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2 10: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2.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该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21教育网
A. B.
C. D.
3.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变大造成的
4.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5.如图所示,一条形磁体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世纪60年代,美国细菌学家发现趋磁细菌,将磁铁置于细菌附近,细菌向磁铁的N极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在海洋中,地磁场将驱使这种细菌运动的方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西向东 D.由东向西
7.下列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C60 D.活性炭
8.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左端(电池右边为正极)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
A. B.
C. D.
9.2023年10月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富含的铌元素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铌的元素符号为Nb B.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
C.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1 D.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
10.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4个原子共有46个电子,A 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B元素是 (  )
A.B B.O C.N D.C
11.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被吸起。当铁块A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1-c-n-j-y
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乎衡
B.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
C.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天平左盘下降
D.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
12.如图甲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乙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  )
A.电流的磁效应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化
13.高锰酸钾是一种抗菌剂和消毒剂,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由锰元素、钾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
A.KMnO4 B.MnO4K C.K2MnO4 D.K(MnO4)2
14.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N2O3、NH3、NO、N2 B.NH3、N2、NO、N2O3
C.NH3、NO、N2、N2O3 D.NO、N2、N2O3、NH3
15.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B.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C.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断变化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16.磁卡在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只要将磁卡刷过读卡装置,检测头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便能得到相应的信息。以下电器件中工作原理与此相似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电动机 B.发电机 C.电磁继电器 D.电铃
17.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电动机突然停止工作,闭合开关S,灯泡L发光。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插孔,试电笔都不发光,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间发生断路 B.b、c两点间发生断路
C.c、d两点间发生断路 D.电动机发生短路
18.如图所示是小科家的电路简化图,由该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框甲中应安装电压表
B.控制灯泡的开关和灯泡的位置可互换
C.插入插座的台灯和电视属于并联关系
D.将测电笔插入乙孔中,氖管不发光
19.如图所示,甲、乙两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丙站在地上并与乙手拉手,上下两条裸露导线分别是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那么一定会触电的是(  )【来源:21cnj*y.co*m】
A.甲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20.现有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知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质量比不可能为(  )
A.9:20:6 B.18:40:11 C.40:18:7 D.27:60:8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2分,共26分)
21.某化合物的化学为HnRO2n+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化合价为   .
22.如图是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 试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
23.小明去超市、走到自动扶梯前时发觉它运行得较慢。当他站在自动扶梯上时又快了起来。小明依照所学的知识。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为压敏电阻).www.21-cn-jy.com
(1)通电后,电磁铁的下端为   极。
(2)当没有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时,动触点与触点   (填"1"或"2”)接触,电动机转速变小。由此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24.如图所示是一种单元防盗门门锁的原理图。其工作过程是:当有人在楼下按门铃叫门时,楼上的人闭合开关,门锁上的电磁铁通电   衔铁,衔铁脱离门扣,这时来人拉开门,进入楼内。在关门时,开关是断开的,衔铁在   的作用下,合入门扣。21·世纪*教育网
25.如图所示,当电流通过灯丝,白炽灯的灯丝就会发热发光。小明向同学介绍自己观察白炽灯的新发现:将强磁体靠近通电白炽灯的灯丝,可以观察到灯丝晃动的现象。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   而运动。这一现象和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26.小明同学学习了电与磁的有关知识后,对自己家中的电路和连接非常感兴趣。
(1)小明同学知道了照明电路中各盏灯之间、灯与其他用电器间是   联。
(2)小明同学在使用滚筒洗衣机时,他发现接触金属门手柄会“麻手”,可解决的办法是给洗衣机电路   (选填“增接零线”“加接地线”或“加接断路器”)。www-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36分)
27.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回答:
(1)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上述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   (填序号)。
(3)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组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Li G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请你将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元素表规律进行排列   。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_____(可多选)。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
