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2024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姥(mǔ) 槌床(zhuī) 哽咽(yè) 伶俜(pīng)
B.葳蕤(ruī) 珰(dāng) 拊掌(fǔ) 玳瑁(dài)
C.主簿(bù) 赍钱(jī) 否泰(pǐ) 婀娜(ē)
D.磐石(pán) 摧藏(cáng) 鲑珍(guì) 晻晻(yǎn)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驱使 葳蕤 遗弃 琉璃
B.槌床 纨素 钱帛 嘻戏
C.蒲苇 拊掌 婀娜 窈窕
D.娇逸 红罗 踯躅 彷徨
3.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枝枝相覆盖
A.仰头相向鸣 B.嬉戏莫相忘
C.儿已薄禄相 D.及时相遣归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相见常日稀 (4)及时相遣归。
A.(1)与(2)意思相同 (3)与(4)意思不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 (3)与(4)意思相同
C.(1)与(2)意思不相同 (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 (3)与(4)意思不相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
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终老不复取 B.蒲苇纫如丝
C.箱帘六七十 D.诺诺复尔尔
7.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府吏见丁宁 寡妇起彷徨
C.本自无教训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可怜体无比 叶叶相交通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后面的问题。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①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②,行当折摇③,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④.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⑤!弃置勿复道。”
【注】①丈人:古时男子的称呼,这里是病妇称她的丈夫。②笪笞:捶打。③折摇:夭折。④饵:糕饼之类。⑤行复尔耳:又将如此。尔,如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截取生活片段开篇,引出下文病妇对丈夫的嘱咐。
B.“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还没有说话,泪水里有生活的辛酸、疾病的折磨、对丈夫的不满。
C.“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答”,病妇临终的唯一牵挂是自己的孩子
D.诗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行为、神态描写突出,真切动人,缘事而发”的特色。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复重纷纭(再)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进止敢自专(岂敢)
昼夜勤作息(深夜)
C.伶俜萦苦辛(缠绕)
谓言无罪过(以为)
D.箱帘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留下)
(2)焦仲卿、刘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刘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予焦仲卿?请具体分析。
11.阅读汉乐府《艳歌何尝行》,完成各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①,罗列行不齐。妻卒②染疲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③。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注】①十十将五五:众鸟相携飞行。将,扶。②卒:通“猝”,突然。③摧颓:受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十将五五(扶)
B.吾将负汝去(背)
C.五里一反顾(回头)
D.躇踌顾群侣(伤心)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是与下文情节有一定关联的。
C.“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D.本诗采用了拟人、白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离别的悲剧。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论为城旦[注].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妾利其死,愿以尸骨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城旦:秦汉时期的一种刑罚名。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康王舍人韩 凭 舍人:门客
B.论为城旦 论:定罪
C.以示左右 示:命令
D.俄而凭乃自杀 俄而:不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论为城旦 阿母为汝求
B.言愁且思也 年且九十
C.其妻乃阴腐其衣 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
D.屈体相就 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3)下列语句全表现韩凭夫妻相亲相爱的一组是
①妻密遗凭书
②其妻乃阴腐其衣
③俄而凭乃自杀
④妻遂自投台
⑤王与之登台
⑥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⑦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⑤⑥⑦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凭妻何氏以信誓爱,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B.文章以鸳鸯鸟和相思树为衬托,突出了韩凭夫妻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爱情。
C.韩凭和妻何氏是一对忠于爱情、誓死不屈的夫妻,何氏宁死也不愿做康王的妻子,最后被逼投台而死。
D.文章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5)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②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三、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所思(节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槌床”的“槌”应为“chuí”;
B.“葳蕤”的“蕤”应为“ruí”;
C.读音完全正确。
D.“摧藏”的“藏”应为“zàng”;
故选:C。
2.【解答】A.正确;
B.“嘻戏”中的“嘻”;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解答】题干例句“枝枝相覆盖”中的“相”,意为“互相”。
A.“仰头相向鸣”中的“相”;
B.“嬉戏莫相忘”中的“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C.“儿已薄禄相”中的“相”;
D.“及时相遣归”中的“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故选:A。
4.【解答】(1)言:之前说的话。句子译为:原先(结婚时)已经讲好的话,如今却对我施残暴啊。
(2)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只有自己悲伤了。
(3)副词,互相。
(4)偏指一方,可译为“我”,把我赶回家。
故选:D。
5.【解答】A.正确。
B.正确。
C.“留待作遗施”中的“遗”,句意为:还是把它们留下来给你作个纪念吧。
D.正确。
故选:C。
6.【解答】A.“取”通“娶”。
B.“纫”通“韧”。
C.“帘”通“奁”。
D.无通假字。
故选:D。
7.【解答】A.“共事”,古义:共同生活;
“穷困”,古今异义词;今义:贫穷;
B.“丁宁”通“叮咛”,指嘱咐;
“彷徨”,古今同义;
C.“教训”,古义:教养;
“非常”,古今异义词;今义:程度副词,很;
D.“可怜”,古义:可爱;
“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指水陆运输的总称。
故选:B。
8.【解答】A.错误,而不是抒情诗。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9.【解答】(1)B.“对丈夫的不满”无中生有。
(2)此诗通过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汉代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全诗细致地刻画了托孤,表现了妻死儿幼的惨状。
答案:
(1)B
(2)本诗通过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贫苦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的生活惨象。
译文:
