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1 08: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韩城市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摩奴法论》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和哲学的法律汇编。其中第7、8、9章都被冠以“国王的法”之名,国王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直接行使司法权,所作出的裁决任何人不得违抗。这说明在古代印度
A.君权神授理念根深蒂固 B.国王权威具有法律保障
C.宗教权威高于世俗王权 D.种姓制度与佛教相融汇
2.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或法律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公民大会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原提议人要接受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公民行使的权力相对有限 B.贵族垄断行政的局面被打破
C.公民需遵循谨慎的司法原则 D.民主政治机制实施较为完善
3.波斯帝国的建筑以王室为中心,很多由希腊工匠修建。波斯人还仿制巴比伦尼亚的阶梯状建筑风格,美索不达米亚建筑中的有翼公牛、绚丽多彩的琉璃砖,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上述现象表明古代波斯
A.疆域范围地跨欧亚非 B.推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统治者崇尚单一文化 D.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4.14 世纪,在法国的封建体系中,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庄园生产的目的“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说明当时的庄园是
A.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 B.贵族政治活动中心
C.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西欧社会贸易场所
韩城市高一历史期中试题-1-(共6页)
5.一位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帝国时写道: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A.技术先进 B.商业兴旺 C.手工业发达 D.文明优越
6.下表中的资料均选自日本历史上重要法律文献。这反映出当时日本
资料 资料来源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十七条宪法》(604年)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贞永式目》(1232年)
君臣僧俗,贵贱上下,均须维护仁义礼智信,不可稍违 《长宗我部元亲百条》(1597 年)
A.儒学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变化
C.法律侧重维护封建伦理 D.制定法律以儒学为依据
7.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
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8.下表是根据《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整理的一段达·伽马与印度卡利库特王公的对话。据此可以推知
人物 对话内容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贵国有些什么商品
达·伽马 有很多食粮、呢绒、铁、铜等等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
达·伽马 总数不多,是样品
A.印度有意与西班牙发展贸易 B.印度沦为葡萄牙的半殖民地
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D.商贸利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9.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 B.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C.促进了世界的物种交流 D.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韩城市高一历史期中试题-2-(共6页)
10.下面是1510—1609年英国物品价格指数趋势图。该图反映出当时英国
A.物价深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B.殖民扩张刺激工农业发展
C.重商主义政策提升了物价 D.技术革新对原料需求量大
11.天主教会声称,人生而有罪,欲获得上帝救免,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主张
A.否定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B.确立了宗教自由原则
C.挑战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D.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12.18 世纪,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受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以自然的权威取代上帝的权威,以人的科学改造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建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材料旨在说明
A.近代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B.科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C.近代物理学取得重大突破 D.牛顿力学得到普遍认同
13.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A.宣传了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 B.在与时俱进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C.认为理性对科学有推动作用 D.强调人应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
14.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使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1782年法国御前会议作出判决:“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这说明
A.巴黎已成为法国工业发展的中心 B.法国政府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C.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15.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有些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开始剥削其他农民,成为企业主,大量破产农民成为他们的雇佣工人。这说明当时俄国
韩城市高一历史期中试题-3-(共6页)
A.农奴制残余已经全部肃清 B.沙皇专制体制失去民心
C.农民的土地问题全部解决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16.林肯政府1863年颁布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国会和总统所颁发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法律和宣言,将一律获得总统的赦免。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谋求国家独立
C.废除黑人奴隶制 D.巩固美国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 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帝国是依靠武力建立的军事大帝国,境内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各行省都保持着半独立状态。巨大的经济、民族和文化差异,单靠军事征服不能彻底消除。帝国后期,对外战争减少,战俘来源严重匮乏。而贵族阶层对于奴隶劳动的严重依赖,造成生产衰退和经济崩溃。加之奴隶主对奴隶的盘剥与压榨,激化社会矛盾,给蛮族入侵提供可乘之机。对外征服战争也使罗马人变得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失去了简单朴素、吃苦耐劳、尽忠职守的罗马精神。趋于消极的社会风气影响军队,使军队人数和战斗力断崖式下跌。
——摘编自徐宁《一个强大帝国的软肋》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发起的这场翻译古代东西方文化典籍的学术运动,连通两个世纪。主持这场翻译运动的是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它重金聘请不同民族的近百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翻译希腊语著作100多部,波斯语著作约20部,印度语著作约30部,奈波特语著作约20部,从希伯来语、古叙利亚语翻译过来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著作也有几十部。阿拉伯人在直译原著的基础上还做了大量的校勘、注释,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大量新的学术著作。……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这些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又译成拉丁文转渡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摘编自沈清波《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穿过沉寂的中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年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年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还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年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年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年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 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已逐渐发展成为“法律至上”的传统观念。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摘编自普英《英格兰“光荣革命”中的政治妥协探析》
韩城市高一历史期中试题-5-(共6页)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从美国历史演进的事实看,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法定条件下形成的“三权分立”集聚了强迫人人守法的威慑力量,避免了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的出现,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过于集中。但当某一权力主体在行使主要归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权力时经常绕过其他权力主体,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权力分享容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会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阻碍。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中政治妥协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建构中得到的启示。(2分)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 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 月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现象进行概括,并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明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