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庄园 小专题通关训练(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西欧封建庄园 小专题通关训练(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09: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西欧封建庄园
一、单选题
1.14世纪,在法国的封建体系中,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庄园生产的目的“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说明当时的庄园是( )
A.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 B.贵族政治活动中心
C.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西欧社会贸易场所
2.有学者研究英国剑桥郡的农业发展状况时发现,1279年一个标准佃户的地产面积是15英亩。到1636年,佃户中拥有50或50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90英亩以上的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4%上升到了25%。这说明当地( )
A.农业劳动力逐渐增加 B.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
C.封建庄园规模不断扩大 D.圈地运动改变劳动方式
3.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领主们直接经营自营地,使用奴役劳动。13世纪后,封建主则更多地使用雇工耕种自营地。14世纪中叶后,出租自营地的浪潮席卷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以上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结构 B.城市兴起削弱领主力量
C.王权加强瓦解领主经济 D.商品经济冲击庄园经济
4.1272年在斯塔夫德郡的阿尔鲁斯,一次庄园法庭召开时,“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是否依据国王的令状对该佃农提起诉讼”,结果在下一次法庭上,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材料指出庄园法庭的意义是(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C.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 D.维护庄园的秩序
5.15世纪,在欧洲的费拉拉封建领主庄园里,从封建领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据此可知,费拉拉庄园体系的特点是( )
A.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 B.庄园实行自给自足经济
C.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 D.庄园内有发达的手工业
6.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
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
7.在中古西欧,私立法庭是贵族自己的地方法庭,专门处理贵族庄园中的事情,以及处理农奴的案件。按照惯例,农奴的案件一般主人说了就可以裁决,领主可以自由处理他自己的农奴,可以对农奴判以死刑。由此可知,私立法庭的设置( )
A.使农奴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相同 B.直接推动了罗马法在西欧的普及
C.使领主开始得以随意处死农奴 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8.13世纪欧洲庄园的经营花费很少,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芦苇可以盖房,桦树可以充作各种用途的木料,鱔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使用佃户劳力。这表明当时的庄园经济( )
A.孕育着社会转型的因素 B.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投资
C.保持着自然经济的属性 D.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9.中世纪晚期,西欧庄园的封建领主逐渐对经营中的资产增减进行货币度量,出现了单独登记送交外部或从外部接受物资的账簿,而且有时还将其折算成货币。有些领主还根据往年的生产情况确定庄园作物或牲畜的硬性生产指标,他们试图估算预期收入,并以此为标准,判断庄园的实际收入。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依旧独立运行自给自足 B.货币地租成为剥削手段
C.实际上已经资本主义化 D.商品经济属性明显增强
10.“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 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
11.9—13世纪,西欧庄园领主可以通过庄园法庭审理有关农奴的案件,惩处违反庄园规矩的农奴。法庭由领主或领主的管家主持,领主既是原告,又是判官。而在中国古代,这种“私设公堂”的情形属于违法行为。古代中西方司法审判的差异表明,中古时期( )
A.西欧法制建设优于中国 B.中国缺乏基层自治传统
C.中西方的政治形态不同 D.亚欧法律文明交流甚少
12.公元8世纪末,法兰克查理大帝颁布了著名的《庄园敕令》,详细地规定了庄园里的各个部门的生产以及组织形式,《庄园敕令》涉及内容全面且细致,庄园的管理越来越标准化。查理大帝此举旨在( )
A.形成独立的政治集团 B.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C.废除西欧封君封臣制 D.国王直接管理庄园
13.据学者考证,13世纪中期前英国库克瑟姆庄园的账目主要由庄官通过口头方式向领主或审计员汇报,但13世纪中期后,庄头需在庄园账簿上详细记载小麦、豌豆、燕麦等各项农作物,以及鸡、鸭、牛等各类牲畜的收益和庄园各项支出,最后得出这一年庄园的总收益。这反映了( )
A.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庄园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C.财务审查制度走向健全 D.庄园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14.10世纪时,西欧出现了一种新的军事城堡。城堡的拥有者被称为“城主”,他们有自己的骑士护从队,控制着周边的土地,城主们往往以城堡所在地称呼自己。这种城堡的出现( )
A.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B.推动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加剧了西欧分裂割据局面
15.乡村工商业不仅为中世纪农民和封建主提供了生活必需,而且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空闲时间补充了贫乏的农业收入,减轻了人口增加的压力。一旦受到城市工业的冲击,乡村的手工业者,也就是之前的农奴,开始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他们越来越强烈地向往过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据此推知,中世纪的乡村工商业( )
A.加强了城市和乡村的联系 B.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
C.平衡了封建经济内部需求 D.成为瓦解庄园经济的因素
16.中古西欧庄园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获归领主所有,农奴还受到其他层面的剥削。自14世纪起,领主放弃自营地,改征货币地租,农奴也通过“赎买”等途径获得人身自由。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 B.市民争取城市自治
C.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瓦解 D.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17.黑死病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个灾难,1348年黑死病进入英国,在这片土地上横行霸道一个世纪,长时间的人口大量衰减,让劳动力已经变成稀缺的资源,所以领主们的自营地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只能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由此可知黑死病( )
A.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 B.加速了庄园与农奴制的瓦解
C.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 D.推动了商业资本的迅速扩张
18.英国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1270—1271年度总收入为69英镑,而出售产品的收入占了53英镑,占比近80%,这些产品全是谷物、羊毛等农牧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大量出售,为领主换取手工业品和奢侈品提供了条件。这( )
A.促进了封建王权日益强大 B.有利于工商业城市兴起