29.科学家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4分)由图可知,两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   ;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   。2·1·c·n·j·y
(2)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是:用右手握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根据这个方法,请你判定甲图中导线a在靠近导线b一侧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于纸面   。(填“向里”或“向外”)甲乙
(3)由此可知: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   来实现的。
30.挪威人伯克兰曾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开创电磁炮先河。我们新型航母装配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也是应用了这一原理。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科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如图:给螺线管和铁质撞针都通电后,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
(1)小科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选填字母)。
A.增加螺线管的线圈匝数 B.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C.增大通过螺线管线圈的电流 D.改变线圈的绕向
(2)通电后,撞针为什么会迅速向前移动,其工作原理是:   
(3)小科测得的一组实验数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如表。
小科得出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撞针质量为0.3克时电磁炮的射程最远”的结论。小王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可靠,建议再取不同质量的撞针进行实验。你认为选择质量范围在   克之间的撞针进行进一步实验比较合理。21·cn·jy·com
31.小瑞学习了电磁知识后,利用一块安装在有机玻璃板上的螺线管、菱形小磁针、铁粉、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等器材来探究通电螺旋管周围的磁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小瑞首先选用了一个小磁针如图甲所示,当小磁针静止时,由于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A端大致指向北方,则A端为小磁针的   (选填“N”或“S”)极。
(2)然后小瑞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螺线管用导线依次连接起来。8个小磁针放到通电螺线管周围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发生明显的偏转如图丙所示,则通电线旋管上部B点磁场方向是   (选填“向左”或“向右”)。
32.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请你补充完整:
(1)将一根铜棒用两根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将一蹄形磁铁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铜棒与下方的蹄形磁铁磁极间的磁场方向垂直;
给铜棒两端加电压U,闭合电路,观察悬线偏转的角度a:
给铜棒两端加电压U,U,>U,闭合电路,观察悬线偏转的角度a;  ,
即可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2)小徐也利用该装置探究同样的问题,但两次实验中给铜棒所通的电流方向均与小金的相反,从实验事实和证据的角度考虑,比较小徐和小金的做法,你认为____;
A.都可以 B.小金更合理 C.小徐更合理
(3)小金想进一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的长度是否有关,于是他仅更换了另一根较长的铜棒重复上述实验,这样改变自变量是否正确,请说明由:
   。
四、解答题(共5题;共38分)
33.(8分)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2)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3)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2100IU(相当于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列式计算)
34.(5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液被广泛用于公共设施的消毒,现有一种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求这瓶消毒液中碳元素的质量(保留一位小数)。
35.(9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 C12H2O2N,相对分子质量为 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4分)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个,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保留到0.1%)
(3)418g“摇头丸”中含多少克氮元素
36.(9分)2020年底,杭州老城区掀起加装电梯的热潮,图甲为电梯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为小金设计的模拟电梯升降的电路设计,A、B为电磁铁,C为橡胶棒,其上面的衔铁左右两端可上下运动,不受磁力时,衔铁回复到图示位置,1、2为两个触点,R为压敏电阻。请回答:
(1)乙图中,仅闭合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2,电磁铁B有磁性,衔铁的一端与    (选“1”或“2”)端点接触。
(2)若乙图中电动机所在电路的电流沿顺时针流向时,轿厢上升,则开关S2对应的按钮上应标的符号为    (选填“”或“”)。
(3)若电梯内超重时,电梯停止运转,则压敏电阻R应选择丙图中的    (选填“R1”或“R2”)。
(4)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10V,当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导线和线圈电阻不计,该电梯最多能承载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7.(7分)随着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高楼大厦逐渐增多,电梯为居民的出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   接触,电铃发出警报声;
(2)根据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3)如图甲,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伏,R1=110欧,当电磁铁线圈电流达到50毫安时,衔铁刚好被吸住。若该电梯厢内乘客总重为10000N时,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
答案解析部分
1.A
【解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根据给出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A. 它们圆圈的数字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 ,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都是8,相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D
【解析】根据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分析。
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D符合该分子的图形,
故答案为:D。
3.B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A. 水在固态时,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 ,故错误;
B.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故正确;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
D.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4.A
【解析】根据同位素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质量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分析。
A、甲和乙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B、质子数=核电荷数,甲和乙质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乙和丙质子数不同,则核外电子数不同,错误;
D、乙和丙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原子,错误;
故答案为:A。
5.D
【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条形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甲的左端为S极,乙的左端为N极,丙的左端为S极,丁的右端为S极,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B
