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十年国共对峙 1、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斗争的?这些斗争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
2、革命形势得到怎样的发展?思考:军事斗争——武装起义 游击战争 反“围剿”经济斗争——土地革命 发展生产政治斗争——根据地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斗争——武装起义 游击战争 反“围剿”经济斗争——土地革命 发展生产政治斗争——根据地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图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渡口吴起镇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前来迎接的红 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告结束. 长征,共行军368天,推算,其中15整天打大决战,白天行军235天,夜晚行 军18天。
长征,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越1.52万平方公里草地。
长征,转战1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
长征,平均每天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1934年10月,长征开始,8.6万余人。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3.7万余人。
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2万余人。
1935年9月,兵力1.4万余人。
1935年10月,兵力数7000余人。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时,3万余人。
(主要依据《彭德怀自述》等资料。红一方面军兵力变化统计 1936年夏天,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曾经与之共处18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二战名将、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三大洲》一书中说,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法国女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在长篇纪实报道《长征》中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中国向全世界展开改革开放蓝图后不久,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当他带着全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布热津斯基被眼前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思考: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长征的胜利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 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 2. 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 团结创新 独立自主
不畏艰难 实事求是
集体主义 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