ) 尘埃( )
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20落日的幻觉
一、
1、字音字形
吟咏(yí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 殷红(yān)
qǐ(绮)丽 zhuì(坠)落
绚丽(xuàn) 尘埃(āi)
蔚蓝(wèi) 镶(xiānɡ)
2、重要词语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神往:心里向往。
殷红:带黑的红色。
衰减:减弱,减退。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四:第7段: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21教育网
3、(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四、
1.qǐ yān hú zhé sǎn shuāi huò āi
2.列数字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就连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原句表达效果好,反问的语气比陈述语气强烈,强调了人们不喜欢夕阳的原因,感彩浓厚。而陈述句表达太平淡。21cnjy.com
提示: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即可。表达效果要从语气和强调的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 绮丽( ) 衰减( ) (yān)( )红
(zhuì)( )落 尘(āi)( )(wèi)( )蓝 暗(hú)(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B.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21cnjy.com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______说明文,课文围绕“落日的幻觉”这一话题主要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文中引用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黄昏”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6.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落日的古诗。
7.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_____ _ ,
_______________ _。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 ( http: / / www.21cnjy.com )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www.21-cn-jy.com
④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2-1-c-n-j-y
1.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2.选文第①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3.选文第②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4.从第③段来看,日落时太阳的颜色深黄、殷红的科学原因是什么?
5.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三、类文阅读: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www-2-1-cnjy-com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21*cnjy*com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 ( http: / / www.21cnjy.com )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21·世纪*教育网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来源:21cnj*y.co*m】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羚羊峡谷的?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⑤段,请简要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
4.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③④⑤段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原因。
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阳光照进羚羊峡谷时,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
B.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
C.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
D.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定时地冲过狭缝谷。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3.内容上点明上文所描写的图景大多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变化。结构上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4.日落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三、
1.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答出4点即可)
2.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描绘峡谷的美妙”也可)。
3.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4.第③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⑤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第③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21教育网
5.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落日的幻觉》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 ——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预习检测:
理解字词:
幻(huà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吟咏(yínyǒ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绮(qǐ)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xuàn)丽:灿烂美丽。
殷(yān)红: 带黑的红色。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
三、听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现象一:太阳好像变大了
现象二:颜色深黄、殷红
现象三: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现象四: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现象五: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 (1~3):从日常生活写起,引用 ( 21世纪教育网 )古诗文,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2、再读课文,思考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理清本文的结构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3、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21教育网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5、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 ( 21世纪教育网 )散射原理。21cnjy.com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21·cn·jy·com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www.21-cn-jy.com
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五、重点段落研读: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 。2·1·c·n·j·y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六、语言品析:
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七、课堂拓展:
1、学了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 ( 21世纪教育网 )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2、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黄 天祥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幻(huàn)觉:
吟咏(yínyǒng):
绮(qǐ)丽:
绚(xuàn)丽:
殷(yān)红:
变化多端: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带黑的红色。
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
殷(yǐn)殷
殷(yīn)勤
灿烂美丽。
理解字词:
思考: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现象一:太阳好像变大了
现象二:颜色深黄、殷红
现象三: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现象四: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现象五: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1、速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 (1~3):从日常生活写起,引用古诗文,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2、再读课文,思考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理清本文的结构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3、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5、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 。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描写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过渡段
承上启下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
1、学了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提示:
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
示例: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