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大概念大主题
新课标 创新设计
新理念 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部编版 历史(八下)
目录
01
大概念·大主题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03
整体感知·时空线索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05
06
07
08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真题检测·复习反馈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中国现代史发展线索及分期
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
1956
1978
1966
1976
1992
2022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一颗氢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二十大
中国现代史总体特征:
【政治上】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革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恢复发展;“一国
两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上】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左”倾错误严重影响
经济发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思想文化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和文化等 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01 大概念·大主题
壹
2022版课程标准
叁
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体会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学习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更强大的使命感,树立团结合作的人生态度。(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贰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历史解释,时空史观)
壹
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通过学习我国军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发展的情况,认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英勇表现,理解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永远是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关键词引领
陆、海空军的建设、古田全军政治会议、新时代强军之路、辽宁舰、火箭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考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主题目标
国防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考点1 钢铁长城
考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考点3 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考点4 全方位外交
1.民族团结方面: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2.祖国统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03 整体感知·时空线索
叁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肆
一条道路 新时代强军之路
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两个领域 国防、外交。
三大会议 万隆会议、第26届联大、2014年古田会议。
四大军事力量 人民陆军、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
五大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④改革开放后,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外交政策:
大主题大思维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肆
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1. 陆军
陆军方队
军队的成长过程纵向联系:1927年8月1日诞生为工农红军;1937年整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叫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
新闻背景:2022年6月13日电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的《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试行)》发布,自2022年6月15日起施行。
《纲要》强调规范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实施,对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1:钢铁长城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1)组建:
2. 海军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新中国成立后,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建立。
(2)目的:
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
联系海军的历史提示:洋务运动时建立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在甲午中日海战时全军覆没。
泰州
新闻背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2022年6月17日上午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海军 装备建设 (1)导弹驱逐舰(1971年,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任务) (2)核潜艇(1970年研制,1974年装备海军) (3)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后) (4)航空母舰“辽宁舰”(2012年9月,交接入列) (5)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2019年12月,交接入列) (6)中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举行下水命名)
兵种建设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能保卫海疆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筑起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 (2)综合国力不断跃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辽宁舰”
【新中国第一艘航母】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3. 空军
(2)发展: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①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1)组建:
歼-5
歼-20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4. 导弹部队
(5)意义: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
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1)组建:
(2)组成:
(3)武器装备:
(4)主要任务: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5. 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
(4)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队主建的新格局。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9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坦克方队
辽宁舰航母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蒋道平
歼-20战机
习近平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乘车检阅部队
史料实证: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人民空军成立;新中国成立一年后,炮兵、装甲兵、防空部队、工程兵相继成立……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兴校。毛泽东亲自选调刘伯承、罗荣桓、叶剑英、陈赓等一大批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大办军事院校……1955年,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1959年,全军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制式化。1964年10月16日、随着罗布泊上空升起壮观的蘑菇云,中国从此有了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据材料概括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方式。
完善兵种;建设军事院校;发展高科技国防;军事改革;研发核武器。
历史解释: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上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强大,请你任选一幅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理解。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交通网络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民的生活。
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海军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港珠澳大桥
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
史料实证: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例.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内容涉及了“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辽宁舰’交接入列”等内容。他学习的是A.民族大团结 B.科技文化成就 C.钢铁长城 D.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辽宁舰’交接入列”等内容体现了我国的钢铁长城,这位同学学习的是钢铁长城,C项正确;“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辽宁舰’交接入列”体现了我的国防建设,与“民族大团结”“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典例分析
考点过关
1.1954年7月3日,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南昌自制首架飞机首飞成功。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彭德怀庄重批示;“同意雅克18型飞机成批生产由此可见,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国家领导高度重视
C.苏联的技术援助 D.人民艰苦创业精神
2.一位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搜集到的资料有“歼20战斗机”“战略核潜艇”“东风系列导弹”“辽宁舰”“山东舰”,据此可知他的手抄报题目最有可能是( )
A.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新中国成立D.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3.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材料说明我国( )
A.坚持“政治建军”原则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策略
C.开始产生国防海防意识 D.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
B
B
B
背景
提出
依据
内涵
目的
方式
地位
成功实践
意义
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首次在香港问题成功实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变”:主权归属
“不变”: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1)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2)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历史——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实——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设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考点3-1、 一国两制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1840
1901
1919
巴黎和会
1921
1922
1942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2
雅尔塔
会议
1945.10
创立联合国
清代后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
华盛顿会议
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双半社会
外交失败,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
签订《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陆续修改不平等权利
美苏要求中国承诺蒙古自治,苏联以租借旅顺港等为条件换取出兵对日作战
联合国正
式成立,
中国成为
联合国创
始会员国
之一
屈辱外交原因:处于双半社会,政治经济不独立;
社会制度落后;弱国无外交。
考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零星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扫一下……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一边倒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宣布了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旗帜鲜明,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三个方针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1)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时间
地位
发展
意义
1949年10月2日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对中国经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与斯大林
1950.2
1949.10.2
1949.12
毛泽东访问苏联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元
(中苏结盟)
3.中苏建交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日内瓦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内容
影响
1954年4月到7月
瑞士日内瓦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为中国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日内瓦会议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易错易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首次提出,
1954年形成确立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中国外交部长)
根据材料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②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外交政策
“求同存异”方针
具体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影响
提出
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同—①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②都是为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维护世界和平。
异—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万隆精神”
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
6.“求同存异”方针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①会议:万隆会议
