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押题-押新高考01 乡村振兴(新高考通用)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乡村振兴与农业 2023河北卷1-2题农作物品质与农业发展方向 1.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乡村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等问题。 2.以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结合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考查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 1.重点关注与其他模块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2.党的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是备考的重点。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 2023湖北卷1-3题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 2023江苏卷16题乡村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考向01 乡村振兴与农业 (2023·河北卷1~2题)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并依托茶旅融合(下图),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 ) A.悠久的种植历史B.传统的加工技艺 C.优越的自然环境D.丰富的种植经验 2.除茶产业之外,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 ) A.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 1.农作物品质较好的分析思路 ①有机质多: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②地处偏远,人类活动少,生态环境好 ③化肥、农药少 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气温低/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 ④其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土壤/水中含有xx矿物质,品质好等等。 2.农业发展方向分析思路: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实现农
B.热带雨林和乡村田园 C.黎族文化和海岛风光 D.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 业产业化;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绿色环保,发展生态农业;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
【解析】1.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茶叶生长有优越的自然环境,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近年来才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因此当地并没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的加工技艺和丰富的种植经验,ABD错误。故选C。
2.毛纳村是黎族村寨,有着富有特色的黎族文化。毛纳村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有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因此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A正确;我国海岛众多,乡村众多,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并不是毛纳村的特色资源禀赋,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考向02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 (2023·湖北卷1~3题)“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2.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 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②通过生物循环,发展生态农业; ③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废弃物综合利用,经济与环境效益并重; ④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 ⑥发展“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组织结构,帮助农户信息共享、规避市场风险和规模经营增收; ⑦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⑧加大科技投入及农户先进生产技术培训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A 3.C
【解析】1.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产—景—村”融合是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基本依托,通过新技术、新平台及新模式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强调由乡村产业、乡村景观等若干乡村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作用的生产生活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乡村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
考向03 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 (2023·江苏卷16题)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传统文化发展方向 ①加强宣传,培养相关人才,传承中华文化; ②充分挖掘其价值,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③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
16.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街巷景观还原 B.传统住宅修缮 C.精神家园重塑 D.基础设施完善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④结合现代科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⑤多渠道销售文化衍生品,增加经济收入,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 ⑥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C
【解析】16.街巷景观还原、传统住宅修缮、基础设施完善都属于基建工程,相对实施难度较低,ABD不符合题意;精神家园建设为意识层面的,相对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C符合题意。所以选C。
【点睛】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2024·浙江嘉兴·模拟预测)吸引人口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武汉市毛嘴镇曾经是人口净流出区,每年有近1.5万人外出从事服装加工行业。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毛嘴镇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提出吸引本地劳动力和资本回流发展乡村经济的思路,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下图为毛嘴镇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毛嘴镇吸引本地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A.就业机会 B.婚姻家庭 C.环境质量 D.空间距离
2.本地劳动力和资本回流对毛嘴镇乡村经济振兴的意义包括( )
①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②缓解武汉中心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③促使其向大城市转变④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D
