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 综合题答题规范与设问分类 课件 (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广东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 综合题答题规范与设问分类 课件 (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2 05: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专题十 综合题答题规范
与设问分类
维度1 综合题答题分析思路
1
维度2 设问分类
2
地理综合题分析一般依托地理图像、图表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综合问题,以考查地图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综合分析类题目大致分为特征(特点)描述类综合题,原因分析类综合题,方法、措施类综合题,影响、意义类综合题,区域条件分析类综合题,区域对比分析类综合题,辨析评价类综合题等。
维度1 综合题答题分析思路
1. 解答综合分析类题目时,分析思路如下:
“审” “明” “联” “提” “构” “加” “写”
思路 审题 明确考点 联系已学内容 提取 信息 答题结构 加工—整合—提炼 书写精准规范
要求 “四审”:文字、图、表、设问 夯实基础,构建全面系统知识结构 关键 信息 +隐 含信息 并列、因果、对比 勤学巧练,提高能力 使用地 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2. 常见“限定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 先分后析;答题既要有原因的阐述,也要有结果的表述。语言格式是“有利(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是“A……,B……,”“A……,所以A……比B……”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是“有利(不利):1、2、3……”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是“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线索1 特征(特点)描述类
维度2 设问分类
1. 设问形式:中考试题特征(特点)描述类设问的命题形式一般有“简述”某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图示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图示某城市(人口)分布特征等。
2. 解题思路: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区域特征定位)→位置(海陆、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自然和人文特征)→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3. 常见特征(特点)描述类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地理位置特征 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热量带)、相对位置(相邻地区、东西南北位置、海河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等)
地形特征 主要抓住四点:(1)明确主要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2)海拔高度;(3)说明地势状况(X高X低);(4)说明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地表环境特征 地形形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主要类型、覆盖率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河流发育程度(密集或稀疏)等
气候特征 (1)分析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2)分析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3)分析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流速、有无凌汛现象、落差(水能)等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农业生产特征 主要说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重工业、轻工业、综合性)、技术水平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见上)、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社会经济特征(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4. 题型示例
2022年中山模拟32(1)题为例,根据“塞拉利昂地理位置示意图”,描述塞拉利昂地理位置特征。
首先由题干明确设问类型为特征(特点)描述类设问,再根据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地理位置一般从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塞拉利昂大部分纬度位于8°N~10°N之间,经度位于10°W~12°W之间,可判断塞拉利昂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地处非洲西部沿海地区,图中的海洋为大西洋。综上所述塞拉利昂的地理位置特征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西临大西洋。
线索2 原因分析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通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形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XX形成的原因”“试分析XX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社会)原因”“简述XX地区发展XX的理由”等。
2. 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素,并理解地理事象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分析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角度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一般要从历史条件、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原因突出最主要的方面即可。
3. 常见原因分析类分析
分析角度 影响因素
某地种植农作物的原因 (1)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足,降水丰富);(2)水源(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3)土壤(肥沃);(4)地形(地形平坦)
某地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自然因素:(1)资源(丰富);(2)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1)劳动力(丰富);(2)市场(靠近消费市场,市场广阔);(3)交通(便利);(4)科技(水平高);(5)政策环境(支持)
分析角度 影响因素
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 自然因素:(1)气候适宜;水源充足;(2)地形平坦;社会经济因素:(1)矿产资源丰富;(2)交通便利;(3)开发较早;(4)工农业发达等
交通线分布的原因 (1)地形平坦;(2)气候适宜;(3)地质条件稳定;(4)人口和城镇密集;(5)资源丰富;(6)工农业发达
盐场形成的原因 (1)平坦开阔的海滩;(2)有利于蒸发的气候,气温高,风力大,晴天多;(3)避开大河的河口
分析角度 影响因素
某地降水多少的原因 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中选择分析: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1)来水少(降水、补给上游来水)(水源性缺水);(2)蓄水少(陆地面积狭小、植被少等);人为原因:需求量大、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浪费现象严重
分析角度 影响因素
洪涝灾害 成因 自然原因:(1)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积雪冰川融水补给或上游来水);(2)排水不畅,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3)地势低洼(海河、珠江);(4)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5)河道弯曲(荆江河道)等;人为原因:(1)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高;(2)围湖造田;(3)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分析角度 影响因素
荒漠化原因 (1)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多沙质沉积物;(2)冬春季节多大风;(3)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农业活动;(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4. 题型示例
