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语文课程中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学习任务群教学
1、以九下第二单元为基础的大单元内容剖析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这四篇小说作品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孔乙已》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迁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制度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变色龙》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封建卫道士卑躬屈膝的嘴脸,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是造成“变色龙”的根本原因。
《变色龙》课后的“补白”需要学生阅读,并且思考“变色龙”产生及生存的社会环境,避免未来的自己成为“变色龙”式的人或倒逼他人变成“变色龙”的人。
《溜索》则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考究,张扬了一种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气,赞美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蒲柳人家(节选)》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和奶奶一丈青大娘、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北方农村的人文地理风貌和淳朴善良的人性,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写作”板块的主题是“审题立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明确题目的要求,确立主要的思想内容,以确保写作时按照题目要求写作,不跑题,不偏题,能够有效地组织材料,合理地安排文章结构。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
2、对照“课标”的相关内容
(1)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内容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2)“课标”中第四学段的目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②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本册书识记注音汉字141个,读读写写的字词152个;本大单元识记注音汉字11个,读读写写的字词56个。
“阅读与鉴赏”: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③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散文、小说文学样式。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⑥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⑧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⑨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本册书背诵2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4万字;本大单元完成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
“表达与交流”:④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⑤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⑥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⑦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本册书写作练习不少于18次;本大单元写作练习不少于3次。
“梳理与探究读”:③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④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本大单元需要梳理所识记的注音汉字、读读写写的字词;阅读并且梳理(3)本大单元应该归属的相关学习任务群及其内容要求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①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②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A.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C.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E.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③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小说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教学提示:A.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B.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整本书阅读 ②独立阅读古今中外中长篇小说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③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教学提示:B.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C.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D.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跨学科学习 ④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 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⑤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A.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B.(2)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D.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4)“课标”对第四学段“学业质量”的描述
总体要求: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日常生活: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在日常记录中使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礁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 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用多种媒介形式交流沟通;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准确地表情达意;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确立学习活动主题;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开展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能利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识, 撰写活动总结。
文学体验: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 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能根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聚焦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资料、梳理信息、整理他人的观点与认识,概括提炼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记录探究过程,归纳概括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汇集学习成果。