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有一句应当说的话。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孩子母亲死去了,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只得关门堵窗,独自上市,泪水不止,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孩子们哭着找妈妈抱,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
赏析: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传呼丈人前一言”,单刀直入。病妇久病不愈,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当言未及得言。”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泣不成声了,已不堪悲,更见酸楚,先声夺人,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魂牵梦萦的是什么,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莫我儿饥且寒,行当折摇!”寥寥五句,尽在其中,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平平写来。“饥”字,虽指来日,亦可以想见,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倘再使其饥而且寒!这一切,永诀之时,发而为嘱托之辞了,语气之强烈,直如命令,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无缘重见之苦,“思复念之”,更将殷殷嘱望之情。一个人临终之时,唯独自己的孩子。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情真语真,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乱曰”以下,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只得关门堵窗,独自上市,襦复无里”句,直笔写穷。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舍孤儿到市”,或可挡风避寒。母爱由言语泄出;父爱则由行动导出!着一“舍”字,欲携不得、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舍”也,实出无奈,泣坐不能起。”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男儿有泪不轻弹,竟呜咽不止,若非伤心至甚!“对交涕泣,同意反复,将悲伤之情。怜念子女、悼怀亡妻,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债务一摊,不啻是梁崩柱摧,肝肠寸断,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诗意翻跌、纡曲难伸,为此段结束之句,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以及“持”的凝重。父亲道逢亲交,匆匆赶回家中,啼索其母抱,雪上加霜。此中之“啼”,缘于寒。一个“索”字、牵衣顿足。“徘徊空舍中”句、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家徒四壁之状,空在无食无物。儿啼屋空,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别再提了。其实,父亲未喊出。而“弃置勿复道”句,百感丛集,正是道而无用。从“对交啼泣”,到欲说还休,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全诗至此,黯然收束,前已有病妇托孤、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答案尽在其中。
这首诗通过托孤,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动态心态。全诗沉痛凄惋,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
10.【解答】(1)A.奉事循公姥:“公姥”,婆婆,白天黑夜,赠送。
(2)根据原文“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可知,表现出决绝的态度,不够资格待新人,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态度,于今无会因,久久莫相忘”可知,认为二人从此再无相见的机会,可见二人感情深厚。
答案:
(1)C
(2)一方面,她与丈夫恩爱有加;另一方面,表现出决绝的态度。
参考译文:
兰芝对府吏说:“不要再这样麻烦了,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四角都垂挂着香囊,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11.【解答】(1)D.躇踌顾群侣:躇踌,徘徊不前。故选D。
(2)A.“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错误,本诗不是以美禽起兴。故选A。
答案:
(1)D
(2)A
参考译文:
一双天鹅翩翩飞。一群天鹅在前飞。雌性天鹅突生病。雄性五里一回顾。我欲衔你同飞行。我欲背你同飞去。新婚之爱何其乐。遥望别人成双对。
12.【解答】(1)C.“示”解释为“命令”有误。句子翻译为:把信给亲信臣子看。
(2)A.第一个“为”,做;第二个“为”,替,给。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B.第一个“且”,表并列;第二个“且”,将近;
C.第一个“阴”,暗中,名词。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
D.两句里“相”都是副词。
(3)注意题干要求是表现韩凭夫妻相亲相爱的一组。②“其妻乃阴腐其衣”是说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⑤与其夫无关。排除有②⑤的选项。
(4)C.“最后被逼投台而死”分析有误,妻遂自投台”可知,自杀而死的。
(5)①“屈体”,弯曲身躯(树干),靠近,交错,互相靠近,树枝在地上交错。
②“哀”,为动用法;“号”,称,这种树,于是称这种树叫相思树。
答案:
(1)C
(2)D
(3)C
(4)C
(5)①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树枝在地上交错。
②宋国人为他们而悲伤,于是称这种树叫相思树。
参考译文: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何氏貌美。韩凭心怀怨恨,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河大水深。”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是指两人长期不得往来,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
韩妻何氏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因为衣服已经朽烂,何氏自杀而死,我以死去为好,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宋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两棵树树干弯曲,根在地下相交。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早晚都不离开,凄惨的声音感动人,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就从这儿开始。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
三、诗歌阅读
13.【解答】全诗采用女子自述的口吻,写出了一段感情的波折,写了女主人公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后,愤然砸毁信物、决绝的态度。
答案:
起初,着意修饰要送给所思之人的簪子,“闻君有他心”,恨人而烧之,诗歌塑造了一个热情奔放的年轻女子形象。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
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
赏析:
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劝士讽敌”的军乐,叙战阵、表武功。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开头五句写其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相去万里,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犹言赠与,终于选择了“双珠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谓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更见美观(绍缭。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这几句写物寄情,表达已言简意丰。试看汉末繁钦《定情诗》中“何以致拳拳。”“何以致区区。”“何以结恩情。”“何以慰别离,分明是受本篇启发而化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写出了这场风波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骤然间,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摧、烧、扬”,如快刀斩乱麻,何等愤激,勿复相思,又何等决绝,不足以状其“望之深。”(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