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第六节:机械效率 习题+课件+教案(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第六节:机械效率 习题+课件+教案(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29 22:57:53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练习题 鲁教版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量是120N物体提高2m,弹簧测力计的实际读数是50N,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斜面高为1m,长为3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3.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4.如图所示滑轮组,用80N的拉力,使重为500N的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匀速运动6m,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200N,求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5.斜面长5米,高1.5米,把重为800牛的物体匀速推向斜面顶端,所用推力为300牛,则斜面的机械效率多大?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
7.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被提的物重G为9×104N,把重物匀速提升1m,拉力F做功1.2×105J .问:(1)有用功多大?(2)机械效率多大?
8.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轴和轮的摩擦忽略不计)在20s内将一个重78N的铁块A匀速提升2m,拉力做功200J,求:(1)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人拉绳的功率
9.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10秒,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1)有用功;(2)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1、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3、教 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小桶、沙(10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塑料袋、斜面、方木块、毛巾、棉布、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一大桶沙、弹簧测力计、细绳、铁架台、刻度尺、斜面、方木块。
软件:Powerpoint讲稿,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FLASH,搬沙子上楼、起重机、滑轮组、
柴油机、斜面的图片。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引入
情景:老师先用一大桶装满沙子,沙子上面放上课本,把桶放在课室门口,上课后故意让两名学生帮忙抬进来。
教师拿了课本后,告诉学生这桶沙子暂时不用,又让两名学生抬出门口。
学生为两名同学白费大量功夫而抱不平。
教师借机引入课题。
板书:机械效率
由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大材小用”,从而引入“效率”的问题。
认知
层面
动脑想办法
动手搞探究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课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顶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
2、探究实验:让学生用评选出的几个可行方案(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测出将沙子(G=10N)提高(h=1m)所做的功。
向学生提供探究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滑轮、细绳、10N沙子、小桶、塑料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选出的部分方案中所需做的功W2(测量所需的拉力F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再用公式W2=Fs求出)。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个方案所做的功(W2=Fs)跟需要对沙子做的功(W1=Gh=10J),通过比较数据了解使用机械做功比需要做的功要大 ,从而引出有用功的概念。
4、通过分析W2和W1的差别,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对桶、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等) ,从而引入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5、思考: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提交方案,教师精选部分典型跟学生交流,通过论述,评出可行方案。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并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探究。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将各组实验数据板书,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实验数据,由教师引入有用功的概念。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做功差别的原因,
教师引入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个别提问学生,进行点拨。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让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
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练习功的测量,从而巩固对功的理解,并且初步认识到利用各种机械所做的功有所不同。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对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作深入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切入主题
二、机械效率
1、结合课前的情景和探究实验中的数据,并在有用功、总功的基础上算出各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从而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W有用/W总)。教师并指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练习】:
(1).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
(2). 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4、向学生介绍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40%-50%;滑轮组:50%-70%;抽水机:50%-80%
柴油机:28%-40%
教师把学生带入课前情景,由学生讨论做功的不同效果,教师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提出关于机械效率的大小问题,由学生分析和总结。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第一题由学生讨论,第二题学生边思考,边作答,教师强调解题的格式。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效率的;通过计算,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扩展学生视野。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元认知层面
认知
层面
动手探究
三、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1、先让学生猜想:使用斜面时的省力程度和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自主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供器材:斜面、方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毛巾、棉布、砝码。
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3 、分析实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猜想得到证实了吗?(根据数据分析省力的情况和机械效率高低的问题)
4、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并引导学生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学生的猜想板书。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对所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尝试自主探究。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纠正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所做探究试验进行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情况。
展示动画FLASH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师强调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拓展
知识
四、提高机械效率
1、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2、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改进机械结构,对机械经常保养,减小摩擦等)
师生交流,合作。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分组发表意见。
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认知
层面
认知
层面
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小组发言,教师对学生归纳发言较好的给予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
元认知层面
布置作业
列举生活中你使用的部分机械,想想:是否存在机械效率的问题?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元认知层面
板 书:
第二节 机械效率

课件26张PPT。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意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3.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你会选哪种方法呢?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   = +请思考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哪部分?你希望额外功多些还是少些呢?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至少要做的功。
(计算有用功找准目的是关键,需要分析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克服的阻力是什么力,再找准对应的距离)
2.总功:使用机械时动力所做的功。
(确定动力和与之相对应的距离是关键)
3.额外功:使用机械时由于机械自重,摩擦等原因除了有用功以外而多做的一部分功.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如何在实际中分析机械效率在求机械效率时,一定要区分出有用功和总功。人或其它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是总功。 机械对它的工作对象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完成工作任务时,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求机械效率的关键 ——识别有用功识别有用功的关键 ——明确工作目的“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中的机械效率明确工作目的:
W有用 = F’ h W总 = F s将重物匀速提升 h 米F’ G= G hW有用W总η= ———— = —————F sG物 h(3) η= ———— = ————— = 80% 如图,用滑轮组将重力为60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2米,人用的拉力为 250 牛,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6 米。
问:(1) 有用功是多少?