C.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D.导致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19.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农奴在庄园领取了领主的份地自己耕种,同时还要给领主缴纳实物地租和服劳役——农奴要去领主的自营地劳作而无任何报酬。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让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堪。中世纪西欧这一状况在客观上( )
A.保障了庄园生产正常运行 B.提高了广大农奴社会地位
C.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D.平衡了封建经济内部需求
20.公元800年前后,查理大帝颁布的《庄园敕令》中提及的建筑有:教会、磨坊、畜棚、鱼池、厨房和面包房、法院、市场等,领主几乎可以就地制造所需的一切,获得一切他所需要的东西。该敕令反映了( )
A.罗马帝国时期的经济状况 B.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C.中古西欧的社会经济特征 D.阿拉伯帝国农村的经济结构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迷。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
3.探究一 庄园制度
材料一 典型的西欧的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领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的生活。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主人供给饮食,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人从事的工作,如运输、放羊、挤奶等。
材料二 庄园法庭由领主及其代理人担任法官,另有陪审员若干名。陪审员名义上由农奴中间选举产生,实际上全都由领主操纵,充当领主的工具。陪审员若不听从领主的摆布,要受到制裁,甚至财产也被没收一空。农奴如果向 庄园法庭告发领主,那“只能是向领主告发领主”。结果被告逍遥法外,作为原告的受害农奴却轻则遭到罚款、鞭笞,重则被投入监狱。 因此,广大农奴是有理无处说,有冤 无处申。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都有哪些劳动者?结合所学说说庄园的概况。
(2)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的代理人、陪审员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正确评价庄园法庭?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世纪中后期,英国庄园制逐渐兴起。佃户是庄园上的主要劳动者,其身份一般是农奴,但也有其他身份的依附者和自由农民。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佃领地和公地:自营地属于领主,主要由农奴以劳役的形式为其耕种;农奴从佃领地上领有份地;公地则为荒地和牧场。农奴在法律上无人身自由,承担着相对于自由农民来说更为繁重的劳役。当时的农奴又被称作“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他们为取得承租庄园份地的权利,必须为领主服劳役。农奴须根据持有份地的大小服劳役,包括每周在领主自营地上以何种形式劳动几天,庄园惯例规定得十分具体。封建主出于对农奴劳动监督的目的,对劳役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但这也限制了封建主随意增加劳役量的企图。除土地使用权以外,佃户还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遗嘱权、婚姻权、圈养权、狩猎权、饲养家禽权、伐木权、采枝权等。
——摘编自郭华《论中世纪英国庄园农奴的主体权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庄园制度的特点,并据此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职能,并说明理由。
5.史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史料二 
——[美]《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公元800-1500年)》
(1)史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庄园保证了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且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说明当时的庄园是欧洲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C项正确;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而非是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排除A项;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没有体现其为政治活动中心,也没有体现其为西欧社会贸易场所,排除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36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佃户中,拥有50或50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90英亩以上的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4%上升到了25%,这说明佃户中的部分群体经济实力在快速上升,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B项正确;佃户土地占有量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增加,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A项;佃户是在现有土地规模下占有更多的土地,并未扩大庄园的规模,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劳动方式转变并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封建主则更多地使用雇工耕种自营地。14世纪中叶后,出租自营地的浪潮席卷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及所学知识可知,用雇工耕种渐成普遍趋势,这改变了传统的庄园的经营方式,使中世纪的庄园逐渐瓦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庄园经济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都是商品经济冲击庄园经济,没有涉及城市的兴起以及城市对领主力量的冲击,也没有涉及王权的变化,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佃农,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可知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B项正确;材料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不是维护领主的利益,排除A项;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是庄园法庭的职责,不是意义,排除C项;材料是表明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不是维护庄园的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庄园里需要的一切从封建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可知15世纪费拉拉庄园既有农业生产,也有手工业生产,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项正确;材料显示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未涉及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不是强调发达的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可知,当时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庄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D项正确;“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有限,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封闭性,排除A项;“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是西欧庄园的经营特色,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排除B项;中世纪的“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其诞生于西欧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不是西欧庄园中,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私立法庭是贵族自己的地方法庭,专门处理贵族庄园中的事情,农奴的案件一般主人说了就可以裁决,领主可以自由处理他自己的农奴,可以对农奴判以死刑,说明私立法庭加强了贵族和封建领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庄园与农奴制度,D项正确;农奴是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人群,其法律地位与奴隶不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