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域”“惯”“溅”“搜”等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研读文本,结合具体事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发现三个事例的写作顺序以及与观点的证明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发现事例与观点的证明关系。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识字教学,着重指导“惯”“搜”。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在反复的练写中识记。
2.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中的一些修饰性的、限制性语,如“细微的”“司空见惯的”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读中体会作者凝练概括与生动形象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3.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领悟课文写法,感悟“真理诞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经验,谈出启示,进行仿写表达,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域”“惯”“溅”“搜”等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5课。
1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有疑问吗?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不断探索,你们也会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检查预习(指名读,齐读等方式)
(1)出示第一组词语:
花圃 纬度 搜集 溅到 盐酸 石蕊试纸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波义耳 英国著名化学家 魏格纳 德国气象学家
歇尔逊 生物学家 阿瑟林斯基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华罗庚 中国数学家
(4)指导写字
①有些生字笔顺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如:注意“搜”的竖画要出头。“惯”的笔顺,右边上面的部分,先写竖折,横折,竖,横,横画要出头。
②师范写。
三、梳理文脉
(一)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文章?
(1)学习议论文,你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
学习这一类文章,我们要弄明白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怎样印证观点的,最后又是怎样总结观点的。这就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提出观点?哪几个自然段是印证观点?哪几个自然段是总结观点。
(指名学生回答并指导学生做批注)
(3)出示一、二自然段
提问:这篇课文的观点是什么呢?
三、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议论文的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印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四、课堂练习
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追( )求( ) ②司空( )( ) ③不可( )( ) ④见()知( )
⑤专心( )( ) ⑥( )( )不舍
1.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的词语是( )。(填序号)
2.根据语境从上面的词语中选词填空。(填序号)
要善于从(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小处着眼,( ),然后善于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 )地探索,( ),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五、布置作业:
①摘抄生字词
②完成练习册1.2.3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关键词,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1.学生交流后汇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 出示第二自然段。
提问:一百个指的是具体数量吗?那么一百个问号指的是什么呢?(标红“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3.这些疑问是从哪里来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的)板贴:问题、现象
4.“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呢?生活中哪些现象,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母鸡会下蛋等)我们的母语博大精深,这个成语还出自一个典故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
5.“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是文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出示:见微知著
6.许多人都没有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而那些在科学领域中有所建树的人,读——他们都善于读......
7.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找到真理,除了从常见现象中发现问题,还需要怎么做?(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这正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这样才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板书:真理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真理指的是什么呢?(科学发现,科学发明)
8.议论文的表达往往比较抽象,而这里用符号来表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9.科普作家叶永烈用了几个短句,就精当准确地概括了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从常见现象出发,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进而找到真理,具体解释了观点的含义
三、探究事例
(一)事例概括
1.真理真的是这样诞生的吗?出示:为了印证自己表述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呢?
这三个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出示下面表格:
事例 现象 问题 发明或发现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的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完成上面表格事例1
①小组内交流,先说观点,再说说理由。
小贴士: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可以补充。
②全班交流。
这个事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能具体说一说吗?这个事例先写了什么?
这个事例先写了波义尔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变红了。
从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波义尔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你来读一读。那么,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
板书:观察现象。
男生读一读这部分。
下来写什么?
波义耳提出了很多问题。
波义尔提出了什么问题呢?请你读一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哪四个字概括?
板书: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之后呢?
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进行许多实验的过程,正是波义尔——不断探索的过程。
板书:不断探索。
请女生读一读这两个部分。
最后写什么呢?
板书:找到真理。
波义尔找到了什么真理呢?
波义耳发现了——制成了——
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发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③师小结: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个事例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的顺序来写的)
④对照第二自然段观点的表述,你有什么发现?
⑤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样一致的表述:老师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四个组分别读事例中相对应的部分。第一组读第一部分,以此类推。
⑥小结:波义耳事例的表达顺序竟然与第2自然段观点含义的表述顺序如此一致,这正体现了议论文表达严密的逻辑性,其它两个事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自主学习
1.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完成上面表格事例2和事例3。
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②汇报并展示表格
2.教师小结:真理就是从常见现象出发,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而取得的。
四、课堂练习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1)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B.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给我们的启示是:( )
2.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 ”指( )
(2)把“ ”拉成“!”的前提条件是( ) ,“!”指 ( )
(3)作者这样表述的好处是( )
五、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板书设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现象 问题 探索 真理
印证观点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不断探索 找到真理
总结观点
教学反思
1.明确文体结构,梳理文章内容
第一课时预习检测后,我引导学生比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异同,进一步明确本文是论说性散文,也就是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运用事例印证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2.搭建学习支架,了解事例顺序
课后习题的第二题是第二课时重难点,我设计了学习单,让学生利用表格对三个事例进行梳理概括,自学后小组互学,交流表格填写结果,讨论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发现,都是按照开始发现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发现真理的顺序写的,表格支架有效突破本课时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