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1 20: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蒙古国成吉思汗雕像
蒙古国成吉思汗广场铜坐像
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共和国
成吉思汗纪念碑
中国新疆北屯市得仁山上
成吉思汗青铜雕像
中国青海茶卡成吉思汗盐雕
中国吉林省松原市成吉思汗雕像
中国内蒙古乌兰五台成吉思汗雕像
中国内蒙古乌兰浩特市
成吉思汗庙
蒙古——“永恒之火”
古老的游牧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
中国地形图
蒙古是在民族缘起之初就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吗?
在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的时代,北边是蒙古草原上的众多部落,此时的蒙古部只是其中之一。
蒙古,泛指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葱岭以东的广袤高原地区。
蒙古汗国建立前诸部分布图
气候寒冷、资源稀少、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蒙古——“永恒之火”
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与部族冲突中,也造就了蒙古人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方式:
1.坚强的意志力与生存技巧。
2.热衷于劫掠的古老心理。
3.对农耕文明的军事优势
生长于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到)冬,旦旦逐猎。
——(南宋)赵珙《蒙鞑备录》
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永恒之火”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出现前,蒙古地区没有首领或君王。部落时时发生战斗或冲突。他们有些人把抢劫、暴行、看成豪勇或高尚的行为。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面对战火纷飞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最渴望什么?
地理位置和民族概况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
——《哈伯斯杂志》
出生在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父亲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也速该;
9岁丧父,孤儿寡母被部族抛弃;
16岁在没有食物果腹的困境中,连续在密林中待了9天;
45岁被诸部共推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王”……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创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继大汗位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建国后,推行千户制、分封子弟贵戚、扩建怯薛(卫队)、编定大扎撒(法律)、创制蒙古文字,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蒙古国家的各项制度,蒙古高原各部落的人开始以蒙古人自称,逐渐形成新的民族——蒙古族。
——达力扎布《蒙古史纲要》
这样的一系列措施有何意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
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指上帝挥舞着鞭子
鞭打人类,即“上帝对世界降下灾难”。欧洲人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无法抵抗的强大的东西。
上帝之鞭
蒙古汗国
俄罗斯
印度河流域
中亚
成吉思汗的帝国(1206—1227年)
蒙古族的向西征服
蒙 古
灭金(1234)
灭西夏
(1227)
灭西辽(1218)
吐蕃依附蒙古
(1246)
灭大理国(1253)
此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30多年。
蒙古族的向南征服

蒙古与南宋对峙图
蒙军在攻打城市时经常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如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率军攻打合州,5个月未能攻下。交战中蒙哥被宋军的矢击中,伤重而死。
难道要就此
放弃统一大业吗?
蒙古族的向南征服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
如何攻下南宋,实现中原的大一统呢?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刘秉忠
刘秉忠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
——许衡
许衡
元朝的建立
治国思想: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治国安民”。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
政治措施:依照中原王朝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经济措施:注重农桑,鼓励垦田。
元世祖的治国措施
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羊畜牛马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
——《续资治通鉴》
在向南宋用兵的过程中,忽必烈一反蒙古军队恣意杀戮的做法,屡次“戒诸将毋妄杀”。
——韩儒林《元朝史》
尽管忽必烈征服了中国,但他本人首先就已经被华夏文明所征服。
——法国蒙古史学家格鲁塞
对比蒙古对外征服的前后行为,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周易·乾卦》
元大都平面图
设计建造者为汉人刘秉忠,设计理念源于《周礼·考工记》,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观念
表现了元统治者一统天下的志向
元世祖的治国措施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蒙古与南宋对峙图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如何看待元的统一?
元的统一
春秋战国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统一时期形势图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历史发展大趋势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东晋十六国时期形势图
唐代形势图
历史发展大趋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宋代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南宋时期形势图
北宋时期形势图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何最终实现统一的是元朝?
历史发展大趋势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好战,擅骑射;
强大的军事战斗力;
有效的战斗策略和管理方式;
优秀政治家、军事家、统帅者的雄才大略……
被元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蒙古自身:
蒙古周边其他民族:
正好处在衰落过程当中
为何最终实现统一的是元朝?
元朝的统一过程中,南宋各地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涌现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众多的抗元英雄。




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失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



忽必烈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许以高官厚禄,都被拒绝。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他向旁边的人问清方向,向南跪拜,从容就死,时年47岁。
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却组织了抗元斗争,这二者是否矛盾?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选择?
【小组讨论】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却组织了抗元斗争,这二者是否矛盾?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选择?
从反抗压迫的角度看待文天祥等人的抗元斗争:
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大肆屠杀和掠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我们要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反抗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保卫国家的正义行为,值得后人敬仰与歌颂。
【小组讨论】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却组织了抗元斗争,这二者是否矛盾?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选择?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元统一的历史意义:
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也通过对中原先进文化的吸纳、学习,完成了本民族的封建化,具有进步意义。
蒙古骑兵的对外扩张过程中,虽然为当地人民带去了灾难和破坏,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暴力的战争也是古代文明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当正确、客观看待。
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的历史进程来看,蒙古的兴起与元的统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小组讨论】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却组织了抗元斗争,这二者是否矛盾?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选择?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元统一的历史意义
从反抗压迫的角度看待文天祥等人的抗元斗争
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是否定元统一的进步,
只是二者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
【小组讨论】
【壹】英雄崛起:疾驰的草原骑兵
【贰】对外征服:无敌的“上帝之鞭”
【叁】大哉乾元:一统的雄伟气魄
【肆】综观历史:偶然与必然的共同成就
【五】回顾反思:趋势与反趋势?
【课堂小结】
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岭坡被元兵俘获。在他被押赴元朝京城大都前,他的二弟文璧来广州与兄诀别。然后文璧在文天祥被俘的那年冬天,就投降了元朝。
没有人知道兄弟俩人最后一次见面底说了什么,到底是文璧执意投降,还是文天祥劝说了文璧投降。
但是从历史留下的证据看,至少文天祥对这事是默许的。
为什么文天祥抗元的同时没有反对二弟投降?这二者是否矛盾,又反映了文天祥对于元的统一抱有何种态度与想法?
结合我们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