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二单元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本单元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3部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它们分别是英国作家丹尼尔.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骑鹅旅行记》、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这组课文的要求: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学习字词。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认读一组词语,读一读,发现了什么?对,这是一组多音字。畜养和圈养这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都有饲养的意思,而圈养则还要强调是像图中一样关在圈里饲养。
2.再来看一个非常容易读错的词,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多音字,其实它只有一种读音,只能读第一声ti,剔出来。我们来看剔字的演变。它的右边是一个利刀旁,表示用刀刮掉骨头上的肉。左边是一个易,它有改变的意思 ,把肉从骨头上刮下来之后,就改变了原本骨肉在一起的状态。所以它的本义是分解骨肉。我们还可以用顺口溜来记这个字:用刀容易剔。那这个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
鲁滨逊觉得自己被这个人类世界给抛弃了,把他一个人剔到那与世隔绝的荒岛,受尽苦难。所以剔在这里应该选择第三种意思。
3.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词义是不是很有意思?除了剔字,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记忆本课其它的生字。如“聊”字, 栅栏的“栅”字,请你仔细看看字源!中国的汉字是不是特别的神奇呀!
4.再来读读其余的生字,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形声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字型,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一记这些生字,难写的也可以写一写!注意部件特别多的字,如书籍的籍,覆盖的覆,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得紧凑一些!
记住这些生字了吗?接下去咱们来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的姿势和质量!
5.最后一句有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听说过“这个成语故事吗?请你联系这段话的上文或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说说成语的意思。
6.是不是跟你说的差不多?来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成语的句子,句子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你是不是已经很想去认识这个传奇人物了呢!
三、学习梗概部分。
1.请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篇课文与众不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课文由两部分组成:梗概和节选。
2.很多同学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什么是梗概?梗概就是原著的大略内容。那它一般出现在哪里呢?我们来听智慧胶囊的解答。了解了梗概,那什么是节选呢?节选指的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
3.接下去让我们去看看梗概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吗?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标题流落荒岛,它对应的应该是梗概哪几个自然段?对,是1、2自然段。快速默读,想想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对比这两个情节,对小说来说哪个更主要?所以这一部分选用了小标题:流落荒岛。
接下去,请你用这种方法继续默读梗概的其它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
完成了吗?我们来看看一看,梗概的3、4、5自然段内容比较紧密,分别在写什么?根据主要情节,我们可以概括成小标题:建房定居。
第6自然段在写鲁滨逊,一起读:打猎捕鱼、圈养山羊、播种麦子,我们可以把三个内容概括成一个小标题:驯养培育。
第7鲁滨逊防范野人,第8自然段在写他救下“星期五”。两个情节比较,后一个情节在小说中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选取小标题:救“星期五”。
最后两个自然段则在写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船长,终于回到了英国。这是小说的结局部分,所以选用了小标题:回到英国。
7.接下来请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吧,并想想鲁冰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如果你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
四、学习节选部分。
1.学完了梗概,让我们来欣赏节选部分。
2.请你默读节选部分,想一想:鲁冰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么在鲁滨逊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哪一处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再好好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
说到这张表,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请你再对比着读一读,想一想它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有同学会说是“理性冷静的态度”,有同学会说是“克服沮丧、忧伤的力量”也有同学会说是“顽强活下去的勇气”。
4.那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请你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是的,他从表中找到了理由来宽慰自己,使自己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也正是鲁滨逊的这份智慧、这份勇敢、坚毅,这份积极乐观,这才能让他在荒岛上施展才能,顽强生活了28年。
5.读完了节选部分,根据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请你再对照梗概,你能判断节选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吗?应该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6.接下去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节选和相对应的梗概部分,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7.你发现它们表达上的不同了吗?
第一应该是人称的变化。梗概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节选则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读读节选部分,想想小说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对,它能让情景更真切,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同身受。
除了人称的变化,还有不同点吗?我们来对比这两部分。这是节选的3到5自然段,这部分情节对应的是梗概的第3自然段:船中取物。
你们看,节选中划线部分例举了很多具体的物品,但在梗概处全省略了。再如在写猫和狗的时候,节选中具体写了它们是怎么来的,以及我心里的想法。但你们看,在梗概中却概括成了一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梗概中删去了原文中很多细节描写,语言上非常精炼。
8.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梗概与整本书的目录,找一找目录中的哪些内容也没有在梗概中出现。如回到英国后的部分,想想为什么梗概可以减了这部分的内容?这部分是否决定整个故事的发展?所以梗概除了删除细节描写,还要删除与故事主线关联不大的内容。
9.学到这里,有的同学会反问:那原著开头的2个章节对小说的发展来说不是也不重要吗?为什么没删除?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原著里一、二两个章节的内容非常多,完全可以删去,但如果删去,与“荒岛生活”这一部分就会脱节,所以,为了情节的连贯,在梗概中只用了一句话,这是为了连段成文的需要。
当然,梗概和原著比,最大的不同点应该是字数!原著几十万字厚厚的一本书,而这篇梗概只是1000字左右的文章。
10.聊完了不同点,那它们的相同点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梗概就是原著的大概内容,所以,梗概和原著比,它的主题不会变,人物的形象不会变,写作的脉络和主要情节也不会变。
五、拓展延伸
1.那你猜想在梗概或原著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或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的?