【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地磁场的方向的知识分析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细菌向磁铁的N极移动。而地磁两极和地理两级交错分布,即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因此地磁场驱使这中细菌从北向南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A.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错误。
B. 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错误。
C. 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错误。
D. 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故答案为:D。
8.A
【解析】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磁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的指向。
由安培定则可得,电磁铁左侧为N极,磁感线向外,则小磁针N极应向外,故A对,B、C、D均错。
故答案为:A。21*cnjy*com
9.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符号为元素符号分析;
B、根据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分析;
C、根据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A、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符号为元素符号, 铌的元素符号为Nb ,不符合题意;
B、 铌原子的质子数为41,中子数=93-41=52 ,符合题意;
C、 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41 ,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由提供信息可知,B核外电子数比A多1个,C核外电子数比A多8个,D比C核外电子数多1个,设A核外电子数为x,
根据题意有:
x+x+1+x+8+x+8+1=46,
x=7,
则A是氮元素,B是氧元素。
故答案为:B。
11.A
【解析】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磁铁的方向;根据匀速运动的特点分析天平是否平衡。
由图可知,电流的方向从上到下,由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即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当当铁块A向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可知天平仍保持平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B
【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放入磁场后两舌簧被磁化而产生相互作用,从而由线圈中电流的变化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
S闭合时,控制电路接通,线圈产生磁场,舌簧被磁化,在两舌簧端面形成异名磁极,因相互吸引而吸合,于是工作电路接通。S断开时,两舌簧退磁,在弹力作用下分开,工作电路断开。
故该装置中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磁化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故答案为:B。
13.A
【解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一般遵循正价在前,负价在后,高锰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锰元素为+7价,则化学式为 KMnO4 。
故选A。
14.B
【解析】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A、N2O3、NH3、NO、N2中氮元素化合价依次为+3、-3、+2、0,不符合题意;
B、NH3、N2、NO、N2O3中氮元素化合价依次为-3、0、+2、+3,符合题意;
C、NH3、NO、N2、N2O3中氮元素化合价依次为-3、+2、0、+3,不符合题意;
D、NO、N2、N2O3、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依次为+2、0、+3、-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电吉他的拾音器由磁铁和线圈组成,钢弦被磁化,弹动钢弦,相当于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线圈中就会产生对应的音频电流,电流经放大后通过音箱,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根据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电流。
A、取走磁体,就没有磁场,振弦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故A正确。
B、铜不可以被磁化,则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
C、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断变化,使弦振动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故C正确。
D、弦振动过程中,磁场方向不变,弦的运动方向会不断变化,则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故D正确。
故选答案为:B。【出处:21教育名师】
16.B
【解析】由题意可知,刷卡时,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电流,则分析各电器工作原理可知能产生电流的选项。
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是利用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变化的感应电流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A
【解析】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A.a、b两点间发生断路时,插座的左孔与火线断开,电动机也与火线断开,而灯泡的火线部分不受影响。此时灯泡发光,测电笔接触插座的插孔时不发光,电动机不工作,故A符合题意;
B.b、c两点间发生断路时,对电动机没有影响,即电动机应该工作,故B不合题意;
C.c、d两点间发生断路时,插座的右孔与火线正常连接,测电笔接触时会发光,故C不合题意;
D.电动机发生短路时,灯泡和插座都被短路,即灯泡不发光,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8.C
【解析】A.根据家庭电路的连接顺序解答;
B.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知识判断;
C.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D.根据插孔的接线方法判断。
A.根据图片可知,甲在家庭电路的最前面,应该电能表,故A错误;
B.为了安全,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不能互换,故B错误;
C.台灯和电视单独工作,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故C正确;
D.乙孔接火线,测电笔接触时应该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19.A
【解析】触电的条件:①接触火线;②构成通路。
根据图片可知,甲的左手接触火线,右手接触零线,那么电流经过人体会发生触电事故。而乙通过丙与大地相连,但是没有接触火线,因此不能发生触电事故,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0.C
【解析】根据 FeO、Fe2O3、Fe3O4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结合混合物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确定三物质的质量关系分析。
由化学式可知,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3)21:8,要满足混合物中铁、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也为21:8,则样品中含有任意量的Fe3O4都可以;而FeO和Fe2O3的分子个数比为1:1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即FeO和Fe2O3的质量比为72:160=9:20时,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也恰好为21:8,C选项中 FeO、Fe2O3 质量比不是9:20,该质量比不可能。
故选C。
21.M﹣16﹣33n;+(3n+2)
【解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HnRO2n+1相对分子质量为M,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n+x+16×(2n+1)=M,解得x= M﹣16﹣33n ; 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R的化合价为x,则(+1)n+x+(-2)×(2n+1)=0,x= +(3n+2) .
故答案为: M﹣16﹣33n ; +(3n+2) .
