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内容:第1章、第2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内容:第1章、第2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21 20: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内容:第1章、第2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应先滴油酸酒精溶液,再撒痱子粉
B.图乙为水中某花粉颗粒每隔一定时间位置的连线图,连线是该花粉颗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图丙为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图,分子间距从到时,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
D.图丁为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图,曲线②比曲线①对应的温度高
2.现有甲、乙分子模型,把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 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F>0为斥力, F<0为引力,a、b、c、d在x轴上的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b时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D.乙分子由c到d的过程中, 两分子间的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两个不同过程,分别由压强-体积图上的两条曲线Ⅰ和Ⅱ表示,如图所示,曲线均为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一部分。、为曲线Ⅰ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和的压强分别、,温度分别为、。、为曲线Ⅱ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和的压强分别、,温度分别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同种理想气体甲和乙分别用绝热活塞封闭在两个绝热气缸中,两气缸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开口分别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活塞质量不能忽略且可沿气缸无摩擦滑动。甲、乙两气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压强分别用p甲、p乙表示,温度分别用T甲、T乙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 > p乙,T甲 > T乙 B.p甲 > p乙,T甲 < T乙
C.p甲 < p乙,T甲 > T乙 D.p甲 < p乙,T甲 < T乙
5.如图所示,铁丝环上布满肥皂液的薄膜,系在环上的棉线呈现松弛状态,细线上A点受到右侧薄膜张力F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3年10月3日,我国发现的“铌包头矿”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Ba、Nb、Ti、Fe、Cl的硅酸盐矿物,微观结构如图,则“铌包头矿”颗粒(  )
A.是非晶体 B.有固定的熔点
C.没有规则的外形 D.各向性质均相同
7.在测温装置的槽内分别放入水银和水,液面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不浸润玻璃
B.水银浸润玻璃
C.玻璃分子对附着层内水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水内部分子之间吸引力
D.玻璃分子对附着层内水银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水银内部分子之间吸引力
8.阿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现象:他先用蜡烛将一银白色金属钢球熏黑,之后把完全熏黑的钢球浸入一盛有水的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中,从玻璃杯侧面观察,却发现金属球由黑色变成银光闪闪的。经过仔细观察,阿香发现当金属球浸没在水面之下时候表面有一层被水膜包裹着的空气层,如图所示,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水不浸润烟灰,所以在金属球附近形成了被水膜包裹着的空气层
B.如果取出金属球,则金属球依然是一团漆黑
C.从玻璃杯侧面看过去,金属球表面银光闪闪,是因为光线在金属球表面发生了全反射
D.水膜与空气层的形成,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途径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则该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从状态c到状态d,压强减小 B.从状态d到状态a,压强增大
C.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增大 D.从状态b到状态c,压强不变
10.打篮球是同学们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篮球正常使用时气压范围为1.5atm~1.6atm。小明和同学们来到室内篮球场打篮球,发现篮球场内的篮球气压不足,测得篮球内部气体的压强为1.2atm。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手持式打气筒在室内给篮球打气,每打一次都把体积为125mL、压强与大气压相同的气体打进球内。已知篮球的体积,大气压强恒为,打气过程中篮球体积和球内气体温度均视为不变,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同学们在室内篮球场玩,最少需打气11次
B.若同学们在室内篮球场玩,最少需打气12次
C.若同学们将篮球带到室外篮球场玩,最多能打气15次
D.若同学们将篮球带到室外篮球场玩,最多能打气16次
