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
琵琶行白居易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薰笼坐到明。《后宫词》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
炭
翁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听课文录音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
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 凄切 2、《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结合诗前小序回答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
闻琴→奏琴→感怀→作诗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欣赏琵琶曲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学生朗读文章第二段,结合全文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沉重抑扬急切细碎错落有致
清脆圆润婉转优美低沉凝涩激越雄壮凄厉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清人刘熙载《艺概》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套用到音乐描写上,无形的音乐以有形的事物描绘之,生疏的旋律以熟悉的情状形容之。弦弦 声声 续续 嘈嘈 切切
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叠词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侧面烘托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曲中带情感情 请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为何能听出?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描写特色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小结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瑟(sè)????? 迁谪(zhé)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è)??????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ī)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蓖(bì)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1明年秋???? 2委身为贾人妇????? 3曲罢悯然?
4今漂沦憔悴 5铁骑突出刀枪鸣?
6整顿衣裳起敛容??? ?? 7恬然自安? ?????8因为长句? ?
9暮去朝来颜色故????? 10曲终收拨当心画
A.1256??? B.2347??? C.1389??? D.45910复习检测3.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B.转徙江湖???? 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春寒料峭5.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 2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经历?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两个人的“同是”表现在哪里呢? 琵琶女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
才艺超群,无奈离京,
落魄失意,反差巨大。
合作探究:同是才艺超群:
名扬京都女艺人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落魄失意:
居无定所商人妇
才华横溢大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少年:
老大:
门前冷落鞍马稀一曲红绡不知数·反差巨大琵琶女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 京倡?? 商妇 怨
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当年: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年轻时起对比反衬作用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忧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京倡 商妇 年老时怨 京官谪官恨 诗歌中多处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请同学用括号将诗中这样的语句标注出来,并加以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醉不成欢参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处。这是第一次。“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铺垫。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它给我们营造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
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走了以后,留下我一个人,在江口独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
这是诗中第三次描写月亮。
独守空船,惟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与昔日长安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技巧总结1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
2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3 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琵琶行》
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乐女话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白居易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引出引出双线结构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3 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年轻时色艺双绝,富贵子弟争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但以色取悦于人,饱含悲苦;
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嫁作商人妇,转徙江湖,过着凄清生活。
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琵琶女形象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探究·:琵琶女对自己的命运有没有清醒的认识???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但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对下联异地相逢泪涟涟
共怀世间愁郁情
共奏人间悲凉曲
吟曲赋诗总关情
共享高山流水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互 文)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1、琵琶女出场急切
欣喜矛盾
含羞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中运用那些手法来写音乐?一:大量运用比喻。二:叠词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琵琶女演奏四:正面、侧面结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圆润清脆婉转流利低沉抑郁 高亢激越气势雄壮请君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有谁能解琵琶语序曲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曲终 倾诉悲情。急切愉快。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曲终收拨。
旋律
幽咽凝绝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珠落玉盘
[急切愉悦]〔低沉抑郁〕〔激愤难平〕〔撕心裂肺〕[情绪]
琵琶声中悲愤多!欢乐曲(准备)沉思曲悲愤曲(结束)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赏析名句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两者相较,你以为哪处更胜一筹?
《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赏析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而“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弹琴,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其实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悟作者情感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洒泪青衫?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
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5.风物的感伤—盆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共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枝一叶总关情 ——离愁别绪——凄凉,愁惨
——环境寂静,音乐美妙
——冷落凄清,孤独寂寞——孤寂悲凉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课堂总结 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正因我们的琵琶女不只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物我相容,天地永存!艺术的魅力正由此而来!《琵琶行》
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乐女话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白居易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引出引出双线结构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