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桂林山水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桂林山水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30 09: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课前准备:课件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
温馨提示:备课力求做到——精炼课中提问,精巧过渡导语(包括激趣导入、课堂小结和各环节的过渡语言),精心设计习题(包括课中练习和课后作业)。 研备、补备或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但地大物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名胜古迹众多,我们学过许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2、今天,就让我们在作家陈淼的带领来一起来细细地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播放桂林山水视频,含课文朗读)同学们,观赏了桂林的山水,能谈谈你的感受吗?学生谈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梳理: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以上问题深入读书,勾画、批注,做好记录。 2、小组合作,交流观点,确定问题答案。 期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对重点问题,典型学生指导点拨。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检查预习1、词语直通车,读词,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准啊的变调。大海、 西湖、 泰山、 香山红叶似火、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秀啊、 真奇啊、 真险啊2、练习,词语搭配。3、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2)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4、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4、朗读课文,了解每段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美丽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写下了自己欣赏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让我们齐读课文,下节课再次回味这与众不同的美景。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温馨提示:备课力求做到——精炼课中提问,精巧过渡导语(包括激趣导入、课堂小结和各环节的过渡语言),精心设计习题(包括课中练习和课后作业)。 研备、补备或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2、回忆上节课还未解决的问题: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以上问题深入读书,勾画、批注,做好记录。 2、小组合作,交流观点,确定问题答案。 期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对重点问题,典型学生指导点拨。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赏漓江水,品文字美  1.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预设: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2、学习排比句的写法。(1)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一组排比句,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得”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2)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3)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4)学生仿读后齐读  (5)赛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指生读,挑战读,最后配乐齐读。 (6)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说一段话。3、激情点拨,体会对比的好处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配乐,学生试背。(二)感受山美1、说说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预设:  (1)“奇”。抓住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体会桂林的山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抓住词语“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体会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2)“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3)“险”抓住“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两个词语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2、谈谈写作方法预设: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板书:奇、秀、险)3、写话: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4、赛读: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请每组进步最大的同学赛读这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最后齐读)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刚才我们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那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找出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并闭上眼睛想象体会一下。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理解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浪;画,画卷;游,游览。再理解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这个句子与课文哪句话相照应?有什么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3、指生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4、此情此景,难怪人们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五、扩展链接,迁移应用自由朗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