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20: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七章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中学生应该
A.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 B.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C.树立科学发展观 D.以上都是
2.3月14日发生的蒙古国特大沙尘暴是地球对人类又一次发出的强烈警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扩大绿化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B.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C.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 D.开发森林资源,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3.过度包装和乱扔垃圾可以造成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土壤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④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降低
5.环境对两栖动物生存繁衍的影响是( )
A.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
B.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是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
C.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不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D.前三项都对
6.下列措施中,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符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植树造林 C.竭泽而渔 D.发展生态农业
7.伴随着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加,大自然已经展开对人类的报复。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大量植树造林
②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③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物种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人人贡献一份力,才能使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从而保护林木
C.禁止随地丢弃废旧电池,以避免电池中的有毒物质污染水资源和土壤
D.多乘公交车,少步行,以减少人体对能量的消耗,从而节约粮食,减少呼出的二氧化碳
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我国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行为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
A.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B.乱砍滥伐,围湖造田
C.奢侈浪费,制造污染 D.乘坐公交,绿色出行
10.下面哪项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
C.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1.下列行为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露天焚烧垃圾
C.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D.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
12.下列不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是
A.砍伐树木,增加空气流动 B.禁止焚烧秸秆
C.设置烟花爆竹禁放区 D.大力推广新能源出租车
13.保护海洋可以促进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海洋的是( )
A.不擅自喂食海洋动物 B.积极宣传海洋保护知识
C.拒绝过度捕捞,保护幼鱼 D.海边度假时,随意丢弃垃圾
14.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15.这幅图是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游客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枯木动物雕塑“莫莉和她的一家人”。用早已枯死的废弃木头,制作世界上最大的食草动物之---长颈鹿,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特殊方式,能让观众反思,说法正确的是(  )
A.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因系是自然因素
B.你生活的地方可以随便引种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
D.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16.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中的含氧量最低:
A.白天,末被污染 B.夜间,未被污染 C.夜间,被污染
17.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下列举措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大力发展以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项目
C.倡导节约资源
D.进行垃圾分类
18.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果皮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19.引起水污染的原因可能是 ( )
①游轮燃油泄漏 ②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工业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常会出现赤潮现象。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中大量动物死亡后导致
B.温室效应使水温升高
C.环境污染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
21.在下列哪种环境中工作的人,理论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低(  )
A.市政绿化公园 B.城市车流多的路口
C.吸烟人多的密闭空间 D.重污染工厂车间
22.保护生态环境是地球人的共同责任,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是( )
A.引来外来物种 B.退耕还林还草
C.毁林毁草开荒? D.围湖造田
23.“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化石燃料
C.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 D.滥捕野生动物
24.下列气体,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5.废旧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下列关于废旧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描述是(  )
A.废旧电池含有大量的铅、汞、镉等重金属
B.废旧电池无法回收再利用,应做填埋处理
C.科学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D.废旧电池如果随意丢弃,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5分)
26.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唐山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 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右上图大气中的碳通过 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 中完成。
(3)右图②表示碳通过植物 作用返还大气中。该生理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细胞的 中完成。
(4)图中微生物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 、 和 ,又被绿色植物利用。
(5)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 。
27.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我国因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如下碳循环示意图:
(1)减轻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措施是减少图中的 (填图中数字), 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请写出上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若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低于周围海域,这是因为 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索“碳中和”,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其中通过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为小球藻提供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小球藻可进行 (填图中数字),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循环净化器还必须提供的外部条件是: 。
(4)中国在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开发使用多种可再生资源,请你列举2种, 。
(5)“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出2个低碳行为: 。
(6)核废水会引起海洋中的生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因此产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由于核污染增加了变异的可能性,因此生物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会大大 。
28.中央电台播放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西汉时曾森林茂盛,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平衡被破坏,如今一片荒漠草木不生.据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 ?
(2)该事实启示人们,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放在生态系统的 的普遍联系中,放在立体交叉的生物网络和生态系统的 过程中加以考察.
