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随堂测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主题: (1)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获得独立 (2)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结束了法国长达132年的统治 (3)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A. 各国独立意识的萌发 B. 社会主义制度的扩展
C. 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 二十世纪世界的分裂 B. 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被摧毁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 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②反法西斯战争中人民的力量壮大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发展 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减弱
A. B. C.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或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②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③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④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时空观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苏联解体 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印度独立
A. B. C. D.
从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它的现代史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变化和人类历史巨大进步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世界经济危机 D.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体现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A. 将“食盐进军”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 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 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 D. 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冷战中的对峙 B. 动荡中的中东地区 C. 亚非拉的振兴 D.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某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B. C. D.
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②宗教与政治分离 ③崇尚甘地思想 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据学者统计发现:20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提及的重大事件中,频度最高、变化最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十月革命发生的1917年,它的提及频度颇低,对十月革命的注重发生在1919年以后甚至20年代初。这表明
A. 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 B. 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 西方工业文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D. 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 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 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D. 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这反映了二战后
A. 两极格局瓦解 B.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C. 英国力量的衰落 D. 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塔哈·侯赛因是埃及盲人作家,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
A. 宣布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B. 宣布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C. 重视古埃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D. 复兴民族文化的要求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 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 家庭凝聚力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民族自决是一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 67%,其余的人德意志人、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A. 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 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 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处理 D. 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1960 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没有国家对该决议投反对票,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英国、葡萄牙、南非、西班牙、美国投票弃权。该决议
①推动大部分殖民地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控制 ②重申了大小国家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信念
③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④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加强亚非团结一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一战期间,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战争也客观上将自由、民主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 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意识 B. 导致亚洲和非洲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 使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D. 使和平主义的思潮开始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C. 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1919年3月,埃及爆发了以开罗学生反英示威为起点的反英大起义;4月,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印度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5月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些运动都
A. 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B. 加剧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C. 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 D. 瓦解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
某著作中记述:“哲学家罗素评论道,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 ·福尼尔认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当欧洲国家的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人们在街头跳舞……”材料主要反映出
A. 各国民族主义在推动一战爆发中起了重要作用
B. 欧洲民众对战争及战争胜利充满信心和期待
C. 英法老牌殖民帝国的殖民主义是一战爆发的根源
D. 各国民众对二战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认识不清
与19世纪中期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相比,20世纪前期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A. 多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B. 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C. 多数国家由共产党领导 D. 都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1941年英、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的条款。该条款体现的原则是
A. 委任统治 B. 民族自决 C. 集体安全 D. 严守中立
“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孙中山的这些认识
A.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B.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C. 是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D. 是国共合作实现的基础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与首任总统塞古杜尔在1958年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表明
A. 摆脱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更加动荡 B.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主题
C. 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D. 战后民族主义思想在非洲广泛传播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 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 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 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 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 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D. 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古巴革命后,由于新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和企业国有化等一系列措施,美国垄断资本丧失了在古巴的一切经济特权。而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也使美国丧失了一个便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地和转口贸易“码头”,失去了进一步剥削和掠夺古巴的机会。这说明古巴革命
A. 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B. 削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
C. 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D.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A. 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
B. 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
C. 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 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形式,多次出现于反帝斗争史上;而在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进程中又总是超出了非暴力的范围,发展为暴力斗争。这说明非暴力抵抗运动
A. 并不适用于民族独立斗争 B. 背离了民族独立的斗争逻辑
C. 使印度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D. 根植于印度历史文化土壤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动营中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随堂测答案
1.【答案】D
