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20: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温差较大时,人们容易受凉感冒,感觉鼻腔被阻塞,这是因为(  )
A.鼻腔发炎 B.支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D.鼻黏膜分泌黏液过多
2.在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气体的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支气管 B.气管 C.肺泡 D.毛细血管
4.关于呼吸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C.PM2.5是一种能吸入肺的颗粒物,会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使肺通气量减少
D.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5.当人体平静吸气时,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胸廓变化正确的是( )
A.肋骨间肌肉收缩,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
B.肋骨间肌肉舒张,肋骨下降;膈肌舒张,膈顶下降,胸廓缩小
C.肋骨间肌肉收缩,肋骨下降;膈肌收缩,膈顶回升,胸廓扩大
D.肋骨间肌肉舒张,肋骨上升;膈肌舒张,膈顶回升,胸廓缩小
6.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吸气胸廓容积缩小 B.甲表示呼气,胸廓容积扩大
C.乙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 D.乙表示吸气,胸廓容积扩大
7.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胸廓缩小→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8.痰液是病毒“温床”。痰的形成场所是( )
A.咽 B.喉
C.气管、支气管 D.肺
9.下列呼吸方式中,可以不通过血液携带气体的是( )
A.肺呼吸 B.皮肤呼吸 C.鳃呼吸 D.气管呼吸
10.我们吸入的氧,最终要到达下列哪个结构被利用(  )
A.细胞 B.脑 C.心脏 D.血液
11.下列选项中氧气含量最高与最低的部位分别是(  )
A.动脉血 静脉血 B.组织细胞 肺泡 C.肺泡 静脉血 D.肺泡 组织细胞
12.如图①~④表示人体呼吸的几个连续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过程②中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扩散进入血液
C.过程③表示组织换气,原理是气体扩散
D.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3.下列现象中,与扩散作用无关的是( )
A.香水气味的飘散
B.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C.上课时听到窗外的鸟叫声
D.一家烤肉万家香
14.下列四个过程中不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呼吸运动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现在几乎没有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是因为饮食中含有较多的 ( )
A.碘 B.铁 C.磷 D.钙
16.图中甲表示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乙和丙分别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两种状态,箭头表示结构④运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AB段表示呼气,与丙图相对应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C.图乙状态下结构④收缩,顶部向下运动
D.图丙状态下,膈肌和肋间肌舒张
17.小李测量肺活量,重复三次记录的数值分别是2100mL、2800mL、2600mL,他的肺活量应确定为( )
A.2800mL B.2100mL C.2500mL D.2600mL
18.人在平静状态时,完成吸气动作需要
A.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B.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19.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从外界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B.动物在冬眠状态下呼吸会完全停止
C.呼吸时肺内气压始终大于外界气压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高,氧气含量比空气低
20.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肌
B.甲状态下肋间肌收缩,乙状态下肋间肌舒张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膈顶下降
D.图乙状态下胸腔容积增大
21.肺活量是指(  )
A.一分钟内肺呼出的气体量 B.一分钟内肺吸进的气体量
C.尽力吸气后肺内最大气体量 D.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22.吸气时,能正确反应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B.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C.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D.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23.2021年3月15日,主要起源于蒙古的沙尘暴袭击了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这也是近10年最强沙尘暴。沙尘暴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强烈的刺激和损伤,下列哪项是呼吸道中阻止沙尘颗粒进入肺的有关结构( )
①鼻黏膜分泌的黏液②鼻毛③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④会厌软骨⑤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
24.下列不属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肺泡是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
25.下列关于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膈肌收缩 胸廓容积缩小 B.膈肌舒张 胸廓容积缩小
C.膈肌收缩 胸廓容积扩大 D.膈肌舒张 胸廓容积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5分)
26.图中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图,乙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②模拟的器官是 ,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乙图中,⑤表示的结构为 。
(3)当④处于 状态时,表示吸气过程。当吸气时,图中⑤都鼓了起来,空气中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图中⑤,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中,血液变化是 。
(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
27.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人在吃饭时不宜边吃饭边说笑。这是因为人在吞咽时,若 来不及盖住喉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2)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容易传播疾病。痰形成的部位是 。
(3)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外界气体→鼻→ →支气管→肺。
(4)声音是气流通过喉部引起 的振动发出的。在变声期应避免大声喊叫,以免该结构受到损伤。
(5)通常情况下,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主要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28.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表示肺内气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数码1所示的结构由 做支架,是气体的通道。其中食物和空气共同的通道是 。
(2)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 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3)图乙中,代码a、b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肺内气体按照代码c方向运动时,图甲中的3所示结构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气压会如丙图中的 段曲线变化。
(4)N处流出的血液与M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
29.近几年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中,从而更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腹腔的压力会随之有规律的变化,进而促进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请分析回答:

(1)若吸气时 收缩幅度加大,会达到图一乙所示的位置,则肺能随之 ,从而吸入更多的气体,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腹式呼吸。
(2)如图二可知,其呼吸频率为 次/分。在ab、bc、bd三段曲线中,表示吸气的是 。
(3)图三中A处表示的是 过程。图三中B处表示的过程是 ,此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4)图三中C处⑥表示气体 。血液流经C处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30.如图 1 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 2 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 1 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段;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 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变化是 。
(2)图 2 中【 】(填序号)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作用实现的。
(3)图 2 中 [1] 过程表示 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完成的。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 运送,最后由 系统排出体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A.鼻腔发炎是指由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素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局部炎症,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支气管炎与鼻塞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C符合题意。
D.鼻腔内分泌物如果较多且非常的黏稠,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内黏稠状的分泌物进行清洗,可以将其冲洗出鼻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变化如下表:
据表中的数据可见:氮气含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考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C
【分析】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B.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AB不符合题意。
C.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所以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C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A正确。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B错误。
C.PM2.5是一种能吸入肺的颗粒物,会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使肺通气量减少,C正确。
D.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D正确。
故选B。
5.A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详解】AC.当肋间肌肌肉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D.当肋间肌肌肉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必须明确各部分的结构.