11.纳米材料的奇特效应使纳米材料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材料的良好性能,以下关于纳米材料的性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力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具有高强、高硬和良好的可塑性
B.在热学性能方面,纳米超细微粒的熔点比常规粉体低得多
C.在电学性能方面,纳米金属在低温时会呈现超导电性
D.在化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化学活性低,因此化学稳定性强
12.固体甲和固体乙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曲线如图所示,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固体甲一定是晶体,固体乙一定是非晶体
B.固体甲不一定有确定的几何外形,固体乙一定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
C.在热传导方面固体甲一定表现出各向异性,固体乙一定表现出各向同性
D.固体甲和固体乙的化学成分有可能相同
三、实验题
13.某同学为了测量固体药物的体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装置(装置密封性良好)。
要测量步骤如下:
①把待测药物放进注射器内;
②把注射器活塞推至适当位置,然后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
③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以及气体压强值p;
④重复上述步骤③,多次测量;
⑤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图像,并利用图像计算药物体积。
(1)在操作步骤③中, (选填“缓慢”“快速”或“以任意速度”)移动活塞。
(2)在操作步骤⑤中,为了得到直线图像,纵坐标是V,则横坐标应该选用 (选填“p”“”或“”)。
(3)选择合适的坐标后,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图,得到的直线图像如图乙所示,其延长线分别交横、纵坐标于a、b,则待测药物的体积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
(4)由于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软管存在一定容积,由此造成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可能减小
B.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一定是非晶体
C.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D.实际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足够大(大于)时都可以看做是理想气体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mL该溶液可滴250滴,那么一滴溶液的体积是 mL,所以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 cm3.若实验中测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请根据所给数据通过计算填写出表中空白处③ 、④ 的数值(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次数 1.滴油酸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S/cm2 油酸分子直径d/cm d的平均值/m
1 533 1.5×10-8 ④
2 493 1.6×10-8
3 563 ③
四、解答题
15.某同学设计一装置来探究容器内气体状态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在容器上插入一根两端开口足够长的玻璃管,接口用蜡密封。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管内一长h=11cm的静止水银柱封闭着长度 的空气柱,此时外界环境的温度 。现把容器浸没在水中,水银柱静止时下方的空气柱长度变为10cm,已知容器的容积。求∶
(1)水的温度 T;
(2)若容器未浸入水中,向玻璃管加注水银,使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仍使水银柱静止时下方的空气柱长度为10cm,求外界大气压。
16.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型细玻璃管竖直倒置,竖直高度为20cm,水平宽度为5cm,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用长度为10cm的水银柱在右侧管内封闭了长为10cm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环境温度为258K,大气压强为76cmHg。现缓慢升高环境温度,有6cm长的水银柱进入左侧竖直细管,细玻璃管的内径远小于其自身的长度。求:
(1)此时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2)此时环境的温度。
17.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连通器左端用水银封闭长的理想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已知外界大气压强,环境的热力学温度,现要使左、右两管内的水银面相平。
(1)若仅在右管开口中缓慢注入水银,求需要注入的水银高度;
(2)若仅缓慢升高左端气柱的温度,求左端气柱最终的热力学温度。
18.如图所示是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况。
请结合图片思考:
(1)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离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点
(2)液体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又像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液体的这些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
(3)小昆虫、缝衣针在水面上不下沉与小木块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吗

