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9 20: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文言句式《考试说明》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常见文言句式: 考试说明规定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其他重要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第一部分文 言 句 式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一、判断句3、主谓直接表判断。
①荀卿,赵人。
②此亡秦之续耳。 
4、用否定词副词“非”表示判断。
①予本非文人画士。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5、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练习一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  )
A、刘豫州,王室之胄。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请分析下列句子,找出这些句子的共同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②重为乡党所笑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不拘于时
⑤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⑨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规律: A、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
B、用“于”“受……于”表被动
C、用“见”“见……于”表被动
D、用“被”表被动
E、无标志被动句,根据上下文判断二、被动句练习二
1、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2、指出“于”不表被动的一项( )
A、而君幸于赵王。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AD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惑之不解 
⑦父母唯其疾之操
⑤沛公安在
⑥句读之不知
⑧惟兄嫂是依 
⑨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⑩余是以记之  
⑾一言以蔽之三、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B、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安、恶、焉)
C、用“之”或“是”作宾语提前的标志
D、代词“是”作宾语可以前置
E、介词“以”的宾语可以前置

律练习三
选出与“时不我待”句式不同的一组( )
A、夜以继日
B、贻笑大方
C、唯命是从
D、何厌之有 B古汉语里,介词短语作状语,移到谓语之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覆之以掌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五、定语后置四、状语后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马之千里者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 
A、“中心词+定语+者”式
B、“中心词+之+定语+者”式
C、“中心词+之+定语”式
D、“中心词+而+定语+者”式
E、“中心词+数(量)词”式规 律练习四
1、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宾语前置:我实在没有什么才能,又敢怨恨谁呢?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状语后置: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
定语后置: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④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你不聪明,很严重啦。文言文中,成分省略,常见的有哪几种形式?先显示例句,让学生归纳特点、规律。
1、省主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对话省略]
2、省谓语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承前省略]
②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追之),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蒙后省略]六、省略句3、省宾语
①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省略动词的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介词的宾语]
4、省介词
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词“于”]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省略介词“以”]练习五
1、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 )三四里。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甚急。”
④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之行之今日之事以(一)说出下面句子是什么句式
1、何功之有哉! ( )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
3、甚矣,吾衰也。 ( )
4、粟者,民之所种。( )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6、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
7、城中皆不之觉。( )
8、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
9、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10、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课 堂 练 习宾语前置被动句主谓倒装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被动句阅读下文,找出宾语前置句。
十一月,庚年,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弟颐,尝得危疾,上谴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谴归郑氏。(选自《资治通鉴》)课 堂 练 习第二部分词 类 活 用词类活用的含义: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
③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屈原列传》)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⑤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②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②?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勾践灭吴》)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名词活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
②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①倡优蓄之 (《报任安书》)
②皆谦而礼交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3、表示处所?
①而相如廷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四、名词活用作状语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①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①其后楚日以削 (《屈原列传》)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规律总结
1.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五、使动用法1、动词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当它异乎常规地带上宾语的时候,往往属于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当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即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五、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洁其居,美其服 (《勾践灭吴》)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五、使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六、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1、形容词意动。
①公子怪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六、意动用法 2、名词意动。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可翻译“把……看作”“把……当作”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七、动词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系,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且勇者不必死节 (《报任安书》)
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病梅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