【详解】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平静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8.C
【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畅通,内表面分泌的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也是痰产生的部位。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由此可知,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C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肺呼吸要人体内的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进入人体,A错误;皮肤呼吸,首先氧气要溶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携带气体,B错误;鳃呼吸,氧气要溶解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通过血液携带气体,C错误;气管呼吸不需要血液携带,D正确。
10.A
【分析】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人体吸入的氧,最终要到达组织细胞。
【详解】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中,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再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完成自己的使命,故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细胞,A正确。
故选A。
11.D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据此解答。
【详解】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在肺泡处与其上缠绕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外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到达组织细胞,所以肺泡处氧气含量最高。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因为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内的氧气浓度,所以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最低。氧气在人体内的扩散方向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气体的扩散作用,明确肺泡处含氧气最多。
12.A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图:
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A.图示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B.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B错误。
C.③代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氧气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C错误。
D.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A。
13.C
【分析】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同理香水气味的飘散、一家烤肉万家香也是气体扩散原理的体现。上课时听到窗外的鸟叫声,与气体扩散原理无关,而是听觉形成的结果。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14.B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的呼吸全过程是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肺的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别是指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在气体的运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具体详见如图所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呼吸的过程。
15.A
【分析】根据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入手解答。
【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现在几乎没有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碘,故选A。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6.A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玻璃管代表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详解】A.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甲图中的曲线AB段表示,与之相对应的膈肌是乙图中的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错误。
B.在坐标系中的B、C点处在横坐标上,表示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故既不呼气也不吸气。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C点,B正确。
C.图乙状态下结构④膈肌收缩,顶部向下运动,处于吸气状态,C正确。
D.图丙状态下,膈肌和肋间肌舒张,处于呼气状态,D正确。
故选A。
17.A
【分析】为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详解】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小李测量肺活量,重复三次记录的数值分别是2100mL、2800mL、2600mL,则小李的肺活量应为2800mL,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8.A
【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A。
19.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肺的通气、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以从肺的通气、呼吸作用的概念、冬眠时的呼吸特点、吸气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气体成分变化方面来解答。
【详解】A.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人体从外界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A不符合题意。
B.动物在冬眠状态下呼吸会非常弱,而不是完全停止,如青蛙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B不符合题意。
C.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C不符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高,氧气含量比空气低的主要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呼气和吸气;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20.D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A、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A正确。
B、甲图模拟吸气过程,肋间肌收缩;乙过程模拟呼气过程,肋间肌舒张,B正确。
C、甲图中,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表示吸气,C正确。
D、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胸廓容积缩小,模拟呼气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21.D
【分析】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详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不是每分钟从肺内呼出的气体量,也不是尽力呼气,肺内存留的气体量,故选D。
22.A
【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故选A。
23.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③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①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⑤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可见①②③是符合题意。
故选B。
24.D
【分析】肺泡数目多,肺泡壁和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详解】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所以,“肺泡是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不属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故选D。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肺泡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5.C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C。
【点睛】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26. 肺 肺泡 下降 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组织细胞
【分析】图甲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图乙中:⑤是肺泡,⑥是毛细血管。
【详解】(1)图甲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乙中:⑤是肺泡,⑥是毛细血管。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大,肺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是呼气。所以当④膈肌于收缩状态时,完成吸气,图中⑤肺泡都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中⑤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中,血液变化是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变成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
(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
27.(1)会厌软骨
(2)气管和支气管
(3)咽→喉→气管
(4)声带
(5)①③④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详解】(1)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2)气管和支气管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形成的。
(3)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外界气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声音是气流通过喉部引起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在变声期应避免大声喊叫,以免该结构受到损伤。
(5)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主要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清洁空气;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故选①③④。
28. 骨或软骨 咽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二氧化碳,氧气 收缩 AC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详解】(1)图中的2是肺,1是呼吸道,3是膈肌。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他们由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其中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体内的共同道路。
(2)图乙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图,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外界气体按照代码c方向排出体外,说明是吸气状态。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即图丙中的AC段。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完成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29.(1) 膈肌 扩张
(2) 30 bc
(3)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作用
(4) 二氧化碳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图三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是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详解】(1)简单的一呼一吸,其实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当吸气时膈肌收缩幅度加大,到达图一中乙位置,则肺的中下部能顺利扩张吸入更多气体,这种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
(2)据图二可见:每次呼吸大约用时2秒,呼吸频率为30次/分,在ab、bc、bd三段曲线中,bc段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ab段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bd表示一次呼吸运动。
(3)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是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图三中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C处时,血液中的⑤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氧气和血红蛋白要分离,组织细胞产生的⑥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浆由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是由血浆运输的,这时,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浓度由高变低。
30. AB 收缩 由小变大 2 扩散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血浆 呼吸
【分析】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详解】(1)图1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2)由图示中2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血浆运送,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点睛】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