跨学科学习: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广泛搜集信息,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能运用实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能通过梳理、分析材料提炼出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列出提纲,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习过多篇中外小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和阅读分析、作品鉴赏能力,尤其是感知课文的叙述内容,辨析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比较弱。如阅读方面,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赏析文章的能力比较差;如写作方面,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做和所感的能力更差一些;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编制活动计划、梳理资料、提炼主题的能力较弱。
本单元教学措施:一是在多读几遍课文、赏析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社会环境和语言特色上下功夫;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三是强化审题立意的写作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次小练笔、两次大作文;四是组织、激励学生参与“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认真编辑一本班史。
(3)本大单元应该归属的相关学习任务群及其内容要求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①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②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A.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C.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E.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③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小说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教学提示:A.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B.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整本书阅读 ②独立阅读古今中外中长篇小说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③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教学提示:B.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C.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D.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跨学科学习 ④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 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⑤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A.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B.(2)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D.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4)“课标”对第四学段“学业质量”的描述
总体要求: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日常生活: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在学习与生活中,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在日常记录中使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礁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和段落,能根据自己的 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复述、转述完整准确,要点突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能用多种媒介形式交流沟通;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准确地表情达意;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确立学习活动主题;能用流程图、文字等形式呈现活动设计方案;能围绕学习活动开展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能利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整理相关学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识, 撰写活动总结。
文学体验: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 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能根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聚焦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资料、梳理信息、整理他人的观点与认识,概括提炼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能记录探究过程,归纳概括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汇集学习成果。
跨学科学习: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广泛搜集信息,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能运用实证性材料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能通过梳理、分析材料提炼出自己的看法;能有条理地列出提纲,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习过多篇中外小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和阅读分析、作品鉴赏能力,尤其是感知课文的叙述内容,辨析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比较弱。如阅读方面,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赏析文章的能力比较差;如写作方面,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做和所感的能力更差一些;在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编制活动计划、梳理资料、提炼主题的能力较弱。
本单元教学措施:一是在多读几遍课文、赏析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社会环境和语言特色上下功夫;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三是强化审题立意的写作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次小练笔、两次大作文;四是组织、激励学生参与“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认真编辑一本班史。
4、大单元主题
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百态人物画廊 ”和语文要素,本大单元的主题确定为:“鉴赏人物形象,审题立意写作,合作编辑班史”。l
大情境:“阅读鉴赏小说,丰富审美经验”。
5、大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4篇课文,识记11个注音汉字,揣摩、欣赏、积累课文的精彩语句,读、写“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
(2)阅读4篇课文,在梳理情节、鉴赏人物、分析环境、学习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阐述小说的社会意义。
(3)完成不少于4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每分钟不少于476字的速度,师生建立个人《自主阅读书籍登记表》)。
(4)学会审察题意,按要求确定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小论文、写作实践二、三(师生建立个人作品集)。
