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醇和酚 课时训练 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的理想燃料
B.苯酚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C.人体缺铁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乙醇是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晶体制备时,溶剂蒸发速率越快,得到的晶体颗粒就越大
B.苯酚有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热水冲洗
C.中学实验室中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白磷等放回原试剂瓶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温度计测量酸溶液温度后应立即测量碱溶液的温度
3.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甲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苯环受甲基的影响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 苯酚溶液不具有酸性
C 向溴水中滴加醛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醛基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 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甲烷的比例模型: B.乙醚的结构简式:CH3OCH3
C.乙酸乙酯的实验式:C2H4O D.羟基的电子式:
5.葡酚酮是由葡萄籽提取的一种花青素类衍生物(结构简式如图),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下列关于葡酚酮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B.分子中有2种杂化轨道类型的碳原子
C.能与Na2CO3水溶液发生反应 D.可发生水解反应
6.有以下两种结构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为同一物质
B.两者互为同系物
C.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分别与足量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D.两者均能在铜作催化剂且加热的条件下被催化氧化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硫代硫酸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 将足量硼酸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 无气泡 酸性:
C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溶液 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的酸性
D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具有氧化性
A.A B.B C.C D.D
8.某医药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Na、NaOH均能发生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9.化合物E是一种药用中间体,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A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化合物A转化成B,A发生还原反应
C.B与C互为同系物
D.化合物E不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
10.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溴水中 B.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至170℃ D.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
1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仅① B.仅①②③④ C.仅①④⑤ D.仅②④⑤
12.雷公藤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不仅有抗类风湿作用,还有抗癌作用。下列有关雷公藤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含有6种官能团
C.含有10个手性碳原子 D.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13.要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金属钠;⑤通入过量CO2;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FeCl3溶液;⑧加入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合理的步骤是
A.④⑤③ B.⑥①⑤③ C.⑧① D.⑧②⑤③
14.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工产业的基石,下列有关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制硝酸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原理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水中来制备漂白粉
C.可以利用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
D.采用电解溶液的方法冶炼铝单质
15.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
C.分子内共面的原子最多有30个 D.1mol该物质最多与8mol H2反应
1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苯酚能与溴水反应 受羟基影响苯环变得活泼
B O-H中H原子的活泼性: >CH3CH2OH 受苯环影响,苯酚分子中的O-H比乙醇分子中的O-H更易断
C HF、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 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
D 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键能:C-C>C-Si>Si-Si
A.A B.B C.C D.D
17.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取用液溴时,需带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
B.误食钡盐,可通过服用纯碱溶液解毒
C.电器、有机物等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皮肤被钠灼烧,用乙醇洗、水洗,最后涂上烫伤膏
18.CoGa3催化桂醛加氢还原生成β-苯丙烯醇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桂醛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增加氢气用量,该催化加氢反应可能生成3-苯丙醇
C.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桂醛中的醛基
D.催化加氢过程只发生了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19.以下探究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加热铜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S在+6、+4、+6价之间转化
B 向中加入浓硝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 非金属性:N>C>Si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至过量 具有漂白性
D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 羟基活化了苯环
A.A B.B C.C D.D
20.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连花清瘟胶囊对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有确切的疗效。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1mol绿原酸与溴反应时,最多可消耗
C.能发生加成、取代、加聚、氧化反应
D.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4molNaOH
21.布洛芬具有降温和抑制肺部炎症的双重作用。一种由M制备布洛芬的反应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有机物M和布洛芬均能发生水解、取代、消去和加成反应
C.有机物M和布洛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
D.有机物M和布洛芬均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2.下列指定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23.洋川芎内酯J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洋川芎内酯J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
B.含有羟基、碳碳双键、酮羰基、醚键四种官能团
C.能使溴水褪色
D.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
2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设计、现象记录、结论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设计 现象记录 结论解释
