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小罗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将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后,白纸上出现了油斑;然后他又将碘酒滴在压碎的花生种子上,发现花生种子变蓝色。该实验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A.蛋白质和脂肪 B.淀粉和蛋白质 C.淀粉和脂肪 D.脂肪和淀粉
2.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脚气病——缺少维生素B1 B.佝偻病——缺少维生素D
C.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E
3.包粽子用的糯米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5.清肺排毒汤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名方融合创新而成,对新冠肺炎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吸收汤剂中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口腔 C.食道 D.小肠
6.生物实验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DIY制作清洁剂小实验,实验材料为各种消化液,结果甲组同学的清洁剂去油污效果最好,那么甲组同学可能是选用了以下哪组材料( )
A.胆汁、肠液、唾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
7.维生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是却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
B.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就是维生素的一种
C.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体内缺乏维生素C,容易患坏血病,使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
8.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 )
A.佝偻病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坏血病 D.夜盲症
9.消化道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的过程中( )
A.消化 B.吸收 C.合成 D.分解
10.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
A.维生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11.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维护我们的健康。下列常见做法,你认同的是
A.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
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
C.食品、药品只要包装完整,可根据需要食用或服用
D.“OTC”标志的药物可以随意加大服药用量??
12.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大营养素,但其既不能被消化系统消化也不能被吸收,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3.遇碘变蓝是哪一种物质的特性?( )
A.脂肪 B.淀粉 C.糖类 D.无机盐
14.下列营养物质能直接被消化管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的是( )
A.甘油、脂肪酸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15.骨的成分有哪些成分组成( )
A.无机盐、水 B.无机盐、水、有机物
C.水、有机物 D.无机盐、有机物
16.用超市里专用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的“面筋”含量高。其中“面筋”是营养成分中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17.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原料
②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
④储备能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8.某同学吃西瓜的时候,不小心把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在其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食道→咽→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19.维生素对人体维护健康和调节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 )
A.坏血病 B.夜盲症 C.贫血症 D.骨质疏松症
20.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
B.容易消化的物质
C.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D.主要供能物质
21.常吃海带等海产品,能够获取足够的碘,可以预防下列哪种疾病( )
A.发育不良 B.骨痛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厌食
22.如图式子表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其中①和②分别是( )
A.胰液和肠液 脂肪酸
B.胰液、肠液和胆汁 脂肪酸
C.胰液和肠液 氨基酸
D.胰液、肠液和胆汁 氨基酸
23.葡萄糖进入人体后 ( )
A.全部合成脂肪,贮存备用
B.被重新组合成蛋白质
C.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而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活动利用,多余的部分贮存备用
D.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24.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B.购买的食品要有质量安全图标
C.多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D.发芽的马铃薯也可以吃
25.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是( )
A.早饭不用吃,中饭吃多点就可以了 B.食物多样,比例适当
C.用碳酸饮料、果汁等代替喝水 D.快餐食品好吃、方便又有营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5分)
26.人体消化吸收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有助于身体健康。请回答问题。([ ]内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①能分泌 ;②的名称是 。消化道中能同时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器官是[ ] 。
(2)某同学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营养师。在尝试设计中学生营养食谱时,有四类食材:①谷类食物;②蔬菜、水果;③鱼、禽、肉、蛋类食物;④食用油。食材用量最少的应是 (填序号)。
27.下图是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消化系统由 和 组成,前者由口腔、咽、食道、〔 〕 、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2)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内。
(3)淀粉的消化从 开始,最终在小肠被分解为 。蛋白质最终分解为
(4)〔 〕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8.2019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本年度的主题是“营养运动,携手护视力”。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餐的能量应当占 %。(选填“30”或“40”)
(2)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 ,能有效预防夜盲症。
29.请据图回答:
(1)①②过程所需的酶是由 等消化腺分泌的。过程②③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2)正常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含量相对稳定,这与 的调节作用有直接关系。
(3)空气中的⑤在血液中主要依靠 运输。
(4)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和 。
(5)请用箭头和名称表述小腿肌肉细胞产生的④排出体外的途径:
。
30.根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填写序号)
(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图中的[] 因为它里面有肝脏分泌的 、[] 分泌的胰液,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 等三种消化液。
(2)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部分水和酒精的是图中结构[] ;能初步消化淀粉的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小罗同学 将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后,白纸上出现了油斑,说明种子里面有脂肪;然后他又将碘酒滴在压碎的花生种子上,发现花生种子变蓝色,说明有淀粉。该实验说明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分别是脂肪和淀粉。
2.D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详解】A.脚气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正确。
B.佝偻病是缺少维生素D或含钙的无机盐,正确。
C.坏血病是维生素C的缺乏症,正确。
D.夜盲症是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错误。
故选D。
3.C
【分析】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麦芽糖和葡萄糖。含糖类丰富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米饭、面包等食物,据此解答。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米饭、馒头、面包等食物中获得。因此糯米中含量较多的是糖类。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4.B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详解】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错误。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D
【详解】本题结合实际生活,考查人体吸收和消化的主要器官,难度适中。
【分析】A.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口腔是食物进入的通道,B错误。
C.食道可以将食物运送到胃,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
【详解】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B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脂肪的消化过程是关键。
7.B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不需要消化,直接可以被人体吸收,A正确。
B.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B错误。
C.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
D.维生素C可以提升人体抵抗力,体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维生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B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钙或维生素D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着合成和甲状腺着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B符合题意。
C.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体内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体内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详解】淀粉首先是在口腔内转化为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淀粉和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属于消化。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消化和吸收的不同,分清什么是消化,什么是吸收。
10.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六类营养物质。