2.我想同学们一定都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本书了!确实,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受欢迎。这部书是迪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同学们可以浏览一下写作背景。
3.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了连环画,不计其数的评论和推荐词更是纷至沓来。
先让我们来读读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推荐词。
第二则是我们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推荐词。
再来看看媒体又是如何评论的。
猜猜下一个推荐人会是谁呢?对了,就是你!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试着用简短的话来写一则推荐词,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精彩!
最后,还有一项课后选做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烦恼了吗?如果有,请你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写在这棵幸运树上,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选段,探索小男孩尼尔斯如何化身为小狐仙,以及这一转变如何颠覆他的生活世界。
2.紧密关注尼尔斯的命运轨迹,深入领会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
3.点燃你对原著的阅读热情,尽情享受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欢乐与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沉浸在精选的阅读段落中,我们目睹了小男孩尼尔斯如何奇幻地变身为小狐仙。这一转变不仅颠覆了他的日常生活,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尼尔斯的眼界得以拓宽,他被迫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周围的一切。
2.紧密跟随尼尔斯的命运轨迹,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勇气、智慧和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人入胜,点燃好奇
1.师生对话:亲爱的同学们,如果神奇的变身魔法触手可及,你们心中最向往的化身是什么呢?请放心大胆地分享你们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渴望。
2.展示尼尔斯的图片,引领新课:想象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中自由翱翔,那是多少孩子心驰神往的梦想。再想象一下,如果能在鹅背上驰骋,穿越广袤的山川湖海,那将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冒险。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骑鹅旅行记》的奇幻之旅,揭开尼尔斯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3.作品概览:这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源自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才华横溢。我们期待通过这次节选的学习,能激发大家对原著的浓厚兴趣,让我们共同领略这部作品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轻轻梳理其中的内容脉络。我们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理解的课文大意,让我们的思想在自由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2.在小组内,我们共同交流心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故事中的小男孩尼尔斯,曾经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捉弄小动物,让母亲操碎了心。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来临了,他被小狐仙施展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尼尔斯渴望与小狐仙和解,但院子里的小动物们却回避他,不愿伸出援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群大雁展翅高飞,掠过天际。家中的一只雄鹅心生向往,也想随大雁翱翔天际。尼尔斯紧紧搂住鹅的脖子,就这样,他被雄鹅带上了高空,开始了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旅程。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它精心描绘了“尼尔斯变成狐仙”、“动物们的控诉”以及“尼尔斯骑鹅飞行”等关键事件,这些情节如同璀璨的明珠,相互串联,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精彩框架。
三、请您细细品味这篇课文,深刻感受其中人物形象的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
1.细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尼尔斯这位小男孩究竟经历了哪些令人惊奇的转变?
(1)步入狐仙之躯
① 男孩的体内发生了什么惊人的蜕变?
他的标志性淡黄发丝,俏皮雀斑依旧,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也未曾改变。然而,一个微妙而难以察觉的变化正在他身上悄然发生,他变得微小如尘埃,仿佛融入了无形的幻境。
② 男孩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抱有何种期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男孩内心充满了抗拒。他渴望这仅仅是一场飘渺的梦,一个转瞬即逝的错觉。他期盼着,当再次睁开双眼时,能够重获那曾经熟悉的身躯,重返人间的温暖。
(2)动物的哭诉
随着男孩蜕变为小狐仙,他的世界观也在悄然发生颠覆。
如今,尼尔斯已成为拇指般大小的精灵,这一变化将他置于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一只麻雀瞥见他的身影,尖锐的叫声划破了宁静。而那些曾经被他捉弄的鸡、鹅、猫、牛,此刻纷纷站出来,用悲愤的声音控诉着他的所作所为。
(3)翱翔于天际的冒险之旅
男孩的骑鹅之旅是如何启程的?