A 打开分液漏斗 右侧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
B 分别测定饱和SO2溶液和饱和溶液的pH 饱和溶液的pH小 酸性:
C 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紫红色褪去或变浅 甲醇被氧化成甲酸
D 向稀硝酸和稀硫酸中分别加入Fe粉 均有气泡冒出 两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B.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甲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
C.可用硝酸银溶液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中的碳碳双键
二、填空题
26.醇类: 的氢原子或 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有机化合物。
27.按要求填空:
有5种无色物质:乙烯、己烷、苯、甲苯和苯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某物质不能与溴水和酸性溶液反应,但在铁屑作用下能与液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某烃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实验室制备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粉红色物质,写出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今年初公开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卫 一”等星球上也有火山喷发现象。“海卫一”喷出来的是水、冰、甲醇一水合物的混合物, 甲醇 一水合物的分子式是 。利用煤制取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 其反应方程式是 , 进而用一氧化碳和氢气直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是 。甲醇可以和镁反应,反应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氢气的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所以是未来的理想燃料,A正确;
B.苯酚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能用于杀菌消毒,B错误;
C.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碘,C错误;
D.乙醇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最终生成淀粉,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能源,D错误;
答案选A。
2.C
【详解】A. 晶体生长需要一定时间,生长时间越长,晶体颗粒越大;反之,越小,溶剂蒸发速率越快,晶体生长时间越短,晶体颗粒越小,A错误;
B. 苯酚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或聚乙二醇清洗,B错误;
C. 剩余钠、钾如直接放入废液缸会与水剧烈反应容易造成危险,另外,钠、钾较为昂贵,白磷有剧毒,且在空气中易会燃。因此,三种物质一般回收到原试剂瓶,C正确;
D. 测定中和反应热时,温度计测量酸溶液温度后应洗净、擦干后再测量碱溶液温度,D错误;
答案选C。
3.C
【详解】A.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说明是苯环对甲基产生了影响,不是甲基影响了苯环,故A错误;
B.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B错误;
C.醛基具有还原性,溴水具有氧化性,向溴水中滴加醛溶液,醛基被溴水氧化,Br2被还原为Br-而褪色,反应过程中醛基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含有不饱和烃,但不能说明该气体是乙烯,故D错误;
答案选C。
4.B
【详解】A.甲烷分子中,C原子半径比H原子半径大,选项所给甲烷比例模型正确;
B.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CH3OCH3为甲醚,B错误;
C.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其最简式即实验式为:C2H4O,C正确;
D.羟基中H原子与O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O原子自身含有1个单电子,选项所给羟基电子式正确;
故答案选B。
5.A
【详解】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使其变色,A错误;
B.苯环、双键上的碳原子为sp2杂化,亚甲基、次甲基中的碳原子为sp3杂化,B正确;
C.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和羧基,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C正确;
D.分子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C
【详解】A.两种物质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不是同一物质,A项错误;
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因为两者都只含有一个,故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与足量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正确;
D.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一个氢原子,能被催化氧化得到酮,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被催化氧化,D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SO2,硫代硫酸钠中S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硫代硫酸钠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故A说法正确;
B.足量的硼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无气泡产生,说明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故B说法正确;
C.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清,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说明苯酚电离出H+能力强于HCO,故C说法错误;
D.金属钠在燃烧匙内点燃后,迅速伸入CO2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颗粒,黑色颗粒为C单质,因此推出C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CO2表现氧化性,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8.C
【详解】A.含苯环、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属于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错误;
B. 含乙基、饱和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
C. 含酚羟基,则与Na、NaOH均能发生反应,C正确;
D. 所含苯环和醛基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9.D
【分析】物质A转化为物质B失去氢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同系物除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之外,还含有相同的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的不饱和度相同。
【详解】A.物质A中含醇羟基,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A错误;
B.化合物A转化成B,A失去H原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B中含羰基,C中含羰基和羟基,B与C不是同系物,C错误;
D.化合物E的不饱和度为3,苯环的不饱和度是4,化合物E不存在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的反应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的反应为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与浓硫酸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和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①中的H原子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②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分子中“”上的1个H原子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⑤分子中的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故①④⑤符合。
答案选C。
12.A
【详解】A.由结构可知,分子式为,A正确;
B.含有醚键、羟基、碳碳双键、酯基,4种官能团,B错误;
C.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含有9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
D.分子中不含有苯环,不是芳香族化合物,D错误;
故选A。
13.B
