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教科书 书 名:必修下册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的一般要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马克思对时代特征和时代使命的清晰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担当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马克思,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梳理马克思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 2.了解演讲稿,鉴赏并学习本文的语言。 3.学习本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他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他开创了新的世界,他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他就是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请问,你了解马克思的哪些信息呢? 教师明确: 1.了解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2.了解《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相关背景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了这篇演说。演说词发表在1856年4月19日《人民报》第207期上。 二、学习活动二:了解演讲,明确文体 请你借助资料书了解演讲及演讲稿的有关知识,说说你的查阅成果。 教师明确: 演讲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三、学习活动三:梳理层次,概括内容 1.请通读课文,划分层次,梳理各层内容。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均处于初始阶段,却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力量。 第二部分(第3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第4段): 各种矛盾的充分体现,历史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前景。 2.提问: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教师明确: 主旨: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3.提问: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 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 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在演说里,马克思想用它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4.提问: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世界各国的材料在马克思的演说中都是信手拈来并加以深刻的分析,请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材料对阐明演说主旨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马克思在演说中,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四、学习活动四:赏析语言,探究手法 1.思考:在这篇逻辑严谨的演说词中,试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进行演讲的。 教师明确: (1)比喻、对比。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 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从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到对革命“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把“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和“无底深渊”“汪洋大海”进行对比,写出了 1848年革命的重要意义。 (2)语言灵活,妙用典故。“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语言精彩幽默;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使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2.赏析:试分析下列句子中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及表达效果。 (1)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2)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 (3)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4)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5)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6)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教师明确:教师评价: (1)运用了比喻手法。“坚硬的外表”比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貌似强大,但已是外强中干”,“汪洋大海”比喻“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比喻“依然比较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势力”。整句话多处运用比喻,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发动起来,将会产生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从而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创立无产阶级的宏基伟业。 (2)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狡狯的精灵”语出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用在此处喻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比喻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马克思深刻的理论,即工人阶级是化解这一矛盾的不二人选,工人阶级将推动社会的新生力量高效发挥作用。 (3)运用了比喻和用典。“好人儿罗宾”出自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此处用来喻指造福于劳动大众的革命。“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此处用来喻指革命。这些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而又不乏幽默,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力量。 (4)运用了拟人和对比。把“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说成是“革命家”,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是对比手法。两种手法兼用,生动、鲜明地指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变化更加巨大。 (5)运用了类比手法。这里将大气压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人们浑然不觉,与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并不显豁、直观类比,强调经济变革,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变革,特别是由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变革,由于人们惯性、感觉经验,人们却并非总是能够意识到它。同时,“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也强调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虽不能被人明显地觉察,但其却潜藏着足以颠覆社会的蓬勃伟力。 (6)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这里将“历史”比作“审判官”。同时,将德国的秘密法庭给画红十字的房子的主人实施判决,与历史将会给欧洲的资产阶级给予公正的审判进行类比,生动、鲜明地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一种新生的人类,必将承担起执行历史法官的判决的重任,并通过革命实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五、小结本课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这些都表现了马克思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这篇演讲词运用了多样而富有表现力的演讲技巧,将这次演说推上了历史的高地,使马克思所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