(3)现在,许多公民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作法的理由 .
(4)如果你的周围进行着人为捕杀野生动物或乱砍伐森林破坏其栖息环境的作法,你会怎样做 ?
29.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对空气中尘埃粒子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模拟实验:a、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甲房间内放入绿色植物10株,乙房间不放植物;b、同时向甲、乙两个房间内释放等量的较大颗粒物,制造有尘埃粒子的空气环境;c、每隔1小时对甲、乙两个房间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进行检测。请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
(3)如图是释放颗粒物1小时后,在甲、乙两房间某一相同位置检测的结果,他们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计算甲房间取样部位的尘埃粒子数是 。
(4)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该实验对你的启示是 。
30.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标号 。
(2)标号③内的液体与④末端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 。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是由于[ ] 的 作用;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是由于[ ] 的 作用。
(4)若某人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图中的[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创造美好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多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之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低碳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平时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减少碳的排放量,用环保袋购物,使用无汞电池并不乱扔尽量用可充电的且尽量少用,少用手帕纸,这种纸很浪费木材,拒绝使用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物品,少扔垃圾,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等。
考点:保护生物圈的意义。
2.D
【分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共同繁荣。
【详解】A.扩大绿化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推广生物防治,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要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过度包装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抑制过度包装和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责任主体应是生产者。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可以污染环境,其中有塑料袋等不易分解等,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详解】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环境污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使外来物种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C错误。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意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环境对两栖动物生存繁衍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变温动物、呼吸特点、生殖发育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两栖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氧气先溶解在皮肤上的黏液,然后渗透到皮肤内的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液里,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因此,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水源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不能完成,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两栖动物的特征。
6.C
【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详解】A.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竭泽而渔是指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这种过度捕捞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的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C符合题意。
D.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分析】二氧化碳是使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要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就要从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角度考虑。
【详解】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再就是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因此做法正确的只有①④。
故选A。
8.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B正确。
C.禁止随地丢弃废旧电池,以避免电池中的有毒物质污染水资源和土壤,C正确。
D.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错误。
故选D。
9.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
【详解】A.“围湖造田,竭泽而渔”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A错误。
B.“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B错误。
C.“奢侈浪费,制造污染”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C错误。
D.“乘坐公交,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或保护方面来切入。
详解: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就会导致对雨水的分流等造成破坏,A错误;将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会使环境进一步恶化,B错误;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会使蔬菜有农药残留,并增强昆虫的抗药性,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11.B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阻滞和吸收大气中的灰尘和放射性污染物,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详解】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从生态环境出发,种树种草,恢复植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不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B符合题意。
C.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如大量燃放烟花炮竹、常见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都会产生大气的污染,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则有利于环境保护。
【详解】A、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砍伐树木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A符合题意。
B、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故禁止焚烧秸秆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烟花爆竹污染了空气,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设置烟花爆竹禁放区,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大力推广新能源出租车,能有效减轻雾霾天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环境保护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D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由题意可知,不擅自喂食海洋动物、积极宣传海洋保护知识 、咀嚼过度捕捞,保护幼鱼都有利于保护海洋,而垃圾大量进入海洋后,部分垃圾如塑料在海水中难以分解,若海洋动物食用后,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死亡,不利于保护海洋,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石油燃烧是化学变化;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人类应该合理开采石油。
15.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不符合题意。
B.随便引入物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不符合题意。
D.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做事,D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分析】根据污染后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氧气减少,黑液藻类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也会使得氧气减少进行解答。
【详解】污染后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氧气减少,黑液藻类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也会使得氧气减少。湖泊在夜间,被污染的情况下,湖水中的含氧量最低。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关注环境问题,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17.B
【分析】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能达成目标,A不符合题意。
B.煤燃烧后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大力发展以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项目,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而不能达成目标,B符合题意。
C.倡导节约资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能达成目标,C不符合题意。
D.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进行垃圾分类能达成目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B
