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中复习之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选择精选30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期中复习之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选择精选30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15:11:46

文档简介

八下期中复习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选择精选30题
一、选择题
1.模型和符号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A.新冠病毒 B.水分子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答案】B
【详解】A. 是新冠病毒的形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是水分子的化学式,此选项符合题意;
C. 是甲烷分子结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是足球烯结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据报道铅(Pb)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符号“Pb”不能表示
A.铅元素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答案】D
【详解】A. 单独的一个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Pb是铅的元素符号,可表示铅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Pb是铅的元素符号,铅属于金属元素,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可用元素符号表示,Pb可表示金属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单独的一个元素符号可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Pb是铅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铅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Pb是铅的元素符号,铅由原子构成,Pb不能表示一个铅分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Ca,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图A粒子中只有一种分子,且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选项A正确;
B、图B粒子中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B错误;
C、图C粒子中只有一种分子,且分子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选项C错误;
D、图D粒子中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D错误;
故选:A。
5.1934年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氢元紧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氚,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下列能表示其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氚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内,电子在原子核外,则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是B;
故选:B。
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矿泉水、氧化镁、空气 B.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木炭粉、水银、不锈钢 D.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答案】B
【详解】A、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木炭粉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单质,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氮气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A
【详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8.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有氨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的新分子是氮分子和水分子,即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为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14+1×3=17,选项错误;
C、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前乙分子的数目为3,反应后丁分子的数目为6,则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6=1:2,选项错误,故选C。
9.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的化学式:
B.: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
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答案】C
【详解】A、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铵根与硝酸根构成的硝酸铵的化学式写为NH4NO3,选项错误;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即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选项错误;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即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正确;
D、元素符号从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选项错误,故选C。
1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有2个氢氧根
D.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答案】D
【详解】A、2K+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正确。
B、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正确。
C、Ca(OH)2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有2个氢氧根,正确。
D、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符号“N”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氮元素②氮的原子核③一个氮元素④一个氮原子⑤氮气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答案】C
【详解】①元素符号从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即N能够表示氮元素,选项正确;
②元素符号不能表示原子核,即N不能表示氮的原子核,选项错误;
③元素只有种类,没有数目,即N不能表示一个氮元素,选项错误;
④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所以N能够表示一个氮原子,选项正确;
⑤氮气由氮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即N不能表示氮气,选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①④,故选C。
12.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氯化钠
D.氯化钠显电中性是因为钠原子和氯原子不带电
【答案】D
【详解】A、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1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说法正确;
B、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说法正确;
C、氯离子和钠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物质氯化钠,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氯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氯化钠不显电性,说法错误。
故选D。
13.南京理工大学化学院研究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N5·3H2O是一种化合物
B.NaN5·3H2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NaN5·3H2O中每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D.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7×5+3×(1×2+16)=112
【答案】D
【详解】A. NaN5·3H2O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B. NaN5·3H2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此选项正确;
C. NaN5·3H2O中每个N5-中共含有7×5=35个质子,由于每个N5-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每个N5-中36个电子,此选项正确;
D. 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14×5+3×(1×2+16)=147,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4.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如图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直接构成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
C.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答案】C
【详解】A、由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该物质由分子构成,该物质的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错误;
B、由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一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错误;
C、由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一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正确;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46,错误。
故选C。
15.原子结构模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答案】D
【详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选项正确;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选项正确;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选项正确;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④②③,选项错误,故选D。
16.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答案】B
【详解】A、X2+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离子是由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Y2-是由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能确定X、Y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错误;
B、由A选项的解析可知,X、Y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的质子共有20个,正确。
C、由B选项的解析,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错误。
D、由B选项的解析,X、Y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2、8,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错误。
故选B。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X=Z B.原子序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Y和Z处于同一族
【答案】C
【详解】A、X、Z处于同一族,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错误;
B、X、Y不在同一周期,X的周期数小于Y的周期数,原子序数X小于Y,错误;
C、处在同一横行的元素处在同一周期,Y和Z处于同一周期,正确;
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Y和Z处于同一周期,不处于同一族,错误。
故选C。
18.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两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化学性质不同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答案】C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两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碳元素与铝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所以两元素不属于同一周期,碳元素与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D、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选项正确;
故选C。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D
【详解】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有由不同种分子构成,还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错误;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但原子核不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错误;