【分析】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应该先将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然后通过蒸馏方法分离出乙醇,而剩下的为苯酚钠、NaOH溶液,最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苯酚钠全部转化为苯酚,苯酚不溶水,与生成的NaHCO3溶液分层,静置后通过分液操作可以得到苯酚,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乙醇不会和NaOH溶液反应,加入NaOH溶液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苯酚全部变成苯酚钠;乙醇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这样加热到78℃左右,将乙醇被全部蒸馏掉,而剩下的为苯酚钠、NaOH溶液;最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酸性,所以加入二氧化碳后,NaOH先全部转化为NaHCO3(加入过量二氧化碳),然后苯酚钠全部转化为苯酚,苯酚不溶于水,与生成的NaHCO3溶液分层,静置后分液可以得到苯酚,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⑥①⑤③;
故答案选B。
14.A
【详解】A.工业制硝酸的3个重要反应、2NO+O2=2NO2、均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
B.石灰水浓度太小,应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选项B错误;
C.工业中一般采用石油裂解的方法制备乙烯,选项C错误;
D.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制备铝单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C
【详解】A.根据汉黄芩素的结构简式,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故A正确;
B.分子结构中含酚-OH,遇FeCl3溶液呈紫色,故B正确;
C.苯环、羰基、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羰基和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在该平面上单键可以旋转,甲基是四面体结构,最多有1个H原子与苯环共面,因此分子内共面的原子最多有31个,故C错误;
D.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为苯环、羰基和碳碳双键,则1mol该物质与H2发生反应,最多消耗8mol H2,故D正确;
故选C。
16.C
【详解】A.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苯酚能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则羟基邻对位的氢变得活泼,则受羟基影响苯环变得活泼,A正确;
B.苯酚呈弱酸性,乙醇无酸性, O-H中H原子的活泼性: >CH3CH2OH,则受苯环影响苯酚分子中的O-H比乙醇分子中的O-H更易断,B正确;
C.HF、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因为F、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分子内的共价键键长逐渐变长、共价键牢固程度依次减弱,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C不正确;
D.金刚石、碳化硅、硅均为共价晶体,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是因为键长:C-C<C-Si<Si-Si,键能:C-C>C-Si>Si-Si,D正确;
选C。
17.B
【详解】A.液溴有毒、易挥发,因此取用液溴时,需带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故A正确;
B.碳酸钡可溶于胃酸(盐酸),误食钡盐不能用纯碱溶液解毒,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时不会产生水,不会造成电器损坏,因此电器、有机物等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正确;
D.乙醇和钠反应比水更加温和,因此皮肤被钠灼烧,用乙醇洗、水洗,最后涂上烫伤膏,故D正确;
故选B。
18.C
【详解】A.由苯、乙烯、甲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推知,桂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错误;
B.读机理图知,该催化剂可以催化醛基加氢还原生成烯醇,桂醛与氢气在该催化剂条件下不能催化碳碳双键加氢还原生成苯丙醛,增加氢气用量该催化加氢反应不能生成3-苯丙醇,B错误;
C.该催化剂能使醛基催化加氢还原,不能使碳碳双键催化加氢还原,实现了选择性还原桂醛中的醛基,C正确;
D.催化加氢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生成,D错误;
故选C。
19.A
【详解】A.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生成,A正确;
B.浓硝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也能使溶液变浑浊,B错误;
C.不能漂白石蕊溶液,C错误;
D.苯环活化了苯酚上的H原子而导致苯酚易电离出,D错误;
故答案为:A。
20.B
【详解】A.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
B. 1mol绿原酸与溴反应时,酚羟基的邻、对位,碳碳双键均可与溴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 Br2,故B错误;
C. 含有苯环、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含有酚羟基、醇羟基、酯基、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羧基和1个酯基,则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4molNaOH,D正确;
故选B。
21.C
【详解】A.布洛芬中含有异丁基,异丁基中的4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布洛芬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故B错误;
C.有机物M含有羟基,布洛芬含有羧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 H2,故C正确;
D.有机物M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22.D
【详解】A.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为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A错误;
B.向苯酚钠溶液中不论通入少量还是过量的,都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错误;
C.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错误;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23.B
【详解】A.分子式为,故A正确;
B.分子中含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B错误;
C.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羟基、碳碳双键,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B。
24.D
【详解】A.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右侧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硝酸将硅酸制出来,不能说明碳酸和硅酸酸性的强弱,A错误;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同,不能测定饱和SO2溶液和饱和溶液的pH,应测定等浓度的两种溶液pH,B错误;
C.甲酸含醛基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得到二氧化碳,C错误;
D.向稀硝酸和稀硫酸中分别加入Fe粉,两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分别生成一氧化氮和氢气,D正确;
故选D。
25.C
【详解】A.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可溶于水的盐,而苯与水分层,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经分液得到苯,A项错误;
B.甲烷易溶于四氯化碳,应该选择溴水除去乙烯,B项错误;
C.硝酸银不与二者反应,但两者密度不同且不溶于水,苯在硝酸银溶液上层,而四氯化碳在它的下层,该试剂可将二者鉴别,C项正确;
D.C=C和-CHO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D项错误;
故选C。
26. 脂肪烃中 芳香烃侧链基团上
【解析】略
27.(1)++HBr
(2)
(3)++↓
【详解】(1)不能与溴水和酸性溶液反应,排除了乙烯、甲苯、苯酚,但在铁屑作用下能与液溴反应,排除己烷,所以是苯,反应方程式为:++HBr;
(2)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溶液反应的烃是乙烯,实验室制备乙烯是用乙醇加浓硫酸在170℃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反应方程式为:;
(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粉红色物质,该物质是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反应方程式为:+3↓。
28. CH3OH·H2O
【详解】水、冰、甲醇一水合物的混合物中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甲醇 一水合物的分子式是CH3OH·H2O,利用煤制取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需要水参与反应, 其反应方程式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直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是,甲醇可以和镁反应类似钠和乙醇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答案:CH3OH·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