罗马法在西欧的普及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说领主可以自由处理农奴,包括判以死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处死农奴,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芦苇可以盖房,桦树可以充作各种用途的木料,鱔鱼可以抵偿帮工的工资,庄园的内部维修也主要使用佃户劳力”可知,庄园的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庄园内部的人力和物力,具有明显的自给自足的特征,C项正确;庄园经济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物,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A项;庄园内部自给自足,庄园领主缺乏扩大再生产投资的动力,排除B项;13世纪时,欧洲尚未出现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晚期,庄园主关注“经营中的资产增减”,注重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确定生产指标,估算预期收入,这些做法均表明经济盈利目的增强,不仅仅是自给自足,其商品经济属性明显增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庄园与市场联系增加,并非自给自足,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庄园与市场的联系增加,没有涉及庄园主如何进行剥削,排除B项;与市场联系增加可以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庄园经济的影响,但庄园经营的市场化成分增加不能代表资本主义化,此时期庄园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项正确;庄园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实体,排除A项;庄园并非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排除B项;庄园是一个落后的经济实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中国)。根据材料“西欧庄园领主可以通过庄园法庭审理有关农奴的案件”、“在中国古代,这种‘私设公堂’的情形属于违法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政治制度是封君封臣制度,其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制,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具有自治的特点,而中国古代是中央集权制,司法审判权在政府手中,“私设公堂”的情形属于违法行为,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西欧与中国各自国情不同,法制建设也不可能相同,不能说明西欧优于中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并不缺乏基层自治传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欧法律文明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末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大帝时期即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是法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庄园在这个时代扮演着极为亚要的角色。公元8世纪末查理大帝颁布《庄园敕令》规范庄园的管理,其主旨是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庄园敕令》的颁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没有强调形成独立的政治集团,排除A项;《庄园敕令》是国王对封建庄园经济的认可和规范,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主要是庄园主掌控庄园,国王并不直接掌管庄园,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中期前后(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庄头的汇报方式由口头转向书面文件,这减少了记忆的差错,突出了处理事情过程的有迹可循,有助于提升庄园的治理能力,折射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是指资本主义萌芽,但材料强调的并非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庄园管理方式的改变,并不能反映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庄园财务管理由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并未体现财务审查,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世纪(西欧)。据材料可知,10世纪的地方贵族修建城堡,有自己的骑土护从队。控制着周边的土地,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会加剧当时西欧分裂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这种城堡的出现会增强地方贵族的力量,但不会增强国家军事力量,排除A项;这类城堡的兴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这类城堡的出现与天主教会势力扩大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而且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空闲时间补充了贫乏的农业收入,减轻了人口增加的压力。一旦受到城市工业的冲击,乡村的手工业者,也就是之前的农奴,开始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他们越来越强烈地向往过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可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能够通过乡村工商业弥补在庄园生产中欠缺的收入,同时在受到城市工业的冲击时,农奴开始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想要向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些行为重点在强调乡村工商业对乡村的改变,同时也都是对中世纪的欧洲传统的庄园经济的有力冲击,因此乡村工商业成为瓦解庄园经济的因素,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只有在受到城市工业的冲击时,乡村的手工业者才会有变化,是一个被动的反应结果,因此并不能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排除A项;“彻底摧毁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受城市工业的冲击乡村工商业出现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封建经济的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古西欧庄园中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获归领主所有,农奴还受到其他层面的剥削。但自14世纪起,领主放弃自营地,改征货币地租,农奴也通过“赎买”等途径获得人身自由。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使得货币地租逐渐成为主要形式,A项正确;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政治权力的结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瓦解是材料所述现象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衰落是这一变化的结果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348年(英国)。根据材料“长时间的人口大量衰减,让劳动力已经变成稀缺的资源,所以领主们的自营地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只能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可知,由于黑死病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因此庄园经济无法持续下去,这加速了庄园与农奴制的瓦解,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黑死病对英国的影响,并没有引发各国对土地的争夺,排除A项;庄园经济瓦解不利于欧洲封建领主,排除C项;商业资本迅速发展说法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世纪(英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庄园产品的大量出售,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城市的兴起,B项正确;材料主旨与经济发展有关,无法促进封建王权日益强大,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14世纪,排除C项;庄园经济没有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农奴在庄园领取了领主的份地自己耕种,同时还要给领主缴纳实物地租和服劳役——农奴要去领主的自营地劳作而无任何报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庄园经济将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将农奴固定在土地上。