22.3;F-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由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
23.(1)S
(2)1;减小
【解析】(1)安培定则的内容是: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就是N极。
(2)本题中有两个电路,左侧为压敏电阻与电磁铁串联为控制电路,右侧为电机控制工作电路,当衔铁与触点1接触时,R1与电机串联,当衔铁与触点2接触时,电阻R1断路,电机中电压增大;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据此分析压敏电阻随压力的变化。
(1)如图所示,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下端流入,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该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下端是S极。
(2)当没有人站在电梯上时,电动机转速变慢,说明工作电路电流较小,则动触电与1相连,当有人时,电动机转的快,说明动触点与2相连,控制电路电流变大,由此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1)S;(2)1;减小。
24.吸引;弹簧
【解析】(1)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吸引弹簧衔铁。
(2)当电磁铁没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没有磁性,不能吸引衔铁,弹簧将衔铁推入到门扣里面。
(1)有人在楼下按门铃时,楼上的人闭合开关,门锁上的电磁铁通电就具有磁性,衔铁就被吸引,从而脱离门扣,来人就可以拉开门。
(2)关门时,开关是断开的,电磁铁没有磁性,此时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合入门扣。
25.受力;电动机
【解析】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将强磁体靠近通电白炽灯的灯丝,可以观察到灯丝晃动的现象。这是因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这一现象和电动机的原理相同。
26.(1)并
(2)加接地线
【解析】(1)家庭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是并联的。
(2)对于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为了防止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外壳要通过地线与大地相通。
(1)家庭电路中,各盏灯之间、灯与其他用电器间是并联的,这样,各种家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2)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应使用三孔插座,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外壳带电,洗衣机在使用时,接触到金属门手柄会“麻手”,这就说明出现了漏电现象。若接上地线,即便漏电,电流也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而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可解决的办法是给洗衣机电路加接地线。
故答案为:(1)并;(2)加接地线。
27.(1)电子
(2)②
(3)原子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证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内部的原子核上且带正电,原子核所占的空间并不大。
(1)汤姆森发现的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2) α粒子本身带正电,故在2中相互排斥可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原子内部质量集中的地方为原子核。
故答案为:(1)电子;(2)② ;(3) 原子核21cnjy.com
28.(1)Mg、K、Br
(2)Li
(3)A;C
【解析】(1)根据Br、K、Mg的相对原子质量及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元素排列及 纽兰兹“八音律表”规律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各元素周期表规律分析。
(1) Br相对塬子质量为80,K相对原子质量为39,Mg相对原子质量为24,Br、K、Mg三种元素按迈耶的六元素表规律(即相对原子质量递增)进行排列为 Mg、K、Br 。
(2) 纽兰兹“八音律表”,从该元素向下数第8个元素与该元素性质相似,Li是Na后第八个元素,性质相似。
(3) 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A正确; 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对深点、密度等进行比较我,需要借助技术手段,B错误; 由资料可知, 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未来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C正确; 随着科学的进步,元素周期表内容也不断增加,不可能包含所有元素 ,D错误; 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但可帮助我们得到已知元素规律,E错误。
故答案为: (1)Mg、K、Br ;(2) Li ;(3)AC。
29.(1)吸引;排斥
(2)向里
(3)磁场
【解析】(1)由图中显示的现象是靠拢还是远离,判断两导线之间的作用力。
(2)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3)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体之间通过磁场产生力的作用;两导线的电流都产生磁场,电流之间的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力的作用。
(1)由图可知,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靠拢,说明两导线相互吸引;当通入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远离,说明两导线相互排斥。
(2)用右手握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向上),则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a的左侧垂直于纸面向外,b处(a的右侧)垂直于纸面向里。
(3)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故答案为:(1)吸引;排斥;(2)向里;(3)磁场。
30.(1)A;C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3)0.2—0.4
【解析】(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弱与电流的强弱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0.2g~0.3g时,射程逐渐增大;而0.3g~0.4g时,射程逐渐减小。由于撞针的质量变化幅度较大,因此无法确定0.3g时是否射程最大,此时可以再0.2g~0.4g间减小质量的增加量,多做几次实验,这样结果会更可靠,
(1)由题意可知,要想增强电磁炮弹中螺线管磁场,可以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或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故应选AC。
(2)通电后导体有电流通过,产生磁场,此时在原磁场中受力作用。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撞针质量在0.2-0.4g之间进一步实验。
