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江苏专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江苏专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1 05:54:45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江苏专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4·江苏泰州·一模)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滇 B.鄂 C.秦 D.新
2.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3.该地土壤( )
A.土质疏松 B.土体黏重 C.腐殖质高 D.土层浅薄
【答案】1.A 2.C 3.D
【解析】1.在阶段Ⅰ,该区域植被主要为乔木,地表植被丰富;其次阶段Ⅱ图中告知该地地质基底不稳定且降水丰富多暴雨;阶段Ⅲ,基岩形状为峰林峰丛结构,属于典型的的喀斯特地貌,选项中全部符合以上几点信息的只有云南,A正确;陕西、湖北、新疆不符合以上特点,BCD错误。故选A。
2.阶段Ⅰ,云南地区多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发育,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成土作用慢。阶段Ⅱ,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作用下,该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降低,沟谷切割深度变大,基岩出露。阶段Ⅲ,植被消失,土壤流失,基岩完全裸露,出现石漠化景观。因此,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②①③;地表千沟万壑是黄
土高原的自然特征,④错误。故选C。
3.该区域土壤主要由石灰岩生成,由于流水溶蚀作用,成土速度慢,加上流失侵蚀强烈,地表土层浅薄,D正确;该地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腐殖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土体稳定性差,并不黏重,AB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等。
(2024·江苏南通·一模)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下图为“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分别为( )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砂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砂岩、页岩 D.页岩、石灰岩、砂岩
5.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推测在该剖面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当地海平面(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答案】4.B 5.D 6.A
【解析】4.选项三类岩石中,砂岩形成于海滩环境,页岩和石灰岩则形成于浅海环境,石灰岩形成的浅海环境海水相对较深。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应该是砂岩;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所以乙是页岩,丙是石灰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图示岩石都属于沉积岩,一般来说,下部的先沉积,上部的后沉积,图中④位于最下部,最先沉积,年龄最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结合题干及前面分析可知,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在海平面附近形成,读图可知,③处的甲岩石形成时海平面低,②处的甲岩石形成时海平面升高,①处的甲岩石形成时海平面最高,所以在该剖面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当地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故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按沉积环境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
(2024·江苏南京·一模)科学研究表明,在冰盖消融区内,因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会缓慢恢复,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读2万年前北美大陆冰盖分布及近50年海岸线的升降特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北美冰盖消融以来,甲地的海平面和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分别为( )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8.北美冰盖消融以来,乙地海岸线总体上升,则符合该地沉积物分布的是( )
A. B.
C. D.
9.近50年来,造成乙地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 C.港口建设 D.填海造陆
【答案】7.A 8.A 9.B
【解析】7.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未消融之前,冰盖厚重挤压陆面,导致陆面下降,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应导致陆面上升;之所以甲地表现为海岸线下降,是因为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表现为海岸线相对下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乙地据其海陆轮廓可知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北美冰盖消融表明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三角洲面积变大,水下三角洲部分应较大,BD选项水下三角洲面
积较小,不符合题意,BD错误;由于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由于搬运能力下降,大颗粒沉积物首先沉积,小颗粒沉积物会继续向海的方向沉积,A正确,C错误。故选A。
9.据上题分析得知乙地乙地海岸线总体上升,这说明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使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B正确;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入海泥沙量增加,海岸线应向海洋推进,不符合题意,A错误;港口建设和填海造陆都会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指示该地海平面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地质年代 B.地表形态 C.岩石类型 D.岩层走向
11.该地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至少是( )
A.1 B.2 C.3 D.4
12.推测该地在侏罗纪时期地理环境为( )
A.海陆变迁频繁 B.气候温暖湿润 C.断层广泛发育 D.岩浆活动剧烈
