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18课《文言文二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单元目标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设想:
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接着让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再引导学生利用借助注释、扩词法、联系所学知识等方法读懂内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的深层含义,体会做事情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落实单元人文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
2.借助注释、扩词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古文内容。
难点:通过关键语句,感悟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
教学方法:
基础型学习任务清单化,发展型学习任务问题化,拓展型学习任务实践化。依托学习三单,以读促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依单导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亮文体,明目标
孩子们,你应该叫我什么老师?嗯,真会观察。虽然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但老师对我们四六班的孩子早有耳闻,想不想知道老师都听说了什么呀?快速地说一说这句话你就知道了,是一句什么话呢?男孩子。对了,是不是这样?想不想知道老师听谁说的?猜一猜?对了,吴老师。大家反映非常快,老师来一点难一点的,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仔细看。这样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关于勤奋学习的。看来吴老师所言非虚呀!我发现我们四六班孩子真的很聪慧,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感悟丰富的心,如果把这些运用到这节课中,相信你们会更棒的,准备好了吗,孩子们?上课。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文言文二则》中《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字正腔圆。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有点难度哦,你们有积累到锦囊妙招?
(多朗读,借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
真会学习,带着这些小锦囊我们开启文言文阅读之旅吧!
二、读故事,促理解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故事读过了吗?拿出预学单,老师要考考你。
一)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指名读:谁愿意来试一试?试着读准字音。
他读得非常正确,看来预习做得很好哦!强调媪、卒、传、还四个字的读音。
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2. 倾听朗读,读出节奏
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
谁再愿意来试一试?读出文章的节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起伏有序、
3. 生展示读,读出韵味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老师把它带来了,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你还会读吗?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指导。朗读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找准知识最近发展区,对于基础型学习任务,我借助预学单,设计三个预习要求,提前让孩子依单预习,尝试地从简单“教”的状态退出来,站到学生的边上,成为引导、组织、督促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课堂上,检查预学情况,及时、正确反馈学生学习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文字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章读通了,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再读课文,读懂故事
(1)理解题目,领会方法
我们来看看题目“铁杵成针”怎样来理解呢?
铁杵:通过注释得知
针:结合生活实际,绣花针
成怎么理解呢?铁棒成绣花针?
成:磨成,做成(组词法<结合语境,选择组词>)
铁杵成针: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刚才我们理解“成”这个字的含义时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的?(组词法)
组词法:古文中有一些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我们可以用组词法,也就是扩词法来了解词意。
(2)小组合作学,运用方法
研学清单一:运用组词法,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出示学习单: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 )传:( )成( )弃:( )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过:(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 )意:( )业:( )
学生交流汇报。
真棒,在你们身上,老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
研学清单二:结合注释和组词法,理解文章内容。
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
说得太好了,从你的解读中,我仿佛来到了象耳山脚下,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故事的起因是:孩子们,幼时的李白没有完成学业,想放弃
经过是:遇针的老婆婆后
结果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类文本学习方法的习得比这一篇文本的学习更重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词语是关键。本节课,重点教给孩子运用借助注释及组词法来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先带领学生领会方法,再小组交流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中,孩子思维活跃,合作有序,发言积极,学以致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抓关键句,悟出品质
长大后的李白成为了一代大文豪。(请一生读李白简介:)见课件,李白的古诗我们学过,还有许多没有学过跟随视频,一起走进李白诗词。李白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从小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你从文中哪句话中得知李白经过此事后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见到老婆婆前后,学习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而文中仅用六个字给我们简单说明了李白与老婆婆之间的对话。请大家结合故事情景想一想,李白与老婆婆之间都会进行哪些对话呢?
出示导学单:
李白问:
答曰:
再问:
答曰: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同桌讨论,并上台展示对话。)
同学们,李白被老婆婆怎样的精神所感动了呢?
你觉得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习了这篇文章,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知错能改、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学生在前两个环节中已能读通,读懂文章,但要深入悟出品质,还需紧扣关键句,对文章简练的语言进行补白,我从“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出发,让学生理解李白被什么感动,进而让学生在悟出人物品质。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学完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谓之“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 忆方法,学有得
课文学完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1)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句子(借助注释或组词法)
(3)悟出品质(抓住关键语句)
四、再拓展,学有用
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来学习《薛谭学讴》:
研学清单三:依据所学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句子。小组合作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说说哪些字词的含义是通过注释法得知的,请用“ ”标出;哪些是通过组词法得知的,请用“○”标出。
(3)悟出品质。薛谭为什么要向他的老师道歉?你觉得薛谭是一个怎样的人?
(4)比较归纳。李白与薛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知错就改,懂得学习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引导学生习得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借助注释或组词法);悟出品质(抓住关键语句)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后,我引入课外链接《薛谭学讴》文言文阅读,让学生课后小试牛刀,依法自学,使本课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五、课后创学
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
创学清单一:☆
讲一讲: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一讲《铁杵成针》《薛谭学讴》这两个故事。
创学清单二:☆☆
演一演:课余时间,和同学演一演《铁杵成针》《薛谭学讴》这两个故事。
创学清单三:☆☆☆
读一读:《古文就得从小学》一书中有80篇小古文,课余时间用学到的方法去认真读一读吧!
同学们,《古文就得从小读》一书中有80篇这样的小古文,课余时间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去认真读一读吧。让我们的成长在书香的伴随下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一个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上两篇古文的运用即可达成,因此鼓励学生课后再去阅读更多小古文,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助力读懂文意。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教给学生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比带他们读一两篇文言文更有意义,这也是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推荐阅读书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18.铁杵成针
主板:知错能改 副板:读通句子
坚持不懈 读懂句子
学业有成 悟出品质
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主板: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课文呈现的道理,关注人文主题;副板:梳理学习方法,关注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