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农奴的生活十分困苦,缺乏劳动热情。因此,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不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稳定,反而可能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C项正确;根据材料“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让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不堪”可知,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农奴缺乏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庄园生产正常运行,排除A项;西欧的庄园经济将农奴固定在土地上,使得广大农奴社会地位低下,排除B项;材料“农奴生活十分困苦不堪”,说明没有平衡封建经济内部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00年前后(欧洲)。根据材料“领主几乎可以就地制造所需的一切,获得一切他所需要的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敕令反映了中古西欧的自给自足的封建性庄园经济特征,C项正确;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帝国建立者,排除A项;查理大帝是查理帝国的建立者,与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B项;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与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
1.(1)特点:地租剥削,农奴劳役,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趋势: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点,根据材料一“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得出是地租剥削,实行农奴劳役。根据材料一“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庄园能够自给自足。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经济趋向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得出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有关。
2.(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领主消费方式的改变;疫病的影响;城市的兴起。
(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动;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发展;为王权加强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转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
根据材料中的“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可得出封建领主消费方式的改变;根据材料中的“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疫病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城市的兴起。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
根据材料中的“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城市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转型。
3.(1)劳动者:农民,农奴。概况: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居民均是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庄园周围是“公用地”。
(2)产生:从领主、农奴中间选举产生。评价:庄园领主所控制的庄园法庭,可对其他居民审理,并向他们收取有关罚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但它从根本上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详解】(1)劳动者:根据材料中的“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的生活。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主人供给饮食”可得出有农民、农奴。
概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的基本特征为,自给自足,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等。作答时可从特征、人员构成、土地类型等方面考虑。
(2)产生:根据材料中“庄园法庭由领主及其代理人担任法官”可得出庄园法庭的法官是从领主产生的;根据材料中的“陪审员名义上由农奴中间选举产生,实际上全都由领主操纵,充当领主的工具”可得出陪审员从农奴中间选举产生。
评价:根据材料中的“农奴如果向 庄园法庭告发领主,那‘只能是向领主告发领主’。结果被告逍遥法外,作为原告的受害农奴却轻则遭到罚款、鞭笞,重则被投入监狱”,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庄园法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但它从根本上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4.(1)特点:等级分明;以劳役剥削为主要形式;封建主和劳动者存在双向权利、义务关系;深受惯例影响;农奴的地位较奴隶有所提升。
主要职能: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稳定;充当封建社会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
(2)示例
职能:社会基层治理。
理由:庄园惯例具备一定的习惯法性质;庄园法庭是农村基层的主要司法机关。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11世纪中后期,英国庄园制逐渐兴起。佃户是庄园上的主要劳动者,其身份一般是农奴,但也有其他身份的依附者和自由农民……”,可得出,等级分明;根据材料“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佃领地和公地:自营地属于领主,主要由农奴以劳役的形式为其耕种;农奴从佃领地上领有份地;公地则为荒地和牧场……”,可得出,以劳役剥削为主要形式;根据材料“……农奴在法律上无人身自由,承担着相对于自由农民来说更为繁重的劳役。当时的农奴又被称作“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他们为取得承租庄园份地的权利,必须为领主服劳役……”,可得出,封建主和劳动者存在双向权利、义务关系;根据材料“……农奴须根据持有份地的大小服劳役,包括每周在领主自营地上以何种形式劳动几天,庄园惯例规定得十分具体……”,可得出,深受惯例影响;根据材料“……除土地使用权以外,佃户还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遗嘱权、婚姻权、圈养权、狩猎权、饲养家禽权、伐木权、采枝权等”,可得出,农奴的地位较奴隶有所提升。主要职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稳定;充当封建社会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等方面概括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职能。
(2)职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还有“社会基层治理”的职能。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庄园惯例具备一定的习惯法性质;庄园法庭是农村基层的主要司法机关等方面说明理由。
5.(1)纽带:土地的封赐。
实质: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西欧庄园的基础是农奴制度;西欧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庄园法庭。
【解析】(1)
纽带:根据材料中的“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可以得出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
(2)
特点:在经济上,由材料二中的“城堡”、“耕地”、“公共牧场”、“磨坊”、“教堂”、“住宅”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欧庄园内设施齐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西欧庄园是建立在剥削农奴的基础之上的,农奴制度是西欧庄园的基础;在司法上,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以维护庄园的秩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