19.某同学为了检验一块薄片是不是晶体,做了如下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他以薄片中央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取两点,且。在A、B两点各固定一个相同的温度传感器,将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观察并记录A、B两点的温度变化情况。通过实验,他发现A、B两点的温度变化情况完全相同,由此他得出结论:该薄片是非晶体。是否可以由这样的过程得出上述结论?简述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在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中,应该先撒痱子粉,再滴油酸酒精溶液,故A错误;
B.图乙在水中某花粉颗粒每隔一定时间位置的连线图,不能表示该花粉颗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故B错误;
C.图丙中是分子力等于0的位置,分子间距从到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的大小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速率较大的分子数目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越大,所以图中②对应的温度高,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乙分子由a到b在引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b到c,仍是引力,与运动方向相同,仍做加速运动,A错误;
B.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是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势能减小,从c到d的过程,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势能增大,所以乙分子到达c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势能最小,B错误;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C正确;
D.乙分子由c到d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曲线均为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一部分可得ab为等温变化,所以有

故A错误;
B.a到c为等压变化,所以有

故B错误;
C.cd为等温变化,所以有
解得
所以有
故C正确;
D.ab为等温变化,所以有

所以有
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对甲图活塞受力分析有
对乙图活塞受力分析有
p乙 = p0
由题知质量相等的同种理想气体甲、乙两气体的体积相等,则根据
可知
p甲 > p乙,T甲 > T乙
故选A。
5.A
【详解】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层薄膜,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里的分子稀疏,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由于薄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右侧薄膜产生收缩效果,则细线上A点受到右侧薄膜张力F的方向可能是①。
故选A。
6.B
【详解】由图可知,该颗粒属于晶体,其有规则的外形,且有固定的熔点,表现为各向异性。
故选B。
7.C
【详解】水浸润玻璃,水银不浸润玻璃,浸润与否关键看附着层的分子间距与液体分子间距比较,如果附着层中的分子密度大(原因是容器壁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则表现为附着层中的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使得液面张开,表现为浸润现象,反之相同分析,可以如图所示理解。
故选C。

8.C
【详解】A.由于水不浸润烟灰,所以在金属球附近形成了被水膜包裹着的空气层,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取出金属球,则金属球依然是一团漆黑,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玻璃杯侧面看过去,金属球表面银光闪闪,并非因为光线在金属球表面发生了全反射,而是在空气膜中发生了全反射,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膜与空气层的形成,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C
【详解】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知
在图像中,当压强增大时,图像上的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变小,因此
pa< pd故选AC。
10.BC
【详解】AB.若同学们在室内篮球场玩,设最少需打气n次,原来篮球内部的压强为,打气筒每打一次的气体体积为,则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
CD.室内的热力学温度为
室外的热力学温度为
若同学们将篮球带到室外篮球场玩,设最多能打气k次,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
即最多能打气15次,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1.AB
【详解】A.在力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具有高强、高硬和良好的可塑性,A正确;
B.在热学性能方面,纳米超细微粒的熔点比常规粉体低得多,B正确;
C.在电学性能方面,纳米金属在低温时会呈现电绝缘性,C错误;
D.在化学性能方面,纳米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化学活性,D错误。
故选AB。
12.ABD
【详解】A.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固体甲一定是晶体,固体乙一定是非晶体,故A正确;
B.固体甲若是多晶体,则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固体乙是非晶体,一定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故B正确;
C.在热传导方面固体甲若是多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固体乙一定表现出各向同性,故C错误;
D.固体甲一定是晶体,固体乙一定是非晶体,但是固体甲和固体乙的化学成分有可能相同,故D正确。
故选ABD。
13.(1)缓慢
(2)
(3)b
(4)偏小
【详解】(1)在操作步骤③中,为了保证气体温度不变,应缓慢移动活塞。
(2)设固体药物的体积为,以气体为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整理可得
为了得到直线图像,纵坐标是V,则横坐标应该选用。
(3)根据
结合图乙图像可知,待测药物的体积为
(4)由于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软管存在一定容积,设该容积为,以气体为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整理可得
结合图乙可知
可知造成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14. AD
【详解】(1)[1]A.当分子间距离从大于r0的位置开始减小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
B.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不一定是非晶体,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同性。故B错误;
C.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力是短程力,实际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足够大(大于)时都可以看做是理想气体。故D正确。
故选AD。
(2)[2]根据题意可知,1mL该溶液可滴250滴,设一滴溶液的体积为V1,则有
[3]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4]油酸分子的直径
[5]则油酸分子三次的平均值
15.(1)295K;(2)77.5cmHg
【详解】(1)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2)根据题意,加注水银的过程中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波义耳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16.(1)70cmHg;(3)441K
【详解】(1)升温后有6cm长的水银柱进入左侧竖直细管,水银柱高
空气柱长
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则
所以
(3)升温前水银柱高
温度为
空气柱长为
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则
解得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解得
17.(1)21cm;(2)562.5K
【详解】(1)左端气柱初态压强
左、右两管内的水银面相平时末态压强
根据题意可知封闭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则有
解得
需要注入的水银高度
(2)仅缓慢升高左端气柱的温度,左、右两管内的水银面相平时,左端管中气体长度
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解得
18.(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详解】
(1)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2)液体的这些特点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
(3)不同,小昆虫、缝衣针能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小木块浮在水面上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19.见解析
【详解】不能够的得到上述结论。通过实验, A、B两点的温度变化情况完全相同,说明薄片具有各向同性。而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特性规律,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与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因此,薄片既有可能为非晶体,也有可能为多晶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