以2023年深圳卷31(4)题为例,根据“冰岛地形示意图”,分析冰岛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首先根据题干“分析……的原因”,明确其设问类型是原因分析类设问,因此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去分析。读图,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再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冰岛火山和冰原地貌广布,因此推测其地质不稳定,地震火山频发。由此可得出冰岛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的原因是:(1)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2)冰川面积广;(3)火山多,地震频繁。
线索3 方法、措施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常以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命题材料背景,考查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常见设问形式有“简述……措施”“说出……治理方法”“提出……建议”“从……角度提出对策”等。
2. 解题思路:
第一步:瞄准设问、分析原因。
对于方法、措施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第二步: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1)侧重于调整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寻找措施。
(2)治理措施的全面性、综合性。回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3. 常见方法、措施类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防止外流湖缩小的措施 (1)中上游植树造林;(2)退田还湖;(3)合理利用水资源
应对干旱的措施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在干旱多发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发展节水农业;(3)兴修农田水利工程;(4)改进耕作制度等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防治洪涝的措施 (1)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2)修建水库;(3)退耕还湖;(4)兴建分洪蓄洪工程;(5)加固防洪大坝;(6)疏浚河道;(7)河道裁弯取直等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植树造林,涵养水源;(4)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5)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增强节水意识;(7)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河流流域开发的措施 (1)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2)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3)开发水能及其他自然资源;(4)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
应对能源短缺的措施 (1)加强勘探开发;(2)从能源多的地区调配或进口;(3)开发新能源;(4)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5)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措施 (1)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2)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3)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4)综合采用工程(打坝淤地)、生物(植树种草)技术措施
振兴传统工业区的措施 (1)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发展技术,推进产业转型;(3)完善交通网络;(4)治理环境污染
4. 题型示例
以2023年省卷31(4)题为例,请你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出至少三点建议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宜港海岸线1 000千米,其中深水岸线400千米。沿岸拥有超过2 000平方千米尚未开发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浅海区滩涂广阔。
材料二: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辽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的发展方向:一是重点拓展深水网箱等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二是重点推进东北亚国际海洋海岛旅游、海滨避暑度假旅游区建设,大力培育邮轮旅游发展,打造东北亚地区邮轮旅游基地等。
材料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位置图。
首先由题干可知,该设问符合方法、措施类设问形式,则用相应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瞄准设问,分析原因。设问为“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出三点建议”,根据设问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特点及待发展的地方,由材料提取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特点:“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宜港海岸线1 000千米,其中深水岸线400千米”,再结合图例可知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待发展的地方:未开发的盐田、盐碱地和荒滩、浅海区滩涂。
第二步:根据原因,对症下药,经济发展还需考虑可持续发展。(1)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理由: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市场广阔。(2)建立港口码头。理由:有宜港海岸线1 000千米,其中深水岸线400千米。(3)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理由: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4)发展水产养殖业。理由:浅海区滩涂面积广阔。(5)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理由:为了可持续发展。(6)建立海水淡化工厂。理由: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线索4 影响、意义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一般以区域热点或社会热点材料作为命题素材,通过材料考查考生分析论证重点工程、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的意义和影响。常见设问形式有:“说明XX在XX方面的意义”“运用XX知识(原理),分析XX对XX的意义等”。“效益”“意义”“作用”的含义类似于“有利影响”,“危害”“问题”的含义类似于“不利影响”。
2. 解题思路:影响、意义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可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XX对XX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常见影响、意义类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金融、外贸、纺织、旅游纪念品等产业);(3)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地势特征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使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3)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产业转移对某区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建设)的影响 (1)防洪(减轻洪水威胁、减少湖泊泥沙淤积);(2)发电(开发水能,缓解能源紧张);(3)改善航运;(4)供水;(5)灌溉;(6)发展旅游、水产养殖;(7)调节局部气候等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1)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成本;(2)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3)促进沿线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我国东西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意义 对东部:(1)缓解能源紧张,减轻铁路运输压力;(2)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对西部:(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4)改变西部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因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压力)
4. 题型示例
以2023年深圳卷32(4)题为例,根据“成贵高铁线路示意图”简述成贵高铁开通对沿线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