(2) 总功是多少?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练习1:(2) W总= F s = 250牛×6米 =1500焦解:
(1) W有用 =G物h = 600牛×2米= 1200焦W有用W总1200焦1500焦练习3: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设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不计。(1)若用 250 牛顿的拉力将重4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5米。
则:①有用功? ② 总功?
③ 机械效率? ④ 额外功?解:
W有用= G物h = 400牛×5米= 2000焦W总= F s = 250牛×10米= 2500焦η= ———— = ————— = 80%W有用W总2000焦2500焦W额外= W总- W有用= 2500焦-2000焦= 500焦S=2h“用滑轮组拉物体沿水平方向
匀速运动”中的机械效率明确工作目的:
拉重物匀速前移L米fF’W有用W总η= ———— = ————— f LF sη= ———— = ————— = 83.3%练习2: 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150牛,在绳端加以60 牛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匀速向右移动了 1 米,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解:
W有用= f L = 150牛×1米= 150焦W总 = F s = 60牛×3米= 180焦由图可知 n = 3 s= 3 L = 3×1米= 3米 W有用W总150焦180焦思考题:1. 下列一定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A 多做有用功B 少做总功D 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的比例C 总功不变 增大有用功2. 用一台 10 千瓦的电动机带动水泵给水塔上的水箱上水,水箱的容积为 20 米3。水泵工作时的实际扬程为 15 米,抽水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60%,问需多长时间才能把空水箱上满水? (g = 10牛/千克)
要求:能识别有用功、总功。
F = ————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中的机械效率s = n h F = —— G物n(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G物+G动n(忽略摩擦)常用公式:W有用 =G物 hW总 =F sW有用W总η= ———— = —————G物 hF s“用滑轮组拉物体沿水平方向
匀速运动”中的机械效率W有用 =F’ L =f LW总 = F sW有用W总η= ———— = ————— f LF ss = n L 常用公式:(3) η= ———— = ————— = 80% 如图,用滑轮组将重力为60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2米,人用的拉力为 250 牛,设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
不计
问:(1) 有用功是多少?
(2) 总功是多少?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练习1:(2) W总= F s = 250牛×6米 =1500焦解:
(1) W有用 =G物h = 600牛×2米= 1200焦W有用W总1200焦1500焦 仍用刚才的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高5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当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确定(即n已知)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无关练习2: 如图所示:只改变绳子的绕线方式,设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不计,仍将重6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2米,
则:①有用功? ② 总功?
③ 机械效率? ④ 额外功?
解:W有用= G物h = 600牛×2米= 1200焦W总= F’ s = 375牛×4米= 1500焦η= ———— = ————— = 80%W有用W总1200焦1500焦W额外= W总- W有用= 1500焦-1200焦= 300焦当忽略绳重和摩擦时,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缠绕方式无关F’ 练习3: 设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不计,仍用此滑轮组,将重10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相同高度。
则:① 有用功 ? ② 总功 ?
③ 机械效率?解:W有用= G物h = 1000牛×2米= 2000焦W额外= 300焦 大小不变W总= W有用 + W额外= 2000焦 + 300焦 = 2300焦η= ———— = ————— = 87%W有用W总2000焦2300焦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物重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滑轮做动滑轮使用,组成一个新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为什么?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3)η= ———— = ————— = 80%如图,用滑轮组将重力为60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2米,动滑轮的重力为150牛,
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练习4:(2) W额外=G动h=150牛×2米=300焦
W总= W有用 + W额外
=1200焦+ 300焦=1500焦
解: (1) W有用 =G物h = 600牛×2米= 1200焦W有用W总1200焦1500焦设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不计 ( 2007 河北,34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图甲图乙17cm或5cm80%物体上升的高度拉力的方向相同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变( 2008 河北,39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升至六楼,所用的拉力为3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己知每层楼高3m)
求:(1)小明所用的时间;
(2)所做的额外功:
(3)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滑轮做动滑轮使用,组成一个新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为什么?解:(1)s=nh=3×5×3m=45m
t=s/v=45m÷0.3m/s=150s (2) W有用=Gh=900N×15m=13500J
W总=Fs=360N×45m=16200J
W额外=W总-W有用=16200J-13500J=2700J (3)变小
提升相同的重物到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有用新滑轮组增加了一个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加,使得总功增大,所以,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减小。你学到了什么? 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W有用=G物h
总功有两种方法:
(1) W总 = F s
(2)忽略绳重和摩擦时,W额外=G动 h
W总= W有用+ W额外
或 F = —— (G物+ G动 )
W总 = F s
当用滑轮组 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
W有用= f L W总 = F s
1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和绕线方式无关
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物重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