【分析】本题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解题关键是熟记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详解】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和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9.D
【分析】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
【详解】水的污染源为:城市污水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当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工业生产中"三废"任意排放等都能够引起水的污染,除此之外像海上油轮的石油泄漏也能引起水的污染,D正确。
故选D。
20.C
【分析】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有人为因素引起的。. 引起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是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
【详解】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所以称为”赤潮”,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A
【分析】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的空气不清新导致的。
【详解】A.市政绿化公园中有大量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的气体或是粉尘,能够使得空气变得清新,所以园林工人理论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低,A符合题意。
B.城市车流多的路口,有较多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B不符合题意。
C.香烟有250余种对身体有害物质,吸烟人多的密闭空间,空气污染严重,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C不符合题意。
D.重污染工厂车间,空气中含有一些有毒的物质和尘埃,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B
【详解】多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不符合题意;耕地一般用来种植农作物,生物的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差,而草原、树林或树林植被茂盛,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因此退耕还林还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毁林毁草开荒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围湖造田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23.D
【分析】根据低碳的意义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解答。
【详解】A.砍伐热带雨林,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C.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可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滥捕野生动物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不会使二氧化碳增加,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详解】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解答时可以从废电池的危害、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方面来分析。
【详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如果乱丢弃,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充电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设置废电池专用垃圾箱集中进行收集和安全处理,B错误。
【点睛】掌握废电池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26.(1)二氧化碳
(2)光合 叶绿体
(3)呼吸 线粒体
(4)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5)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详解】试题分析:(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能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二氧化碳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图中的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被植物利用。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电话线粒体。
(4)图中⑧表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
(5)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 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27.(1) ⑦ 大面积植树造林
(2) C→B→A 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3) ④ 光照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5)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粮食、畜产品浪费、尽量自带饭盒、绿色出行等
(6)增加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3、图中:A、B为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①②③代表呼吸作用,④代表光合作用,⑤代表分解作用,⑥代表捕食,⑦代表化石燃料的使用。
【详解】(1)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减轻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即图中⑦过程。 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质的能力,故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C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C是生产者,D能分解A、B、C的遗体遗物属于分解者,A、B为消费者。所以图中食物链为:C→B→A。由于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所以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低于周围海域。
(3)腐生菌通过⑤分解过程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小球藻吸收利用,而小球藻可进行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该循环净化器还必须提供的外部条件是光照。
(4)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5)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举例有: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粮食、畜产品浪费、尽量自带饭盒、绿色出行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由于核污染增加了变异的可能性,因此生物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28.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自身规律 自我调节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森林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
(2)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另一类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一定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避免盲目性,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
(3)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4)①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②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人类的一些不法行为,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的目的。
29.(1)植物能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
(2) 绿色植物 形成对照
(3) 五点取样法 115
(4)在房间放适量绿色植物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题干中,本实验的目的是为探究植物对空气中尘埃粒子有何影响,本实验的假设是植物能(不能)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
(2)本实验中,甲、乙两房间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甲房间放有绿色植物,乙房间没有放绿色植物,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3)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共五个点,观察每个点的尘埃粒子数,算出平均值,这就代表了平均尘埃粒子数,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五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因此,(5+5+5+4+4)÷(4×5个小方格)×100个小方格=115 ,因此甲房间取样部位的尘埃粒子数是115。
(4)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该实验告诉我们,在治理空气污染时应多植树造林,多种树等;从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在放进放入适量的绿色植物,有利于健康。
30. ①②③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①肾小球
【详解】观图可知:①肾小球,②肾小管,③肾小囊,④肾动脉,⑤肾静脉。
(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②肾小管。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①肾小球,肾小球外有③肾小囊的包裹,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所以图中标号为③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与④肾动脉末端内的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是由于图中标号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图中标号②即肾小管所起到的重吸收作用。
(4)如果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但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蛋白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蛋白质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血尿或蛋白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