②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改变会议航向: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史料实证: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这里的“中国声音”指( )
A.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C.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恢复友好关系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49年,排除A项。
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的外交活动有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故B项正确。
C.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恢复友好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
D.中国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排除D项。故选B。
典例分析
考点过关
1.1954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门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与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十分同意这个看法,他说:“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在这一判断后,周恩来(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万隆会议
C.与尼克松会谈 D.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倡议:“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此倡议发挥的作用是( )
A.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B.最终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动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合作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2.1954年4月,周恩来在祝贺法国《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并主张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在内,应该和平共处。”周恩来的电报体现了( )
A.中法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B.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
C.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
B
B
D
背 景 (1)历史依据: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由蒋介石集团占据
(3)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1945.2雅尔塔会议
1945.10.26董必武宪章签字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3 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联合国 创立时间
返联阻力
恢复会议
得以恢复的原因
历史影响
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客观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霸主地位削弱;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体成与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曾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重返联合国
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更好地行使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
措施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威胁
1951年
禁运
包围
封锁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什么对策?
中美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时间 重大事件
1953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国际地位
经济实力
国防科技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苏攻美守)
2.中美关系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背景
中美建交
概况
影响
中国: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改善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
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区分
1972-尼克松访华-走向正常化
1979-中美正式建交-实现正常化
2.中美关系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时期 关系 概况
19C中期-20C40S
1941-1945
1946-1949
1949-1972
1972-1979
1979至今
侵略中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帮凶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九国公约》
联合抗日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扶蒋反共
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孤立、封锁、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并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走向正常化并建交
1972-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走向正常化
1979-《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冲突与交往并存
友好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贸易及地区冲突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中美关系的演变
知识拓展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摘自环球网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根据材料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家国情怀: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考点03 外交事业的发展
时间
中日建交
原因
史实
1972年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直接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3.中日关系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时期 关系 概况
隋唐
明朝
清朝
抗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70年代
20C70S至今
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
①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②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决定因素
启示
和平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大化改新
冲突
戚继光抗倭
侵略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略
1931-1945-日军侵华战争
敌对
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正常化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冲突与交往并存
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在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及钓鱼岛等问题存在严重矛盾
中日关系的演变
知识拓展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据材料指出哪一时间段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柱状图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说:“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此“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
A.根据材料“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及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B.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排除B。C.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
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表述错误,排除D。故选:A。
典例分析
考点过关
1.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个月后,基辛格访华,双方发表了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联合公报。据此可知( )
A.尼克松访华结束意识形态对抗 B.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3.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势直接促成了(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尼克松访问中国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2.世界见证,“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的联合国宪章精神历久弥新,中国声音在联合国舞台上越发响亮。回顾历史,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A.第二十三届联合国大会 B.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
C.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
D
B
1、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考点4 全方位外交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2.时间:改革开放后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主要措施::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欧盟国家
中日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关系
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正常化
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5.主要措施::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积极参与湄公河禁毒行动
中国向摩尔多瓦提供援助安置乌克兰难民
中国中国援助柬妇女界物资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6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7成就: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8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由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到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再到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05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伍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项;
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排除B项;
C.1972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
D.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就是1978年之后的外交成就。“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因此,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D项正确;
典例分析
考点过关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的将自己融入世界,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些列成就,以下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3.沙特与伊朗2016年断交。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对话,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世界秩序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C.中东地区的和平已经完全实现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C.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
C
B
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变化
知识整合
06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陆
“船”见证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知识整合
06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陆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决定因素
启示
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②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知识整合
影响外交的因素
06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陆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整合
06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陆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知识整合
06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陆
1.(2023·辽宁营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2.(2023年西藏)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3.(2023·河北)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
D
C
D
07 真题检测·复习反馈
柒
4.(2023年山东烟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善”( )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2023年甘肃金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这是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是因为该决议的通过( )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迫使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D.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
6.(2023年四川眉山)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 )
A.捍卫战后雅尔塔体系 B.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C.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坚决维护全球一体化
D
A
C
07 真题检测·复习反馈
柒
国防建设
中美建交
1949
1979
海军成立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求同存异
197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外交成就
导弹部队
求同存异
基本政策
外交成就
70年代
陆军
海军
空军
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08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