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有时还会有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现象。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
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作出假设: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大于小于化学反应前后已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大家先猜想一下:①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有无变化?
②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个数有无变化?
③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并能用它 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2、能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观察以下实验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其它变化现象
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 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实验1:现象:质量: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质量不变 1、 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2: 铁(固)+硫酸铜 (液)→铜(固) +硫酸亚铁 (液)
现象:铁钉表面变成红色,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质量:=天平平衡、质量相等实验结论天平平衡,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m1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m2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宏观描述p112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公式:A + B === C + D
W1 + W2 === W3 + W4使用范围真正已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
所有参与反应反应生成质量总和想一想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分 子原 子新物质新分子H2O2H2O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均不变。水分解示意图 水分解示意图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肯定会发生改变是什么?
分子的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p9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讨论与交流】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据此他推断:质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实验4-7】,锥形瓶中插入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往装有石灰石的小石块中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称量做比较。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问题:一张纸片燃烧后,只剩下少量灰烬,其余成分是消失了吗?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会变化吗? 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其总质量 ,猜想的依据是 。
探究活动二方案1.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方案2.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反应现象: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方案3. 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 后质量的测定 (1)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
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 (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
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盐酸(液)+碳酸钠(固)→氯化钠(固)+水(液)+二氧化碳(气)
M1 M2
>碳酸钠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在敞口容器中:天平指针向右偏,失去平衡1、2、 3、HCl + CaCO3 CaCl2+ H2O + CO2(原因?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2、镁条的燃烧(P93)
(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 )
3、加热铜丝,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在密闭容器中==在密闭容器中为了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小明和小林做了三次实验:
①将1克的氢气在16克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9克的水;
②将2克氢气在16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水;
③将3克的氢气在16克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8克的水;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概念要点: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3、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化合价 1.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2. 水电解后质量减轻了。
上述2个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讨论与交流 】 有人宣布发明了一种可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因而他可用水开动汽车。你相信吗?说明理由。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1.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总结】1.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如:在化学反应2X2 + 3Y2 = 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Y B.X2Y3 C.X4Y6 D.X3Y2 2.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
例如:加热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10g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8.4g铜,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3.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例如:往80g盐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到86.3g,求参加反应锌的质量。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
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应用1、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背景资料】1、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1、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
A.Cu、O?? B.Cu、O、H? ?C.O、H?? D.Cu、H
2 、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D.碳、氢、氧三种元素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 = 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Y2?? B.X2Y2?? C.X2Y4?? D.X2Y
2、根据反应3AB + C2B3 = 2C + 3X,判断X的化学式( )
A、A2B3 B、A3B2 C、AB2 D、A2B
3、根据已配平的反应式4K2Cr2O7==4 K2CrO4 + 2R + 3O2↑,可推测R的化学式是( )
A、CrO B、Cr2O3 C、CrO2 D、CrO33.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碳和4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8 g???? B.11 g????? C.8 g???? D.5.5 g
2、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固体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至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D的质量为( )
A、34g B、16g C、6g D、5 g【背景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后来,人们用先进和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确的实验,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