故答案为:(1)AC;(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3)0.2—0.4 。
31.(1)N
(2)向右
【解析】(1)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北的一端为北极(N极),指南的一端为南极(S极)。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由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1)如图甲所示,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北方的磁针A端即为磁体的北极(N极)。
(2)如图乙所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图中通电螺线管中上部B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右方,该点的磁场方向与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故B点的磁场方向是向右的。
故答案为:(1)N;(2)向右。
32.(1)比较α1,α2 的大小
(2)B
(3)不正确,更换较长的铜棒,电阻变大, 导体中电流大小变小(没有控制电流大小相同)
【解析】(1)电压越大,则导体中电流越大,通过比较悬线偏转的角度大小可以知道磁场给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是否有关。
(2)小徐和小金其根本不同之处是给铜棒所通的电流方向不同,磁场给通电导体的作用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当导体棒的长度改变时,其电阻也会随之改变,这样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1)由题意可知,当电路中电压越大时,导体中电流越大,通过比较悬线偏转的角度大小可以知道磁场给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是否有关。
(2)在实验中,为了准确反映导体棒受力情况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为了更好观察和比较,最好使导体棒向蹄形磁体的外部偏转,故小金的方法更好一些。故B符合题意。
(3)在实验中,如果导体棒的长度改变了,则其电阻也会随之改变,这样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这样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不对的。
故答案为:(1)比较α1、α2的大小;(2)B;(3)不正确;如果导体棒的长度改变了,则其电阻也会随之改变。21*cnjy*com
33.(1)400
(2)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31×6+16×26+1×2=1004
(3)每片钙片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1000mg×=400mg,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的片数为800mg÷400mg/片=2片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人体每天补钙质量及骨头汤中钙的含量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及每片钙片中钙的含量分析。
(1) 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 每1000mL(即1L)骨头汤含有2mg钙 ,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故答案为:(1)400;(2)1004;(3)2片。
34.(1)2:4:3
(2)这瓶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m=500g× 40%=200g;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76×100%≈31.6%;这瓶消毒液中碳元素的质量mc= 200g×31.6%=63.2g
【解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2)根据消毒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计算出一瓶消毒液中过氧乙酸质量,再由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4:3 。
故答案为:(1) 2:4:3 ;(2) 63.2g 。
35.(1)19;9:2
(2)6.7
(3)28g
36.(1)2
(2)
(3)R1
(4)由题意可知,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电磁铁线圈中电流最小为200mA=0.2A,
由欧姆定律可知,压敏电阻的最大阻值为:R===50Ω,
由图丙可知,此时载重为:G=F=10.5×103N,
则电梯最多能承载的质量为:m===1050kg
【解析】 (1)仅闭合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2,电磁铁B有磁性,衔铁的右端被吸引,工作电路接通,据此分析;
(2)根据题意和电动机所在电路的电流方向分析即可;
(3)电梯停止运转,A、B为电磁铁都不能将衔铁吸引下来,电路中的电流都很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很大,据此判断压敏电阻的阻值与载重的关系,从而进行选择;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时压敏电阻的最大阻值,由图丙可知最大载重,进而计算质量。
(1)乙图中,仅闭合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2,电磁铁B有磁性,衔铁的右端被吸引,与2端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
(2)由题意可知,电动机所在电路的电流沿顺时针流向时,轿厢上升。 由图乙可知,当闭合开关S2时,电磁铁B有磁性,衔铁的右端被吸引,与2端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电动机所在电路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轿厢下降,则开关S2对应的按钮上应标的符号为: 。
(3)电梯超重时,电梯停止运转,则说明A、B为电磁铁都不能将衔铁吸引下来,说明电梯超重时,无论是闭合S1或S2电 路中的电流都很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很大,则压敏电阻的阻值随着载重的变大而变大,所以压敏电阻R应选择丙图中的R1 。
37.(1)B
(2)减小
(3)解:R=U/I=6V/0.05A=120Ω ,R2=120Ω-110Ω=10Ω 由乙图可知,当 R2=10Ω时,F=8000N G=F=8000N <10000N,所以电梯超载(其他解法也可)
【解析】(1)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实质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工作电路接通。
(2)根据图像分析即可。
(3)首先根据R=U/I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R2=R-R1计算出压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图像确定此时受到的压力,最后将乘客的重力与这个压力进行比较即可。
(1)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磁性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报警,电梯不工作。
(2)由乙图可知,当压力变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变小。
(3)R=U/I=6V/0.05A=120Ω ,R2=120Ω-110Ω=10Ω 由乙图可知,当 R2=10Ω时,F=8000N G=F=8000N <10000N,所以电梯超载。
故答案为:(1)B;(2)减小;(3)超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