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小时候,当我们被问到“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的问题时,总有人回答:我要做科学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明白了成为一名科学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坚持儿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从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找找灵感吧!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人,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主要作品:《构想未来》
《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
《平行宇宙》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文章,能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通过精读文章的重点段落,能概括科学家的精神品质以及思想内涵。
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标题解读:
点明
写作对象
点明
写作内容
强调了作者物理学家的身份,他的教育历程就是他成功的历程。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活动1:快速阅读文章,根据结构图的提示,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段落 段意 文章结构
第1段
第2—11段
第3—18段
总说两件趣事对我的教育作用
第一件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二件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和研究
总
分
分
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1.抓住关键段落
2.开头的总起段落
3.中间的过渡段落
4.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学习任务二: 重点研读,体会内涵
活动1:研读:2——10段,根据这一童年趣事的叙事要素,挖掘作者叙事背后的隐喻和科学思考,完成下表。
童年趣事 在旧金山日本茶园观察鲤鱼,产生遐想
叙事 要素 环境 主人公 情节
池塘 鲤鱼、鲤鱼“科学家” 解释暴雨下 睡莲的运动 一个鲤鱼“科学家”被抓出水面又放回
隐喻
科学 思考
我们生活的宇宙(多维空间)
客观上存在另外一个“宇宙”
我们(人类及人类中的科学研究者)
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只承认“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不承认“看不见”的世界
我们无法合理解释多维空间的运动而故弄玄虚
已有的一些科学概念和解释或许是荒谬的?
极个别的人认为存在另外的“宇宙”,但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这个“宇宙”的规律不适合另一个“宇宙”?
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的世界就不存在?
活动2:作者将鲤鱼“科学家”与“我们”进行类比,请讨论类比推理的作用及好处。
①通过鲤鱼“科学家”与“我们”的类比揭示出大家拒绝高维空间理论的荒谬。
②形象的故事背后隐含着理性的逻辑推理,表达出作者深刻的含义,易于读者对文意的理解。
学习任务二: 重点研读,体会内涵
活动3.“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理论物理学家个工作时抽象而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及时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无法取得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要成为“理论物理学家”道路很艰辛。
学习任务二: 重点研读,体会内涵
活动3:研读12-18段,根据作者的探究内容归纳作者的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二: 重点研读,感受精神品质
①对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论文充满兴趣
②决定要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③从当地图书馆到全市图书馆和书店,再到大学图书馆,阅读能找到的关于爱因斯坦及其理论的每一本书
④不拘于世俗的约束,决定自建电子感应加速器
⑤把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50码长的线路上
⑥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
天真好奇
热爱科学
勤奋刻苦
勇于探索
兴趣浓厚
酷爱钻研
思考以下问题:1. 本文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学习任务三: 深度研读,鉴赏写作特点
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①从整体上看,作者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体验。
②从局部上看,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有关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思考以下问题:1. 本文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3.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 深度研读,鉴赏写作特点
思考1. 本文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学习任务三: 深度研读,鉴赏写作特点
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①从整体上看,作者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体验。
②从局部上看,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有关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问题2.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3.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出自己童年感兴趣的两件事,进而引出全文。
主 旨
作者通过对童年两件趣事的回忆,用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心路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之路。这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实验精神等基本素质。
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物理学家的理论也许过于艰深,但是其中的道理,和日常生活的体验是相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一名杰出人物的潜质,只要我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借鉴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大胆地实践自己的想法,面对挫折时能够持之以恒,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学界名家!拥有改变世界、探索未知空间的强大能量!
总结语
拓展探究
本文主要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从文中可以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象力。
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数世界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
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
“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
有了想象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如果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