【解析】1.毛嘴镇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形成了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有大量与服装加工相关的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回流到毛嘴镇,A正确;婚姻家庭、环境因素及空间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劳动力回流毛嘴镇,但本地劳动力回流是为了工作赚取收入,婚姻家庭、环境因素及空间距离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毛嘴镇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形成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促进了乡村产业机构的转型,还能够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①④正确;缓解武汉中心城区用地紧张状况不属于对毛嘴镇的影响,②错误;毛嘴镇只是一个乡镇,区位优势不明显,无法向大城市转变,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直接因素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2024·江西九江·二模)香椿幼芽嫩叶芳香可口,是春天特有炎味。长期以来,陕西骊山业池村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产品供不应求。2023年当地瞄准冬季市场,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动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主要是因为春季( )
A.气温回升快 B.水分条件差 C.蔬菜种类多 D.寒潮威胁大
4.当地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主要是为了( )
①提高香椿品质②延长上市时间③提升种植技术④扩大种植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为持续壮大香椿产业,当前业池村应致力于产品的( )
A.国际化 B.市场化 C.品牌化 D.无害化
【答案】3.A 4.D 5.C
【解析】3.香椿是指香椿树的嫩叶,春季气温回升快,嫩叶生长速度快,适宜香椿采摘的时间较短,A选项正确。水分、寒潮主要影响香椿的产量和质量,排除B和D选项。蔬菜种类多少与上市时间长短关联性小,排除C选项。 故选A。
4.业池村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香椿是通过改良生产条件,减少自然环境对香椿生产的影响,达到延长上市时间,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②和④正确;提高香椿品质和提升种植技术不是主要目的,①和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业池村的香椿产业已经走向市场,还未形成品牌。当前应致力于产品的品牌化,通过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其整个产业的持续壮大。B错误,C正确;香椿是我国特有的食材,目前不适合国际化,A错误;香椿主要食用幼芽嫩叶,上市时间主要是冬春季,虫害少,无害化不是持续壮大香椿产业要考虑的主要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香椿是我国特有的落叶乔木速生用材树种,喜温、喜光、喜湿润和肥沃的砂壤土,惧怕环境污浊。谷雨(4月20日前后)之前采摘上市的嫩叶香椿芽品质极佳。
(2024·吉林·三模)近年来,陕西省洋县(兴隆岭地区大熊猫核心栖息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用县域生态资源,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为突破口,创新有机产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机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下图示意洋县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洋县发展合作社经营的前提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增多 B.农业效益提高
C.基础设施落后 D.产业多元发展
7.洋县的乡村振兴模式促使洋县( )
A.熊猫观光火热 B.人口大量回流
C.全产业智能化 D.文化内涵提高
【答案】6.A 7.D
【解析】6.由于农业人口外流,农业人口减少,人均耕地多,可以发展合作社经营,A正确;农业益提高是结果而非条件,B错误;基础设施落后是不利条件,不是发展合作社经营的前提条件,C错误;产业多元发展是有机产业发展模式的结果,不是条件,D错误。所以选A。
7.该地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核心栖息地) ,不适合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A错误;合作社经营使得对农业劳动力人口需求减少,不会引起农业人口大量回流,B错误;全产业链托管不等于全产业智能化,该模式主要是有机农业产品和乡村旅游,与智能生产关系不大,C错误;有机农业和精准扶贫增加绿色文化内涵与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24·河北·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村晚’活力四射”。近年来,“村晚”越来越火,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在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小院,几曲山歌,几句乡音,几段舞蹈,一个个“草根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下图示意山东省某村“村晚”演出现场。完成下面小题。
8.“村晚”活力四射反映出其节目突出体现了当地( )
A.政策治理和产业定位 B.乡土特色和民情风貌
C.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D.历史渊源和艺术成就
9.为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应着力( )
A.规范节目内容审核标准 B.加大农村百姓宣传力度
C.健全演出市场管理制度 D.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答案】8.B 9.D
【解析】8.“村晚”是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突出体现了当地乡土特色和民情风貌,“村晚”活力四射反映出其节目突出体现了当地乡土特色和民情风貌,B正确。“村晚”是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与历史渊源和艺术成就、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政策治理和产业定位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9.为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应着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吸引外地游客,增加村民收入,D符合题意。健全演出市场管理制度的主体是政府,但与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没有直接关系,C排除。加大农村百姓宣传力度的主体是政府,但与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规范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的主体是政府,但与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还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24·甘肃·一模)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车村立足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商业街、扩建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迅速。下图示意加车村位置和村庄区位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加车村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
A.水满田畴的梯田 B.漫山遍野的牦牛
C.静静流淌的小河 D.纵横交错的车道
11.与大芦笙堂相比较,推测小芦笙堂的功能特点是多承担( )
A.大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B.大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C.小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D.小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12.适于加车村发展的方向是( )
A.加快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C.下寨建筑集中连片,拓展商业街 D.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10.A 11.C 12.B
【解析】10.由材料“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说明该村地势起伏较大,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作物为水稻,故在加车村可以见到水稻满作的梯田,A正确;牦牛生长于青藏高原地区,B错误;加车村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C错误;山间村庄车道较少,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结合图示大芦笙堂位于村落边缘,靠近山林,较庄严、肃静,可推知大芦笙堂可能为大型祭祀场所,AB错误;小芦笙堂位于村落中心,更适合于小型的、频率较高的祭祀、休闲、娱乐活动,农事、商贸活动一般发生在室外,C正确,D错误。故选C。
12.在促进加车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保护村庄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B正确;加车村作为一个古村落,提高城镇化水平不利于对村落的保护,A错误;读图,下寨建筑多为单体,为村民居住地,故商业街应向上寨发展,C错误;加车村作为传统村落,工业极少,且为保护原生环境,该村应协调发展第一、三产业,D错误。故选B。
【点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
