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20: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第三章习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水、尿素和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和葡萄糖 D.水、尿素和蛋白质
2.人在大量运动出汗后,应该及时补充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含大量气体的饮料
C.淡盐水 D.蒸馏水
3.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过滤形成原尿
4.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③模拟的是膈肌
B.图甲模拟呼气过程
C.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①模拟的器官对到达②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5.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端上升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
6.人受凉感冒时,鼻腔常常被阻塞,这是因为( )
A.扁桃体发炎 B.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D.鼻涕堵塞
7.下列有关呼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食物容易进入气管
B.肺泡是因为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越薄后形成的
C.痰是肺泡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的
D.口罩不仅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还可以清洁进入肺内的气体
8.吸气时,胸廓和膈的变化是 ( )
A.胸廓扩大,膈顶部下降 B.胸廓扩大,膈顶部上升
C.胸廓缩小,膈顶部下降 D.胸廓缩小,膈顶部上升
9.如图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引起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②过程的进行依赖于胸廓容积的变化
C.长期缺铁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的运输
D.②④过程均使血液中氧气浓度降低
10.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是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1.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器官的是( )
A.肺 B.肛门 C.肾 D.皮肤
12.尿毒症患者通常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通过半透膜及时将血液中的废物滤出,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  )
A.肾静脉 B.肾小球 C.肾小管 D.尿道
13.如右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B.丁结构的液体叫原尿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丁处被重吸收
14.沙尘暴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强烈的刺激和损伤,呼吸道中能阻止沙尘颗粒进入肺的结构有( )
①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②鼻毛 ③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④会厌软骨 ⑤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下列关于人体呼吸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进入肺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肺泡中的氧能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中氧浓度大于血液中的氧浓度
D.人体吸入的氧通过气体交换全部进入血液,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16.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②、③、④、⑤组成
B.③和④组成的结构是肾小体
C.③中液体是原尿,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D.⑤是肾小管,它具有重吸收作用
17.方框中的 X 是人体的某一器官,A、B、C、 D,甲、 乙、 丙、 丁分别为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 → X → 乙且D → X → 丁,则 X 是肾
B.若B → X → 丁且丁中养料增多,则X 是胃
C.若C → X → 丙,则 X 是肺
D.若D → X → 甲,且甲中含氨废物减少,则X 是大肠
18.在不知不觉中,肺在进行着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偏左下方
B.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肺泡外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9.吃饭时不能说笑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易从咽误入气管
C.消化腺的分泌能力下降
D.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20.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M2.5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由肺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21.“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讲话或大笑容易呛到,是因为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
A.喉 B.咽 C.气管 D.鼻
2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极限条件下,可3天不进食,7天不喝水,但是3分钟不呼吸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富有弹性,当肋间肌舒张,肺扩张,气体被吸入
B.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含量增加
C.呼出气体中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23.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C.正常情况下,④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⑥能够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吸收进入⑤
24.人体进行呼吸时会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  )
A.组织细胞 B.血液 C.肺泡 D.心脏
25.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B.入球和出球小血管都是小动脉
C.肾小球若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血尿
D.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原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5分)
26.小华与家人一起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中的迷你健康跑项目。如图是小华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一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肺泡、心脏、小肠绒毛、肾单位的结构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生理过程:

(1)开跑前,小华吃了面包、牛肉干等食物,其中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的最终产物是 。
(2)乙中心室所处的状态是 (单选),这时①和③的作用是 。
A.收缩 B.舒张
(3)人体产生的废物有一部分会进入尿液,图丁中肾单位是由___组成(多选)。
A.1
B.2
C.3
D.4
E.5
(4)经过肾脏后,血液中尿素浓度明显___(单选)。
A.升高 B.降低
27.人生活在生物圈中,每时每刻都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图一是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曲线图,图三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图一可知,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 和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适于气体交换,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2)进行图三中①过程时,图一中的[3]向 运动(填“上”或“下”),此时肺内压的变化对应图二曲线的 段(填字母)。
(3)血液流经图三中的C处时,血红蛋白与氧气 (填“结合”或“分离”);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液中 运送,最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4)下表中 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两瓶气体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图三中的 过程(填数字)。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瓶 78.00% 21.00% 0.03% 0.97%
乙瓶 78.00% 16.00% 4.00% 2.00%
28.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⑦ ,是外界气体进入⑥ 的通道。
(2)吃饭时说笑,很容易被哈引起咳嗽,这是因为②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3)吸入的气体最后到达肺内的 里,它的外面包绕者丰富的 ,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 。
29.去年冬天刘海5岁的妹妹因患流感引发了肺炎,治疗及时已痊愈,珍爱生命关注健康要从你我做起。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病人需加快呼吸频率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图中的【7】 (肌肉)会 ,顶部下降,进入肺泡的氧气透过图中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该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2)肺炎病人手部输液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心脏的[ ] ,再进入[ ] 。
30.以下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后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白细胞 红细胞
A样本 ﹣﹣ 0.1 1.75 2.0 0.0 ﹣﹣ ﹣﹣
B样本 ﹣﹣ ﹣﹣ 1.6 2.0 0.0 ﹣﹣ ﹣﹣
C样本 ++ ﹣﹣ 1.5 ﹣﹣ 0.02 ++ ++
(1)表中正常的尿液是哪份样液?