【答案】10.C 11.B 12.B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形成的沉积岩类型是有差异的,不同水深的沉积物颗粒等特征也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岩石类型来推测海平面的变化,C正确;地质年代也是通过研究地层来判断的,A错误;地表形态和岩层走向并不能反映海平面的变化,B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石炭纪和泥盆纪地层发生过一次明显的弯曲(且弯曲程度一致),推测发生过褶皱;后开始接受沉积,形成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这些地层形成之后岩石又出现了明显弯曲(且弯曲程度一致),因此出现了第二次褶皱。综上所述,该地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至少是2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读右图可知侏罗纪时期海水深度变化不大,海陆变迁不频繁,A错误;侏罗纪地层含有煤层,推测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B正确;读左图可知,侏罗纪的沉积岩地层岩层是连续的,没有发生断层和岩浆活动,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植物界几经繁盛,出现了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等几次重要的成煤时期,这些时期植被茂盛,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2024·江苏南通·一模)太行山中部西麓的某传统村落形成于秦汉时期,该时期民居为简易的窑洞。后来该村落选址与民居形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该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村落形成初期选址于( )
A.山前冲积扇 B.河流凸岸 C.河漫滩平原 D.山麓缓坡
14.与明清时期相比,村落形成之初的选址有利于( )
A.田间管理 B.防洪避险 C.节省建材 D.抵御寒潮
15.导致该村落选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灾害 B.土地 C.水源 D.交通
【答案】13.D 14.C 15.D
【解析】13.据材料可知,该村落形成初期是秦汉时期,读图可知,秦汉时期聚落主要位于牛道坡和卧牛山的山麓缓坡,D正确,图中并没有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凸岸和河漫滩平原上没有聚落分布,ABC错误,故选D。
14.秦汉时期,村落分布在山麓缓坡,与明清时期相比,离河谷田地更远,并不有利于管理田地,A错误;居住形式为窑洞,利用了原有的坡地,相比较平地节省了建材,C正确;两个时期聚落都分布在河谷地带,都有利于抵御寒潮,D错误;山麓缓坡对于防洪避险意义不大,B错误,故选C。
15.读图可知,唐宋元时期,古道修建后,村落沿古道分布选址,1949年以后新修了国道,村落选址多沿国道分布,导致该村落选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与土地、水源关系不大,D正确,BC错误;初期选址多在山麓缓坡,可减少洪涝灾害对村落的影响,随着古道河国道的修建,村落选址越来越靠近河流,说明主要因素不是灾害,A错误。故选D。
【点睛】聚落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 ;③河流(千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
(2024·江苏泰州·一模)河流阶地的形成是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的综合体现,图2为“某河流阶地分布及剖面图”,图中阶地未被明显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阶地相比,影响河漫滩植被疏密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17.利用14C元素可以测定地质年龄,据图可知( )
①T2-T1阶段河流下切速率较快 ②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河流下切速率先慢后快
③T3-T2阶段河流下切速率较快 ④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河流下切速率先快后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不同气候条件会影响河流的下切速率,由此可以判断( )
①暖湿条件下河流的下切速率更大 ②干冷条件下河流的下切速率更大
③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气候由暖转冷 ④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气候由冷转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16.C 17.A 18.B
【解析】16.河漫滩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周期性泛滥形成的,河流阶地位置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河漫滩在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分差异大,植被的生存环境变化强烈,所以植被生长较河流阶地稀疏,C正确;气候、地形、土壤均不是影响该处植被疏密程度的主导因子,ABD错误。故选C。
17.河流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题中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图中阶地未被明显侵蚀,可以根据碳14年代以及时间来判定下切速率,T3→T2阶段下切速率为(2272-2264)÷(27.75-12.20)≈0.51;T2→T1阶段下切速率为(2264-2257)÷(12.20-6.65)≈1.26。相比较,T2→T1阶段下切速率较快;三级阶地形成阶段下切速率是先慢后快。故选A。
18.寒冷气候下植被覆盖率较低,冻融作用加强,进入河流的沉积物大大增加,当河流搬运能力小于沉积物的增加量时,较为容易发生堆积;当气候转暖时,植被覆盖度增加沉积物相对减少,径流量加大,河流下切加速,即气候寒冷下更易发生堆积,而气候转暖时更易发生强烈的河流下切,①正确,②错误。三级阶地形成阶段下切速率是先慢后快,气候是先干冷后暖湿。③错误,④正确。选B。
【点睛】阶地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河流地貌
(2024·江苏南通·一模)我国南方山区某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该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暴涨暴落,部分河段发育了宽阔的河漫滩。下图为“该河某河漫滩表土粒径构成与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9.影响河漫滩不同部位表土粒径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文 B.坡度 C.生物 D.时间
20.砂砾石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 )
A.原地植物残体 B.草地土壤淋溶 C.成土母质分解 D.河川径流沉积
【答案】19.A 20.D
【解析】19.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滩地,洪水期水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的泥沙颗粒大,沉积的先后顺序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影响河漫滩不同部位表土粒径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文,A正确;坡度、生物、时间对于河漫滩表土粒径构成差异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20.砂砾石滩是河流洪水期漫滩沉积,枯水期出露的河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河流搬运沉积作用形成,D正确; 图中砂砾石滩上原地植物稀少,A错误;草地土壤淋溶作用,使有机质被带走,土壤发育差,B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2024·江苏南京·一模)地下水过量开采易导致地面沉降。1980年以来,三江平原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建三江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但地面沉降幅度较小。下图为三江平原地区含水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建三江地区地面沉降幅度较小的原因是( )
A.地表水下渗多 B.岩土结构稳定 C.地下潜水汇集 D.冻土广泛发育