(5)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完成题为《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的班史。
6、学业质量达成评价
“逆向设计”要求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区别于“先考虑教学,然后再设计评价”的传统做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达成目标的。学习任务就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所获得的信息及所学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来完成一件事,并且用可见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如,说出或者形成文字材料)本身就是一次自我评价,同位交流则是二次相互评价,同学与老师的点评是第三次评价,“课时作业”是第四次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密切结合,有助于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现象本质的透彻理解。
(1)阅读4篇课文,读准11个注音汉字,揣摩、欣赏、积累课文的精彩语句,读、写“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
(2)阅读4篇课文,在梳理情节、鉴赏人物、分析环境、学习语言表达基础上,阐述小说的社会意义。
(3)完成不少于4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每分钟不少于476字的速度,师生建立个人《自主阅读书籍登记表》)。
(4)学会审察题意,按要求确定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小论文、写作实践一、二、三(师生建立个人作品集)。
(5)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完成题为《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班史的编辑、装订。
7、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实施思路
遵循新版“课标”要求,本大单元需要对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3个共同学习任务群(“贯串性”学习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1个专属学习任务群(“专项性”学习任务群)。
按照常规,九年级下学期共有16个教学周,新授课10个教学周。每周6个课时,共有60个课时,即每个教材单元可以规划10个课时。
本大单元规划的10个课时中,“积累与梳理课”1课时,“阅读与鉴赏课”3课时,“整本书阅读课”2课时,“写作与交流课”3课时;“跨学科学习”1课时。
二、统编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10个课时具体规划设计
1.第1课时:积累与梳理课(对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认识11个注音汉字,并且会写;读、写“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③揣摩、欣赏、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学业评价:①阅读4篇课文;②认识并会写11个注音汉字,读、写“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③划出或抄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3)学习任务: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认读11个注音汉字并抄写一遍,读、写“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③标注或抄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4)学习内容:《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
(5)学习情境:初读小说,积累字词句。。
(6)任务活动: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②生师自主阅读《孔乙己》,完成任务②③,8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5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
③自主阅读《变色龙》,完成任务②③,8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5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
④自主阅读《溜索》,完成任务②③,8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5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
⑤自主速读《蒲柳人家》,完成任务②③,14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11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
说明: ①课文篇幅:《孔乙己》2233字;《变色龙》2404字;《溜索》1968字;《蒲柳人家(节选)》6101字。 ②阅读时间:4篇课文,共计12706字,按照九下第二单元每分钟不少于476字的默读速度,读完这4篇课文需要26.69分钟左右,即需要在27分钟之内读完4篇看课文。
(7)课时作业:①读写并梳理“读读写写”中的56个字词;②阅读《孔乙己》,标记出问题供同位研讨。
l
2.第2课时:阅读与鉴赏课之一(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4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2)学业评价:①认真阅读课文内容;②表格内容呈现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任务: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4)学习内容:《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
(5)课时情境:鉴赏小说内容。
(6)基本教学环节:
自主阅读4篇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且完成相关表格内容的填写。
A.《孔乙己》9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5分钟,梳理、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B.《变色龙》9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5分钟,梳理、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C.《溜索》8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4分钟,梳理、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D.《蒲柳人家》1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11分钟,梳理、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
(7)课时作业:①课后同位交流阅读《蒲柳人家》后所填表格内容;②阅读本单元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同位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3.第3课时:阅读与鉴赏课之二(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课文中主要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2)学业评价:①认真阅读课文内容;②表格内容呈现主要人物言语和行动。
(3)学习任务: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课文主要人物的言行,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4)学习内容:《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
(5)课时情境:鉴赏人物形象。
(6)基本教学环节:
①自主阅读《孔乙己》,完成目标任务②,9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5分钟,梳理、填写孔乙己出场脸色变化的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②自主阅读《变色龙》,完成目标任务②,9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5分钟,梳理警官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③自主阅读《溜索》,完成目标任务②8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4分钟,梳理怒江溜索的奇险并且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④自主阅读《蒲柳人家》,完成目标任务②,1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课文10分钟,梳理3个主要人物的言行并且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7)课时作业:①整理学习成果;②生师自主阅读《呐喊》之《药》(4551字),梳理出小说的情节。