(2)如果三份样液中有一个是糖尿病病人的尿液,那么最有可能是那一份?
(3)如果某人的肾脏出现了病变,他的尿液化验的结果最有可能是哪一份?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血浆(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尿素、无机盐和水。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C
【详解】试题分析:淡盐水含有含钠的无机盐,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3.D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详解】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原尿重吸收形成尿液而不是有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题图中的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肺泡,③表示膈肌。
【详解】A.图甲中的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肺泡,③表示膈肌,A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③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增大,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B不符合题意。
C.乙图中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肺容积扩大,肺内压减小,肺扩张,表示吸气,C符合题意。
D.①模拟的是气管,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够对进入②的气体起清洁、湿润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a、b表示氧气,c、d表示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详解】A.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A正确。
B.肺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端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B错误。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错误。
D.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图中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右心房,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知识点的理解,是中考(学考)的重点内容。
6.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故选C。
【点睛】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7.C
【分析】(1)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A.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A正确。
B.支气管有2条,它们在肺内一再分支,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肺泡是因为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越薄后形成的,B正确。
C.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形成的。气管和支气管内的黏膜能够分泌黏液,黏膜上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的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C错误。
D.口罩不仅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还可以清洁进入肺内的空气,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痰的形成。
8.A
【详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相反。
9.C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图: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①是肺的通气,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A错误;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行依赖于气体的扩散作用,B错误;铁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会影响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正确;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升高,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降低,D错误。
10.B
【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集合管、4肾小球、5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肾单位中4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形成的球状结构,具有过滤作用,A正确。
B.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较多,而2中的液体中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5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3集合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C正确。
D.尿液的形成需要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体外;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另外皮肤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排汗。粪便由肛门排出,属于排遗。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详解】A.肾静脉的作用和其他器官静脉类似,主要就是回流肾脏的血液,在肾脏内有广泛的静脉丛回收血液,最后汇合成肾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半透膜的作用是及时将血液中的废物滤出,两者的作用不相似,A错误。
B.肾小球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具有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半透膜的作用是及时将血液中的废物滤出,两者的作用相似,B正确。
C.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半透膜的作用是及时将血液中的废物滤出,两者的作用不相似,C错误。
D.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半透膜的作用是及时将血液中的废物滤出,两者的作用不相似,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图中甲是肾动脉,乙是肾脏,丙是输尿管,丁是膀胱,结合尿的形成分析作答。
【详解】乙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主要的排泄器官,但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A错误;
丁是膀胱,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膀胱中是尿液而不是原尿,B错误;
乙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C正确;
丁为膀胱,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除体外,而尿液中的水会被排出体外,不会被吸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难度不大,熟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排泄器官除了肾脏外还有皮肤、呼吸系统等。
14.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呼吸道中能阻止沙尘颗粒进入肺的结构有①②③。
故选A。
15.D
【分析】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起,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详解】A.外界气体进出肺,也叫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B.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肺泡中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的氧浓度,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能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B正确。
C.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肺泡中的氧能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中氧浓度大于血液中的氧浓度,C正确。
D.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不是人体吸入的氧气全部都扩散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D。
16.A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⑦肾静脉。
【详解】A、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④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构成。A错误。
B、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B正确。
C、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C正确。
D、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不被吸收,形成尿液随尿道排出体外。 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结构名称。
17.C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图中:X是人体的某一器官,A、B、C、D,甲、乙、丙、丁分别为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A、B、C、D为进入该器官的动脉血管,甲、乙、丙、丁为与该器官相连的静脉血管。
【详解】A.若A→X→乙,A、乙都流动脉血,X是肾小球,若D→X→丁,D、丁都流静脉血,X不可能是肾脏,故A错误。
B.若B→X→丁,因为B流动脉血、丁流静脉血,X为体循环的某一器官,又由于丁中养料增多,则X是小肠,故B错误。
C.若C→X→丙,C是动脉,流静脉血,丙是静脉,流动脉血,则X是肺,故C正确。