首先根据题干“简述……积极影响”,明确设问类型为影响、意义类设问,因此回答要从成贵高铁对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入手,即(1)促进沿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加快资源与人员流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2)促进沿线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线索5 区域条件分析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大型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要求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形成条件等。常见设问形式有:“分析……工(农)业区域条件(优势)”、“从……角度分析……区域条件”、“与……相比,分析其优势和不足”等。
2. 解题思路:在何处(了解经纬度位置或相对位置)→有什么(思考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思考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怎么样(思考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发展规律)。
3. 常见区域条件分析类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②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地所占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③土壤(土壤类型、肥沃程度);④水源(河湖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旱涝等);⑤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市场距离、市场需求量、消费习惯和水平);②交通(海陆空运输对农业的影响);③政策(价格调整、政策性补贴、资金和技术的支持);④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⑤农业技术(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机械水平)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如考虑风向、河流上下游等
分析 角度 答题要素
民居聚落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地形;②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流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或河口三角洲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①自然资源;②交通;③政治、军事、宗教;④科技和旅游
分析角度 答题要素
交通运输网中的区位因素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形;②地质;③气候;④土地:少占用耕地(2)社会经济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经济;③资金;④人口分布;⑤政治、社会(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新技术等
4. 题型示例
以2023广州卷32(4)题为例,根据“贵州省地形图及毕节气候资料图”,分析毕节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首先由题干“分析……有利条件”,明确设问类型为区域条件类设问,再思考“在何处”→贵州毕节,“有什么”→茶产业,“为什么”→茶产业属农业,从对应的农业区位因素方面考虑;由“贵州地形图”及图例可知,毕节区域海拔高,山区面积大;由毕节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综上所述毕节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1)毕节所在区域海拔高,排水性好;(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线索6 区域对比分析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往往给出大量材料,把两个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要求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比较两地条件的优劣,两地产生某种差异的原因等。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2. 解题思路:
(1)四步审题是前提。第一步审比较对象,第二步审比较要求,第三步审比较考点,第四步审比较角度。
(2)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一是联系题中图表和文字材料,二是联系所学教材和知识点,三是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
(3)两个确定是关键:一是根据分值定点,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二是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问题的内容来决定是直接罗列要点还是采取列表对比的形式。
3. 常见区域对比分析类
分析角度 比较要素
河流水系特征比较 (1)流向与长度;(2)流域面积;(3)支流多少及形态;(4)河网密度;(5)河道深浅、弯曲、宽窄;(6)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水位、流量、含沙量、径流量变化状况、结冰期、水能分布状况等
地表环境特征比较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河流发育程度等
分析角度 比较要素
气候特征比较 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
气温差异比较 年均温大小、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状况等
区域特征比较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分析角度 比较要素
人口问题比较 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快慢,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农业发展条件与特点比较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区位因素;经营方式和规模、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生产特点
4. 题型示例
以2022年省卷32(2)题为例,根据“TCL波兰工厂原料运输路线示意图”说出中欧班列相对于传统海运的优势
首先由题干明确设问类型为区域对比分析类设问,再用相应解题思路去分析,第一步,审比较对象,“中欧班列”和“传统海运”;第二步,审比较要求,中欧班列相对于传统海运的优势;第三步,结合图例读图,陆上线路比海上线路短,再结合所学可知海运受天气影响大,即可得出答案中欧班列相对于传统海运的优势是(1)用时短,路程短;(2)受天气影响小;(3)陆上线路相较于海上线路更加安全。
线索7 辨析评价类
1. 设问形式:该类试题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要求对其进行评析。常见设问形式有:“评价”“分析利弊”“是否赞成”等。
2. 解题思路:辨析评价类包括评价其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2)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去分析。
3. 常见辨析评价类分析
是否合理类 农业布局的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其是否合理
工业布局问题:从资源、交通、能源、科技、劳动力、环境(风力、河流)等方面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问题选择类 发展启示:主要从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回答
进一步发展建议: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现有基础上加大科技科研创新,树立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方面回答
是否赞成类 赞成 该地具有优势区位条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使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赞成 该地缺少发展条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破坏或加大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开发利用不合理)等
4. 题型示例
以2023年省卷31(4)题为例,根据“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辨析盐池县扩大滩羊的养殖规模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首先由题干可知,该设问为辨析评价类设问,则从可行或不可行两方面考虑,“可行”从可持续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考虑;“不可行”从生态破坏等方面考虑。再结合题干材料,因此答案为:可行。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柠条种植面积扩大,可以增加滩羊饲料的供给;适当扩大滩羊养殖规模,能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不可行。扩大滩羊养殖规模,可能造成过度放牧;加剧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