家中有一只充满雄心壮志的雄鹅,它一直梦想着与大雁一起翱翔天际。男孩担忧,如果雄鹅离去,父母会感到伤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冲进鹅群,双臂紧紧环抱住雄鹅的脖颈。当雄鹅振翅高飞时,男孩也被带入了高空之中,无处可去。为了保持平衡并远离危险,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爬上鹅背,双手紧紧地揪住雄鹅的羽毛。就这样,一场意想不到的骑鹅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2.尼尔斯,这个充满淘气和调皮气息的男孩,却也蕴藏着无尽的勇敢与孝心。他既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小捣蛋,又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孝顺之子。
3.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恶作剧并非我们所应追求,相反,我们应该学会爱护和尊重每一个生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成为一个充满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这样的成长之路,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四、回首过往,展望前程
1.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学习之旅,我们结识了一个既淘气又勇敢,既调皮又孝顺的小男孩。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们再次翻开书页,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评价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去深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
2.尼尔斯在天空翱翔之后,他的冒险旅程又将会翻开哪些新的篇章?在课余时光,诚邀大家跟随《骑鹅旅行记》的步伐,共同探寻尼尔斯的奇妙世界,感受他在旅途中的成长与蜕变。
五、板书设计
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反思
1.我们专注于从情感培养的角度出发,着重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清晰的表达能力和流畅的朗读能力。我们期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能深刻领悟主人公尼尔斯那独特的魅力所在。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生动直观的画面来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挖掘并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边阅读边在脑海中构建画面,以便更好地感悟和领略人物形象的魅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目标
1.沉浸于课文的丰富细节中,感受汤姆·索亚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体验他那别具一格的个人魅力。
2.品味那些精彩绝伦的片段,领悟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让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原著的无限热爱与期待。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如一阵春风,迅速带我们捕捉到文章的精髓,使我们对人物的风采与内在精神略知一二,继而激起我们对课外阅读的热情与向往。
2.在赏析精彩片段的旅途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和五个“如何”,它们如钥匙般打开孩子们想象的闸门,让他们在这片语言的海洋中畅游,尽情挥洒才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同欣赏了多位外国文学巨匠的佳作,它们的魅力至今仍在我们的心间荡漾。
2.今天,我要为大家隆重推荐一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出自美国文学巨擘马克·吐温之手,更是他四大名著中的璀璨瑰宝。对于马克·吐温,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以独特的风趣幽默、亲切自然的笔触,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汤姆·索亚历险记》历经百年风雨,仍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深深喜爱,美丽不减当年。甚至有人赞誉,若将马克·吐温的小说比作皇冠,那么这部小说便是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揭开这颗明珠的神秘面纱,一睹其风采吧!
二、精彩瞬间解读
1.默读课文,你是否能感受到这是哪次历险后的温馨回归?它细腻地描绘了山洞探险后,孩子们安全归家的场景。
2.在这段故事中,哪个词汇最能捕捉人们与两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愫?那便是“虚惊一场”。这个词汇诠释了一种经历惊恐后庆幸的释然,象征着经历了一场不必要的恐慌后,最终平安无事的喜悦。课文中的细节也印证了这一点:半夜时分,镇上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钟声,紧接着,街道上聚集了众多衣着不整但神情喜悦的人们,他们激动地高呼:“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3.孩子们被找到前后,人们的情感是如何起伏的呢?这恰恰展现了“大喜大悲,先悲后喜”的情感跌宕。大师的语言以其独特的夸张和幽默为人称道,那么在这段描述中,哪部分最吸引你的目光?又是因为什么呢?
4.汤姆在这次历险过程中的夸张自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两个词他频繁使用,你能找到它们吗?那就是“怎样”和“如何”。现在,请大家再次沉浸于这段文字,放飞你的想象,尝试描绘出第一个“怎样”和“如何”所蕴含的具体情境吧。
5.现在 你对 汤姆是否 又 有 了 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三、点燃全本阅读的热情
1.通过这篇扣人心弦的课文,汤姆的冒险故事是否已经深深抓住了你的心?你是否渴望进一步挖掘他历险中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细节?
2.在小说第二章中,汤姆出让刷墙权的那一幕,凸显了他非凡的领导魅力。他的同伴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的“忠诚拥趸”,心甘情愿地为他刷墙,甚至不惜以自己心爱的苹果作为交换。当其他孩子们沉迷于这项任务时,汤姆却在内心深处偷笑。汤姆是一个性格丰富多面的角色,他的性格特征或许与你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我诚挚地邀请你打开《汤姆·索亚历险记》,尽情享受这本绝佳之作带来的乐趣,体验汤姆那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四、作业布置
1.文章中的某些措辞看似颇具贬义,但仔细品味,却能捕捉到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深喜爱。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传达,犹如“臭味相投”般的默契,你能在字里行间寻觅到这份情感的微妙吗?
2.让我们共同踏上一段探索成语世界的旅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与独特韵味。在成语的海洋中遨游,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更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你知道吗,马克·吐温并非这位伟大作家的真实姓名,而是他精心挑选的笔名。这个名字背后蕴藏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是否愿意跟随我的脚步,一同去探寻并分享这段佳话?
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以其丰富的篇幅、深邃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成为了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色,我将本课的核心目标设定为: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人物性格特色,欣赏精彩纷呈的章节,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聚焦于这些精选的片段,通过深入剖析和细致品味,探寻这部名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外国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启一段精彩的文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