D.若D→X→甲,D是动脉、甲是静脉,都流静脉血,据此不能判断X是什么器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该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8.C
【分析】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体,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
【详解】A.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错误。
B.人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内压随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B错误。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错误。
故选C。
19.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分析可知: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故选B。
20.A
【分析】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飘浮于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物、液体微粒与固体吸附被体或气体后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A.PM2.5颗粒物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A正确。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B错误。
C.肺泡中的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不是由肺直接进入组织细胞,C错误。
D.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故选A。
21.B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口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口盖住,导致食物容易误入气管,B正确。
故选B。
22.C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 肋间肌舒张时,胸廓容积减小,肺收缩,完成呼气运动, A错误。
B. 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内的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错误。
C. 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C正确。
D. 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但二氧化碳含量仍低于氧气含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弓|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23.B
【分析】图中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出球小动脉、③为肾小球、④为肾小囊、⑤为毛细血管、⑥为肾小管。
【详解】A.肾脏由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肾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⑥肾小管,B错误。
C.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正常情况下,④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⑥肾小管能够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吸收进入⑤毛细血管,称为重吸收作用,D正确。
故选B。
24.A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所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D
【详解】A、肾小球是个血管球,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故A正确;
B、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故B正确;
C、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因此血细胞随尿排出,导致血尿,故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不是在肾小球中形成原尿,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6.(1)氨基酸
(2) A 防止血液倒流
(3)CDE
(4)B
【分析】图甲肺泡,图乙心脏,图丙小肠绒毛,图丁肾单位;
图甲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图乙中:①和③表示动脉瓣,②和④表示房室瓣;图丁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肾静脉。
【详解】(1)牛肉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乙图表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故选A;①和③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即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从动脉流回心室。
(3)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故选CDE。
(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与肾动脉相比,6肾静脉血液中尿素浓度明显降低,故选B。
27.(1) 2呼吸道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 下 BC
(3) 分离 血浆
(4) 乙 ③④⑤⑥
【分析】图中:1是肺、2是呼吸道、3是膈肌;曲线AB表示呼气,曲线BC表示吸气,①②肺通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③④肺换气,⑤⑥组织换气,据此回答。
【详解】(1)呼吸系统由2呼吸道和1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①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3膈肌顶部向下运动,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对应曲线AB),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3)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走。
(4)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都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有关,故乙瓶的气体是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4个环节组成 :①②肺通气: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③④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⑤⑥组织换气,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故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图三中的③④⑤⑥过程。
28. 呼吸道 肺 咽 肺泡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解析】图中结构名称: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呼吸道。
【详解】(1)如图,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其中⑥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⑦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⑥肺的通道。
(2)②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咽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④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3)吸入的气体最后到达肺内的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图作答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属中档题。
29. 膈肌 收缩 2右心房 3右心室
【详解】图中:1肺动脉、2右心房、3右心室、4主动脉、5左心房、6左心室、7膈肌。
(1)“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病人需加快呼吸频率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图中的[7](膈肌)会收缩,“顶部下降”,进入肺泡的氧气透过图中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会透过该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吸排出体外”;“肺泡具有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等特点,“这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肺炎病人手背输液治疗时”,药物进入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后首先进入心脏的[2]右心房,再进入[3]右心室,然后通过[1]肺动脉输送到肺。
30.(1)B样液 (2)A样液 (3)C样液;因为出现了大量的血细胞和蛋白质
【详解】试题分析: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所以原尿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等。尿液是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的,尿液中不会有大分子物质和葡萄糖等,只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B样本中没有大分子的物质和葡萄糖,只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所以B为尿液。A中只含葡萄糖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含有葡萄糖,可能为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该有蛋白质,样品C中出现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大了,把不应该过滤到肾小囊腔的大分子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了。所以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故该病人发生病变的场所可能是肾小球。
考点:尿液的形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