【解析】印度、阿尔及利亚和巴拿马都是从殖民者手中收回自己的主权,所以其主题应该是殖民体系走向崩溃,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三个国家从殖民者手中收回自己主权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独立意识的萌发,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个国家独立或收回主权后都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扩展,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三国都从殖民者手中夺回或者收回属于自己的主权,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无关,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殖民体系的崩溃可知,1945—1991年,殖民国家的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故选B项。“二十世纪世界的分裂”是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建立,排除A项;新独立的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这些国家的独立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①②③.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消灭了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殖民力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人民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且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发展的基础,成为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胜利的主要原因,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并未减弱,故排除④。 故选B。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是在1956年,②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③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是在1999年,④印度独立是在1947年。综上。④①②③的排序正确。故选B。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21年”和材料中三色自治旗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到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其目的是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故D项正确。A项是193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抵制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C.尼赫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纳赛尔是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纳米比亚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因此,题干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故C正确。ABD.此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错误,因为印度、埃及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故A项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①②③.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独立后政治体制学习英国;实行宗教与政治分离;崇尚甘地思想,故①②③正确。④.在印度独立后,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故排除④。故选B(①②③)。
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知度提升,故D项正确。 A项中普遍的说法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提升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B.“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体现了二战后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B项正确。AC题干未体现,排除; D项与题干相悖,排除。故选B。 本题考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一些国家如捷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则是按照战胜国的利益重新划分,故出现了题干所述现象,故C正确。A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尚未觉醒”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题干未体现,排除。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 67%。
17.【答案】A
【解析】①②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和“没有国家对该决议投反对票”分析推动殖民地的独立;“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说明重申了大小国家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信念。故①②正确。③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是不结盟运动不是联合国,故③错误。④题干体现的联合国的决议针对全球不是亚非国家,故④错误。故选A。
18.【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亚非拉地区的先进志士寻求新的解放道路,有助于唤醒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意识,故选A项。二战后,亚洲和非洲的世界殖民体系瓦解,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被动摇的信息,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19.【答案】D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故选C项。五四运动不是以民族文化反对外来文化,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埃及独立运动,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埃及宣布为君主立宪国家,而马克思主义、君主立宪都属于西方文明,排除B项;“瓦解”表述错误,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英国人、法国人等对一战的爆发十分欣喜,这主要基于各国人民希望维护国家利益,体现了民族主义在推动一战爆发中起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一战爆发持肯定态度,他们没有预估到战争的后果,排除B项;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答案】B
23.【答案】B
【解析】民族自决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结合所学可知,委任统治是指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故A项错误;集体安全是指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条款尊重各国自由选择的权利并设法恢复各民族的主权和自治权,并非“严守中立”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殖民族自决原则。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结合《大西洋宪章》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同时注意理解委任统治、民族自决、集体安全以及严守中立的内涵。
24.【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立于自由平等之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一改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明确反对帝国主义,这是对民族主义的新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欧战告终”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认识到要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没有涉及对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认识,故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基础,故D项错误。
25.【答案】D
【解析】“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体现了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思想,表明战后民族主义思想在非洲广泛传播,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选项错误,与当时时代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贫富差距问题,排除C选。
2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的主要是欧洲人;一战只是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并没有导致其瓦解;一战后英法主导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法国获得大量权益,并未受到不公正待遇;故A、B、D三项错误。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等思想传播给参战的士兵,进而影响到北非和亚洲,故C项正确。
2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 ”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结合了中国国情,具有实用性,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但与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排除D项。
2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美国垄断资本丧失了在古巴的一切经济特权”“失去了进一步剥削和掠夺古巴的机会”等内容可知,古巴革命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故选A项;题干内容涉及古巴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不能扩大为削弱美国对全球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而不是古巴革命,排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是古巴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影响,排除D项。
2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强调美欧休戚与共”“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等信息可知,美国在独立之初、一战后、二战后对欧洲采取不同的政策,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只符合材料中“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的信息,即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独立之初采取远离欧洲和排斥欧洲的大陆主义,一战后又强调欧美文化的同根同源,都没有体现与欧洲争夺世界霸权的信息,B项错误;美国不同时期对欧洲的政策体现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不是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的标志,C项错误。
3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与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将民族独立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这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背离了民族独立的斗争逻辑,造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彻底性,故选B项。非暴力抵抗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印当局,对民族独立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最终未能成功,A、C两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文化根源,D项错误。
31.
(1)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6分)
(2)现象: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影响: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10分)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导致欧洲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有很多,本题主要从二战对欧洲主要国家的影响,殖民地国家的反抗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干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概括出现象;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