(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78千米。2007年以来,袁家村以关中民俗和农村生活为核心内容,打造关中印象体验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近年来,因面临周围乡村同质化模仿等问题,袁家村创造性提出“餐饮进城,文旅出省”的新举措,通过发展城市体验店和品牌输出省外的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袁家村成功的关键在于( )
A.地理位置 B.发展定位 C.产业协作 D.政策引导
15.推测袁家村提出“餐饮进城,文旅出省”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关中文化影响力 B.促进就业渠道多样化
C.实现特色品牌延续性 D.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
【答案】14.B 1 5.C
【解析】14.2007年以来,袁家村以关中民俗和农村生活为核心内容,打造关中印象体验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所以袁家村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展定位,B正确;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78千米,地理位置上没有特殊之处,A错误;根据材料来看,产业协作和政策引导不是成功的关键,C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15.“餐饮进城,文旅出省”的新举措,是通过发展城市体验店和品牌输出省外的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减少周围乡村同质化模仿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特色品牌延续性,C正确;新举措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而不是扩大关中文化影响力,A错误;实行餐饮进城、文旅出省并没有改变其主要经营内容,仍以关中民俗和农村生活为主,故不能促进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也不能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B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转移可以增加转入地的就业岗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
(2024·陕西西安·一模)近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一项创新的农村养老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成功落地。该项目采用“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将养老服务资源与农村社区有机融合,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和服务保障,吸引了进城老年人回村养老及城市老年人进村养老。养老院、医疗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实现了养老事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完成下面小题。
16.据材料推测,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政策支持 B.土地资源 C.经济发展 D.老龄化严重
17.吸引城市老年人进村养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医疗服务完善 B.住房宽敞舒适 C.语言沟通方便 D.生态环境优美
1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有利于推动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措施有( )
①引入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②招募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加快完善交通通信设施④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6.A 17.D 18.C
【解析】16.根据材料“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一项创新的农村养老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成功落地”,说明我国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应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A正确;乡村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但不是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城乡的经济差距,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
施更完善、医疗条件更好,更适合老年人养老;老龄化严重说明养老产业发展势在必得,但城市养老产业发展应更快,BCD错误。故选A。
17.相较于城市,乡村生态环境、空气质量都更好,更适合养老,D正确;与城市相比,乡村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AB错误;到陌生地方,一般语言沟通不便,D错误。故选D。
18. 引入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能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①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能力,②错误;城市老年人进村养老,更需要交通通信便利,应加快完善交通通信设施,③正确;基础教育水平对养老产业影响不大,排除④,故选C。
【点睛】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押题-押新高考01 乡村振兴(新高考通用)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乡村振兴与农业 2023河北卷1-2题农作物品质与农业发展方向 1.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乡村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等问题。 2.以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结合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考查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 1.重点关注与其他模块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2.党的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是备考的重点。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 2023湖北卷1-3题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 2023江苏卷16题乡村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考向01 乡村振兴与农业 (2023·河北卷1~2题)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并依托茶旅融合(下图),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 ) A.悠久的种植历史B.传统的加工技艺 C.优越的自然环境D.丰富的种植经验 2.除茶产业之外,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 ) A.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 1.农作物品质较好的分析思路 ①有机质多: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②地处偏远,人类活动少,生态环境好 ③化肥、农药少 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气温低/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 ④其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土壤/水中含有xx矿物质,品质好等等。 2.农业发展方向分析思路: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实现农
B.热带雨林和乡村田园 C.黎族文化和海岛风光 D.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 业产业化;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绿色环保,发展生态农业;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02 乡村振兴与旅游业 (2023·湖北卷1~3题)“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人口规模 B.基础设施 C.生产水平 D.资源禀赋 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 B.生态环境建设 C.农副产品加工 D.电子商务推广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2.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 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②通过生物循环,发展生态农业; ③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废弃物综合利用,经济与环境效益并重; ④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 ⑥发展“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组织结构,帮助农户信息共享、规避市场风险和规模经营增收; ⑦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⑧加大科技投入及农户先进生产技术培训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文化发展方向
