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 (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 (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09: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小明
小说
回顾关于小说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速读课文,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些事情?你能否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概括小说情节呢?
一、整体感知
1946年中秋,我,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被临时分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一个小通讯员负责护送我。一路上,通过赶路闲聊,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更新。
到达包扎所后,我主动请缨去向老百姓借被子,邀请他帮忙。在一个结婚刚三天的新媳妇那里,他借被子遭遇失败,在我的劝说、帮忙之下,新媳妇把结婚用的新的百合花被子借给了我们。后来,小通讯员与我告别,回归前线部队,新媳妇到包扎所来帮忙。
在前线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包扎所里送来了一位特殊的重伤员--那个小通讯员,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和新媳妇悲痛万分,新媳妇为他擦拭了身体,缝补了衣服破洞,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并亲自为这位青年人盖上。
二.赏人物形象
人物一:通讯员
人物二:新媳妇
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为我们展现了 “小通讯员”“新媳妇”两人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给这两个人进行简笔画,你会如何绘画他们,会画出他们身上的哪些特征,会给人物选哪些背景配画呢?请选一个对象,小组合作画一画,说说你绘画理由。
(小组合作绘画,然后展示绘画,说明理由)
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故意停下来等我
动作描写
善解人意
“高高的个子,块头不大……厚实的肩膀,穿一身洗淡的黄军装”
肖像描写
质朴
见我挨他坐下,局促不安,问他话时脸涨得通红“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腼腆、害羞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为救战友而牺牲
语言描写
勇敢无畏
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细节描写
热爱生活;体贴
动作、神态描写
通讯员的形象
外表:高挑年轻、质朴憨厚
性格:腼腆羞涩、善解人意
品质:热爱生活、善良勇敢、不怕牺牲
赏析人物形象
通讯员的形象——年轻小战士
小通讯员简笔画:
高挑个子、块头不大、一身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肩上背着步枪,步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肩上撕挂一块布片,双唇紧闭,坚毅的眼神、双手向前给馒头别人。
原文情节 描写手法 形象特征
肖像描写
漂亮、质朴
细节描写
娴静、羞涩、
淳朴
善良、善解人意
尊敬军人、
品质高洁
动作、心理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30)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低头咬着嘴唇”(30)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30)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58)
新媳妇的形象
新媳妇的形象——青年农村妇女
外貌:年轻美丽
性格:腼腆羞涩
特点:淳朴善良、深明大义、重情重义
新媳妇简笔画:年轻、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有刘海、粗布衣服、咬着嘴唇笑、手捧百合花被子
拓展思考:
文中除了小通讯员、新媳妇,以及其他民众之外,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我”,“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是主要人物吗?“我”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我”的身份:
“我”的性格:
“我”的位置:
“我”的文工团创作者身份、女性身份、同乡身份、包扎所妇女们的带领者身份
不同于通讯员和新媳妇,更外向、热情。
包扎所,恰好连接战士和群众,战争和生活。
高考链接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小说人物的作用“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展开情节。“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通过“我”和小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情节
人物
主题
小通讯员
新媳妇
“我”
是一个憨厚朴实,纯洁腼腆、舍己为人的通讯员形象。
是一个美丽、淳朴、善良的农村女性形象。
是一个大方、爽朗、机灵的文工团女战士形象,是一个次要人物。
三位平凡普通的人,闪耀着人情美、人性美的光辉
活动三、探究文本
综合课文和你所画的人物或者所配的背景,说说哪些细节是你一定要突出来或者不可以漏掉的,为什么?
补充: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
请大家试着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鉴赏其作用。
树枝
馒头
破洞
百合
细节一

树枝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
“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
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
“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细节一

树枝
作用:表现出小通讯员纯朴、自然的情趣。
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将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表现了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实际上正体现出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细节二

馒头
第一次
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
细节二

馒头
有何作用
这个小通讯员,虽然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革命队伍的熏陶,培养了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细节二

馒头
第二次
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
细节二

馒头
有何作用
睹物思人,“我”看到馒头想起他的羞涩、憨厚、天真、活泼、善良、体贴。
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两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细节三

破洞
第一次:“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
通讯员“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有何作用
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也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在情节上为第二次破洞的出现作铺垫。
细节三

破洞
细节三

破洞
第二次:当通讯员回部队时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现在至少要裸露一个晚上肩膀了。
有何作用
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加上对“我”后悔心情的描写,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
细节三

破洞
第三次:通讯员临牺牲前
他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有何作用
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也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细节三

破洞
第四次:通讯员牺牲后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有何作用
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想将这份情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新媳妇的感情得以再次升华。
细节四

百合
第一次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二次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何作用
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细节四

百合
《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1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
2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3
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4
情节上
以“百合花”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文章几次出现百合花被子,与文章内容呼应。
形象上
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的人物形象;
主题上
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效果上
给读者以百合花般纯洁美好的印象,引起读者兴趣。
探究标题的作用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技巧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刻画,通过对小通讯员借被,新媳妇献出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高,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