【详解】A.维生素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的种类比较多,缺少了也会患相应的缺乏症,不参与细胞构成,不供能,每日需要量少,但作用大,A错误。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B正确。
C.脂肪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C错误。
D.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问题,常见的食品问题有:如因使用杀虫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不合格添加剂等造成的污染;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品腐败安全问题;如未经实践检验的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等。
12.D
【分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详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所以“膳食纤维”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D。
13.B
【分析】某一物质的特有特性常作为鉴定该物质的依据,例如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们常常根据这个特性来鉴定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详解】淀粉是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淀粉遇碘变蓝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故选B
【点睛】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14.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BCD.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不能够直接吸收,BCD错误。
A.甘油和脂肪酸为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属于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能被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A正确。
故选A。
15.B
【详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
故选B。
16.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面粉由小麦种子加工而成,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用面粉加水拌和,洗去其中所含的淀粉,剩下凝结成团的混合蛋白质就是面筋。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的“面筋”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故选A。
17.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因此,蛋白质、糖类、脂肪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①构成细胞的重要材料、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蛋白质、糖类、脂肪对人体的作用。
18.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
【详解】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点睛】熟记消化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9.B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详解】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
故选B。
20.C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溶解和运输物质;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组织细胞,但是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C。
21.C
【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碘盐、海带等海产品含丰富的碘。
【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点睛】关键点: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得大脖子病。
22.C
【分析】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质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被消化为初步分解产物——多肽,然后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①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②氨基酸,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C
【分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因此,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细胞内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的部分则转变成多糖和脂肪贮存备用,C正确。
故选C。
24.B
【分析】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安全,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等问题。要求预防食品安全要做到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检验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详解】A.上山随便采来的蘑菇可能会有毒,吃了有毒的蘑菇对人体有害,属于真菌中毒,A错误。
B.购买的食品要有质量安全图标,注意食品安全,B正确。
C.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但是一旦防腐剂超标,长期食用防腐剂超标的产品,会引发肠胃炎等疾病, C错误。
D.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人吃了这种发芽的马铃薯, 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安全食品应注意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5.B
【分析】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合理营养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A错误。
B.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粮搭配,B正确。
C.多数饮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不能喝饮料代替水,C错误。
D.快餐往往高热量,且营养搭配不够合理,每日的食谱应该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少吃味精,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D错误。
故选B。
26.(1) 胆汁 胃 ③小肠
(2)④
【分析】(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图中①肝脏、②胃、③小肠、④盲肠。
(1)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①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这是因为小肠很长,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所以消化道中能同时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器官是③小肠。
(2)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油和盐是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含较多的脂肪,如果多吃,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食材用量最少的应是④食用油。
27. 消化道 消化腺 〔10〕 胃 〔3〕 肝脏 胆汁 小肠 口腔 葡萄糖 氨基酸 〔13〕 小肠
【分析】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8口腔、2咽、10食道、3胃、13小肠、12大肠和14肛门,消化腺包括1唾液腺、3肝脏、11胰腺、胃腺和肠腺。位于肝脏上的是4胆囊,小肠的起始端是5十二指肠,大肠的起始端6是盲肠,7是阑尾。
【详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10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图中的3肝脏,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4)图中的13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8. 30 维生素A
【分析】(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早餐的能量应当占30%。
(2)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维生素A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植物性的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胡萝卜等黄色食物中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多吃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能预防夜盲症。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以及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9.(1)唾液腺、胰腺、肠腺 小肠;
(2)胰岛素;
(3)红细胞(血红蛋白);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④→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功能、尿的形成和血液循环.人体内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分泌唾液参与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参与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参与消化脂肪,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各种营养物质.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循环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两条路线在心脏处汇合.
通过分析知道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三种,它们分别是由唾液腺、肠腺和胰腺分泌的.正常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含量相对稳定,这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直接关系.氧气在人体内是由红细胞来运输的.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小腿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其途径是④→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所以
(1)①②③过程所需的酶是由唾液腺、胰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过程②③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正常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含量相对稳定,这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直接关系.
(3)空气中的⑤在血液中依靠红细胞运输.
(4)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请用箭头和名称表述小腿肌肉细胞产生的④排出体外的途径:④→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30. 【6】小肠 胆汁 【8】胰腺 肠液 【4】胃 【1】口腔
【解析】观图可知:1是口腔、2是咽、3是食道、4是胃、5是大肠、6是小肠、7是肛门,据此解答。
【详解】(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6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5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1口腔、2咽、3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1口腔可以初步消化淀粉,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