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2 10: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看视频,猜民族
课堂导入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
2.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利用图片和音像材料,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共同语言
共同文化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文化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民族概念
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沿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地位?
4,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置哪三个层次,我国5 个省级自治区分别是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6,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单元目录节选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设立宣政院和北庭都元帅府分别管理西藏和新疆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原因
①历史特点: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观察地图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原因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怎样的民族关系?
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不可分割民族关系
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
前提
实行地区
级别
依据
权力(核心)
请你辨一辨
黎同学和广东的同学们讨论三月三的假期时,有同学问自治区能放半年假吗?自治区意味着一切自己做主,不受中央政府控制吗?
民族自治区就是指从中央政府中独立出去自行发展外交、国际贸易。( )
民族自治区的政治意义类似于“一国两制”。( )
民族自治区自治权的行使必须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
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一步步确立下来,实现其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呢?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
1954
1984
制度化
法律化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确立
确定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我国设立了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5个)
(30个)
(120个)
读图,回答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几级?
2.我国一共设立了哪些自治区?
第一个省
级自治区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施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依据材料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研读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 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6.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政治上:制度落后
经济上:生产力低下
文化上:教育落后
交通上:不方便
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生产力低下。
贰·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①政治上:
作用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援藏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②经济上:
作用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整理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蒙古族的那达慕
③文化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作用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③政策上:
西部大开发示意图
实行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1.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说出5个)
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3.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项目?(说出3个)
贰·共同繁荣发展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影响?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有何影响?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贰·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意义
小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翻身做主人
促进经济发展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保护民族文化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废除剥削和压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贰·共同繁荣发展
结合本课所学,谈谈青少年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4、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繁荣发展
原因
含义
内涵
表现
建立
意义
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措施
政治基础
政治基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