22.为缓解三江平原潜水水位下降,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农业休耕轮作 B.跨流域调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提高用水价格
【答案】21.B 22.C
【解析】21.图中无法获得地表水下渗量相关数据,A错误;读图可知,建三江地区表层为黏土,而其它地区为沙土,黏土较黏重,结构更稳定,因此地面沉降幅度小,而沙土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塌陷,B正确;建三江虽然有地下潜水汇集,但潜水位线还是比周边地区低,C错误;建三江和周边地区均有冻土发育,D错误。故选B。
22.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长期开垦,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因此应改进灌溉技术,减少地下水的使用,从而缓解三江平原潜水水位下降,C正确;农业休耕轮作主要用于土壤肥力的修复,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A错误;跨域调水工程量大,成本高,B错误;盲目提高用水价格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错误。故选C。
【点睛】三江平原,即东北平原的东北部分,“三江”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此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于此,冲积形成了这块平整的沃土。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其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江苏专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4·江苏泰州·一模)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滇 B.鄂 C.秦 D.新
2.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3.该地土壤( )
A.土质疏松 B.土体黏重 C.腐殖质高 D.土层浅薄
(2024·江苏南通·一模)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下图为“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分别为( )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砂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砂岩、页岩 D.页岩、石灰岩、砂岩
5.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推测在该剖面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当地海平面(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024·江苏南京·一模)科学研究表明,在冰盖消融区内,因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会缓慢恢复,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读2万年前北美大陆冰盖分布及近50年海岸线的升降特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北美冰盖消融以来,甲地的海平面和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分别为( )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8.北美冰盖消融以来,乙地海岸线总体上升,则符合该地沉积物分布的是( )
A. B.
C. D.
9.近50年来,造成乙地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 C.港口建设 D.填海造陆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24·江苏南通·一模)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指示该地海平面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地质年代 B.地表形态 C.岩石类型 D.岩层走向
11.该地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至少是( )
A.1 B.2 C.3 D.4
12.推测该地在侏罗纪时期地理环境为( )
A.海陆变迁频繁 B.气候温暖湿润 C.断层广泛发育 D.岩浆活动剧烈
(2024·江苏南通·一模)太行山中部西麓的某传统村落形成于秦汉时期,该时期民居为简易的窑洞。后来该村落选址与民居形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该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村落形成初期选址于( )
A.山前冲积扇 B.河流凸岸 C.河漫滩平原 D.山麓缓坡
14.与明清时期相比,村落形成之初的选址有利于( )
A.田间管理 B.防洪避险 C.节省建材 D.抵御寒潮
15.导致该村落选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灾害 B.土地 C.水源 D.交通
(2024·江苏泰州·一模)河流阶地的形成是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的综合体现,图2为“某河流阶地分布及剖面图”,图中阶地未被明显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阶地相比,影响河漫滩植被疏密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17.利用14C元素可以测定地质年龄,据图可知( )
①T2-T1阶段河流下切速率较快 ②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河流下切速率先慢后快
③T3-T2阶段河流下切速率较快 ④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河流下切速率先快后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不同气候条件会影响河流的下切速率,由此可以判断( )
①暖湿条件下河流的下切速率更大 ②干冷条件下河流的下切速率更大
③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气候由暖转冷 ④三级阶地形成期间,气候由冷转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河流地貌
(2024·江苏南通·一模)我国南方山区某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该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暴涨暴落,部分河段发育了宽阔的河漫滩。下图为“该河某河漫滩表土粒径构成与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影响河漫滩不同部位表土粒径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文 B.坡度 C.生物 D.时间
20.砂砾石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 )
A.原地植物残体 B.草地土壤淋溶 C.成土母质分解 D.河川径流沉积
(2024·江苏南京·一模)地下水过量开采易导致地面沉降。1980年以来,三江平原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建三江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但地面沉降幅度较小。下图为三江平原地区含水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建三江地区地面沉降幅度较小的原因是( )
A.地表水下渗多 B.岩土结构稳定 C.地下潜水汇集 D.冻土广泛发育
22.为缓解三江平原潜水水位下降,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农业休耕轮作 B.跨流域调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提高用水价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