考向03 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 (2023·江苏卷16题)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为“我国中部山区某传统村寨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村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恢复村寨传统特色的最大挑战是( ) A.街巷景观还原 B.传统住宅修缮 C.精神家园重塑 D.基础设施完善 ①加强宣传,培养相关人才,传承中华文化; ②充分挖掘其价值,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③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④结合现代科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⑤多渠道销售文化衍生品,增加经济收入,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 ⑥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浙江嘉兴·模拟预测)吸引人口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武汉市毛嘴镇曾经是人口净流出区,每年有近1.5万人外出从事服装加工行业。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毛嘴镇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提出吸引本地劳动力和资本回流发展乡村经济的思路,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下图为毛嘴镇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毛嘴镇吸引本地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A.就业机会 B.婚姻家庭 C.环境质量 D.空间距离
2.本地劳动力和资本回流对毛嘴镇乡村经济振兴的意义包括( )
①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②缓解武汉中心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③促使其向大城市转变④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江西九江·二模)香椿幼芽嫩叶芳香可口,是春天特有炎味。长期以来,陕西骊山业池村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产品供不应求。2023年当地瞄准冬季市场,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动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主要是因为春季( )
A.气温回升快 B.水分条件差 C.蔬菜种类多 D.寒潮威胁大
4.当地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主要是为了( )
①提高香椿品质②延长上市时间③提升种植技术④扩大种植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为持续壮大香椿产业,当前业池村应致力于产品的( )
A.国际化 B.市场化 C.品牌化 D.无害化
(2024·吉林·三模)近年来,陕西省洋县(兴隆岭地区大熊猫核心栖息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用县域生态资源,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为突破口,创新有机产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机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下图示意洋县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洋县发展合作社经营的前提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增多 B.农业效益提高
C.基础设施落后 D.产业多元发展
7.洋县的乡村振兴模式促使洋县( )
A.熊猫观光火热 B.人口大量回流
C.全产业智能化 D.文化内涵提高
(2024·河北·一模)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村晚’活力四射”。近年来,“村晚”越来越火,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在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小院,几曲山歌,几句乡音,几段舞蹈,一个个“草根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下图示意山东省某村“村晚”演出现场。完成下面小题。
8.“村晚”活力四射反映出其节目突出体现了当地( )
A.政策治理和产业定位 B.乡土特色和民情风貌
C.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D.历史渊源和艺术成就
9.为推动“村晚”助力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应着力( )
A.规范节目内容审核标准 B.加大农村百姓宣传力度
C.健全演出市场管理制度 D.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2024·甘肃·一模)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
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车村立足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商业街、扩建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迅速。下图示意加车村位置和村庄区位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加车村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
A.水满田畴的梯田 B.漫山遍野的牦牛
C.静静流淌的小河 D.纵横交错的车道
11.与大芦笙堂相比较,推测小芦笙堂的功能特点是多承担( )
A.大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B.大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C.小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D.小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12.适于加车村发展的方向是( )
A.加快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C.下寨建筑集中连片,拓展商业街 D.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78千米。2007年以来,袁家村以关中民俗和农村生活为核心内容,打造关中印象体验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近年来,因面临周围乡村同质化模仿等问题,袁家村创造性提出“餐饮进城,文旅出省”的新举措,通过发展城市体验店和品牌输出省外的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袁家村成功的关键在于( )
A.地理位置 B.发展定位 C.产业协作 D.政策引导
15.推测袁家村提出“餐饮进城,文旅出省”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关中文化影响力 B.促进就业渠道多样化
C.实现特色品牌延续性 D.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
(2024·陕西西安·一模)近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一项创新的农村养老项目在我国部
分地区成功落地。该项目采用“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将养老服务资源与农村社区有机融合,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和服务保障,吸引了进城老年人回村养老及城市老年人进村养老。养老院、医疗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实现了养老事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完成下面小题。
16.据材料推测,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政策支持 B.土地资源 C.经济发展 D.老龄化严重
17.吸引城市老年人进村养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医疗服务完善 B.住房宽敞舒适 C.语言沟通方便 D.生态环境优美
1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有利于推动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措施有( )
①引入专业机构和优秀人才②招募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加快完善交通通信设施④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