C、原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还可能是中子,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正确。
故选D。
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设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Y,则由关系式:Y-2=x,所以Y=x+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m-(x+2)=m-x-2。故选C。
21.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答案】B
【详解】A、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相差不大,不可以忽略,错误;
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确;
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错误;
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可以再分的夸克构成,错误。
故选B。
22.现有和(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答案】C
【详解】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25%和20%之间。
故选C。
2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A、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图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图乙中化学反应,反应前的分子数是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3,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24.常温常压下由甲烷(CH4)和另外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答案】A
【分析】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要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外两种气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80%。
【详解】A.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8×100%≈43%,故H2和CO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80%,错误,符合题意;
B.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26×100%≈92.3%,故H2和C2H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不符合题意;
C.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28×100%≈85.7%,又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故C2H2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不符合题意;
D.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故CO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答案】C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和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a-n=c+m,故选C。
26.设一个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2(m-n)kg=(3n-2m)kg,以硫原子质量的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选:C。
27.下列对N2、N2O、N2O3、N2O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氮分子 B.氮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每个分子中所含氮原子个数相同 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答案】C
【详解】A.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氮气中含有氮分子,N2O、N2O3、N2O5中不含有氮分子,此选项错误;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N2O、N2O3、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1、+3、+5,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C.分子都由原子构成,每个分子中所含氮原子个数相同,此选项正确;
D.N2只含有氮元素,N2O、N2O3、N2O5三种物质含有氮元素和氧元素,所含元素种类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8.元素X、Y可组成两种化合物A和B,在A中X的质量分数为50%,在B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已知A的化学式为XY2,则B的化学式为( )
A.XY B.X2Y C.XY3 D.X3Y
【答案】C
【详解】A的化学式为XY2,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Y的质量分数为50%,故X和Y的质量比是1:1,则有,故;B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则Y的质量分数为60%,设其化学式为XaYb,则有,解得,故其化学式为XY3,观察选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确定,学生应注意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学会利用元素质量分数的公式来分析原子个数的关系来作答。
2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拉斯克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9%
C.青蒿素中C. 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青离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个分子和10个分子中氢分子个数一样多
B.质量相等的和中氧元素质量比为5:6
C.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1
D.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B
【详解】A、10个分子和10个分子中氢原子一样多,分子和分子中没有氢分子,故A错误。
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总体为零,设M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得,解得,故C错误。
D、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12,x:y=2: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故D错误。
故选B。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2页,共1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八下期中复习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选择精选30题
一、选择题
1.模型和符号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
A.新冠病毒 B.水分子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2.据报道铅(Pb)污染是目前土壤无机污染中较为严重而且广泛存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低浓度铅污染环境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和神经功能,包括智力发育。符号“Pb”不能表示( )
A.铅元素 B.金属铅 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
3.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4.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5.1934年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氢元紧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氚,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下列能表示其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6.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矿泉水、氧化镁、空气 B.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石灰石
C.木炭粉、水银、不锈钢 D.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8.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9.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的化学式:
B.: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
C.: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1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中“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有2个氢氧根
D.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11.下列关于符号“N”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氮元素 ②氮的原子核 ③一个氮元素 ④一个氮原子 ⑤氮气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12.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了氯化钠
D.氯化钠显电中性是因为钠原子和氯原子不带电
13.南京理工大学化学院研究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N5·3H2O是一种化合物
B.NaN5·3H2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NaN5·3H2O中每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D.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7×5+3×(1×2+16)=112
14.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如图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直接构成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
C.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为2:6:1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15.原子结构模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16.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X=Z
B.原子序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Y和Z处于同一族
18.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两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化学性质不同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以及由原子所构成的分子
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一定相同
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 B. C. D.
21.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B.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C.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D.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22.现有和(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2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24.常温常压下由甲烷(CH4)和另外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不可能是( )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25.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26.设一个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27.下列对N2、N2O、N2O3、N2O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氮分子 B.氮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每个分子中所含氮原子个数相同 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28.元素X、Y可组成两种化合物A和B,在A中X的质量分数为50%,在B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已知A的化学式为XY2,则B的化学式为( )
A.XY B.X2Y C.XY3 D.X3Y
2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拉斯克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9%
C.青蒿素中C. 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个分子和10个分子中氢分子个数一样多
B.质量相等的和中氧元素质量比为5:6
C.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1
D.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2页,共5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B
6.B
7.A
8.C
9.C
10.D
11.C
12.D
13.D
14.C
15.D
16.B
17.C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A
25.C
26.C
27.C
28.C
29.C
30.B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