4.第4课时:阅读与鉴赏课之三(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2)学业评价:①认真阅读课文内容;②表格内容呈现课文额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学习任务:①自主阅读4篇课文,②梳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并且填写相关表格。
(4)学习内容:《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
(5)课时情境:鉴赏表达技巧及语言特点。
(6)基本教学环节:
①自主阅读《孔乙己》,完成目标任务②,7分钟左右(其中带着问题阅读课文3分钟,梳理、填写孔乙己的有关动作的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②自主阅读《变色龙》,完成目标任务②,7分钟左右(其中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及课后“补白”3分钟,梳理课文的艺术手法并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③自主阅读《溜索》,完成目标任务②7分钟左右(其中带着问题阅读课文3分钟,梳理表现马帮精神的表达方式,并且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④自主阅读《蒲柳人家》,完成目标任务②,10分钟左右(其中带着问题阅读课文6分钟,梳理并举例(“阅读提示”之外的例句)说明课文的语言特点,并且填写相关表格3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⑤完成《孔乙己》“思考探究”一、二与三之“4”,9分钟左右(自主思考、梳理4分钟,班级展示5分钟,生师点评)。
(7)课时作业:①完善学习成果;②生师自主阅读《彷徨》之《示众》(2780字),梳理读后收获;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按照相关要求,各组制定“组史”的编写计划方案,并分成3个小组,做好分工。
5.第5课时:课外阅读课之一(对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生师自主阅读《呐喊》中的《<呐喊>自序》,《彷徨》中的《祝福》,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3篇文本材料的阅读量是12055字,按照每分钟不少于476字的速度,需要在26分钟之内读完)。
(2)学业评价:生师自主阅读《呐喊》中的《<呐喊>自序》,《彷徨》中的《祝福》,梳理、思考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
(3)学习任务:阅读《<呐喊>自序》《祝福》,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
(4)课时情境:阅读鉴赏名家小说。
(5)基本教学环节
①明确个人阅读书目,提出任务要求;1分钟左右。
②生师自主阅读《<呐喊>自序》,梳理“放弃医学,从事文艺”的原因、“看客”的特点,1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文本,7分钟,自主梳理5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③生师自主阅读《彷徨》中的《祝福》,梳理其故事情节,25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阅读19分钟,自主梳理故事情节5分钟,同位交流1分钟)。
(6)课时作业:①结合《呐喊》自序中的“看客”,梳理《孔乙己》《药》《示众》《祝福》中的“看客”特点。②按照组内分工,各小组按职责搜集“组史”的相关资料,梳理成文或创作文稿。
6.第6课时:写作与交流课之一(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生师自主阅读《审题立意》;②阅读《猫头鹰搬家》的寓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列出一个主题,并且将其中的一个主题写成不少于300的短文;③班级展示交流作品。
(2)学业评价:①阅读《猫头鹰搬家》的寓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列出一个主题,并且将其中的一个主题写成不少于300的短文;②在班级内展示交流作品。
(3)学习任务:①阅读《猫头鹰搬家》的寓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列出一个主题,并且将其中的一个主题写成不少于300的短文;②在班级内展示交流作品。
(4)课时情境:审题立意,尝试写作。
(5)基本教学环节:
①生师自主阅读《审题立意》(740字),梳理主要观点;2分钟左右。
②自主阅读“写作实践一”中的寓言故事《猫头鹰搬家》,从正、反两个方面各列出一个主题;2分钟左右。
③生师从命出的两个主题中选择一个,写成不少于300字的短文;26分钟左右。
④学生自读作品,同位互读作品;1分钟左右。
⑤班级展示优秀作品,生师鉴赏;8分钟左右(不少于3人次)。
⑥教师作品展示,学生、教师赏析;1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建立个人作品集(师生同建,活页);②生师自主阅读《阿Q正传》,不少于6000字;③班委会撰写相关“班级”的文稿,如班级荣誉、班级大事记、班级史话、教师风采等,小组整理“资料卡”。
7.第7课时:课外阅读课之二(对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生师自主续读《呐喊》中的《呐喊》之《阿Q正传》,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阿Q正传》总字数21460字,已读6000字,还有15460字,需要在31分钟之内读完)。
(2)学业评价:生师自主续读《阿Q正传》,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
(3)学习任务:续读《阿Q正传》的未读部分(15460字),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
(4)课时情境:阅读鉴赏名家小说。
(5)基本教学环节
①生师自主续读《阿Q正传》未读部分,梳理31分钟左右;
②自主梳理其中“看客”的表现及特点,6分钟左右;
③同位交流学习成果,3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结合《呐喊》自序中的“看客”特点,梳理《孔乙己》《药》《阿Q正传》《示众》《祝福》中的“看客”表现及特点,整理成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纳入《个人作品集》);②各小组推荐两篇优秀作品,与教师作品一同在班里张贴。
8.第8、9课时:写作与交流课之二、三(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自主阅读“写作实践三”,明确任务要求;②完成《翻过那座山》的写作,不少于600字;③班级展示交流作品。
(2)学业评价:①完成题为《翻过那座山》的作文,不少于600字;②班级展示交流作品,生师鉴赏。
(3)学习任务:①自主阅读“写作实践三”,明确任务要求;②完成《翻过那座山》的写作,不少于600字;③班级展示交流作品。
(4)课时情境:审题立意,自主写作。
(5)基本教学环节(两节课连排,90分钟左右):
①自主阅读“写作实践三”,明确任务要求,1分钟左右;
②生师自主写作,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翻过那座山》(突出记叙性、“山、翻过”的含义),54分钟左右;
③学生自读作品,同位互读作品(聚焦记叙性、“山、翻过”的含义),4分钟左右;
④小组交流并且推荐最佳作品(聚焦记叙性、“山、翻过”的含义),10分钟左右;
⑤班级展示优秀作品(不少于4人次),生师鉴赏(聚焦记叙性、“山、翻过”的含义),16分钟左右;
⑥教师作品展示,生师鉴赏(聚焦记叙性、“山、翻过”的含义),4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修改作品,完善《个人作品集》;②按照组内分工,完善所写“组史”文稿;③班委会分头查看小组“组史”撰写文稿的质量,并提出修改建议,做好串“组史”为“班史”的准备。
9.第10课时:跨学科学习课(对接“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生师再读《综合性学习》,明确“班史”撰写、编辑要求;②联结 文稿,编辑加工;③完成“班史”的编辑、装订工作。
(2)学业评价:编辑、装订的“班史”符合编辑要求。
(3)学习任务:按照“班史”编辑要求,完成”班史“的编辑、装订工作。
(4)学习内容:修改联结相关文稿,编辑、装订“班史”。
(5)课时情境:利用学习经验,创新编辑“班史”。
(6)基本教学环节:
①各小组整理所编写的文本材料;班委会梳理组合“组史”为“班史”的思路;5分钟左右。
②抽签展示3个小组的“组史”材料,生师点评,15分钟左右。
③班委会根据设计思路,按照“班史”编辑要求,分头梳理文稿材料,17分钟左右。
④完成“班史”装订,教师点评,3分钟左右。
(7)课时作业:生师再次阅读《<呐喊>自序》《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